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开启左侧

袁姓抗战老兵专辑

[复制链接]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3-9-28 2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97岁南京抗战老兵亲述“八·一三”淞沪抗战经历
2013年08月14日 07:03:32 来源:现代快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昨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了“八·一三”淞沪抗战76周年悼念仪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老兵袁汝生
    尽管年近百岁,袁汝生老人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眼神坚毅。昨天,他专程在家人陪同下,从南京溧水赶去上海,参加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的“八·一三”淞沪抗战76周年悼念仪式。站在昔日的战场上,袁老异常沉默,“所有人都要牢记历史,珍爱现在的和平生活。”
    资料链接
    “八·一三”淞沪会战:
    这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和2个旅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万余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对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97岁南京老兵:
    在上海打了9天,每天都是“冲锋与反冲锋”,不分昼夜
    昨天上午8点半,悼念仪式正式开始。在参加悼念活动的人群中,3位耄耋老人格外引人注目。
    其中年级最大的,是南京老兵袁汝生,他已经97岁高龄。这次,老人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专门从溧水的家赶来。站在昔日的战场上,看着纪念馆里的布置,老人异常激动,久久说不出话来。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是民国26年(1937年)春天入的伍,当时21岁。他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只是因为战事吃紧,溧水当地的很多壮丁都被拉去当了兵。袁老家里一共四个兄弟,他排行老三。此次征兵人数按照一个连的编制,同一批的老乡一共去了140多人。而这些人,最后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在接受了6个月的训练、学会装填子弹后,战士们就匆忙地上了战场——当年8月,袁汝生跟随部队来到上海,参与到淞沪战役中。尽管这是他此生打的第一场仗,但随着“枪声在耳边一响起来”,就“什么都不怕了”。袁老记得,当年自己使用的是汉阳造88式步枪,俗称“湖北条子”,和日本人的飞机大炮比起来,不免逊色许多。“我躲在沙包后面,一边射击,一边要躲避日本人地面上和飞机上的机关枪,以及飞机投下来的炸弹。”尽管这段经历已经听了很多遍,但站在一旁的袁汝生的长子袁茂强,还是感慨不已,“实在是九死一生!”
    “40发子弹,6枚手榴弹,6斤米,在上海打了9天,”袁老回忆,每天都是“冲锋与反冲锋”,不分昼夜。而因为只接受了半年的短暂训练,他明显感到,日本士兵的枪法比他们准、部队也十分训练有素。“打到最后,就不怕死了,拿命拼,”袁老说,“脚下全是尸体,积累了几层。”
    敢死队队长:
    “拼命守了上海3个月”
    一同参加仪式的,还有92岁的曾宪高老人。他虽然满头白发,却行走如风,声如洪钟。曾老出生于安徽,16岁时,进入黄埔军校学习,5个月后,就到达上海,参加淞沪战役,担任敢死队队长。他回忆,自己当时使用的是新型武器捷克式步枪。8月13日,日军当时分了好几个码头登陆上海,他和战友一同冲出战壕。战争期间,全师拼尽全力,打死五千多个日本士兵。“战争太激烈了,打得太惨了,”曾老眼含热泪,“如果不是我们这么拼,上海哪里能守到3个月。”抗战胜利后,曾宪高回到家中务农。1952年到东北哈尔滨附近修铁路,1978年返乡。
    祖籍浙江的88岁谢天佑老人,则是一名通信兵。参加淞沪战役时,他年仅12岁。在此之前,是一名放牛娃。“我们部队在南桥那一仗打得那个惨,弟兄们死伤无数,当然,日本人也吃到了苦头,死了很多。 ”1948年7月2日,谢老在豫东战役中受伤,1950年5月返回家乡。
    相关新闻
    上海拟建淞沪抗战
    遗址主题公园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党委书记沈建忠表示,从2005年起,他们就开始进行抗战老兵口述史研究工作。时至今日,他们一共采访淞沪抗战老兵80余人,采访时年龄最小的老兵85岁,年龄最大的老兵105岁,平均年龄超过90岁。在这8年时间里,纪念馆工作人员整理了100多万字的采访笔记资料,摄制了150多小时的录音和录像,并出版了将近50万字的三集《口述淞沪抗战》老兵口述史。
    “在全国,参加淞沪抗战的老兵大约还有30人在世,年龄全部在90岁以上,因此我们做的是抢救性的工作,”沈建忠不无遗憾地说,“再过五年,随着老兵陆续离世,我们的工作可能就没法再继续了。”
    此外,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也成为纪念馆工作人员,以及全国各地的关爱老兵志愿者的重要牵挂。根据统计,目前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约两万人,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因为生活在农村,无子女,无工资无医疗保障的老兵约占52%,晚年生活十分清贫。
    不过,今年7月3日,国家民政部发表声明,重申了对抗战老兵的福利保障政策。“这个声明,对我们全社会关爱这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全局推动作用。”沈建忠欣慰地说。
    此外,为了让更多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淞沪抗战纪念馆所在的临江公园,将有可能被改建为淞沪抗战遗址主题公园。沈建忠透露,他们已于去年年底向上海市政府提交申请,目前正在报批论证阶段。 (王颖菲)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08/14/c_11693070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3-9-28 20: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老兵!盐城抗战老兵!

