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唐朝书法家 袁滋

[复制链接]
yuanscn 发表于 2015-4-26 15: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唐朝书法家  袁滋(764-843)  --摩崖石刻
  袁滋摩崖石刻位于盐津县西南15公里的豆沙关,有213国道从旁经过,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摩崖刻于巨岩上,地势险要,左下为绝壁,隔朱提江与右面的危岩相对峙,像两扇巨大石门,扼锁通道,为咽喉之地,隋、唐时称为“石门关”。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位于盐津豆沙关五尺道的岩壁上。石刻共八行,122 字,记叙了唐贞元十年(794年)御史中丞袁滋奉唐王朝的派遣,到大理册 封异牟寻为南诏王的史实。其文云:
  大唐贞元十年九月二十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岩,小 使吐突承璀,持了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 使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 成都尹兼御史大地韦臬,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 刊石纪之。 袁滋题
 石刻的历史背景是:唐王朝对南诏的两次战争惨败后,南诏联合吐蕃, 并乘机扩疆拓土,加紧统一今云南地区,但在军事和经济上付出了高昂的代 价,吐蕃还将“东帝”异牟寻降封为“日东王”,双方矛盾逐渐加剧。后来 异牟寻接受清平官郑回的建议,杀了吐蕃使者数百人,占领了铁桥(丽江北 塔城)等16城,把吐蕃的势力逐过了金沙江以北,并派出三批使者到
成都,要求重新归附唐朝,并交出了吐蕃所给的金印,请求恢复“南诏”名号。这 个要求是唐朝多年的愿望,唐王朝对此非常重视,于贞元十年(公元七九四 年)派遣御史中丞袁滋等到大理册封异牟寻为“南诏”。为纪念此事,袁滋 在归途中写了册封事略,命人刊刻于豆沙关山崖上。该石刻对于研究唐王朝 和南诏及与吐蕃的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属全 国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南诏王异牟寻派使者请求归唐。唐遣巡官崔佐时与异牟寻会盟于大理点苍山,南诏叛唐42年后又与唐重归于好。翌年唐朝廷派御史中巫袁滋,持节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持册御史袁滋由戎州(今四川宜宾)入滇,经石门(今豆沙关)时,有感而发,刻石记事。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的内容与新、旧《唐书》、《蛮书》、《资治通鉴》等书记载相同。碑刻记载唐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研究唐与南诏的重要实物资料。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后客荆、郢间,起学庐讲授。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授试校书郎。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御史中丞韦贞伯闻之,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迁工部员外郎。斋
韦皋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南诏毕牟寻内属。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古
宪宗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改检校兵部,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徙荆南。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子都,仕至翰林学士。

滋公:字德深,(764--843)800年唐尚书丞

《旧唐书》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御史中丞韦绦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壬子,以尚书右丞袁滋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

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兼御史中丞,为册南诏使。

乙未-----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己未,以中书侍郎、平章事袁滋为剑南东西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戊戌,以宰臣剑南安抚使袁滋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

壬申-----贬剑南西川节度使袁滋为吉州刺史,以其慰抚三川逗留不进故也。

庚辰,以吉州刺史袁滋为御史大夫,充义成军节度使。

庚戌-----以郑滑节度使袁滋为户部尚书。

《新唐书》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后客荆、郢间,起学庐讲授。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授试校书郎。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御史中丞韦贞伯闻之,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迁工部员外郎。

乙未,皇太子权句当军国政事。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

己未,袁滋为剑南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戊戌,袁滋罢。

805七月乙未,左金吾 僺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己未,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滋公世系
颍(后周骠骑大将军)--子温(字君恪,隋左卫大将军)--士政(南州刺史)--伦(当阳令)--知玄(石州司马)--峇(咸宁令)--滋(字德深,相宪宗)
滋生子七:1炯,江陵户曹参军。2寔(实),河中功曹参军。3均,太子典膳郎。4都字之美,右拾遗。5郊字之乾,虢州刺史。

资友副秘书长兼宣传信息部长:您好!

您于2006年12月3月更新发布的"唐朝书法家袁滋"一文中有关袁滋的生平介绍采用的干支纪年有误,请您从百忙之中抽空复核一下,将正确干支纪年发表网上。因袁滋是我们的先祖,我们袁氏正在续修族谱需要将先祖的资料补上。麻烦您了!多谢多谢!!!

附上有误之处: 滋公:字德深,(764甲辰—843癸亥)800年唐尚书丞

戊戌878,以宰臣剑南安抚使袁滋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

      壬申912-----贬剑南西川节度使袁滋为吉州刺史,以其慰抚三川逗留不进故也。

      庚辰920,以吉州刺史袁滋为御史大夫,充义成军节度使。

      庚戌950-----以郑滑节度使袁滋为户部尚书。

  滋公世系

      颍(后周骠骑大将军)--子温(字君恪,隋左卫大将军)--士政(南州刺史)--伦(当阳令)--知玄(石州司马)--峇(咸宁令)--滋(字德深,相宪宗)

      滋生子七:1炯,江陵户曹参军。2寔(实),河中功曹参军。3均,太子典膳郎。4都字之美,右拾遗。5郊字之乾,虢州刺史。

通信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寺巷镇杨庄村     海陵袁氏乐德堂族谱编修委员会    邮编:225316
联系人:
袁春海 13961049098
    ych0086@163.com


答复:谢谢你们提供的资料。我搜集的原文均出自网络,我没考证,错误难免。谢谢你们对祖先的负责精神和对网站的关爱。
   你们是滋公后代,在我没研究的情况下,当以你们的说法为准。

                              袁资友    www.yuansc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