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家谱第二版留言汇总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yuanscn 发表于 2015-4-13 13:2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各位袁氏家谱网的新老朋友们:大家好!
       为了方便大家集中精力浏览网页,节省时间和空间,2015年5月1日前,袁氏家谱网旧版(
http://www.yuanscn.com/web/)(准备下架),现将袁氏家谱网第二版主页的guestbook中的留言,全部转移汇总于此,供宗亲们参考回复。
       袁氏家谱网第二版留言本自2006年2月6日起用至2012年7月23日止,共有留言1364条。
       内容涉及寻根、字辈、谱序、交流等丰富的内容,囊括全国18个省市,资料相当珍贵,希望能给您带来清新淡雅的免费大餐。
       留言中所留下的电话、QQ和电子邮箱等信息,皆是当时留言人自己所写。袁氏家谱网对其有效性和隐私性不负责任。如果需要隐去电话号码的宗亲,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谢谢合作,谢谢支持,谢谢光临!

******************************************************************************************************************

1 我们祖上代代都传说袁宗第是陕西榆林袁大滩人,是我们的近宗,我在网上和好多史书上都找不到相关资料来证实,有那位见到过关于原宗第籍贯的信息烦请告我一声,我正在写我们的族谱,急需搞清楚这个问题。联系QQ93607835

2 我们的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烧,我们的堂号为 存著堂,排行为   昭明志诚端正方福荣华富贵道德文章玉殿英雄中和位育.......我的排行为雄,现无法找到的有文.章.玉.殿的资料,望贵人提供帮助和提供建设性建议       谢谢  袁荣仁

3 我的家族辈份:国  恩  家 庆  ……………… 袁久林 QQ 505011405
4 本支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袁氏,于270年前迁徙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八道关高坡村,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自然灾害家谱丢失,现存口头流传下来的字辈为:“士本文武志,才德重朝帮。万世承恩泽,一宗继席昌。”听本族长辈讲,本支的根底是“破锅”袁,本支是三十六公中的佰英公之后,从黄冈市英山县迁徙到现居地的始祖有兄弟二人,分别是袁文汗和袁文德,本支的始祖是袁文汗,另一位袁文德迁徙到陕西省旬阳县,具体居住地址不详,不知家谱在否。
本人想将家谱修序完善,但是缺乏相关资料,恳请知情者回帖,不胜感激。让我们一起来弘扬袁氏文化,将袁氏文化发扬光大。   袁波
5 我们的族谱 是:春永清光延,秋承万保全。奉先思孝敬,祖德可长传。 这是一首藏头诗 竖念:春秋奉祖 永承先德让后代永远牢记 水有源而源远流长 树有根根深而叶茂....勿忘先祖遗训  袁锋

6 我们的族谱 是:一登仕忠文,世大荣昌裕(玉),有德良才喜。 前五言中的前三字记忆模糊了不知对否,我们是湖南 永州 双牌县佑里袁家,现有1000多人,后辈不知先祖何处迁来,现溯根求源,望有知情告之,恳请知情者回帖,不胜感激!  袁晓文

