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天纲世系问题讨论

[复制链接]
袁如启 发表于 2015-2-4 1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纲世系问题讨论

本帖最后由 袁如启 于 2015-2-8 09:24 编辑

江涛宗亲:您好!
    看来您和文献都是家谱爱好者,热爱袁氏之人氏,很好!有缘相识很是欣慰。研究袁氏老家谱是我当代人的责任,重任。不是为了争高下,而是理顺世系关联,表述更严谨。“贵州天柱袁氏源流序”象近代作品,针对“序”中一段话:贞观时,我祖天罡降生西蜀,出任豫章袁州府,多著政绩,卒葬于府堂鼓楼上制铜壶滴漏,迄今犹存。”提供点史册资料,供您参考。
    1. 袁天纲在隋大业时已当资官令,不会在唐贞观时公元627~649年)才降生
    《旧唐书•列传141》曰:“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也。尤工相术。隋大业(公元605~616年)中,为资官令。武德(公元618~626年)初,蜀道使詹俊赤牒授火井令。初,天纲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洛阳。”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曰:“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仕隋为盐官令。仕随为盐官令《旧书》卷一九一《袁天纲传》及《册府》卷八六○均谓‘隋大业中为资官令’。贞观初,太宗召见曰:‘古有君平,朕今得尔,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固胜之。’帝在九成宫,令视岑文本,曰:‘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视,法三品。肉不称骨,非寿兆也。’高士廉曰:‘君终作何官?’谢曰:‘仆及夏四月,数既尽。’如期以火山令卒。以火山令卒,按《旧书》卷一九一《袁天纲传》、《册府》卷八六○均谓武德初授火井令,‘火山’疑是‘火井’之讹。”
    2.袁州府堂墓主人名袁超
    《袁氏世考•41页》曰:“考天纲曾袓达,祖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
清朝人袁锡光先生立志要对袁氏世系进行一次梳理,他自清嘉庆(公元1796年)初至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历时30余年,以江西为中心到处走访、收集、考证,终于编篡出版了第一部袁氏专著《袁氏世考》。
    袁锡光先生对“袁天纲未守袁州,亦未尝至袁州。”的定论是有根据的,他在研考中发现家谱中有关袁天纲的记录较出奇,便下决心研究一翻。他遍查袁州当地资料,终于在南宋嘉定(公元1208~1224年)时修的《袁州志》中找到证据。《袁州志》明确记载,在袁州开五井以禳火灾的是知府滕强恕;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墓。
    3. 袁州谯楼置铜壶是袁天纲卒后五六百年的事
    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袁州府志》记载:“谯楼,府治东。宋嘉定(公元1208~1224年)间郡守滕强恕建。筑台为楼五间,置铜壶一座,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漏箭、铁板鼓角。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
    袁州谯楼始建于宋嘉定年间,由时任郡守滕强恕组织人力财力所建。距离袁天纲卒年晩五六百年,以袁州有谯楼置铜壶来证明袁天纲任职、居住、葬袁州,是不符合史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楚舒 发表于 2015-2-5 14: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启宗亲:你好!每个袁氏分支的族谱《序》都是他们族中的先贤们所作,须保持原状。见你总是喜欢对别人的族谱《序》说三道四的,我觉得非常不妥!我相信你看了几遍新旧《唐书》,但人家也肯定看过的,不要以为除了你以外就没有袁姓宗亲看得懂,也不知你是有何目的与用心。
       在此,我诚恳地希望你能将你们分支的一些《族谱序》《源流序》传上一两篇,供大家共赏,当然,假如你们分支确实从未修过族谱的话,我不勉为其难,能理解。
      欢迎如启宗亲能够回帖,也恳请网站管理不要删除我的帖子,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文献 发表于 2015-2-5 22: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楚舒宗亲:您好!我认为您虽言之有理,但言辞有点过激。天下袁姓本是一家,我们应该相互包容 ,互帮互助,共创袁氏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文献 发表于 2015-2-5 22: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启宗亲:您好!    我虽然不知您出自我们袁氏哪个分支,可从您的帖子中感觉到您们可能也是尊天纲公为远祖,若果真如此,真是不胜荣幸!
    我请资友宗亲在袁氏家谱网开辟“伯庸后裔”专栏的目的,不是为了编修我们伯庸公裔这一大支的袁氏族谱,也不想在网上讨论和考证我支的世系源流,也不愿对我族各分支的各位先贤所作的《族谱序》进行“评头品足”,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名与利去编修所谓的“袁氏通谱”,仅仅是为了方便我们伯庸公支外迁的宗亲认祖归宗而已。我本人非常认可胡适先生的修谱观点:远祖世系粗略记载即可,始迁祖以下,须考证清楚,记载详明。同时,我认为我们伯庸公后裔几十万之众,无论各行各业和各学各科,都是人才济济。待到我们自己认为有重新考证祖宗世系的必要之时,自然会集我族这方面的精英来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和系统的研究与论证。

