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笔名“袁氏后裔”的文章:《明年再会时,民生还揪心?》搬掉新三座大山,解放亿万愚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孟敕 发表于 2006-12-2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帖笔名“袁氏后裔”的文章:《明年再会时,民生还揪心?》,值得一读。不知这位宗亲何方族系,如何联系。如果搜索至此,请常来看看:

明年再会时,民生还揪心?

--两会呐喊之三
今天是3月13日,“两会”还有两天会期。今年的“两会”有许多亮点,内政,外交两方面都有。今年“两会”,对于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投身社会2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无疑具有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在这些亮点闪烁着的镁光还足够眩目的时候,会期,议程都临近圆满成功!当两天后这个圆满成功成为历史的那一刻到来时,我们却不能不面对依然揪心的民生!至少,这次两会没有解决确保国家财政支出最应该优先保障的民生投入!
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而深刻的民生保障改革,虽然那时国家“一穷二白”,但使人民基本上看病,上学,住房等有保障并还在不断加大受益人范围。笔者没有诩实的数据,国际国内舆论也莫衷一是,但那个时期结束时,中国的民生投入绝不是世界的倒数第一,这一历史事实却是没有争议的。民生投入理应是公共财政支出最基本和最应该优先保障的内容。但是,民生投入在中国巳多年被人为悬空。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要害不在于官员认识不到位,而在于由片面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所确立的各级政府人民观、政绩观的改变。人民政府为人民巳被贪污腐败的“政绩”刻意剥蚀得只剩下躯壳;毛zd确立的共产2党人的人民观,巳被许多当权的共3产党人争先恐后践踏!
民生投入不会立竿见影地促使GDp快速增加,更难以形成显眼的“政绩。于是我们的改革便改革出了这样的结果:在唯GDp是论的政绩观及相关政绩考核体系制约下,饥饿供地以拉动房价成了“经营城市”的理由,教育高收费成了“拉动内需”的理由,医疗市场化成了“减轻政府负担”的理由,…而让老百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和住不起房,反倒成了应该为改革付出的“光荣”牺牲!原本这个“道理”20多年前一出台就这样刺眼又这样钻心,但硬是被强行注入了改革的灵魂!如果改革非得让广大中下层人民当牺牲去宰杀,非牺牲者岂不成了极少数宰杀者?不幸的是笔者与许多揪心于此的人们,为此呼吁着走过了近30年的岁月,现在还得为此大声疾呼;而改革“精英”们鼓吹“牺牲合理论”的劲头,却从最初的羞羞答答日益变得“理直气壮”!?
迄今我们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改革,事实上不成功的是多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住房的改革显然首当其冲。虽然“精英”们可以对此极尽歪理邪说之能事去狡辩,但一个无可狡辩的事实,正是在他们这些年不遗余力的狡辩声中成为铁血雄辩:根据联合国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结果,截至2005年底止,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比例低至绝无悬念的稳居全世界第一,比公认的所有非洲贫困国家还低。
基本民生投入占GDp比例比非洲贫困国家还低的现实,或许是政府职能的错位或不到位。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但对基本民生的投入做得如此差劲,理当引起深刻反思尤其是集中反映人民意志的“两会”!公共财政本是“主”们即全体公民的血汗钱,但在基本民生投入上“仆”即“管家”政府做得如此“欺主”,不能不说只是政府职能的错位或不到位那么简单。近30年改革的“模石头”,人民越来越清晰的摸到的“石头”显然有一个,在“让一部份人先富”的强势政治下形成的,作为改革战略的结构制度严重不公!
为什么一些地方甚至一些公共财政极其困窘的市、区,县,无钱投入基本民生哪怕仅仅只是改建一所危房小学,却有的是钱来不断翻新或新建新办公大楼,买豪华汽车,让领导干部遍游世界“考察”,“公款消费”数额恢宏;甚至有钱修建大广场、出政绩“大手笔”…,这与地方政府主要官员手中的权力没能得到有效监督、制约密切相关,但更是我们的改革大环境的必然。按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都要经人大常委会同意,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共财政支出的自由裁量权显然过大。最终公共财政支出不是人民意志的反映,而是领导意志亦即权力意志的反映。而权力意志面临的,又是唯GDp是问不再是唯民生是问的大环境,因此,翻盖危房小学肯定没有买豪华汽车上心了……!
  改革到今,改革本身何处去巳应是题中之义。改革需要改革也不应再是回避的话题。我们的改革任重道远,但令人揪心的国民民生现实,不能不说是急中所亟重中之最重。新三座大山不搬,将压死亿万愚公,更压坏中华崛起的脊梁!尽快增大基本民生的投入,并保持在发展中国家的比例水平中偏上,至少不能是倒数世界第一,应成为让绝大多数民众共享改革成果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以此为目的形成制度的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使增大民生投入、关注弱势群体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和谐与科学发展,才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明天!为此,在今年“两会”即将结束时,我们呼吁!我们期待!但我们又不得不凝重:
明年再会时,民生还揪心?或者,本届政府届满时,民生还揪心?

写于 06.3.13.


(注:本文写好巳数月迟迟未公开发表过。原希望它因为实际情况的改变永无问世之日,但惜大半年过去,还不得不发表以期引起关注。)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艺 发表于 2007-2-17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顶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