7 您好,听先辈讲过,湖南长沙县(现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与水渡河这支袁姓族人,是清朝末期从江西樟树移来的,有哪位先生能有更详细的资料,能求证我们是具体哪支的。我是志字辈,父辈是万字辈,祖辈是寿字辈。
    一脉相承,有劳您了!  袁志文
8 安徽巢湖市汝南堂袁氏,联系人,袁先亚。QQ号:391862788      
E-mail :zjrbs@163.com
9 我是巢湖庐江万山袁不知道是哪个支的   袁卫权
10 你好。我系寿县袁氏。堂郡为汝南郡,卧雪堂。迁居寿县后,始祖为再兴公。据家谱记载,四世祖袁洪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封左督都。死后被皇帝赐葬在庐江县西北吴忠桥。我想袁洪身居高官,死后肯定会丢看坟守墓后代的。不知你们在天下无二袁的前提下是哪一支系?(袁同高现住合肥,QQ1210430014)   
11 我父亲是巢湖柘皋袁家堰的,不知道是哪一支的   袁伟
12 我们那儿我的记意中有     定  维   先     袁本发
13 应该是我们肥西新仓袁 我有谱可查 定->聪->先->传->家->忠->孝->增   QQ 545946692
14 安徽舒城县千人桥黄城村  我们那的辈分为 :定 从 先 家 中 孝 增 前 志 宝   袁波
15 我老家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止戈乡袁坝和楼房一代,那里居住的都是袁姓族人。70年前我奶奶带我父亲回奶奶娘家定居离开了老家,我记得我们家的排行,以前父亲用笔写在墙上的,一共20字:永可天时大  朝中玉应成  寿友国德文 家邦能治政  (中间个别字可能有出入,时间久远了,记不清了)。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QQ 171667723 袁文碧
16 为什么家谱里面没有福建汀州袁氏呢,我们长汀县有几百户姓袁的都被遗忘了吗?  袁佩印
17 我是贵州袁姓,听老人们说是从江西搬到贵州的,但最近从网上查知,排行和湖南新化的相同。 QQ 249679291 贵州袁彬
18 赤水县: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袁姓人口为20320。各乡镇人口为:城关镇:944人;丙安乡:200人以上;庙沱乡:200人以上;旺隆乡:200人以上;葫市乡:415人;元厚乡:1226人;大群乡:327人;虎头乡:455人;官渡乡:1092人;玉皇乡:1512人;石堡乡:2833人;五里乡:3315人;新华乡:101人;箭滩乡:717人;长期乡:1651人;石笋乡:1373人;长沙乡:1064人;笃睦乡:200人以上;白云乡:592人。
在官渡建有袁氏宗祠。
习水县:1986年人口统计:袁姓42044人,主要居住在土城、醒民、隆兴、东皇、良村等地。沙坝罗汉寺建有袁氏宗祠
这两个地方应是贵州袁姓比较多的地点   袁胜贵 QQ是542258293
19 我是贵州省水城县袁姓,听老人说从湖南迁四川再到贵州,字辈排行与湖南新化相同   袁胜国
20 广西百色 遗兴大天德,维登希进贤,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锋,世代永长青。说是贵州下广西的  袁义明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5-4-13 13:27:46 | 只看该作者
无锡袁氏宗谱/ 在荣巷 梁溪河的对岸有个西袁弄,属溪南乡,近河埓口。西袁弄。 袁氏早在清朝咸丰年间1850年在姑苏城(今苏州市)拥有一百多间房屋,祖辈靠作坊做铜水烟袋而闻名富盛一时。荣宗敬.荣德生有耳闻,故发誓要富起来,我姑父严氏担任过申新一厂厂长,辅佐荣氏家属,本人家父二十年代未也在申新一厂做过事的。  袁阶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5-4-13 13:29:1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字辈怎么在袁氏家谱中找不到啊  大楷记得字辈是  正同天公永世培 传家  私 礼流芳迄  一时站英庆字回   袁传碧

我只知道我父亲辈是泽字辈,不知道我的是什么辈分 袁华坚 QQ5424035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5-4-13 13:34:17 | 只看该作者
也是汝南堂。湖北洪湖市曹市镇   曹忠雄
我也是汝南堂的潜江的  QQ 414933571 袁俊俊
我也是汝南堂,湖北天门市。袁怀玉
我也是“汝南堂”,江苏徐州  袁庆峰 QQ 446770296
我也是当南堂,江西遂川的 QQ 362070014 袁润华
我也是汝南堂,湖北省建始县,我县袁姓人很多。 袁纯科
我们家对联是:汝南世泽长,卧雪振家声 袁庆祝
我也是汝南堂,现在在湖南吉首  袁开波
我汝南的,江西铅山的。字辈;诗书礼乐文。文字的。袁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5-4-13 13:35:56 | 只看该作者
广西目前有族谱记录的袁氏分布在十一县:玉林、博白、灵山、横县、北流、浦北、平南、藤县、桂平、贵县、陆川。 袁紫光
广西钦州也有哈``我爷爷在那里额,可是他过世了。其他地区有分辈分吗?比如芳字背扬字背之类的我爷爷名是学广   袁律
恒叙遵前县 时勤对泽丹 誉隆开作旺 中正立朝端  袁俊凤
我是博白县博白镇人,本县袁姓超过一万人.但我不知博白县袁姓从哪迁移来的.很想知道. 袁依琳
有啊  只是你没注意到而已  广西灵山这边很多啊  我就灵山这边的  袁广驰
马山有啊欢迎共同探  袁梦
谁说没有,我就是姓袁的,是广西昭平的  袁杰林
广西桂林兴安县也有很多袁氏,先祖是大明洪武年间奉朝庭三司两院调派來到兴丶全丶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我很想了解这以前的历史和族谱o
兴安县漢川袁长忠QQ1O73154449
广西苍梧县石桥镇寒水村也有姓袁的。  袁文婷
广西钦州也有是从湛江坡头区迁过去906889192
那里没有呢,广西都安县约5000人左右呢,分别在:下坳乡、三只羊乡、永安乡、保安乡、大兴乡、龙福乡、九度乡、、、、、、我们这里的字辈是、金、光、有、玉、朝、庭,我的字辈是”朝”只是不知道先祖是那一个了,只听我父亲还有伯父说有几个叫“方公”“说公”有知情人请联系QQ:463599354 袁朝强
广西百色  遗兴大天德,维登希进贤,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锋,世代永长青。  袁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5-4-13 13:41:07 | 只看该作者
往上数六代不知道从哪里搬迁到现在居住地,只记得最近的几个辈分“天瑞金开泽”,求根!!袁媛

