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关于《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初步研究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明晖 发表于 2006-4-4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欧阳修所撰《集古录》中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以下简称《碑》)文,于袁氏姓氏考证而言,是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章。admin先生搜集到了它,并公开发表在网上,其功不小。 我与admin对《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经admin同意,我将我们俩研究的一些心得粗成此文,并予发表,以期抛砖引玉。应该说,这些研究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说“初步研究”。  一、《碑》文所记载的是我氏先祖袁良,文中的资料有相当的可信度。原因有二:首先,欧阳修写《碑》一文是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他所记载的是他所收藏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拓片(抑或碑?)。通篇只是实录碑文,极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客观事实多,主观臆断极少;其次,《碑》文之首注明“后汉袁良碑(永建六年)”,表明,这块碑刻于永建六年,联系到《碑》文中说袁良“永建六年二月卒”,可以清楚地知道,碑刻于袁良逝世的当年,或有可能此碑随良公下葬,或立于墓旁。同一年记录逝者之生世,其资料应该是准确的,起码,袁良去世的时间是准确的。综上述二点,所以我认为《碑》文所录之事实有相当的可信度。 二、关于袁良的情况,综合《碑》文所载,整理如下:“袁良,字×卿,陈国扶乐(今河南省扶沟县)人,关内侯袁山之曾孙。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因讨伐江贼张路等,威震四方。后,因病归家。孝顺初年(不知何帝何年代),××府(广陵府?)推举其为议郎、符节令。曾为三老,享受了‘几杖之尊,袒割之养’的荣誉,皇帝曾于九龙殿设宴款待他。于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二月去世。 三、《碑》文记载:“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表明,有这样一个人,他曾为陈侯,涛涂是他的玄孙。这个人是谁呢?由于碑体摩灭,没有记载。但根据“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祖父字为氏。(《辞源》)”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陈侯是庄伯的父亲。那么,他是不是陈国的国君呢?似乎是,因为陈国是侯国,陈国的国君似可称为“陈侯”;又似乎不是,因为史书大都将陈国的国君称为“陈×公”。如果是,那么他是谁?似在幽公宁、釐公孝、武公灵之中;如果不是,他是陈国分封的一个诸侯吗?(如果陈国可以封侯的话)。所有这些,均有待研究。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涛涂的高祖父(祖父的祖父)曾为陈侯。 四、《碑》载:“又云‘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盖不知为何人也。”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在秦朝末年战乱之时,隐居河洛。汉高祖击败项羽时,他是功臣,而且上了功名册。汉朝建立后,回到了扶乐老家。此人是谁?不知道,所以欧阳修说“盖不知为何人也”。但根据这段描述,此人应为袁生[U]。(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云: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U]。 五、袁良的曾祖父叫袁山。《碑》文中说“君即山之曾孙也”是为明证。山之父名经,经之父名不详,但袁经的父亲是碑文中记录了的某个人的曾孙,只是因为碑文摩灭,所以,既不知道袁经父亲的名字,也不知道袁经父亲曾祖父的名字。虽然不知其名,但他却是我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他在“孝武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斩?贼先勇,拜黄门郎……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封侯封地,又能近侍皇帝,不可谓不功高,不可谓不荣耀。他的封地传了三代,即他的儿子袁经,他的孙子袁山,至王莽时期才结束。这段记载是我氏姓氏考证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因为袁经、袁山都是第一次见诸文献,且《碑》文明确指出:“君(指袁良)即山之曾孙也。” 六、《碑》文的记载与《后汉书》的记载有很不相同的地方。第一,《后汉书》是这样记载袁良的:“(袁安)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孟氏易”是汉代孟喜所传的易学,平帝在位时间为公元1--6年,“明经”是指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建武是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的年号,为公元25--56,“成武令是成武县的县令(该县人数还在万人以上,万人下称知县)。《南康袁氏谱》更是明确记载“良,前28--52年。汉建武九年为成武令。”如果袁良如《碑》文所载,去世于公元131年,那么与《后汉书》的记载大约相差了70--80年;第二,《后汉书》载,袁安去世于公元92年,又说他是袁良的孙子,那么就成了祖父于131年去世,孙子却早已于92年就去世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孰对孰错?我们不敢下结论。我和admin的意见是倾向于《碑》,认为《碑》文所录的资料更准确,更可靠。因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毕竟是南北朝的人(范晔,公元398--445年),他所写的毕竟是四百多年前的历史。  总之,《汉故国三老袁君碑》是我氏姓氏考证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的意义在于:第一,明确了袁良,字×卿,扶乐人氏,逝世于公元131年;第二,首次发现了我氏先祖中有“陈侯”、“庄伯的父亲”、袁经、袁山这四个人;第三,佐证了袁姓的由来--“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如前所言,发表这篇论文,目的是抛砖引玉。其中的一些疑点,一些与其他史书相矛盾之处,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以期最终能够解除疑惑。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袁明晖 发表于 2006-4-8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齐先生,很感谢关于“孝顺”的解释。至于...

英齐先生,很感谢关于“孝顺”的解释。至于陈侯是谁,我在拙文中的观点是结合涛涂活动的时间推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