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湖南袁氏始祖情况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12-4-17 22:0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长沙袁家冲袁氏
    始祖辉容公,讳光先,南宋时平浙寇,封侯爵。子巨献公,讳忠,袭父职,授湖广武陵郡参将,自江西泰和家潭州。辉容公二十六派大庄公生子七,长本纪为长邑马鞍铺支祖;添、良、醇、厚四公失考;本源、本志则迁善化袁家冲(今属长沙)。本源五传至之尧、之舜,尧开牧马房,舜开滕冲房;本志生林塘,塘生少塘、泉塘,泉塘徙潭邑界,开马山坳房;少塘三传开之诗、之书、之礼、之乐、之文五大房。清乾隆38年(1773)创建宗祠。乾隆42年(1777)始修族谱,道光19年(1839)续修,同治7年(1868)三修。老谱派语:象玉润英品,长达自光荣,有美从斯定,其人式克珍,楚书惟宝善,晋聘振贤仁,世泽恢宏久,湘南冠国宾。新定派语:象玉润英,品光家国,定锡先恩,世承祖泽。

长沙袁氏
    始迁祖志荣公,字世华,号汝衮,明洪武15年(1382)由江西丰城迁垦湖南益阳县桃花港,25年(1392)复迁长沙县新康镇之格塘中珠洲(黄沙港)。传三代分为西岸、柳林、杲山、东岸、南湾、湘江六大房。总祠设长沙市西长街。至1948年,已传19代,共7000余人。

长沙纯化袁氏
    始迁祖宗仁公,字瀚仙,元至正26年(1366)进士,历任吏部四清吏司郎中,由江西丰城县茶市迁潭州长沙郡城湘春门外盐仓街,世居纯化都。十六传至袁绪钦,字敬祜,一字叔瑜,清末文士,有《涵鉴斋文录》传世。

浏阳石围袁氏
    江西远祖万赟公。元季群雄肩摩,四海鼎沸,万赟公六十四传禄苍由江西丰城迁楚,卜居浏阳之西。越三传,生文亮、景春、思沧、彦明四公,分为元、亨、利、贞四房。元、亨、利三房居石围,惟贞房分居马家冲。明万历36年(1608)始修族谱,清康熙61年(1722)续修,乾隆38年(1773)三修,乾隆59年(1794)四修,道光28年(1848)五修。乾隆47年(1782)贞房子孙建祠于马家冲,嘉庆24年(1819)元、亨、利三房子孙建祠于石围。派语:(自第二世始)宗文大志,奇伟时添,奉尚应兴,启富生贵,成家国光,名登榜首,宦绍汝南,鸿禧永锡,万世其昌。

浏阳周洛洞袁氏
     始迁祖俊辅公,后唐同光间由江西庐陵天同十三都铁树观徙居长沙府浏阳县周洛洞。后人衍为五支,分居潭口、石塘冲、白茅洲及平江、长沙等地。清道光3年(1823)三修、光绪13年(1887)五修族谱。

 
浏阳五盐袁氏
    始迁祖景奇公,明正德间自江西新昌黄罗积善桥迁居浏阳濠溪,后复迁东市,分居长田等处。清乾隆21年(1756)纂有草谱。

宁乡廖家滩袁氏
    天纲公历十传而至光五郎,南宋时由江西丰城迁居湖南新化高坪,发派十七户,合侄发顺户,共成十八户。至二十六传如谦公因避兵乱,于清顺治2年(1645)徙居安化菜花溪,生子五:尚恭、尚宽、尚信、尚敏、尚惠。恭裔仍守安化旧址,信裔往蜀,宽、敏无传。尚惠生子五:文伟、文侯、文伦、文佐、文俊。侯、伦、佐、俊四公递徙宁乡九都廖家滩。清同治13年(1874)创建宗祠。明正统间、清康熙12年(1673)、乾隆54年(1780)、道光17年(1837)、同治12年(1873)十八户共修族谱,光绪34年(1908)宁乡分修,1938年宁乡七修。十八户班行:(自三十六世始)敦伦辉祖泽,积德致和祥,佑启英贤裔,诗书锡福长,吉安肇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睦笃宗亲,忠孝肃纲纪。

宁乡袁家桥袁氏
    远祖公亮,后唐同光2年(924)由江西泰和县出籍潭州。至伯庸开基宁乡新康土桥,后改迁湘乡案山、新化高坪。至明成化3年(1467)必凝公由新化高坪迁宁乡袁家桥。自必凝公至1949年,已传17代,共400余人。宗祠在神光山口。清光绪32年(1906)续修族谱,1934年增修。