本人是重庆人,祖籍湖北汉川,只知道爷爷那辈从湖北到的重庆,我父亲是庆字辈的,想求教我们的源流和字辈。谢谢。袁明亮

陕西横山袁氏43字辈,有相近者联系

子伏秉,
瑞天宝山生 怀玉志敬忠 贵振明高治 建宫景增荣
金凤继凯斌 耀章秀耿俊 平存祥逢举 波国靖广应  QQ93607835

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袁家村派字班辈:万启国世正,文光太景良,忠信开先绪,明德永宏昌。祖公袁万禄,生六孙,分为六房,后兄弟反目,三房外迁不知所踪,后在网上查有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宝塔村袁家坡辈分相差无几,不知怎样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42:52 | 只看该作者
值班管理员的责任是:
1、管理论坛版面发言的内容健康合理
2、审批新注册论坛会员的认证
3、解答宗亲在论坛上或在QQ中提出的问题
4、收集论坛上有价值的资料准备发到网站
5、加强宗亲间的交流合作沟通及网站宣传

袁小达江西新余市分宜县煤炭公司xd1799@163.com  QQ11732642
上海中山北路2299号325室http://sh4v.com;nbxy.cn   ymc
湖北麻城袁拥军yuanjunshen@163.com  QQ316909561
ydh1209@sina.com   QQ59293128
福建霞浦一中weilong8808@sina.com  QQ123222269
yuanzAidan168@126.com  QQ368657915
袁西宁laoyuan69@sina.com QQ358266704
yuan6399@sina.com大连QQ373385651
袁瑞增hongkuan2000@sina.com  QQ305093080
袁昕yuanxin364@sohu.com
袁昌洪00704680751@sina.com.cn
袁一洪00704680751@sina.com.cn
上海cfh19621014@yahoo.com.cn  QQ127168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45:11 | 只看该作者
袁ming        大家好        "我姓袁,听父辈们说我们是湖广填表四川时同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到四川省仪陇县文星场高隆山的,我是兴字辈,我们这里的字辈是,应大一中熙景正成光兴隆永远福禄昌美德贤才能朝举荣华富贵万代芳,求你们及袁氏家族的亲人们帮我查找一下我的先祖及现在的亲人,以备字谱编写之用"        大家好        502975656@qq.com
袁恒        大家好        希望能认识更多的袁氏族人"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乡石梯村 QQ 360163408       
袁申        大家好        袁,是最伟大的!!我想找多年失散的亲属,他们原来住在山东袁家楼村的,一个叫袁一端,袁一先的(爷爷的哥哥)是程、怀、一、本、念的有人知道请与本人联系!Qq:362598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48:25 | 只看该作者
袁铭: "湖广填四川
    作为一个 300年前的移民后裔,我深知“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所蕴含的艰辛、悲壮、欢欣、痛苦与惆怅。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十一二个省的移民怀着各自的理想和对于天府之国的憧憬匆匆踏上背井离乡之路。在夕阳西垂的古道和潮湿幽暗的渡口,操着各地口音的移民踽踽而行,他们迷茫而坚毅的身影在已然褪色的传说和故事中若隐若现。
    300年过去以后,我依然能够清晰地看见他们的身影,看清他们背上的行囊和衣襟上的尘土,甚至听清了他们的谈话。那些飘散在艰辛旅途的话语如同瑟瑟秋风之下的树叶,带着飘零的姿态和成熟的颜色落满我的稿纸。
                                       悲惨世界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明军、清军、农民义军在四川持续鏖战。作为清军在四川的头号劲敌,张献忠的大西军令清廷头痛不已。为此,清军的精锐部队和临时招募的地方武装被紧急调往四川,对那支擅长流动作战的农民军进行围剿。顷刻间,四川的城市乡村开始遭受铁蹄的践踏和战火的摧残。
    当时领军来镇压张献忠大西政权的清军将领名叫李国英,出于战事所需他派遣军营中的幕僚刘达到西北购买战马。刘达到达西北购买战马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当他兴冲冲地带着一批战马返回四川时,沿途的情景令他惊疑不已。他后来在自己的文稿中写道:“见乎尸骸遍野,荆棘塞途。昔之亭台楼阁,今之狐兔蓬蒿也;昔之衣冠文物,今之瓦砾鸟鼠也;昔之桑麻禾黍,今之荒烟蔓草也。山河如故,景物顿非,里党故旧,百存一二,握手惊疑,宛如再世。”这是刘达途经家乡四川阆中时的亲眼所见,短短一个月的残酷战事已将他原有的记忆完全颠覆了。
    刘达的这段话写于清初顺治十五年,正是大西政权风雨飘摇行将崩溃的特殊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将盆地中的许多城镇夷为平地,原有的居民大半死于战事,侥幸逃生的人都隐藏到荒山僻野和贵州、云南,苟且偷生。
