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深圳宝安区良心袁氏宗祠

[复制链接]
资友 发表于 2006-10-27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浪心古民居群,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浪心社区浪心居民小组内,自2005年底被文物专家发现后,目前已成为宝安的一大文化亮点。那么,浪心古民居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村落?有哪些值得研讨的发掘价值呢?为配合深圳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近日,记者走访了石岩街道浪心古民居群的考查人员,走进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村落,从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实情。

走进古村,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浪心古民居村落是典型的广府古民居群,始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在这里,大户人家祠堂门楣、柱角上的木雕、石刻历经数百年至今完好无损,古村里90岁老妪、近百岁老翁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生活习俗,让你感觉时光倒回,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浪心社区居民主要语言是白话,是石岩客家方言区内仅有的一个讲白话的社区。据当地居民曾华兴、袁鹏旺等多位老人回忆说,浪心古民居群中前三排原为袁氏家族所有,袁氏第九世祖自松岗楼村迁至乌石岩(今石岩),当时仅有“桑田半亩,瓦屋数椽”,饮食也只是“饘粥”(稠粥)而已,这样的日子过了许多年,原居住地已不够供养整个家族,于是又迁至阳台山(今羊台山)下的蓢心村(古村名,今浪心居民小组)。从第十四世起开始兴建房产,其后建有立中书室(现已被改建),进而有序西书屋,延至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906年)修少华袁公祠和袁氏宗祠,并立于古民居群的北侧,其后逐渐有南侧的古民居,最终形成现在的古民居群。

   大约同一时期,曾氏家族也由沙井街道新桥迁来,定居于浪心,与袁氏为邻,并留下数栋古民居和一座建于民国三十年的祠堂——熙寰公家祠,曾氏与其他姓氏如黄姓杂居于袁氏外围,这些民居在袁氏古民居东侧及南侧。

   通常称作浪心古民居群的建筑物主要是指袁氏在浪心建筑的现存的三排古民居,及外围的部分建筑物,我们以此分为内围建筑和外围建筑。

为研究当地古代建筑特色提供重要实物依据

   浪心古民居群坐东向西,前三排南北共12列,长130米左右,东西共三行,长35米左右,加上外围的一些建筑物,总占地约5000平方米。整体布局内围建筑整齐有序,4栋北侧巷道和18栋北侧巷道东西端各有一巷门,古民居东侧有一条排水明沟,外围建筑好像是从前三排延伸出去。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古民居出现了一栋多业主的情况。

   浪心古民居建筑材质主要使用了砖、条石、灰砂(三合土)和木材。砖、石、夯土是墙体的主要材料,砖又有泥砖和青砖两种,通常砖墙用于南北外墙和内墙,夯土墙则使用于东西外墙。浪心古民居的建筑装饰有灰塑、壁画、木刻、石刻等几种,图案大致为几何纹饰、花草鱼虫、瑞兽、八宝、蔬果、人物山水等等。

   据文物考查人员介绍,浪心古民居村落规模适中,布局整齐划一,排水设施完善,建筑材质丰富,建筑质量较好,部分壁画、灰塑、石雕、木刻等保存较好,为研究当地古代建筑特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合理保护利用开发刻不容缓

   浪心古村民居群被文物专家发现后,石岩街道办领导高度重视,于今年6月从街道文体中心抽派专人协助从沙井街道办借调来的文物专干,对浪心古民居群进行了细致考查、登记拍照,并走访了当地知情老人。

   考查发现,目前,浪心古民居群内共有祠堂、家塾、民居三大类,计有祠堂三座,即:少华袁公祠,袁氏宗祠和熙寰公家祠(曾氏),家塾一座即序西书屋(袁氏),古民居(住屋)29栋。其中,保存较好的有袁氏的两座祠堂和书屋,住屋25栋,熙寰公家祠的瓦面基本不存,室内大都暴露,常年风吹雨淋。

   考查人员分析说,浪心古民居群对研究清代时期该地区的历史、建筑特色及风土人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开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有关专家建议,聘请资深的专业队伍在对浪心古民居群测绘的基础上,从整体上,从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上结合文化建设需要加大保护力度。目前,这一建议得到了宝安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jkl237 发表于 2009-2-5 1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爱喝珍珠奶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ofeng 发表于 2009-2-5 2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宝安区良心袁氏宗祠?
有时间应该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游行涯 发表于 2009-4-6 14: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东升 发表于 2009-4-6 1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认识的宗亲啊,我在珠海,有时间去看下,QQ121051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