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与家和家族有关的典籍,一向被认为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具有辨别血统、敦亲穆族的特殊作用,并具有悠久的修撰历史。由于修撰的时代不同,一般以宋代为界限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宋代以前时期家谱的内容还比较粗疏,到了宋代,家谱的体例和内容才基本固定下来。至于基本固定了下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宋朝的欧阳修和苏洵分别制定了相关体例的缘故。其中由欧阳修所制定的相关体例通常被称为欧氏谱例,它以图的形式列出祖先世系,每五世一图,第二图自五世起至九世,第三图自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直至当代止。谱中还有先人传记,所记内容包括传主名讳、字号、仕宦、行迹、匹配、葬地、封赠、享年等。与它不同的是,由苏洵制定的相关体例通常被称为苏氏谱例,是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也就是作一个总表,然后再在某一先祖下面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又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等。这两种记述家谱的体例虽然不同,但却为后世家谱开创了基本谱法,此后的明清所修家谱大都按照这两种体例,或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门类,从总体上并没有超出他们的范围。
由于家谱具有维系血亲、载录家史、规范伦理等特殊的社会功能,历史上各家各姓都极为重视修谱,每隔三十年左右都要重修、续修一次。在修家谱时,不仅要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还要以一定的人力、财力为基础。具体说来,它大约要经过以下四个程序:首先,要组建以族长为首的家谱编委会(俗称开设谱局),由主修(一般由族长担任)、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组成,具体人数由宗族大小、门派多少而定。其次,筹措经费,一般从族田、祭田和其他族产的收入中开支,以及由族中大户捐助。如果尚有欠缺,每个入谱的男丁还要交纳一份谱银。第三,拟定谱例,并分发给各个支房,要求族众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尤其是族众散居在众多府县的大族,各支房都要责成专人限期登录,收集有关资料。最后,家谱修成后,要举行隆重的祭谱、拜谱仪式,族人齐集祠堂,祭告祖先,将谱本一套存放祠堂,然后由族长按房、支发谱,每房(支)一套,并编列序号,登记在册。有时还举行会餐活动。此后,每年元旦、清明或春秋两季祭祖时,藏谱之家须携带谱本,入祠堂查验。如果保存不善或缺损、擅改则要受到严厉处罚。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都在修家谱,但大都仍采用传统的手编方式。此方式既繁杂费时、费力,又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修谱所需经费由各个姓氏自行筹措,或按村庄人口出资,或由企业家或海外华侨赞助,请学识丰富者承担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修谱和印谱都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成立编委会,到各个村庄搜集材料,一时找寻不到还要继续耐心等待,整个周期至少要经历三至五年,甚至要长达十几年。不过,这种情况在近年也出现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成都谱牒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阎晋修先生带来的。他在十多年前就在国内首开先河,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开发经营谱牒文化产品的公司,将他在多年来对家谱的研究成果作为商品进行开发、推广,并率先推出了完全区别于我国历代各种旧式家谱体例、可以永久使用的填写式新体例家谱,以及简明易懂的『填表修谱法』,被称为第一代阎式体例家谱。这种家谱的最大特点就是使修谱、续谱实现了标准化、系统化、通用化、表格化,可续填续写、永久使用,勿需重修重印,适合任何姓氏、任何人数的家族修谱、续谱使用。从谱册中寻根问祖,查找任何一个人都十分快速、简便、准确。不论是新修续修,还是改修旧体例家谱,或者是抢修、改写、复制孤本老谱都很方便适用。它突破了我国几千年来由各个家族手工抄写或各自印刷成册的传统修谱模式。用填表方式填写与相关人物、家庭、家族有关的内容,由于价值独到,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此基础上,阎先生进一步研制了第二代阎式体例家谱。2001年9月横排本家谱——《现代家庭档案》正式出版了。与第一代家谱相比,第二代家谱继承了第一代家谱的精华部分,内容包括谱序、源流、世系、传记、影集等十余项。采用这种家谱,任何一个家族即使原来从未修过家谱或从未建立过家族、家庭档案,也可以从一开始就用上统一印刷而成、装帧考究的新式家谱。这种家谱不仅便于相关家族去寻根问祖,或者快速、简便、准确地查找任何一个家族成员,而且还可以随意建立或补充填写家谱中所缺内容,既省时、省力又省钱,克服了每个家族每隔几十年必须毁掉旧谱另印新谱的旧例。同时,家族中无论是哪一位成员,从出生或加入家族之日起就可以入谱,在长大结婚、生子直到去世时都可以随时将有关情况补充填写入谱,而没有旧时必须等到几十年后再修谱时才能入新谱的局限,把过去费时、费力的修家谱事务简化到几乎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地加以完成,让修谱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即使族谱上有遗漏或错误,一经发现,也可以及时补充和修改,充分体现了这种现代化新式家谱的时代特点。
由于由阎先生发明的新式家谱可让过去修谱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2003年12月于厦门召开的『中华之根——海峡两岸谱牒学术研讨会』上,阎先生的一篇《对旧体例家谱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一经提交便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厦门晚报》还在随后以『谱牒商品化:买份表格修家谱』为题专门作了报道,认为这种家谱是一种『完全区别我国历代各种旧式家谱体例,永久性使用的表格式、填写式新体例家谱』,『是适合任何姓氏使用的、采用填表方式填写记载家庭、家族历史档案的专用记录本』,它使『修印族谱的速度、效率都大大提高了,也有助于避免族谱的断代』,『为厦门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经验』,对其价值进行了充分肯定。
2004年9月,阎先生又创新推出了第三代、第四代新式家谱——具有中国家谱传统式样的“仿古手工线装竖排本”填写式新《家谱》和《电子家谱》。线装本家谱与旧体例、传统形式的家谱相比又有很大改革,因而更利于使用者接受和喜爱。《电子家谱》是应用阎先生研究开发的『怎样修家谱软件』在电脑上『填写』修成的一种新形式家谱,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纸质家谱继续录入并增添更多的文字内容或相片等信息。
最近阎先生根据自己研制的新式家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任何人从来都未提出过的全新而独到的观点:『家谱可作为「礼品」用作送礼之用』。突破了我国从古至今的家谱都只是每个家族内部珍藏的私有品的固定模式和传统观念。他的新观点是不但可以自用,修自己本家族的家谱,而且还具有“礼品的功能”可作为有文化品位的高雅礼品送礼,让收到礼品的人也可以用之修自己家族的家谱。这种全新的观点令人们耳目一新。并日益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这种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礼品,将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维系手足同胞的血缘亲情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总之,家谱作为反映姓氏和家族发展历史的重要典籍,作为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海内外炎黄子孙之间联络的重要纽带,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依托方面,至今仍对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阎晋修先生所创立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阎式体例家谱作为欧苏体例之后的重要成果,为修谱开拓了一个新的捷径,故乐于推荐给大家。
转自:http://www.xinjiapu.com/bbs/viewtopic.php?p=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