    连续不断的战争像天空的云飘走以后,整个四川盆地呈现出的荒凉凄惨景象令人心痛。《荒书》记载成都城遭受劫难后的情形说:“成都空,残民无主,强者为盗,聚众掠男女屠为脯。继以大疫,人又死。是后虎出为害,渡水登楼,州县皆虎,凡五六年乃定。”这样的情景在成都是不多见的,人们记忆中的成都是何等繁华热闹啊,怎么会跟老虎和人吃人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呢?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从战火中偷得残生的人会变得脆弱和失去理智。本来残存的百姓就寥寥无几,这自然给里巷豪强提供了发泄兽性的机会,他们啸叫一声,像绿林好汉般聚集起来,然而面临的现实却是十室九空,没有金银也没有粮食,于是他们就把活人杀掉,腌成腊肉似的肉干充饥。残垣壁间的腐尸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发出阵阵恶臭,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瘟疫的流行。在人烟稀少的城市中,野草慢慢从街道和住宅的废墟间生长起来。被称做“吊睛白额大虫”的斑斓大虎也从野地来到城市,它们懒洋洋地迈动着粗壮的四肢,有时在城市的中心散步,有时也登上诗人们曾经登临的楼台,望着这片残破的土地引颈长啸。
  《四川通志》总结当时的情景说:“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 9万余人,还不及现在一个大乡镇的人口数。成都平原残留的极少量人口,大多藏匿在交通不便、战火不易滋扰的荒山野谷中。
    简阳人傅迪吉曾经写过一本《五马先生纪年》,这是一本既令人伤痛又令人欣喜的见闻录,文字异常朴素温馨,详尽记载了作者避难时的所见所闻。傅迪吉的家乡在简阳五马桥,虽然位置偏僻,但也未躲过战火的侵袭。“房屋尽烧……吾家众人,即在寺庐共居矣。”一家子无存身之地,都跑到深山野岭的寺庙中结庐共居。不久,简阳开始闹饥荒。“谷一石值银四十两,糙米一斗值银七两。贺家场甚至有杀人吃、卖人肉之事。”傅迪吉因为故乡生活十分困难,便带领全家向蒲江和邛崃方向迁徙。当时战乱已经平息,但局势仍很混乱,因此傅迪吉一家采取昼伏夜行(“潜行”)的方式进行。“过了大山,又过大河。至蒲江董家山,闻鸡鸣声,不觉欢欣之怀顿开。”如此寻常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饱受战争惊吓的人来说是那样亲切。
                                      移民狂飙
    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样的丰肥沃土。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是这般的荒凉残破、千疮百孔。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明清史料·户部题本》】。
    与此同时,张巡抚还在奏折中提及了一些移民办法。比如,可以命令与四川相邻各省的地方官清查那些因战争而背井离乡的四川原籍人口,加以登记注册,然后由四川“差官接来安插”。或者直接由政府出台一项移民政策,通过行政手段把人口密集省份的人民移来四川。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也正为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焦头烂额。他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当然,类似这样的诏书或行政指令在清初还有不少。清廷的意图已然明确,那就是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地方官参加到移民的行列中来。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康熙十年规定:“无论本省外省文武各官,有能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纪录一次;有招募六十家者,量与纪录二次;或至一百家者,不论奉满,即准升转。”把移民的成绩和地方官员的政绩及升迁结合起来,无疑是切中了重振四川经济的要害。
    政府的号令抵达民间以后,我能想像我的十二世先祖在位于广东梅县的老屋内是怎样的夜不能寐。他望着天幕和闪亮的星星,默默地思索着家族、人生、创业等大问题。当时,有的人主张勇敢地响应政府号令,迁徙到四川,因为故乡广东许多地方人多地瘠,生存景况不是十分良好。有的人反对移往四川,原因是遥远而陌生的异地可能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料的艰辛,故土虽然贫瘠,但喝一口自家庭院中的井水也能甜到心底,为什么要背井离乡?然而我的十二世先祖还是打起了背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起程了。
    在清朝初年广阔的南方,一股移民的浪潮在暗暗兴起。湖南、湖北、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队伍源源不断地朝四川涌来。
    回首 300年前的华夏大地,我似乎听到了移民们杂乱的脚步声,这些声音既匆忙又坚定。我似乎看见路旁的树木和船上的凉篷为他们遮挡着毒辣的太阳和突如其来的风雨。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风餐露宿而心怀壮志,扶老携幼而团结一心。
    随着外省移民陆续入川“插占”落业,一些好的信息被反馈回故乡了。前人的经验和见闻证实了四川确实是一块肥美之地。于是,亲朋邻里间、家族间悄悄酝酿着更大的移民浪潮。但是,此时政府已经意识到进入四川的移民数量趋于饱和状态,就开始向各省发布禁止继续移民的通告。  
