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满珊公裔趣事 (立周)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4-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满珊公,元末明初人,户名昌贵,又名七十郎,为福建上杭白砂袁氏开基祖,其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四川,浙江等地,人口达4万余人。此次回老家听族中老者言父老相传之趣事,特记之以告满珊后人。

1.袁陈之好
  满珊公曾因家事坐牢(admin注:此可能为满珊之父无考之因),逢陈姓者为牢头,牢中,陈对满珊公百般照顾,并帮其脱牢狱之灾。后满珊公开基白砂竹子窠,时竹子窠为马姓,丘姓人居住。数年后,陈牢头之子来投满珊公,满珊公划地给其居(现地名为陈屋),并嘱后世永世相好(现袁氏修祠等,陈姓皆有贺。陈姓现在该地人口数十,为一村中唯一外姓),以报当年活命之恩。


2.八卦水
  满珊公之裔妻丘氏,丘者当地白砂旺族,看其女洗衣不便,引高塘(背头山后)之水过其女之门,名日八卦水。后袁姓大旺,丘氏凋零(目前丘氏老屋居仍存,全为袁姓菜地,丘氏仅剩几户人)。八卦水绕背头山而来,到四世宗公祠堂前之鱼塘(现宗公祠已经重建为满珊公祠堂,鱼塘仍在)。
  满珊公裔四世范清公迁居坪山下,四世光公迁居隔田,五世仲华公迁居黄坑背,五世仲宽公迁居茶盘树下,六世璋公迁居坪埔村,七世瑺公(小平)迁居六腊里(不知道何时起该地名为袁小坪了,该地为纪念小平公而改名),三世志聪公迁居萧屋,七世瑛公兄弟迁居橄榄桥,十世祖鲁生公迁居夏洋。传说皆因八卦水之故。

3.仲玉公分家产
  五世祖仲玉公娶丘氏,生子二,娶李氏生子四,家产三分,丘氏子两分,李氏子一分,以示大房小房之别。可笑,特录为后来者戒!

。  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90年)陈袁侨定居阳夏,至晋时阳夏属陈郡,因称陈郡袁氏。东汉明帝时(58——70),袁安先后在汝南、汝阳为楚大守、河南尹,定居汝南。后历官司空、司徒,袁氏历经汉、魏、晋,裔孙分仕南北,遂繁衍于天下。到李唐时,定氏谱为“汝南郡”,这就是袁姓郡望的由来。  传至53世裔孙清陡,又名红眉公,移居南京大巷立业。又传至55世裔孙满珊,字昌贵,又名十七郎(一说七十郎),宋末由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一带)经宁化石壁,辗转来上杭白砂郑坑竹子窝开基,为一世祖。据查考,客家袁氏中,居宁化县治平乡和长汀县策武乡者为同一支脉。他们均称白砂袁氏与他同一脉系,也是经由石壁迁去的。据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记述:“袁姓汝南郡,陈公族,辕涂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其后去车为袁。”对于袁姓来杭又有一段记述:“始祖于元末自宁化石壁迁上杭县城,户口数十,书香世继。县北白砂习仁坊,户数八百,科举时代,科名鼎盛,附近松柏林乡、上白砂袁小坪、古田里坪埔乡等各户口数十。”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4-9 21:13:00 | 只看该作者

满珊公裔趣事 (立周)

义宁州三十四都港南支系 (小达)

京《仲誉》 -----彭《名汤  字伯楚》----贺《字元服》---- 闳《字夏甫》 ----广----焕《旭卿》----准《孝尼》----冲《景元 名名尉》-宏《彦伯》----恩光《名质》 ---- 豹《壬尉》----洵《蔡氏》--颤《景章》----昂----元广《字君正》---- 宪《字德章  李氏》---承家--栾《赵氏》--良德《传思颜   思曾》    良浦《传思齐》--牵系居福建蒲田
    良浦居蒲田生子二  满珊  满瑚
   满珊生子三   景鲜  景泉 景荣       满瑚 子 思齐居福建。
景鲜 子二 志亮  志崇    亮一子毫聪   毫聪一子理宗   理宗二子 大富 大华   大华一子常  常二子如珠

如玉  如玉四子 萃卿 俞卿 润卿 致卿  萃卿四子 硫荣 承祖 硫显 硫胜。承祖二子 曰先 曰章 曰先四子 秀东

秀辉 秀昌 秀振。秀辉迁港南五子 经寿 经籍 经兴 经发 经福。隶高乡民籍。
           摘记《袁氏世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4-9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满珊公裔趣事 (立周)

京《仲誉》 -----彭《名汤  字伯楚》----贺《字元服》---- 闳《字夏甫》 ----广----焕《旭卿》----准《孝尼》----冲《景元 名名尉》-宏《彦伯》----恩光《名质》 ---- 豹《壬尉》----洵《蔡氏》--颤《景章》----昂----元广《字君正》---- 宪《字德章  李氏》---承家--栾《赵氏》--良德《传思颜   思曾》    良浦《传思齐》--牵系居福建蒲田
    良浦居蒲田生子二  满珊  满瑚
   满珊生子三   景鲜  景泉 景荣       满瑚 子 思齐居福建。
景鲜 子二 志亮  志崇    亮一子毫聪   毫聪一子理宗   理宗二子 大富 大华   大华一子常  常二子如珠

如玉  如玉四子 萃卿 俞卿 润卿 致卿  萃卿四子 硫荣 承祖 硫显 硫胜。承祖二子 曰先 曰章 曰先四子 秀东

秀辉 秀昌 秀振。秀辉迁港南五子 经寿 经籍 经兴 经发 经福。隶高乡民籍。
           摘记《袁氏世考》



此段良蒲生2子,满珊 满瑚!

有误,年代不对!满珊之父不可能为良蒲,良蒲应该为唐朝人,满珊为明初人

义宁州三十四都港南支系为福建满珊公后裔!这个是实在的情况!

(adm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立量 发表于 2007-10-11 11:20:51 | 只看该作者
1.袁陈之好
  满珊公曾因家事坐牢(admin注:此可能为满珊之父无考之因),逢陈姓者为牢头,牢中,陈对满珊公百般照顾,并帮其脱牢狱之灾。后满珊公开基白砂竹子窠,时竹子窠为马姓,丘姓人居住。数年后,陈牢头之子来投满珊公,满珊公划地给其居(现地名为陈屋),并嘱后世永世相好(现袁氏修祠等,陈姓皆有贺。陈姓现在该地人口数十,为一村中唯一外姓),以报当年活命之恩。
  陈姓现居白砂者现存三房,每房皆2-3户不等,人数不多。现存祠堂一,已废弃,现拟重建。听族人云,陈姓祠堂原也有三座。
  陈姓之八世祖(名字我没有问到)到袁氏祠堂偷什么东西而远跑浙江,到清末,在浙江已发了2000-300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立量 发表于 2007-10-11 12:17:53 | 只看该作者
4.土楼
白砂叫土楼者,只有一,为袁氏满珊公传鲁生公后裔所建,为3层土木结构,南北座向,方型围楼建筑,三层上之墙厚一米五以上,窗为战备窗,房间约百余。前有一坪,再前有一官厅(我出生时在此摆满月酒),单层,据说可以摆30-50桌,尺寸待考,再前又一坪,再前为一池塘,而后为围墙。土楼左右2侧各有2排单层房间,一侧为厨房、饭厅,一侧为猪圈、柴房。土楼后方为一坪,而后围墙,围墙外为道路。整个大门朝东,整体建筑成方型。现该土楼已基本被拆,现存大门、池塘。现该地名为“土楼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