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贵州习水 袁世盟传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银生 发表于 2006-3-1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南宋袁世盟入蜀平南



  公元1230元,蒙古军向金进攻,一面分两路对金形成包抄之势,把金军35万人消灭在河南三峰,并包围了汴京;一面又派人到南宋去请宋朝出兵与蒙古人夹击金军,并许诺金亡后,河南土地都归南宋。
  南宋此时由宋理宗执政。由于内部腐败成风,理宗整天花天酒地,不务政事。但他对联蒙灭金却很感兴趣。大臣中有人站出来劝谏,说这样做会重演当年北宋联金灭辽而自取灭亡的历史。理宗不听,派出大将孟拱北出襄阳,在马蹬山大败金军,然后在蔡州与蒙古军会师。金主这时正在蔡州,无路可逃,只好拔刀自杀,金朝从此灭亡。
  宋蒙联合灭金后,蒙军崛起,南下攻宋,直逼汴州、襄汉,危及宋廷安全。此时,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外有蒙军压境,内有盗贼蜂起,边民反抗。尤其是播州(今遵义)之唐朝坝(今习水县同民镇)、古滋(今习水县土城镇)、仁怀(今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所辖范围)等地蛮夷出扰,为边民患。其时播之真、顺二夫人上疏乞师。朝廷为稳定政局,平息边事,理宗决定采取“安内攘外”政策。但当时蒙军三路进逼,抽调兵将不易。时有正殿御前雄威将军总制袁世盟,正督视江淮兵马,得当朝贤臣端明大学士同签书枢院士魏了翁之荐,理宗诏命袁世盟率师入蜀平南。
  袁世盟,何许人也。明代大学士东阁吏部尚书蹇义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著有一篇很精彩的短文《光裕禄》云:“世盟在宋理宗嘉定年间,以武功见著,封源边巡检使,屡立勋绩。至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1234年),与江淮使孟洪取蔡灭金,二年乙未(1235年),播之唐朝坝、古磁、仁怀等处,蛮夷出没,为边民患甚。播之真顺二夫人上疏乞师,时金寇初平,元虏方帜,朝议难选其人出征。时督视江淮军马使魏了翁、善了翁,知世盟公忠勇有为,荐于之朝,下诏统戍平南。奉命入蜀,自夔、渝达泸州与之锦堡、磨子头,开苦竹溪大路,进捣蛮穴,境域靖宁。复命留镇其地。世盟以是年正月出师,五月奏凯,卒于七月,葬之罗汉寺。遂居赤水,不复江西籍矣。”
  史实上,今之黔北赤、习、仁三县市地域,早在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建置时是一个县,叫仁怀县,共辖10个里,而且是在西川路泸州合江县(宋代政区分路、州、县)地域内划出来的县。今习水县三岔河的章武三年(即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摩崖石刻就是最早最好的证据。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最先看中了后蜀。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宋将王金斌、刘光义率6万大军分两路攻打后蜀,向成都进发,蜀主孟旭只好出城投降。所以南宋时称袁世盟部叫“入蜀平南”。
  袁世盟奉诏入蜀平南,率师从江淮出发,大队人马沿江西上,进入夔州(今奉节),经过渝州(今重庆),抵达泸州。袁世盟率师抵达泸州后,具体进军路线是:兵分两路,一路由袁世盟部下直取古蔺、叙永等地,另一路由袁世盟率领,取道白锦堡、磨子头,开苦竹溪大路(苦竹溪为今四川合江县九支镇境内。位于赤水城赤水河两岸约五里地)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正月,抵仁怀堡边境。稍作整顿后,于次年正月誓师进剿,兵分两路,直捣苗礼中心之古磁。征战五月之久,历尽艰险,终于荡平川南之古蔺、叙永、合江及黔北之赤水、习水、仁怀等地境内之苗乱。为谋求长治久安,理宗诏命袁世盟率其所部“留镇守土”,钦授“平南王总制”,赐封“袁千岁”,统理苗乱地区之军政大权。
  袁军在苦竹溪经过休整之后,命令前部先锋强渡赤水河,与苗族守城之军作战。苗部守军终因寡不敌众,弃地而逃,向复兴场方向败退,袁军一举收复留元坝(今赤水城)。战争向南推进,经数日激战,袁军数万人马,已全部渡赤水河,驻扎在留元坝和复兴场。然后,兵分两路,一路进逼丙滩,翻越川风坳大山,向猿猴场进军;一路翻七里坎,攻克旺隆、葫芦垴向猿猴场进军;两路兵马,经多日作战,攻占了猿猴场。袁军经过休整,久攻古城不下,伤亡很大。袁军向朝廷求援,朝廷派袁世盟之妹袁子英,带领万余救兵,奔赴仁怀堡。在援兵来到之前。袁军在古城多次失利之后,遣入密探,刺探军情。然后兵分三路,合围古城。此时援兵已至,经数日围攻。苗王抵挡不住,杀出一条血路,向唐朝坝和东皇败退。
  袁军乘胜追击,最后苗部残军向蔺州、永宁方向撤走,袁军追至太平渡方休。
  袁军收复唐朝坝,回师古城,向东皇兵分三路进军,其中一路翻二郎坝,渡官渡河,开往飞龙岭、天龙池、七星谷(在今长嵌沟一带),向东皇进发,主帅袁世盟被围困在七星谷中,袁军伤亡惨重。袁世盟受箭伤,在此危急关头,袁子英夫妇带领援军前来血战七星谷,击退苗军包围,救出袁世盟。袁军继续向东推进,逼近东皇场,在九龙山展开一场大血战。经九天九夜进攻固守,袁子英夫妇双双战死在九龙山(今习水县东皇镇附近),被苗军毁尸。但苗部也溃不成军,除投降和外逃外,大部被歼灭。时为端平二年五月,“平南奏凯”,战事结束。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