    雍正年间,广东省龙川县的通衢大道上戏剧性地出现了一份告帖。告帖对官府阻止广东人去四川深为不满,号召广大南方的移民团结起来,一定要冲破官府的层层阻挠,从而达到他们移居天府之国的目的。张帖告示的人中,有的是已经在四川安居乐业的人,这次回到广东是为了迎接故乡的父母亲人来川,或是移祖先的骨骸。
                                       两个移民的亲历
    我的家人和故乡的父老乡亲从未向我讲述过他们入蜀旅程的艰辛,但是我从遗留下来的跟生命同样珍贵的族谱中,似乎看到了这次长途跋涉的艰辛。虽然官府的强制措施可能使一个村子的人同时迁徙,但更多的人却形影孤单,不得不面对旅途中的凄风苦雨、生老病死、高山大河和彷徨孤独。
    我手里有一本残破发黄的《万氏族谱》,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祖先万安静从广东迁往四川的全过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万安静最初在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做“山佣” 20年,也许是帮人开荒种地,也许是替人看守山林,他在瘴气迷漫的南方山地中听到外省人可移居四川这个消息后,心中陡然升起一个理想,那就是到四川去。一天清晨,万安静带上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悄悄上路了。这一年,万安静 36岁,他的妻子万氏 22岁,他们踏上门前那条开满槐花的土路时,晨曦正从前面的山峦上撒下来,像春天的雨水一般。
    万安静肩上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担子里面装着衣服、被盖、干粮,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而他年轻的妻子背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娇小的身躯显得更加瘦弱。一路上,“征途落寞,行李萧条”,徒步跋涉五千里,路上的艰辛困苦真是用言语难以形容。幸好老天保佑,一家人安然无恙抵达了成都凤凰山,既没有被豺狼虎豹吞噬,也没有被湍急的河流冲走。他们连夜在凤凰山下用茅草搭建了一所简陋的房子,这时候月亮出来了,万安静觉得这一轮明月宛如观音菩萨慈悲的脸。族谱称,万安静“为我蜀中之始祖也”。
    一家人虽然找到了落脚的地方,但当时“钱不满升,米不盈斗”,马上就要陷入赤贫和饥饿中。于是,习惯了南方山地生活的万安静开始学习贩卖小东小西,当起了货郎。但当时地广人稀,他又没有贩卖的经验,不久便弄得蚀掉本钱,贫不可支。到后来实在找不到出路,便迁往简阳县凉风顶暂住。一年后,又迁往成都龙泉山萧家沟。动荡漂泊的生活终于赢来了一线转机。萧家沟有个富翁叫万康吉,他见万安静老实忠厚,加之彼此都姓万,便佃田给万安静耕种,并不时照顾他们母子。万安静得到一份田地,“竭力躬耕,不分旦夕”,常常是累倒在月光下的田地上。其间,忍辱负重的万氏又接二连三生下七八个孩子,一家人若干张嘴。幸好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万桂芳很快长大成人,这个少言寡语的青年日夜跟随在父亲身边,努力勤劳耕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万安静一家逐渐走出了冻馁的阴影。待稍有积蓄,万家便倾囊购置了一头耕牛,因为这是家里惟一的财产,所以全家人对它“爱如珍宝”。
    不久以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萧家沟有个广东邻居想回广东省亲,多方筹办,才从亲朋邻里借得路资“数十金”。出发前夕,这个消息被当地的强盗探听到了,一伙人聚在树木里密谋深夜抢劫。恰好万安静从林边走过听到,他不忍心这个与自己同属移民的乡亲遭此劫难,便将这消息透露了出去。这天深夜,一伙强盗蒙面入室,结果却扑了个空。他们怀疑到万安静身上,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竟将万家惟一的牛偷走了。乡邻鼓励万安静报官捉拿凶犯,但万安静不为所动,“安受之而不悔”。
    16年的春秋转瞬即逝,这时候的万家已然稍有积蓄。这年秋天,万安静又从萧家沟迁往百工堰,买下了一点田产,修起了一座像样一点的房屋,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第二个我想向你讲述的外省来川移民姓刘。
    据流传下来的族谱介绍,刘家是赣南人,康熙年间起程入川,随行的有刘立璋和他的哥哥嫂嫂,另外还有刘希载、黄茂德、许元魁、刘秀成、李维兴、陈三才、宋成进 7个同乡。这十人都是青年,入川的旅程对他们而言充满了诱惑和刺激。行至半途,大约是在一个野僻山村的鸡毛小店,刘立璋的哥哥刘立琼感染上风寒,数日后不治身亡。
    一座新坟耸立在荒僻的野外,这使一帮本来意气风发的青年感到后怕。旅途的劳顿加上亲人死去的悲伤,有些人开始动摇了,他们不知道漫漫长途还有怎样的厄运在等待。刘立璋从哥哥的坟前站起身来,抹了一把泪,挥动双臂对大家说:“与其现在缩头缩脑退回江西,莫如鼓起勇气前行一步!”落日的余晖照在这八男一女身上,使他们像剪纸一样单薄脆弱。最后,一行 9人从荒野中踉踉跄跄爬起来,在萧瑟的秋风和寒冷的星光下继续前行。
    刘立璋带着寡嫂和 7个同乡来到成都附近的荒野落下脚。不久以后,跟另一户移民家的闺女结了亲,寡嫂也另嫁了人家,繁衍成两大房人。其间,刘立璋还沿着他们来时的道路取回了哥哥和父母的遗骸。可是,跟刘立璋一同入川的 7位乡亲命运却很悲惨,他们当佣工,终身未娶,死后把微薄的家产都捐给了刘家。
