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从晚清重臣到立宪皇帝——真实的袁世凯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樵夫 发表于 2010-9-25 22: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名将之后立戎志
    袁世凯是近百年被全盘否定的历史人物。中国的史作者有个特点:要否定某人就从头到脚、从小到死地彻底否定。说袁世凯出生在“恶霸”之家,自幼就是个“胡天胡地的恶少”,结识的也尽是“市井无赖少年”。
    而历史的真实是,袁世凯出身名将仕宦之家,他自幼便是有志少年。
   袁世凯出生于19世纪中期。中国一方面遭受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另一方面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和捻军起义。是清政府内忧外患当头的乱世。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地处豫皖两省之交,是捻军起义的中心地带。
    袁氏家族的高官还是产生于镇压近代农民起义的战争中。
    袁世凯的祖父袁树三、叔祖父袁甲三、袁重三、袁凤三,都是耕读为生。其中甲三成就最大,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监察御史、兵部给事中。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清军屡败,军饷告罄,清政府只好命地方兴办地主武装,即团练,以抵御太平军和淮河流域崛起的捻军。湘军、淮军都是这时编练成军的团练武装。许多文官和大批知识分子都弃笔从戎,参加镇压起义的地方部队。
    袁氏家族的全部成年男子都投入到地方武装之中。袁甲三由兵科给事中回乡办团练,被清廷命为帮办团练大臣,驻军安徽临淮关以攻捻。他的长子袁保恒,进士出身,为翰林院编修,也投入甲三的军营。次子袁保龄,举人出身,同时弃文随父征战。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因是长房长子,未允离家出征,也在家乡以同知(县)衔,举办团练。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也同时随袁甲三剿捻。保中和保庆是袁树三的两个儿子,因保庆无子,把袁世凯过继为嗣子,保庆即为世凯的嗣父。
    在与太平军和捻军作战的过程中,袁世凯父子叔侄皆因战功晋升。袁甲三由一个五品京官直升为督办皖、豫、苏三省军务钦差大臣、漕运总督,为地方一品封疆大员(清廷地方一品大员称为八督,共八缺;十二个省级长官为二品称为十二抚,共十二缺,统称为八督十二抚,是地方20个封疆大吏),漕运总督职掌清廷的漕粮征调运输,并统领及制江北的镇道各官,是清政府极为重视的一品大员。
    袁甲三于同治二年(1863年)病死,死后被皇帝赐谥“端敏”,即端正聪敏。清政府时“端敏”公的态度,是袁氏家族极大的荣耀,成为袁氏世世代代的楷模。
    袁甲三的长子袁保恒也因军功升迁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为朝中的二品大员,与巡抚(省长)同级。
    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也因军功升至二品官。
    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以军功历住济南候补知府、江南盐运道等重要官职。
    袁氏家族出了这么多高官,是典型的高门显族,即是所谓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在河南那个穷地方,在大众眼里,俨然一个小王朝了。
    袁世凯生于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其生父袁保中生有五子,袁世凯在世字辈里排行是老四(并非保中的四子)。其叔父袁保庆曾生一子,出生不久夭折。保庆妻牛氏非常喜爱世凯,自幼为之哺乳,视如己出。时任济南候补知府的袁保庆年过四十,以为无望生子,便向哥哥讨来世凯作为过继儿子。

[ 本帖最后由 樵夫 于 2010-9-25 22:23 编辑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