宁乡袁氏
    鼻祖文珊,讳公镇,号玉三郎,江西吉州泰和早禾渡中奉乡梅子坡人。后唐同光2年(924)携弟公亮徙居楚南潭州,落业土桥,后将土桥产业拨附公亮,徙居宁乡新康。后晋天福2年(937)徙湘潭状元乡。宋开宝2年(969)天子诏调吉安圳上豪杰者赴邵州标管开产,文珊公闻诏赴郡差领鱼油籍贯,卜居宁乡曹碑市永积桥。文珊公下二十一世继富分祖才、祖诚、祖达、祖兴、祖贤、祖铭、祖续七房。清乾隆间七房分修族谱,同治9年(1870)兴房续修。派语:文万曰晏余,光丹和显仕,盛治广抡才,峻德宏经济,誌继祖胜绍,景廷明大贤,嘉邦仁必庆,恩彦可存宣。应朝怀惠泽,高第喜升迁,思先昌以达,道义永流传。

湘潭百井袁氏
    始祖辛公,行十一,宋末年间居善化上厢坊,即长沙南门外碧湘街。辛公生万伯,万伯生用和,用和生寿孙,寿孙公元至正间随母避乱三十三都山塘铜瓶内七日,继而母死于难,公遂至醴陵留仙寨,播迁数年,甲辰携子冷、均、政来湘潭一都百井冲,受田出籍。明成化6年(1470)始修族谱,清顺治17年(1660)续修,康熙39年(1700)三修,乾隆7年(1742)四修,乾隆53年(1788)五修,道光4年(1824)六修,同治8年(1869)七修,光绪24年(1898)八修。派言:(自二十派始)文章经国,孝友宜家,光昭德泽,森茂英华。

湘潭霞湾、石门楼袁氏
    始迁祖钦一公,字占先,偕弟钦七,字福孙,明洪武初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何家垅之老袁坊客游湖南湘潭县,卜一都徐家冲。后占先公迁河东三都霞湾,福孙公迁一都石门楼。至1948年,已传20余代,族人5600余人。宗祠设株洲乡。

湘潭袁氏
    始迁祖义莹公,明洪武5年(1372)自河南汝阳县徙居湘潭。历四世而分涟江公、德懋公两派。清宣统3年(1911)五修,1944年六修族谱。

湘潭石塘山袁氏
    始迁祖杲公,原籍凤阳寿州,明时自茶陵卫分俸迁湘潭十三都八甲石塘山。1942年六修族谱。

湘乡袁氏
    始迁祖念棠、思棠、三才,明万历间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老袁坊尊敬里张家边迁居湘乡虞塘。念棠公居石头埠羊角塘,后裔居樟树湾;思棠公仍居虞塘;三才公居黄莲塘,后裔居白泥塘。清同治2年(1863)念棠公房始修族谱,2003年三修。班序:国懋秉孔道,克文肇贤振,继述昭仁厚,昌隆锡福新,家聚有功德,风顺玉烛莹。

湘乡新窑袁氏
    始祖经通公徙楚岐居衡湘袁家冲,生子二:长昌语,生福地,析居大富塘;次箎,生子二,析居早禾冲、大冲。昌语传六世大宠公,明时由衡山大富塘迁湘乡新窑斗上,曰斗上房;箎公传六世大绖公居湘乡大冲,曰大冲房。大绖兄大维同居大冲,虽赘衡山町峰陈氏,裔孙仍归大冲。清乾隆29年(1764)始修族谱,嘉庆19年(1814)续修,道光21年(1831)与衡山合修,光绪7年(1881)四修。班序:福寿廷万大,正祥乐倡凝,家传忠厚本,贻训裕萦膺,锡汝陈焜耀,镇湘极灿隆,钟涛标燮理,钜泽沐荣封。

湘乡黄山杉林袁氏
    远祖唐时天罡公由蜀郡迁江西泰和。宋嘉熙间光五郎落籍新化。明洪武9年(1376),必才公携子嗣荣由新化之高坪迁湘乡黄山杉林(一曰由宁乡侯田迁上湘),尊为一世。杉林谱始修于清乾隆27年(1762),道光28年(1848)续修。乾隆24年(1759)建宗祠于杉林。旧班:必嗣世崇仲兴太,安邦定国永和平,有志贤英宗先德,正大光明显业成。新班:圣绪开周彦,清修启汉良,祖功鸿庇佑,来耳愈腾芳。