                                    天府之国的重生
    跟这次大规模移民事件紧密相连的一个词语是“插占”,它的意思是说,可以采取插立标志物的形式自由圈占土地。当然,这仅仅是针对这次移民事件的首批移民。据相关文献记载,首批移民落脚四川以后,面对荒芜的城镇和杂草丛生的土地,的确可以采取自由圈占的手段获得大量的土地资源。他们成了移民运动中的受益者。
    清初顺治年间随军来到四川的贫苦农民或退役的士兵,甚至可以“伐树白之为界”。 民国《刘氏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刘廷奇在中江圈占土地时的情形说:“定居之初,人烟稀少,林密山深,鸟兽纵横”。因此刘氏家族很轻易地获取了大片土地。由于地界过于宽阔,边远一些的领地甚至“月余不能履”。随着移民数量的逐渐增多,刘氏地界内不时有闯入者“窃居”,刘氏便佯装打猎,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每星期定期在自己的领地上巡游一次。
    但后来的移民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尤其是那些来自广东、江西、福建等省的南方移民,他们大量入川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动身时间既晚,加之漫漫长途的艰辛跋涉,来到四川盆地以后,大量的良田沃土已被湖南、湖北、陕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占据,等待他们的只有丘陵山地和不利于耕作的粘土区。
    晚进的移民要想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已不能像先期的移民采取圈占手段,他们一方面通过地方政府“安插”,一方面只能通过“租佃”的办法,在站稳脚跟以后,再通过若干年艰苦的垦殖,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土地和家产。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成都《江氏族谱》记载说:“因无资斧,路上停留多,前进缓;至蜀时,已无无主之田……公等忍苦耐劳,为人佣工,勤俭异常。”
   《廖氏谱族》记载祖先廖吉周于乾隆初年带领儿子从广东兴宁县迁往成都,落户以后,“仅存银十两,佃到水田五十亩零”。
   《彭氏谱族》也说他们的祖先于雍正丁末正月初六由广东海丰县起程入川,“来人共八口……初居简阳观音堂,佃田耕种”。 10年后,才在金堂县龙门桥购置田地,“新修瓦房以乐晚年”。
其实,他们的祖先比我的祖先幸运百倍。我的十二世先祖是于雍正年间从广东起程入川的,这个木讷迟钝的祖先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家业,直到我的曾祖父那一代,还过着一半是乞丐一半是佃农的生活。然而不管命运是如何的不济,但是整个四川盆地自大批移民拥入以后,的确赢来了它历史上少见的飞速发展时期。残破的城镇得到了修复和重建,荒凉的农田得到了开垦和灌溉,昔日虎狼出没、荆棘丛生的乡村市镇变成了繁华热闹的街道社区。在移民的初期阶段,各省移民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上保持紧密团结,以抵御可能出现的土地、财产和人权纠纷,他们纷纷以乡谊为名联合建庙,这就是所谓的“会馆制度”。那么何为会馆呢?
  《威远县志》解释说:“清初各省移民来填蜀者,暨本省遗民,互以乡谊连名建庙,祀以故地名神,以资会合者,称为会馆。蜀都曰惠民宫,两湖曰禹王宫,两粤曰南华宫,福建曰天后宫,江西曰万寿宫,贵州曰荣禄宫……察各庙之大小,即知人民之盛衰。”
    这些供奉着故乡神祗的屋宇如同黑夜中的星星,布满从劫难中渐渐苏醒的巴蜀大地,成为各省移民在一种新环境中的精神皈依。人们定期在自己的会馆中看戏会合,相互倾诉移民历史中的酸甜苦辣。作为会馆来说,解决本省移民和其它省份移民之间的纠纷,也是一项重要功能,人们通过谈判和协调的方式解决新环境的新问题,这就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理智和有序的态势。
    移民们还从故土携来优良的物种和先进的耕作方式,比如甘蔗、辣椒、番薯等的引进,就极大地推进了四川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优良物种的成批种植和引进,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特色经济与产业。最著名的例子是内江因甘蔗和蔗糖技术的引进而号称“甜城”,攀枝花也因木棉的引进而名噪四川。戏迷们知道,川剧的形成也跟其它省份的地方剧种有着亲密的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省份和人种的界线被打破以后,一种新的文化渐渐被培育出来。《成都竹枝词》中说到一个新的移民环境中的家庭时,曾经以戏谑的口吻说,大姨是陕西人,二姨是广东人,三姨是湖北人……这样一个家庭多有趣啊。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们对外来者的感觉和记忆逐渐消除,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这种无限的包容和文化上的风云际会,使四川赢来了历史上难得的黄金时代。
袁铭 大家好 "有湖北孝感姓袁的朋友请与我联系.
QQ:502978565
E-mail:502978565@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袁氏家谱 发表于 2015-4-13 15:55:15 | 只看该作者

