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袁嘉章 发表于 2006-9-3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高士公下传至唐朝滋公,其间经历魏、晋...

“汉高士公下传至唐朝滋公,其间经历魏、晋、南北朝近五百余年,子孙繁衍十八代。滋公字德深,登唐贞元乙丑(785年)进士,初授华州刺使,与韩愈、刘禹锡相友好。后迁都御使,至吏、户部尚书。永贞年间(805年)擢升为相。后因幼子甘(右边还有个“阝”)任吉州刺使,遂致朝政,与子留家,居吉州城北。”我以前看族谱上内容,差不多,我族是袁公甘的后裔应该没错,我族是固江赛塘迁来,但袁公甘在城北的发展史?与固江赛塘之间的关联?固江赛塘的发展史?我爷爷讲,他寻根时看固江赛塘青砖绿瓦,跟檐跟栋,非常气派,但袁姓人到哪里去了?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嘉章 发表于 2006-9-3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每当问到这些,我爷爷很感慨,讲固江赛塘...

我每当问到这些,我爷爷很感慨,讲固江赛塘以前要不就是有钱的大富主定居在此,要不就是为官隐居类,青石板路、街巷,村庄很大,有气势,那时留下的老房子青砖绿瓦,跟檐跟栋,至少500人左右的大村庄,但弄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而离开自己的家园,最后那村庄全是李姓人居住,为何???我族又为何要迁徙?“敬义堂”的来由?
希望有缘人能给我答案。我一直在等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嘉章 发表于 2013-7-6 17: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遍千册始见本家宗谱
http://www.cnnb.com.cn  

3月25日早晨,一位戴着眼镜、中等个子的男士偕同妻子登上了停在南山路边一辆车。陪同的人士劝他吃了早餐再上路,可被他婉拒了:“我在工作中参加一些祭祖活动都是空腹的,觉得这样才虔诚些,何况这是第一次专程来老家祭祖!”他就是我国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的“第一人”——奉化籍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2004年4月18日,本报《奉籍英才》栏目曾刊登过对他的专访。

  袁义达这次来奉还得从袁家岙村5本袁氏宗谱的失而复得说起。

  陪同袁义达的市人行退休干部袁巨高告诉记者,萧王庙街道袁家岙村为奉化袁氏起源地,但村里的宗谱在文革期间已被烧毁。多年来,不少在外的袁氏族人回乡祭祖时提出想看看本家宗谱。袁巨高遂决定寻找袁氏宗谱。

  一次,袁巨高得悉位于横山水库附近的杜家村的袁氏是由袁家岙外迁的,便于去年4月前往打听。他幸运地在一位袁氏族人家里见到了保存完好的5本宗谱。激动万分的袁巨高给袁义达打去了电话。袁义达听后十分高兴,“我明年一定回来看看。”宗谱后被复印交由袁家岙一村民保管。

  这是袁义达第二次来奉化。袁义达告诉记者,“奉化”是他极为崇敬的词,尽管他父亲8岁就离奉。1985年,他去美国史坦福大学进修时特意在大学的博物馆借了一本《奉化县志》,至今记得“袁氏,奉化古老的一支氏族”。

  车到袁家岙村,村干部和村民们热情招呼袁义达。在村里的敬义堂祭祖过后,袁义达又拜祭了祖母和曾祖......

====================================================================我想了解下这里面的敬义堂,因为我族堂号就是敬义堂,不知??????如果哪位宗亲知晓一些有关敬义堂的也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