湘乡袁氏
     尊天罡为始祖,唐初自成都迁江西泰和。始迁祖广五公,于后唐同光时迁至湖南茶陵,子孙旋迁湘乡道山、暗山。宋咸淳时,嗣孙海亮再徙邑之番江宁家坪。族人分居于宁乡、新化、益阳等地。清乾隆18年(1753)湘乡、宁乡续修族谱。

醴陵袁氏
    始祖集成公,元至正时自江西丰城迁于萍乡南城,子魁孙于明洪武间卜居湖南醴陵烟竹湖。历八代至宝公,移居泉水湾。族人分布于萍乡等地。1922年三修族谱。至1948年,族人1000人左右。

醴陵渀坎袁氏
    始迁祖晓东公,晋天福2年(937)自金陵迁此。族人分布于耿境、金家冲、白兔潭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

醴陵夏家坊袁氏
    清康熙间自广东平远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600人。

醴陵荣家冲袁氏
     始迁祖国材、国臣、仲政、国仲,清康熙间自广东龙川迁此。族人分布于泮川冲、桃花、桐梓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茂山岭袁氏
    始迁祖惟善公,明洪武初年自湘潭迁此。族人分布于水口庵、梓了冲。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醴陵赤竹岭袁氏
     始迁祖魁孙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分宜迁此。族人分布于萍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衡山袁氏
     明季自江西、桂阳迁入。后分居杉木桥、石湾、龙家洲等地。

安仁太平里、江洲袁氏
    先世由泰和县早禾市迁湘,开基于安仁县太平乡梅岭村、太平里、江洲岭、高冲等处。至1949年,已传40余代,共2000余人。宗祠二,设太平里和江洲岭。

邵阳袁氏
    始迁祖和镇公,元代自江西庐陵迁居湖南邵阳,旋徙东乡万安七里村鸿鹤庙杨林冲,后嗣或迁邑之樟树、鹅公井、黄龙桥、三溪,或迁上湘之灌溪、新化,或移蜀地。清同治2年(1863)续修族谱。

邵东袁氏
    始迁祖子明公,原居直隶勇平府滦州令公寨。明洪武间任宝庆卫指挥,致仕率子福良、福振卜居大东乡三溪一都杉山村,即今邵东县范家山袁家湾袁家台。清乾隆59年(1794)始修墨谱,道光19年(1839)一修,光绪19年(1893)二修,1937年三修,1993年四修,其时男丁1611人,女口1568人。老班:春一阳生,龙跃九天,振声万里,彩德盛宣。新班:北祖之南方,光荣嗣代昌,传家崇孝义,邦国重贤良。该族名人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皖南事变中阵亡。

新化黄信、侯田袁氏
    后唐同光2年(924),广五郎由江南常州徙潭州,营宅茶陵东山,其孙必清由茶陵徙湘乡长乐乡道山(湘乡袁家坝),必清四子:公衮、公辅、公亮、公镇,第三子公亮生伯庸,宋元丰7年(1084)徙宁乡县状元乡案山。伯庸子光三郎、光五郎于宋钦宗时徙新化县之高坪(今属隆回),分别落业黄信、侯田,光三郎后裔衍为十二户、光五郎后裔衍为十七户。自明成化至1994年八修族谱。班次:(自十六世始)必仲允有任,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珍,家世愈名盛,敦伦辉祖泽,积德致和祥,代启英才裔,诗书锡福长,高平肇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等宗亲,忠孝肃纲纪。

隆回洞头垛袁氏
    始祖珠公,自湖南新化徙邵阳县西平乡。珠公孙正东公徙居邵阳县隆回洞头垛。

武冈智胜乡袁氏
    始祖天罡公,唐贞观时由蜀历江南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至五传祖广五郎分迁湖南湘乡案山。至十传祖光五郎于宋元符间又迁新化高坪侯田,至十二传祖进现公,为前宋指挥使,开基于绥宁县岳一里。十七传祖光渊,字仲源,于明洪武2年(1369)迁武冈县西路洞口智胜乡袁蓬。至1949年,已传24代,约1900余人。