响水老兵袁井生
老兵袁养美和他失明的老伴。

【转载】 “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抗战老兵” 分类:新闻转载
2013-09-04 22:06 阅读(2)评论(0)编辑删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弯下腰来,为你拍照也是向你躹躬。看着你那如同接受检阅般的士兵姿态,眼泪模糊了相机的聚焦屏……”当杨延康带着照相机推开老兵家的大门时,就已经是一种关爱。他的到来,让老兵又一次感受到尊重与关注。今天,您愿意留住老兵的影像,将这份爱与尊重延续吗?杨延康,两次获得有摄影届“奥斯卡”之称的德国亨利•南恩摄影大奖的国际著名摄影师,端午期间远赴湖南宁远,5天,拍摄15位老兵,最终挑选出12张照片,构成了这一组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抗战老兵”为主题的抗战老兵系列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杨延康坚持胶片,坚持黑白,坚持纪实,十几年来潜心拍摄作品《陕北天主教》与《藏传佛教》,不做商业拍摄。这一次,为了抗战老兵,杨延康第一次拿起数码相机拍摄、创作。从照片的挑选、尺寸的制定、介质的选择到出片要求,均是杨延康亲力亲为。经过20多天的精心准备后,7月8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抗战老兵”系列照片义卖活动在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新浪官方微博正式启动。图为一棵生长在老兵邱桂生回家路上的百年老树。这棵树看着邱桂生离家参军,迎接他卸甲归田。如果说年轮是老树的生命轨迹,这老树便是89岁的邱桂生的历史见证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张照片,9张人物,3张空镜,旨在记录抗战老兵的生活环境,用杨延康的话说,就是让没去到过抗战老兵的朋友通过照片感受抗战老兵的生活,亲近他们的内心,知道那些曾经用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堤的人在如何活着。一张照片的义卖价格为500元。认购一张照片相当于捐助一位老兵一个月的生活费,认购一套照片则相当于捐助一位老兵一年的生活费。照片限量100套,前1-40套为整套义卖,第41套-100套可单张义卖。每张照片都有杨延康的亲笔签名及收藏证明,收藏证明上会注明限量编号。图为老兵邱桂生的乐观眉毛。当年在高黎贡山输送粮食和弹药的小伙子如今年岁已高,白发已苍苍,眉毛也越长越长,不变的是老人乐观的心态与开朗的笑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活动启动至今一个星期,照片卖出近40套。第一个购买此组照片的人就是杨延康本人。杨延康认为,作为摄影师,作为远征军老兵的后代,他应该带头为在世的抗战老兵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目前,还有近60套照片等待认购。据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照片义卖款项将全部用于该基金的常规资助项目。据悉,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常规资助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资助对象为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被编入战斗序列或其他军事单位担任战斗人员或从事文职 、后勤、情报、医疗工作,并实际参与了包括前线、后方及沦陷区对日伪直接或间接军事行动,且目前个人月固定收入总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0%(即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的中国军人。资助标准为每月500元,一经核准便每月准时发放,直至老兵离世。图为老兵曾志清与他的老伴。曾志清因信仰天主教与老伴不合,目前独居住在临时搭建的不足8平米的简陋小屋。虽生活极度贫困,却坚持每周步行几公里去教会参加活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止到6月20号,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救援部共收到180份申请,通过基金审核并提交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审核的申请165份, 最终165份申请全部通过。除在项目审核过程中去世的3位老兵一次性发放2千元殡葬补贴,其余162位老兵7月份常规资助金500元已全部拨付完毕。目前,第二批名单正在紧张审核中。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对超过1000位贫困抗战老兵进行资助。