转自:袁氏家谱  编辑:admin  时间:2006年3月13日17:45

中华袁氏研究会第三次网络会议纪要

 (整理 袁氏家谱)

  2006年3月11日(星期六)中华袁氏研究会第三次网络会议由袁氏家谱(资友)牵头,在98%的管理人员参与、156QQ会员中有30多人不隐身参与,使得第三次网络会议如期顺利召开。这是袁氏家谱网站和袁体家谱爱好者的一件大事,是袁氏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会议达成了诸多共识,形成了决议,充分体现了广大袁氏宗亲团结协作、顾大体识大局、友好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会者超过历史QQ同时上线最高纪录,原定晚上7到9点钟的会议,一直开到了10:30。会议期间,因故没有参加的宗亲有5人次专程打来电话,对会议表示了祝贺和关注。原定在语音室召开的会议,因QQ上限6人、http://1147928.bliao.com/上限9人,语音效果不理想,有宗亲热情推荐使用UC等语音工具,但由于时间关系,大家最终还是通过QQ群组9547020完成了会议全部议程,会议圆满结束。


 一、基本情况

主持人:资友。

重点发言人:冠烛、admin、在田、银生、兆勇、龙佩、学义、益新。

分量级发言人:金菊、袁冰、光龙、轩袁轩辕、天山飞雪、达军、仁山、袁帅

参会人员:9547020(袁氏家谱)群156人中,有30多人非隐身听会。

祝贺和关注的长途电话:5个。短信:4条。

会议时长:3个半小时。


  二、会议议程

这次会议议题主要有7个:

1、研究会工作近期、长期目标

2、几个问题的说明:

 三次会议为何迟迟不开、关于组织、费用暂时低调的原因、关于多处袁氏家谱网页的合并管理问题

3、网站技术分工、信息分类分工、宣传答复分工、调研联络分工培训管理员

4、关于三笑提出建立家谱工作重点和试点问题的讨论

5、关于如何实现主页和论坛的互动的讨论

6、关于精减压缩QQ成员和QQ群组的讨论

7、酝酿第四次网络会议题

实际情况是:重点讨论了第1、4、3三个议题,2、6、7作为非重点议题进入会议议程,3、5作为专业技术议题留待管理人员会议讨论。



  二、会议成果

  这次会议要求全体宗亲在做家谱相关工作时,要遵循的三原则是:合法、节俭、有效。特别提倡全体宗亲在做家谱工作时充分体现公益性、服务性、奉献性、基础性。具体就是健全中华袁氏研究会机构、完善袁氏家谱平台、联系各地修谱骨干,为全体袁氏公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统一名称,完善机构。

  总的名称:中华袁氏研究会,不带“协会”字样,在各地袁氏较多的省市,建立在研究会指导下的分会,并以适当的名称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目前可先在广东、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湖南、北京、重庆、贵州等地成立,东北三省也可联合成立一个分会),分会要定期向研究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会负责组织分会之间的交流。各分会的资料统一汇总到主站下的〈袁氏论坛〉和〈袁氏家谱〉。