岳阳袁氏
    始祖天罡公,唐贞观时官袁州刺史,遂家袁州。其后五世徙居吉水九曲巷仓前。又五世正公,被寇乱,复徙居永丰石溪。宋宝祐间,元三公,讳孟振,迁居武昌府通城县左桥学堂坡。又六传至必先,字仲斌,生思道、思义、思方、思昌、思俊、思受,思道生友忠,后裔居滥泥洞、原窑坡、雪大门、彭家山、佛坳;友才,后裔居改港、训畴、军冲、桃源。思方生友琦,后裔居下庄、训畴、长坪、清洞。思昌生友贤,后裔居湾门。1942年改港袁氏五修族谱。

华容鲇鱼须、新建乡袁氏
    先世从南京迁居湖北石首绣林。至清同治年间,蔚然、鹏程和大成、大孝分别为两支始祖,迁居华容。堂名卧雪。
湘阴青竹庙袁氏
    始迁祖岱山公,元末自江西丰城迁湘阴。

湘阴密岩袁氏
    始祖辉容公,始迁祖碧贻于明初自江西丰城迁此。1936年纂有族谱。

平江南乡袁氏
    始迁祖才七公,元至正10年(1350)自浏阳迁平江县袁家岭。至1994年,全族人口7079人。

汉寿袁氏
    始祖觊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永丰乡。始迁祖绪、绩,于明宣德元年(1426)徙居南楚之龙邑(今汉寿县),绪落业于小塘村黄藤陂杨家窝,绩落业于毓德总北益坪下峰山。1917年四修族谱,堂号省春。

汉寿凤桥袁氏
    始迁祖仲章公,世居吉安府吉水县四十六都文昌乡奉节里,明洪武年间奉诏拨补龙阳(今汉寿县),遂居檀树界大罗村黄家邨,永乐间复徙凤桥。1917年纂有族谱。

桃源北路袁氏
    始迁祖旋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县安福乡十三都浅汉溪青龙咀迁居桃源县东袁家井,三世廷贵迁兰溪河,四世忠公迁双溪口高都(今古堤村),清乾隆间建宗祠于古堤村。乾隆24年(1760)、道光18年(1838)、光绪9年(1881)、1917年与石门、慈利、澧县等邑合谱,2005年桃源五修。派次:为廷承德祖声昌废继荣治家……。现修时现丁1331人。

桃源浯溪袁氏
    始迁祖思敬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永丰迁于桃源县东浯溪之金龟坡。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500余人,分布于临澧、慈利等地。清道光20年(1840)建宗祠于金龟坡。族谱创修于1931年。

桃源巴溪袁氏  
    始迁祖斌公,明洪武间由江西迁此。

张家界袁氏
    始祖才公,原籍麻城,子成公,明永乐中官永定卫千户,子孙遂家永定。

益阳袁家巷袁氏
    始迁祖羲仕公,字学优,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圳上。元至正间,天下兵起,乃隶马将军麾下,累战有功晋都司。元鼎既革,明太祖受命,公以佐命功仕南京都统。洪武初以年老乞休,解组迁益,卜居十五都巷口。十传至"遴"派衍为五大房:经、通、明、道、海。经房显支世守故业,柏、杞、柄、极、亮、梓六支尝迁沅江。明时避兵乱柏公返居益阳南小街,杞公居益阳青山塘,柄公远宦云南,生三子:绍云、绍禹、绍汤,禹、汤返益,绍云递传三世庭生亦返益卜居樟树潭过鹿坪。清嘉庆间居益显、柏、杞、柄四支创修族谱,1934年四修。派语:羲道永恒宁,凤彩寿昌遴,祖绍训立承,宗正安邦国。

益阳汾湖洲袁氏
    始迁祖秀廷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安迁此。

桃江袁家坪袁氏  
      始迁祖良正公,隋大业时自河南汝南迁九岗山下袁家坪开垦。

桃江崆峒村袁氏
     始迁祖夏涉公,元至正时自江西迁崆峒村开垦。

桃江袁氏
     始迁祖信鸣公,明崇祯时由新化迁益阳,衍居安陵坪、洪桥头、谭家湾,今属桃江。

沅江团山乡袁氏
    先世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客游沅江,定居县北马保三杨柳庄。至1985年,全族人口500余人。

