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武夷,山水之约!(2015暑期行系列报道之二)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15-7-23 13: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引子
    二○一五年七月十二日,晨曦未醒,暑意淡淡,江西上饶火车站,我们见到了分别一年的建斌。他是五点就起床,驱车两小时,才到达这里和我们汇合的。
    建斌是一个非常爽快的汉子,做事说话,掷地有声。但是对朋友对家门,真是热情如夏日的太阳,细致如春天的暖风,打了一回交道,就一直还想打下去,打下去。他是在家谱修完后,特意打电话邀请我去家里避暑的。他说,家里的房子已经盖好,干净、宽敞,可以多住几日;这几天他碰巧有时间陪我,所以我就在参加完中华袁氏文商会襄阳分会的成立仪式后,专程去拜访他的,以践行我们的山水之约、兄弟之行!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7-23 14: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岑源:小武夷山镇
    建斌家位于江西的武夷山镇岑源村,与福建的武夷山相距百里,但属同一山脉;福建的武夷山原名崇安县,后来为了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才改为武夷山的。而江西这边的武夷山镇,同山同水同茶同根,却没有开发,显得依然那么古朴苍桑。
    不过,江西武夷山镇的茶、茶道、茶品仍然很值得一提。武夷山镇的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深绿带紫,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纯天然生长而成。采摘时间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中旬,谷雨时节,漫山茶树开始绽放嫩绿的芽叶, 采茶人一直遵循古法,雨天不采,暴晒不采,每年到了这时节,村庄间就会飘荡着烘焙新茶的芳香。可是我们的到来已经是炎炎盛夏,并看不到多少清晨的露珠挂在细嫩的大红袍茶叶芽上,不再有机会拈一颗茶芽放在嘴里细细咀嚼,让青涩的香气能持续好久好久。更见不到采茶姑娘飞快采摘的纤纤细指,听不到耳边流淌着银铃般的欢声笑语和叶子被揪下来沙沙的声响,我们只能坐在建斌的茶桌前,和程表兄一起侃侃谈及那煞是动人的情景。
    诗曰: 一泓溪水涤红尘,半江晓月洒云鬓。蝉声遥传佛钟静,人到武夷无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7-23 20: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夷山脉袁氏,同根同源

    一个家族的历史,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所谓袁姓一家亲,祖根不可忘就是这个理。
    我袁氏家族,源自妫(音“归”)姓,是古帝王舜的后代,为陈胡公妫满的后裔。其十一世孙之一曰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祖父的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辕涛涂,春秋时世袭陈国(今河南淮阳)上卿,而后有“袁”氏。
    自始祖袁涛涂立姓袁氏,二千余年,袁氏后代名人辈出。西汉时有袁盎(时楚国人),字丝, 汉文帝时即名震朝野。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氏首位扬名史籍的杰出人物。东汉章帝建初年间,汝南袁家开始大露锋芒,先后出了袁安、袁术、袁绍等名人。之后的一、两百年间,汝南袁氏英才迭出,有的在朝廷宏图大展;有的则以道德文章显名于世,真可谓满门荣耀,显贵无比,其余荫更绵延到南北朝及隋唐二朝。唐初有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袁天罡,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曾任唐火山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东晋时有文学家、史学家袁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时称袁虎,编著有《后汉纪》,并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名作。南宋有史学家袁枢,建州建安(今南平建瓯)人,其著作《通鉴纪事本末》42卷,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明代中期,湖广公安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时人并称“文三袁”,又称“公安三袁”。明末辽东,则有袁崇焕、袁可立、袁应泰三人并称“武三袁”;其中,袁崇焕乃明末抗清名将,曾任邵武知县,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清代有著名诗人、散文家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又称“江右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近代史上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河南项城人),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重视教育,努力恢复中断三百年的汉族文化。当代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 “米神”、“当代神农氏”。……现如今,袁氏有人口近七百万,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三位,是中华民族的大族之一。