2、理顺关系,协调工作。

  中华袁氏研究会为总的袁氏家谱收集、研究、整理、出版负责机构,性质为民间学术团体。

  袁氏家谱网站(www.yuanscn.com)不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而是研究会的门面和代言人。作为研究会与广大宗亲交流、沟通、联络的平台。袁氏论坛(www.yuanscn.com/bbs)、袁氏留言(www.yuanscn.com/yuans)是袁氏家谱网站的组成部分。会议代表全体袁氏宗亲,向曾经为旧论坛付出大量劳动和心血的守信宗亲表示敬意!并决定:为了集中精神办好主站,旧的袁氏论坛、旧的多处袁氏留言在5月1日左右停止开放。旧论坛数据由银生、浮生若茶等复制转帖到新论坛。

3、降低门槛,欢迎宗亲

  现阶段要广交袁氏宗亲朋友,特别是地方修谱卓有成效者、热情支持关注家谱工作者。不分性别、身份、住地。同时也十分欢迎袁氏企业家们参与支持袁氏家谱工作,以各种适当的方式为袁氏做贡献。现阶段不收费、不设条条框框。

4、完善制度,依法工作。

  学习、完善开榜宗亲草拟的研究会章程,作为研究会章程。冠烛所拟章程,可以考虑在编修出版谱牒时完善使用。加强QQ群管理,倡导文明、健康、公德的交流方式,对发布各种广告、违法信息、黄色信息、病毒者,一律向公安部门举报并踢出。

5、明确目标,重抓基础。

  中华袁氏研究会近期目标:多联系人、多收集资料、多汇总信息、多写出资料性的文章,数量为主、面广为主。

  中华袁氏研究会中期目标:各地到民政部门注册分会组织,与实业家、名家广交朋友,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中华袁氏研究会远期目标:梳理、研究袁氏世系,填充袁氏断代枝系,各地记录现行详谱;统一全国袁氏派系(保留现有排行,推行并行通谱);支持袁冠烛出一本通谱和光盘;建立总的祭祀宗祠和各地活动场所;形成一个固定形式的经常性开展袁氏家谱研究工作的机构。

6、合理建议,重点考虑。

  一是各地建立区域性群组,指导开展当地家谱研究工作。二是安排临时管理群体,把空缺会长的工作运行起来。三是不拒绝自愿捐赠给袁氏家谱研究的便利和经费。四是拟不定期出版家谱研究信息刊物(内部资料)。五是建立通讯录(内部交流用)。六是出台家谱收集整理和发布的参考格式,方便各地工作。


  三、会议纪要

议题1:中华袁氏研究会工作目标:

  第一、近期目标:“2+1策略”:不出门、不收费、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不出门”就是研究会不大规模地组织统一活动,只以袁氏家谱和袁氏论坛为平台网上办公,网上办公的重点是:“传出去、请进来”,即:提请各地经常上网的宗亲,在各地袁氏宗亲宣传我们的工作,扩大知名度。“传出去”就是把我们的工作宣传出去,让更多的袁氏宗亲了解、理解、支持、参与。“请进来”就是把真正热心于袁氏家谱工作的人士请到我们工作圈子里来、把业已做过家谱工作的修谱者请进来、把关注我们工作的人士联系进来。

  “不收费”就是近期坚决不向注册会员、宣传企业收取任何数目、任何名目的费用。以体现研究组织的学术性、公益性、奉献性。以后有家谱产品时适量收取成本费另外别论。

  “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的含义是:收集现有资料、联系现有修谱牵头人、整合家谱网站,集中精力办好主站,优化网页设计(招标)。今后在考察各地负责人时,主要以其家谱资料成果为依据,成果主要是指亲自收集、整理、撰写的当地的现行袁氏详细细目、支系图谱。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一个家谱研究、收集整理的网络,畅通开展活动的渠道。并把各地正在和已经做过家谱工作的骨干宗亲推荐给我们,建立一个通讯录(限量开放)。

  第二、中期目标:

  1、3-5年内,在全国建立起各地的袁氏研究分会,并在各地到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合法组织。今年和明年主要在袁氏相对集中、宗亲热情较高、家谱修订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先建立试点。如广东、江西、四川、湖北、山东、河南、浙江、江苏、重庆、湖南等。

  2、广泛地联系宣传袁氏各地企业,建立一种互信度高的、依存性强的、有共同目标的友好关系。

  3、通过各种渠道,与袁氏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知名人士、海外人士建立联系。

  第三、远景目标:

  1、梳理、研究袁氏世系,填充袁氏断代枝系,各地记录现行详谱;

  2、统一全国袁氏派系(保留现有排行,推行并行通谱);支持袁冠烛出一本通谱和光盘;

  3、建立总的祭祀宗祠和各地活动场所;

  4、形成一个固定形式的经常性开展袁氏家谱研究工作的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