安化袁氏
    始迁祖岐圣公,字若有,原居江西瑞州府上高县里贤村宁太团。为忠义公十一世孙,知湖南宝庆府事。明宣统5年(1430)卜居安化西门。五世胜祚公,明嘉靖间迁居东路清塘铺,子孙散居安化、宁乡、益阳三县。清道光9年(1829)建宗祠于清塘铺。乾隆12年(1747)始修族谱,道光9年(1829)三县合修,同治4年(1865)三修,光绪28年(1902)四修,1929年五修。派语:福岐魁同可,胜秀世芳惟,天永嘉常选,才高美甲恢。新运开华国,书香绍祖传,勋名钟鼎贵,麟振万斯年。

宜章台霄袁氏
    明末自宜章堡城徙此。

宜章黄江桥袁氏  
     明洪武时自茶陵徙此。

汝城上流袁氏
    始迁祖俊淑公,明初由湖南资兴县迁汝城。七世思盛居上流,思浓徙厚塘村,九世廷玺徙塘冲门。至1932年,已传26代,共400余人。

汝城高囦袁氏  
     始迁祖声颂公,清乾隆时自汝城杲塘迁高囦。至1932年,已传7代,共100余人。

汝城南薰门袁氏
    始迁祖溥公,江西宜春县人,宋真宗治平时迁汝城南薰门,继居西一区霞流村。三世智珠居霞流;智明归宜春后归南薰门,分居西城脚、东南门、上下营田、古塘;智达迁南区星岸。至1932年,已传36代,共700余人。

蓝山凤感乡永顺墟袁氏  
     始迁祖利堂公,1917年由祁阳迁居。至1931年,凡2户,男3人,女4人,共7人。

蓝山五里坪袁家漕袁氏
    始迁祖肇兴公,由常宁混塘冲迁居蓝山。至1931年,凡2户,男7人,女5人,共12人。

蓝山袁家漕袁氏
    始迁祖声远公,清咸丰年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7户,男16人,女15人,共31人。

新田三里亭袁氏
    始迁祖敏文公,字隆锐,清康熙时因经商由湖南汝城迁新田县中和乡三里亭。至1949年,已传8代,共130余人。族人分布于凤仪山、木山塘等地。

溆浦岩江垅袁氏
    始迁祖智寿公,明代由新化徙此。

溆浦梅子场袁氏
    始迁祖志绅公,清乾隆时由新化徙此。

溆浦黄油袁氏
    始迁祖士友公,由沅陵徙此。

溆浦湖铛溪袁氏
    明代由沅陵徙此。

麻阳尧市袁氏
    祖籍江西省泰和县四十二都,明洪武年间徙湖南沅州之扎牛坪。1918年后裔由扎牛坪迁麻阳尧市定居。字派:道德运经书承宗启后裔……。

泸溪袁氏  
    明时自江西吉安迁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袁文献3918 发表于 2012-11-24 17:22:54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双峰县花门镇(原湘乡黄山)杉林袁氏
    远祖唐时天罡公由蜀郡迁江西泰和,宋嘉熙间吾祖光五郎落籍新化。明洪武9年(1376),必才公携子嗣荣由新化之高坪迁湘乡(今双峰花门镇)黄龙山杉林,尊为一世。杉林谱始修于清乾隆27年(1762),道光28年(1848)续修。乾隆24年(1759)建宗祠(名宗臣堂)于杉林,后又建新祠堂(名仁风堂)于水口山,现有后裔数千人。世系:1光五郎(新化始迁祖)--2细二郎—3进饮—4政—5俊—6忠泰—7松年—8仁念—9二五郎—10友贵—11应霆—12伯秀(号朋继)--13招孙—14志受—15克文—16必才公(杉林袁氏始迁祖)
旧班:必嗣世崇仲兴太,安邦定国永和平;
      有志贤英宗先德,正大光明显业成。
新班:圣绪开周彦,清修启汉良;
      祖功鸿庇佑,来耳愈腾芳。
  
道光28年修《袁氏续修族谱》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宗臣堂刻本。(湖南档案馆有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2-4-17 22:07:54 | 只看该作者
汉寿县百禄桥\\龙潭桥的袁氏
辈份是:文 明 宗 智 大 正 习 定 宜 先 传 承 开 作 述 家 道 永 潘 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银生 发表于 2012-5-1 12:57:05 | 只看该作者
分宜紫薇袁氏源于九岗袁氏
琰公传德公至丰城老袁坊德传景钊公迁分宜
景钊公十九世孙作栋公字绍宗号思聖迁居湖南湘潭
生三子 广大  广秀  广茂
广大字修龙    住在湘潭十三都四甲周家湾枫子大王茶盘塘祠下
广秀字修贤    住湘潭城下马家何湖州又迁湘潭县上二都湖州大王磨盘塘祠下
广茂字修行    住湘潭磨坊十一总黄龙大夫士祠下  生四子  世榜、世桢、世杜、世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袁银生 发表于 2012-5-1 13:09:03 | 只看该作者
分宜车田袁氏分宜车田袁氏源于宋代大临公传孝显公后裔