    以上回复,不妥、不敬之处,望海涵!最后,对您的热心与热情表示衷心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anscn 发表于 2015-2-6 11: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献版主:辛苦了!伯庸后裔这个栏目办的很出色,特别是学术研讨氛围很深厚,我很欣赏,也很支持!不管大家为什么发言,也不管大家言语是否讲究说话方式,但我认为目的只有一个“关心、关爱袁姓”。对袁姓没有感情的人是不会来我们论坛的。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也珍惜大家的热情,拥抱大家的“带刺的玫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江涛1 发表于 2015-2-6 14: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cn 发表于 2015-2-6 11:18
文献版主:辛苦了!伯庸后裔这个栏目办的很出色,特别是学术研讨氛围很深厚,我很欣赏,也很支持!不管大家 ...

这篇序属于伯庸栏,怎么移开了呢?请管理做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袁如启 发表于 2015-2-8 10: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如启 于 2015-2-8 10:29 编辑

       如何看待老家谱,至少有两种观点态度:
       其一,“家谱,是祖先定的,无疑是正确的,是不可冒犯的。”“身为后代只有遵照执行的分,没有修改之权。”不少勇者愿当捍卫者。
       其二,家谱,是祖先修的。由于历史的局限,各自为阵等原因,家谱中难免出现些误笔,不少勇者愿当修缮者。
       捍卫者与修缮者,往往因某一具体问题产生分歧,发表各自的观点,这是正常的。捍卫者与修缮者表达的方式不同,两者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尊宗敬祖。
       对待古人的东西,要经过考证,正确的要坚持,要传下去,不合适的要加以完善、修正,这才是网络时代的现代人应有的态度。
       特别是大宗支,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段世系,大宗支下的分支众说不一。以史为鉴,找寻一个较接近的说法,理顺关联,总比各自一说要强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蜀南袁景轩 发表于 2015-2-8 1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蜀南袁景轩 于 2015-2-8 12:02 编辑
袁如启 发表于 2015-2-8 10:28
如何看待老家谱,至少有两种观点态度:       其一,“家谱,是祖先定的,无疑是正确的,是不可冒犯 ...

你这些观点,我曾经作过对比表,查过唐书相关资料,天罡公迁江西不大可能,作为伯庸公后裔,我们在群里也毫无保留的讨论过。 (若与参照,家谱简明世系为:
       天纲(公元565年生)-袁客相(字应则,号仲协,约公元597年生)-恭惠(公元634年生)-通辉(公元657年生)-良玳(公元682年生)-会杰(公元711年生)-恢谥(公元741年生)-炳睿(公元776年生)-用达(9世,公元805年生,迁太和圳上)-瑜(字宗高,公元840年生)-葛亮(公元875年生)-广五郎(12世,公元907年生,公元924年迁湖南潭州之茶陵)-陌万(公元942年)-必清(公元984年)-公亮(公元1020年)-伯庸(公元1060年)-光五郎(17世,公元1100年)-细七郎(公元1137年)-)
看你老接的这段世系 ,是证明给五郎公后裔接上世系了,还是要卖谱给我们呢。你把你自己家的谱都发上来大家看看,先证明下你到底姓不姓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anscn 发表于 2015-2-8 11: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讨论比较热烈,言语也较激烈。其实,袁氏论坛是一个平台,大家尽可以亮晒所拥有的史料或家谱资料,让大家自己参考。
都是袁家人,关心袁家事是好的现象。
说对了,大家给个掌声;说的不对,个人学术观点也不会被强加到历史中去。过于较真就伤肝了。
学术平台上,可以对史料进行质疑,但切勿过早下结论,云我是他非,如果太肯定自己是百分百对的,那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道理的。
希望大家谦和一点,凡事留点余地。这样才有空间。祝大家兴趣不减,取长补短,保持平常心。
                    袁氏家谱网  资友
                               201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