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何解?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立量 发表于 2007-2-5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U]欧阳修<<集古录>> 【后汉袁良碑〈永建六年〉】
右汉《袁良碑》,云“君讳良,字卿”,“卿”上一字摩灭。“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兴,虞 阏父”,自此而灭。又云“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自此又灭。又云“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盖不知 为何人也。又云“孝武征和三年,曾孙斩贼先勇,拜黄门郎”,“曾孙”灭其名,“贼”下亦灭一字。又曰“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薨,子经嗣。经薨,子山 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君即山之曾孙也。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初”下数 字灭。又云“府举君,拜议郎、符节令”,其后又云“永建六年二月卒”。其碑首题云《汉故国三老袁君碑》,而碑文有“使者持节安车”,又有“几杖之尊,袒割 之养,君实飨之”之语。以此知良尝为三老矣。其余摩灭,虽时时可读而不能次第也。又云“帝御九龙殿,引对饮宴”,九龙殿名惟见于此。治平元年五月二十九日 夏至假书。[/U]




“???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句话该如何解释呢?
有人说“陈侯玄孙涛涂立姓曰袁”,本人认为不妥。本人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陈侯和涛涂有何关系!
“当”如果是人名,倒是合理了,但是历史上没有“当”这个陈侯啊,所以当不是人名。
如果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那应该直接在墓碑上出现“陈?公,至玄孙涛涂。。。”,不应该出现陈侯字眼。
如果“当”前摩灭的是“理”、“该”、“本”字呢,那不是马上否定了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了吗?
如果“当”前摩灭的是“德”、“才”、“功”、“仁”字呢,那不是马上否定了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了吗?
刚才请教了一下,中文系的老师,他对此也认为不应确定“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
希望大家各自分析一下,一起拿个说法出来,到底在该文中“涛涂是否某个陈侯的玄孙”!
不认同的,拍我砖,认为我说的有道理的,请给点鲜花!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立量 发表于 2007-2-6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当为陈侯”前为“戴伯生郑叔,孝之族弟...

如“当为陈侯”前为“戴伯生郑叔,孝之族弟,孝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我先将此陈侯认为是陈釐公孝,前加上如此字眼,此段不就是意思为郑叔的玄孙为涛涂了吗?

所以我还是认为凭“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这句话根本不足判断为陈侯之玄孙为涛涂。

但可以肯定的是涛涂的高祖是和陈侯有某种联系,比较密切的联系,可能是某陈侯的高官,可能是某陈侯时,其人有大功于国。。。

通读良碑全文,明确提出“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传国三世。。。”、“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君即山之曾孙也。。。威震徐方”,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碑文的作者是极尽恭维、极尽自豪、及尽赞赏的言语来写此文的,如果涛涂之高祖为陈国国君的话,肯定不会出现“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此言出现,而是会“陈?公玄孙涛涂”等明确字眼。

该拍砖的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立量 发表于 2007-2-6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问题解决了,害我到处找人问,没有想...

哈哈,问题解决了,害我到处找人问,没有想到碑文一步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立量 发表于 2007-2-9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胜贵已经将《元和姓纂》四注地所有内容发表...

胜贵已经将《元和姓纂》四注地所有内容发表到袁氏研究网www.yuanss.bbs上了,感谢胜贵的努力!
个人认为为何滂公及其后裔《新唐书》等说他们是陈郡袁氏,而非汝南袁氏呢,其实是从袁生(辕固)在陈郡阳夏,故日陈郡袁氏,而不提阳夏袁氏,是因为阳夏地名太小,也就是不提“扶乐”袁氏一样的道理!
按良生3子,第3子滂生涣,年代上没有任何缺陷了,问题解决了。
2个良公,一个是璋之父,滂之祖;一为安之父良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立量 发表于 2007-2-11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袁酉宗亲商榷

问:声子突、惠子雅是一句话吗?
子字既作儿子解亦作先生解。此处可能是声先生(讳或另名)突,惠先生(讳或另名)雅。


我认为此处“子”应该是爵位,而非“孔子”、“孟子”等解释为“先生”。“声子突”、“惠子雅”和“胡公满”是一样的结构的。
胡公满:妫满,溢号胡,侯爵。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靖伯庚:妫庚,溢号靖,为伯爵。柔德安觽曰靖 恭己鲜言曰靖 宽乐令终曰靖
声子突:袁突,子爵,溢号声。不生其国曰声
惠子雅:袁雅,子爵,溢号惠。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我个人认为是此解释的。但是目前正史上爵位为子爵的,并按此结构出现的仅仅是几例而已,是否是官太小,史书记载少?!不得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立量 发表于 2007-2-12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

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其后因国为氏。
沈子嘉,沈国的国君,是子爵,所以其称为“沈子?”此在金石文献中已经得到证实
子:金文中的子明确属于爵称的,主要有北子和沈子。文献中其他诸子,尚无金文印证。

声子突,惠子雅,是否也为此类型呢,我也不敢保证,但我个人倾向这个观点。
涛涂为陈国上卿,赐邑阳夏,世为上卿。这个表明涛涂的后裔是有自己的食邑--阳夏的,但是只是其嫡长子才能继承的。如果选非嫡长子,没有爵位也正常。
爵位制度还有个奇怪的地方,如“上卿”、“司徒”虽然只是官名,但其也相当于爵位,后人多称其官名,而不其爵位,此史书很多类似的情况。
在周时,官职也是承袭的,也是嫡长子才能继承的。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周对诸侯国、周的大臣封爵位,而诸侯国也可以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官员、亲戚封爵位。
封爵传袭,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庶子、庶孙一般不具备袭爵权。无嫡子袭爵,则削除封国,这就是所谓的“无子国除”。皇亲和重要功臣“国绝”时,为示优宠殊遇,也可由庶子庶孙袭爵,这就是所谓的“绍封继绝”。绍封者权益低于正常袭爵,仅食国之半租。

一般的官员如果有“恶溢”,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正常的。因为当时溢号等于是对该人的盖棺认定。所以有无溢号,不能评定其是否为重臣的标准。
溢号分美溢、平溢及其恶溢。
美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立量 发表于 2007-3-6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声子突、惠子雅

按我理解,还是这个“子”为爵位,声为溢号,袁声子突就是袁突,子爵,声是后人给予的溢号。
比如赵
赵文子,名武
赵景子,名成
赵简子,名鞅(赵为氏,文、景、简为溢号,子为爵)
而如赵括、赵同、赵婴没有带“子”字,表明括、同、婴为其名也。后人先称其溢,再称其名。
中行恒子,名林
中行献子,名偃,字伯游,一称中行伯庚子
中行穆子,名吴
知庄子,名首
知武子,名?
知文子,名?(知为氏,庄、武、文为溢号也。而知起、知朔等称呼不带“子”)
以上例子都是非为诸侯国的首领的名字,是诸侯国里大臣的名字。
“子”在此的意思非为尊称,如果就他们2个要尊称,那其他人不是更需要了吗?!
“子”在这里如果是名字“声子突”理解为“字声,名子突”或“字声子,名突”,也是可能的。古人称呼字先名后!
“子”在此不可能是“儿子”的意思,对照上下文,也十分不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