十五世正达公字绍庵 於明永乐年间1435年 迁居湖南醴陵发家有户口百余。

二十六世 松公在湖南益阳贸易。其后迁居湖南益阳后裔居常德沅(源)江坝上 其子必亨、必立。孙承宗、超宗、荣宗。曾孙曰煜、曰晖。元孙有华、有清。(清光绪年曰煜公曾归家一次今无耗)

二十八世 煌宗公移居湖南安化 ( 煌宗公外家姚氏遂婚於其地焉 闻已生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匿名  发表于 2012-9-22 22:38:10
石门县有两支,其中一支来自湖北监利,现有一千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6#
匿名  发表于 2012-9-28 11:49:19
湖南益阳汝南堂(仁风堂)袁氏的开基始祖和派谱
我们湖南益阳这支袁氏的堂号,我所见到的1999年五修的族谱上写的是“仁风堂”(但我们家族的神龛上历来写的是“汝南堂”)。其发派公公名袁羲仕,字学优;祖籍为江西宜春;元末明初人(与朱元璋同时代,具体生卒年月已失传);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军,明初封为武功将军,任南京都统多年,于洪武末年告老还乡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初江西填湖广时,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携二子迁来益阳市郊天成垸定居。羲仕公当年迁来益阳定居的村落,后名为袁家巷(1955年改名为全丰村,现名为益阳市赫山区天成垸全丰村)。
  自羲仕公于1398年迁来益阳,至今已逾600年了,现其后人已有了第31代孙。据1999年五修族谱时登记,我们益阳袁氏已有5000余人,主要居住在湖南益阳市的赫山区、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县等地,有少数散居于南县、华容、安乡等县以及长沙、广州等城市。
我们益阳袁氏的派谱为:羲道永恒宁,凤彩寿昌遴,
             祖绍顺立承,宗正安邦国;
             肇本家之良,文民发其祥,
             志大登先甲,光辉裕桂芳;
             崇修齐璧錫,令望协奎璋,
             孝贵怀封恪,仁宜继奉扬;
      (本人为“文”字派,羲仕公的第26代孙。)
  我们这一支袁氏根据族谱上“发迹陕境,起兴豫地,复迁江西”的记载和汝南堂堂号,可以肯定我们是袁安-袁京的后人!
只是由于一修族谱是在1747年,距羲仕公迁来益阳已350年了,可能当时已没有了江西的老族谱,因此谱上只有自羲仕公以来的记载,无法确定羲仕公是袁安的多少代孙,也就无法确定我们上溯到袁安公的家族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7#
匿名  发表于 2012-9-28 11:52:53

本人是袁正林,曾为袁氏网提供过不少资料,我最反感那些个以修谱、建网站为名,实则谋利的人和事!2011年在长沙召开的所谓全国袁氏通谱修撰大会,我也去会场看了,不对味!因此我一般就不参与这些事了!最可气的是,我到头来还成了此论坛的非法用户!不明白,那些主事的到底想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8#
袁绪中 发表于 2012-10-22 16:2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绪中 于 2012-10-22 16:30 编辑

湖南衡阳、衡南、常宁一支始迁祖为袁崇煌,江西豫章人,1276年迁祁阳县怀德坊,子明一公于元延祐年间迁衡阳太平都陡陂町,传千三公,再传生启福、禄、寿、星,分四大房,子孙遍布湘南,后有迁四川、湖北、陕西。四大房往下的辈谱为:景原子嗣振,修文伯世大,名正添安祚,承先肇瑞基(或“诗”、或“伦”)(或“书”、“序”)家声永,贤才国用鸿,...
现子孙10000余人,详《衡阳袁姓族谱》(2012年4月,袁长青编)。始修家谱为公元1673年,汝南支系,惇本堂
请资友宗亲加入你文章中,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1-7 20:00:50 | 只看该作者
哎,没有发现我地袁氏的踪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