文章来自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外联部,7月16日。图为老兵奉光清与大儿子生前的照片。如果说参加过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仍能幸存是他的顽强,那么在特殊历史时期被管制则是他永远的脆弱,而在同一时期被整治后精神失常去世的大儿子,则是他永远不能释怀的伤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附:照片尺寸及介质、义购方式及流程、杨延康撰写的照片序言、义卖照片及说明照片尺寸:15cm × 22.5cm 照片介质:艺术微喷Innvoa ultra smooth gloss 图为老兵欧阳维正和他的农具。在欧阳维正102年的时光中,他曾经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更多的时候他因身份卑微而埋头田间。曾经他极度渴望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如今他在轮椅上日渐萎缩,时常感恩家人不计他曾为他们带去的痛苦与伤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义购方式及流程: 1 请您根据您购买的照片张数汇款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账号账号信息: 户名: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支行 帐号:0120 0142 1000 1348 请务必备注“抗战老兵照片义购” 图为老兵欧阳维正102岁的躯干。打皱的皮肤上,斑点如繁星。每一个斑点都在诉说欧阳维正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主人公早已忘记班长的名字与战友的姓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将您的汇款信息(如姓名、汇款账号、汇款金额等),照片购买信息(照片编号),捐赠收据抬头及照片寄达地址发送邮件至 junjunluo1986@gmail.com,或短信13902485770。图为老兵黎逢次和他刚摘的青菜。光棍58年的儿子与失明15年的老伴,让黎逢次在打完吊针的第二天便拎着筐下了菜地。大雨穿过年久失修的屋顶,两根树木支撑着快要倒塌的大梁,戴着斗篷的黎逢次淋湿了衣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基金工作人员将每天整理收到的汇款信息提交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查账,到款后立即快递照片。图为老兵汤天保的“良心”。1944年走了5个月到达云南,补充到新6军14师迫击炮连,后出国作战。无论是独处山腰的住处,还是“职业病”落下的耳疾,都让这位戴了几十年帽子的老兵得到些许清净。唯有夜深,追问良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照片说明:老兵汤天保的床。阳光偶尔穿过堂屋照到汤天保的床上,只有一束。小鸡总是爱在床底下吃食,已经好几十年。冬天棉被取暖,夏天蒲扇乘凉,在这张汤天保睡了60多年的床上,保温了多少悲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照片说明:老兵袁养美和他失明的老伴。风雨里,牵手相伴,一年四季,为她烧炭取暖。袁养美的爱情比他还倔强。独自照顾老伴,住在自己盖的房间,袁养美的倔强比他洪亮的声音还明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老兵蒋天爱的不疯癫时刻。四个儿子都在广东打工,独自生活的蒋天爱如野草般自生自灭。神志不清的他或许是幸运的,毕竟这样能模糊很多忧伤。不幸的是,有客光临,常常使他兴奋,也因此常常被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老兵唐纯世坏了一只脚的轮椅。唐纯世已在这轮椅上坐了几年。他坐在这里吃饭,看电视,溜到家对面的墙下看难得的路人,偶尔接过熟人的烟,边抽边聊天。他生命最后的时光与温度,都雕刻在这轮椅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道中华民族抗战大堤,是用你血肉般的沙粒铸成,你没有战死,却像一片残叶飘落在悲苦的地方。你用年轻生命汇成的抗战乐章,去发出不做亡国奴的吼叫,如今弦断琴散喉咙已经嘶哑,只有你低声吟唱。父亲老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需要你挺身而出之时,你毫无犹豫,但此时,你却如同风中之烛,谁来记住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3-9-28 20: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忆淞沪抗战:如果国家需要 我还要去打仗