    所谓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纵览我袁氏家族史几乎与中华文明史等长。三国时,由于战乱部分袁氏先辈从河南迁徙到山西、湖北、陕西等地,唐朝时开始迁入福建,至宋朝时期,已成为南方的一大旺族,其中以浙江、江苏、江西分布最多。我四十四世祖袁涧,于公元1414年从建阳迁入崇邑(今武夷山)南门外,生三子。其后,袁涧一脉除部分后代迁往江西铅山外,多数在武夷山的上梅、下梅、岭山、娘后、楼下、杜畲、后源、桃林、北溪、木地溪、大那、洋墘、凹头等地繁衍生息。因此,袁涧乃我武夷山袁氏宗亲之先祖,六百年前我们是一家人。据统计,经过六百年的世代相传,目前居住在武夷山市范围内的袁氏宗亲约有2400人。
    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修谱之要义,即在追远续古也。今逢盛世,政通人和。我袁氏家族门第兴隆,才俊辈出;仕农工商,党政军学,各有建树,各领风骚。然虽同出袁涧一宗,根植武夷山,但因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打破了原有家族村落的集中建制,如果没有一部家谱,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就找不到他们的根在何处、祖为何人……鉴于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桃林袁金和、杜畲袁火生、后源袁浩春等宗长就力主倡导续修族谱,并多次会同有关人员商讨如何修谱。之后几年间,修谱事宜,不断推进,并得到了武夷山全体宗亲的积极响应。至2014年初,正式成立了“中华袁氏武夷山修谱工作编委会”,由袁浩振等宗长牵头,正式拉开了续修族谱的序幕。全体宗亲为续修族谱做了大量的工作,实为我武夷山袁氏宗亲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举。此外,修谱工作还得到了建阳袁广财宗长、江西袁建斌宗长等大力支持。奉先思孝之意不绝,敬宗追远之心常怀。唯有殚精竭虑,与吾族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共襄盛举。旨在扬我袁氏忠义仁孝、诚信守法、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敬业好学、乐善好施、奉公勤廉之族风,以图再振我袁氏宗族之雄风,再造我袁氏文化之辉煌!
    把沧桑留给记忆,让历史告诉未来。唯念自兹以往,凡我宗人,齐志睦族,以联子孙。功在斯世,利在千秋。
                                                                (仁旺)

    武夷山袁氏人口众多,族丁兴旺,自从三十六世袁甫(北宋公元1044年)开始从浙江新城入闽定居建阳同由,后迁至武夷山(原崇安县)下梅、上梅、茶景、岭山、杜畲、后源,江西铅山等地,繁衍三十余代,近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如今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谱牒人已归古,续谱的责任落在我们肩上,无论负荷何等之重,我们都义不容辞、勇而担之,一百三十一年未续,马上面临着家史断代的危险。
    二零一四年初夏,在浩振等族长召开下,武夷山袁氏宗亲成立了《袁氏家谱》续修中心,全体族人欢聚一堂,共商家谱续修大计。在袁氏家谱网技术协助下,此次家谱续修实现了跨时代的飞越:“一谱三版”实现了纸质谱、电子谱、网络谱同步,并且提交全部文本资料给修谱中心保存,为以后再修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修谱过程中,大家采取了由点连片、由户及支、任务分解、集中校对的办法。各点“联络员”克服了断修时间长、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困难,终于在同年七月完成了初稿。袁氏家谱网通过定期发布修谱公告的方式,将工作进程安排的井井有条,并通过网站实现在线查谱和校对,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半年之内从入户登记到录入校对、从网上校对到排版清样、从画像制图到网上广泛征求意见,最后还安排了到杭州新城县寻根问祖活动,实现了宣纸和白纸同步印刷、光盘电子谱与网络谱同步更新等高难度动作。开修谱史上之创举!
    本次《袁氏宗谱》续修,既传承了清朝光绪九年版本的直观章法,又与时俱进地加进了横向考证的论文,为后世寻根问祖提供了多角度的视野。
    武夷山《袁氏宗谱》的重修成功实为袁氏的一大盛事,全套谱印刷分两种:宣纸精装版共印三十三套每套十二册共计二千七百多页,共计一百四十万字。《袁氏宗谱》是一部全面,系统的记载建阳、武夷山、江西铅山县袁氏发展变化情况和光辉历程,她必将起到承前启后、激励今人、惠及子孙的巨大作用。
                                                                 (文和)
(前二张照片为上梅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5-7-23 21: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人与人靠什么才能走的更远
    旅游虽然结束了,但和兄弟们的心灵沟通不会结束。武夷山出名人,武夷山的袁家人出名了,消息如春风吹向山外。山外的商机也扑面而来。面对武夷这方山水,面对武夷祖宗留下的基业,我们凭什么树立姓氏信誉和威望?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网友曰:可以缺钱,但不可以缺德;可以失言,但不可以失信。武夷山开往山外的列车,可能晚点,但它不会不按时间表与人交际。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
    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
    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ps:诚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品质。
    武夷山,以她美丽作信誉,将永驻在游人的心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