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各姓寻根游路线图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姓氏寻根游》从我国现存近22000个姓氏中取前100个常见姓氏( 拥有这100个姓氏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绎这 100个华夏大姓的兴衰变迁溯寻血缘和宗族文化的本源 2006升级版资讯更加详实,图片更加精美,以30万字112幅寻根地图、216条寻根游线、397个景点、230幅传世名画314幅摄影作品、579位姓氏名人、48 00余条即时资讯、带给您新的感受,新的关怀。
本书中一切观点属于《中国姓氏寻根游》编辑部,如果与他人的想法或意见不符,我们在此表示遗憾,但并非《中国姓氏寻根游》编辑部的责任。
  虽然本书编辑部已尽最大努力确保信息和资料的准确,而且一切信息都在本书截稿的2005年12月前进行了最后核实,但由于中国的现实发展太快,特别是各地旅游的交通和住宿信息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因为本书出版后现实的变化而给读者带来不便,我们深表遗憾。我们将努力收集最新信息,以便我们的在每年的修订版中对这些变化重新核实和修订。

目录:

中国姓氏起源、迁移、聚届地国分布示意图
中国人的始祖——伏羲、女娲
中国人的远祖——神农
中国古代理想的家庭生活
与中国人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诸神
中国传统的祭祖活动
如何使用本书
特别说明
编者的话
引言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人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的源
 起和参拜处
 中国家族文化
  1宗法制度
  2家庭形式
  3祖先崇拜的形式
 中国最主要姓氏发源地
 寻找飘泊的起点
 中国传统的聚居形式
  1徽蚋古村落群
  2婺源古村落群
  3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群
  4福建客家土楼群
  5江南水乡古镇群
  6山西大院48—49
 寻根游景点鉴赏常识
  1祠堂的分类及建筑特色
  2不同风格的宅院
   北方四合院
   山西大院
   江南天井院
   云南民居
   福建土楼
  认识家谱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2-22 21:00:1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屠(Tú)源出有三:1、出自九黎族,...

屠(Tú)源出有三:
1、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后代。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 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2、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朝建立之后,分封同姓诸侯,其中一支封于絃国。絃国灭亡后,其族人遂以国名命姓,为絃姓,后来又去邑为屠,称屠氏。
3、以职业技术命姓。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

二、迁徙分布
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远古氏族社会时候有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叫蚩尤,他的部落崇拜牛图腾,是勇猛好战的部落。相传有一次蚩尤的部落和黄帝的部落在河北逐鹿一带决战,最后蚩尤被打败。黄帝为了防止蚩尤的族人以后还会做乱,就把他们分散在各地居住。其中有的被迁居到屠和邹的两个地方去。这些人中有的就以居住的作为自己的姓氏,分别称为屠氏和邹氏。而屠氏就是今天屠姓的最早起源。屠姓还有另一支起源。春秋时候,有一种官职叫作屠人,是专门负责牲畜屠宰的官职。屠人的后代中有的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称为屠氏,是今天屠姓的又一来源。在古代,屠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广平。

三、历史名人
屠 隆:字纬真,一字长卿,明朝戏剧作家、文学家,浙江省鄞县人。历官吏部主事,有异才。常招名士饮酒赋诗,游历大山名川,而政务不误,著作颇丰。著有《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等。其中《彩毫记》写李白生平,刻画诗人气质较成功,但掺有神仙虚妄色彩。
屠 侨:字安卿,明代吏部尚书,滽再从子也,正德六年进士,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武宗遣中官李嵩等捕虎豹,侨力言不可,世宗时,历左都御史。卒赠少保,谥简肃。
屠叔方:明代监察御史,秀水人。万历进士。有《建文朝野汇编》等传世。
屠本畯:字田叔,号豳叟。浙江省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海洋动物学、植物学。屠本畯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以父荫任太常寺典薄、礼部郎中、两淮运司同知,后移福建任盐运司同知。他鄙视名利,廉洁白持,好读书,到老仍勤学不辍。屠本畯曾说:“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身以当枕蓆,愁及以当鼓吹。”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由于深入实际考察和研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较重大的成就。屠本畯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调查研究,著有《闽中海错疏》、《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等书。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园艺等广阔领域。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制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置。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2、堂号(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翟 祖宗:黄帝 分类:以国...

姓氏:翟
祖宗:黄帝
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出自祁姓,是黄帝的后代。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狄\",迁居 南方者读\"宅\"。
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堂号:
  \"传诗堂\":汉朝时翟辅,四世皆传授《诗经》,征拜教郎, 迁侍中,策试第一,官拜尚书。安帝宠信外戚,翟辅极力上谏。宠臣 虽然厌恶他,但又怕他,所以又叫\"宠畏堂\"。
迁徙分布
  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龙 祖宗:董父 分类:因祖...

姓氏:龙
祖宗:董父
分类:因祖上荣耀而姓
姓氏起源:
  黄帝,有个曾孙叫董父,传说他最能养龙和驯龙,于是被称为豢龙氏。他的后代很以为荣耀,就以龙为姓,世代相传。
郡望:
  汉置河南郡,现在河南省洛阳市。
堂号: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省境、河南、山西、河北、山东之间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氏:胡 祖宗:胡公满 分类:以人...

氏:胡
祖宗:胡公满
分类:以人为氏
姓氏起源: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 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郡望:
  胡氏的郡望,在唐朝元和年间以前主要有安定、新蔡(今属河南)两处,以后又有弋阳(郡治在今河南潢川)定城、义阳(郡治在今河南信阳市)中州、洛阳、户县(今属陕西)、河东等地。
堂号:
  胡氏堂号主要是“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
迁徙分布
  至于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 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 及了全中国。
  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 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林 祖宗:比干 分类:以人...

姓氏:林
祖宗:比干
分类:以人为氏
姓氏起源: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 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 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 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郡望:
  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9人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堂号:
   九龙门:比干的子孙林皋,在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9人,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被人称为“九龙”,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10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堂”。
迁徙分布
   林坚子孙在博陵一带发展繁衍。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黎 祖宗:尧的后代 分类:...

姓氏:黎
祖宗:尧的后代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 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郡望:
  1、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 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 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  
2、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汉,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3、宋城郡:隋时此地为雎阳,是宋朝的治所,宋时改雎阳为宋城,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堂号:
  黎氏堂号主要有“载酒堂”。宋朝时,黎子云兄弟家贫好学。苏东坡曾去访问他们兄弟,子云和弟弟也经常载酒(带着酒)去拜访苏轼,向他请教。苏轼在他们兄弟的大门上题了一块匾叫“载酒堂”。
  另外还有“京兆”、“九真”、“宋城”等堂号。
迁徙分布
  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早在战国 时,黎氏就有向外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 姓还有迁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 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主要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迁居。宋、明以后,黎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戴 祖宗:戴公 分类:以谥...

姓氏:戴
祖宗:戴公
分类:以谥号“戴”为氏
姓氏起源: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
郡望:
  未知。
堂号:
  未知。
迁徙分布
  分布在广东焦岭 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7-3-21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叶 祖宗:沈尹戌 分类:以...

姓氏:叶
祖宗:沈尹戌
分类:以邑地为姓
姓氏起源: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 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秦昭王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相当于现在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 郧县间地。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为观文殿 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叶姓还以“南阳”为堂号。
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 终老。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 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 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 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 家,后成为当地望族。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77世叶逵,自缙云 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 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 主要有两支:一为仙游古濑叶氏。一为漳州莲溪叶氏。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 也就以“叶”为姓。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