   .2013年08月30日16:04来源:光明网

  时隔76年,曾宪高老人昨天第一次重回吴淞口。76年前,他曾作为敢死队队长参加淞沪抗战。忆及当年,年愈九旬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

  昨天是“八·一三”淞沪抗战76周年纪念日。宝山区在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并首次将3位当年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请到现场。“他们身上至今保留着当年的情怀,但这个群体也在慢慢消逝。”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书记沈建忠感慨,当年参加淞沪会战的75万中国将士,如今健在的仅30人左右。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曾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老兵,晚年生活并不如意。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近年走访大批抗战老兵,结果发现不少老人生活困难。

  与经济拮据相比,孤独是困扰不少老兵的更大心病。当年作为普通士兵亲历抗战全过程的谢天佑老人,身上至今留着作战时留下的2处弹片。作为淞沪抗战纪念馆请来的嘉宾之一,老人向记者展示身上的弹痕,并滔滔不绝地回忆当年的作战经历。

  一旁的女儿悄悄告诉记者,这是父亲第一次以老兵身份在公开场合接受人们的敬意。之前,历经坎坷的他很少受到关注。

  1950年复员返乡后,谢天佑即在浙江老家务农直至80岁。近年,一批民间志愿者开始关注抗战群体,浙江海宁的志愿者桑建忠走近谢天佑,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援助,这令老人的女儿颇为感激。

  昨天,来自上海、浙江、广东、贵州等地的多位志愿者也被请到淞沪抗战纪念馆,介绍其寻访和帮助抗战老兵的经历。

  他们不仅为生活困难的老兵提供经济援助,还自发为老兵制作了“抗战胜利纪念章”和证书;几经努力,抗战老兵群体也逐渐收获社会的知晓和认可。

  “我是怀着感恩之心走进抗战老兵的世界。寻访中有惊喜、有欢笑、也有泪水。”上海志愿者虞洋坚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兵感到年轻人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坚信自己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已经寻访到多位抗战老兵的桑建忠则呼吁,社会各界能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理解和关爱。“每过去一天,这个数字都可能减小。我们需要更多人的行动,让他们得到荣誉和尊重,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不留遗憾。”他说,“老兵从不惧怕死亡,他们怕被我们忘记。”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昨天在纪念淞沪抗战76周年有关活动上透露,纪念馆所在的宝山区临江公园年内将启动改建,打造成一座淞沪抗战遗址主题公园;淞沪抗战纪念馆也将启动改造,以进一步展示淞沪抗战的历史。

  据介绍,临江公园内2公里环形步道将被改建为“抗战步道”,两次淞沪会战的相关重要事件将以雕塑、绘画等形式分散其中,向市民介绍抗战知识;公园入口也将放置抗战主题雕塑,园内制高点土山也将改造,或将建立一座淞沪抗战纪念碑。

  同时,淞沪抗战纪念馆也将扩大展览面积并重新布展。宝山区有关方面透露,来自复旦、华师大、民革市委等的专家已成立专家组,将对馆内布展进行重新设计、表述;目前5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有望扩大至2000平方米左右。

  此外,去年被发现的抗战歌曲《淞沪战歌》MV也于昨天首发。此曲由罗家伦作词、黄觉非作曲,当年曾在宝山地区传唱,激励吴淞口张华浜阵地参战的黔军将士,后失传。去年6月,淞沪抗战纪念馆在贵阳采访抗战老兵时,意外获悉此曲的信息,经过一番努力,使之重新传唱。

http://gongyi.sohu.com/20130830/n385485563.shtml gongyi.sohu.com false 光明网 http://meiwen.gmw.cn/2013-08/24/content_8687756.htm report 1539 时隔76年,曾宪高老人昨天第一次重回吴淞口。76年前,他曾作为敢死队队长参加淞沪抗战。忆及当年,年愈九旬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昨天是“八·一三”淞沪抗战76周年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13-9-28 2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10-2 21: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名及人们会记住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10-2 2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关注的是他们现在生活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