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何解? [打印本页]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7-2-5 19:57
标题: “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何解?
[U]欧阳修<<集古录>> 【后汉袁良碑〈永建六年〉】
右汉《袁良碑》,云“君讳良,字卿”,“卿”上一字摩灭。“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兴,虞 阏父”,自此而灭。又云“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自此又灭。又云“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盖不知 为何人也。又云“孝武征和三年,曾孙斩贼先勇,拜黄门郎”,“曾孙”灭其名,“贼”下亦灭一字。又曰“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薨,子经嗣。经薨,子山 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君即山之曾孙也。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初”下数 字灭。又云“府举君,拜议郎、符节令”,其后又云“永建六年二月卒”。其碑首题云《汉故国三老袁君碑》,而碑文有“使者持节安车”,又有“几杖之尊,袒割 之养,君实飨之”之语。以此知良尝为三老矣。其余摩灭,虽时时可读而不能次第也。又云“帝御九龙殿,引对饮宴”,九龙殿名惟见于此。治平元年五月二十九日 夏至假书。[/U]




“???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句话该如何解释呢?
有人说“陈侯玄孙涛涂立姓曰袁”,本人认为不妥。本人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陈侯和涛涂有何关系!
“当”如果是人名,倒是合理了,但是历史上没有“当”这个陈侯啊,所以当不是人名。
如果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那应该直接在墓碑上出现“陈?公,至玄孙涛涂。。。”,不应该出现陈侯字眼。
如果“当”前摩灭的是“理”、“该”、“本”字呢,那不是马上否定了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了吗?
如果“当”前摩灭的是“德”、“才”、“功”、“仁”字呢,那不是马上否定了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了吗?
刚才请教了一下,中文系的老师,他对此也认为不应确定“涛涂是某个陈侯的玄孙”。
希望大家各自分析一下,一起拿个说法出来,到底在该文中“涛涂是否某个陈侯的玄孙”!
不认同的,拍我砖,认为我说的有道理的,请给点鲜花!
作者: 袁明晖    时间: 2007-2-6 10:45
标题: 我之拙见: 一。“当”...
我之拙见:
一。“当”为“应该”解。碑文的作者他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这个人是不是陈侯,但作者推断,此人应该就是陈侯;
二。admin推测“当”字之前磨灭的那个字很有创意;
三。从这句话看,涛涂就是此人的玄孙,因为他很肯定地说“至玄孙”。即便“当”字之前是admin推测的那几个字。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7-2-6 12:17
标题: 如“当为陈侯”前为“戴伯生郑叔,孝之族弟...
如“当为陈侯”前为“戴伯生郑叔,孝之族弟,孝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我先将此陈侯认为是陈釐公孝,前加上如此字眼,此段不就是意思为郑叔的玄孙为涛涂了吗?

所以我还是认为凭“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这句话根本不足判断为陈侯之玄孙为涛涂。

但可以肯定的是涛涂的高祖是和陈侯有某种联系,比较密切的联系,可能是某陈侯的高官,可能是某陈侯时,其人有大功于国。。。

通读良碑全文,明确提出“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传国三世。。。”、“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君即山之曾孙也。。。威震徐方”,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碑文的作者是极尽恭维、极尽自豪、及尽赞赏的言语来写此文的,如果涛涂之高祖为陈国国君的话,肯定不会出现“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此言出现,而是会“陈?公玄孙涛涂”等明确字眼。

该拍砖的拍!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2-6 14:47
标题: 周兴,虞 阏父”,自此而灭。又云“当为陈...
周兴,虞 阏父”,自此而灭。又云“当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自此又灭。”,“曾孙”灭其名,“贼”下亦灭一字。以此知良尝为三老矣。其余摩灭,“贼”下亦灭一字。至王莽而绝
-----------------------------------------------------------------------
欧阳修的文章多次用到“灭”字,大概是碑上的文字“看不见”,“缺失”了。
不然“自此而灭”就会误以为某一支家族没了传人。事实上,后文交待是有传“嗣”的。
-----------------------------------------------------------------------
再者,文章两处提到“君”:君讳良,君即山之曾孙也
第一个“君”,指袁良,如果两君为一人,则后者说袁良为“山”的曾孙。
-----------------------------------------------------------------------
《全后汉文》 (089-106)/一百零六卷 〔清〕严可均 辑
国三老袁良碑(永建六年二月)
  君讳良,字厚卿,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之兴,虞阏父典陶正,嗣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初氏父字,并姓曰袁,鲁公四年为大夫,哀十一年,颇作司徒。其末或适齐楚,而袁生。(阙)独留陈。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既定,还宅扶乐。孝武征和三年,生曾孙干,斩贼公先勇拜黄门郎,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后锡金紫,仙修城之?阝,干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傅国三世,至圭荣而断,君即山之支孙,纟赞神明之洪族,资天德之清则,忄享综《易》、《诗》,而说礼乐,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政,咨(阙二字)白。三府举君,徵拜议郎符节令。时元子光,博平令;中子腾,尚书郎;少子璋,谒者。诏书壁(阙二字)可父事。群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使者(阙)节安车亲(阙)几杖之尊,袒割之养,君实飨之。后拜梁相。帝御九龙殿引君对觌,与酒饭,赐饮晏。册曰:顷者连遇运害,灾条备至,阴阳不和,寒暑不节。昔孔子制义,承奉则有兴盛之福,慢期即致来咎之变,朕以妙身,袭裘继业,二九之戎,今直其际。图记占(阙)恒在藩国。自先帝至德,犹有七国之谋,盖治世者不讳其难。朕追寤社稷之重,恐有交会诸国王侯,开导以骄满之渐,令奸邪因缘生慝,相以显选,简练内升。昔掌苻竟,惠抚我民,故连拔授不问勋次,典郡职重,亲执经纬,隐括在手。往者王尊发纵於平阳清约藩辅,其节ぅ然。忠臣之义,有献善(去)否,其加精微,测切防绝,朕疚心以戎,今特赐钱十万,杂缯卅匹,壬(王字)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往悉乃心,勉崇协同,便宜数上。君子曰:优,贤之宠,於斯盛矣。审县治郡,无民不思,载八十五,久病致仕,永建六年二月戊辰卒。居网室庐,殡亏假馆,昔行父平仲,小国之卿,其俭猷称,况汉大夫,父子同升,而而环堵,不遭正明实录之时,使前哲孤名,而君独立。於是厥孙卫尉滂司徒掾弘(阙)乃刊石作铭。其辞曰:
  飞清德,纷其厉,跨高山(山字,)铺云际,作帝父,振沙?,登华龙,眺天坐。酌不挥,凯以迈。民被泽艳畿义大本德,曜其碣。(阙)煌煌,数万世(《隶释》六)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2-6 14:53
标题: 至玄孙涛涂,初氏父字,并姓曰袁===...
至玄孙涛涂,初氏父字,并姓曰袁
==============================
这几句有嚼头啊,同志们!
-----------------------------
说明:
1/碑文中有打不出来的字,“忄享综《易》、《诗》”是个“惇”字。“纟赞神明之洪族”是个“缵”字。
2/\"壬(王字)具剑\"就是“壬”或许是“王”字。“跨高山(山字,)”或许是“山”字,拿不准。
3/碑上看不出的字,如“仙修城之?阝”就让它空着了。
3/空一字不知道是什么,如“(阙)煌煌”,用(阙)表示。
++++++++++++++++++++++++++++
我因忙,哪个宗亲能代劳译成白话文,方便大家阅读,实在感激!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7-2-6 18:39
标题: 哈哈,问题解决了,害我到处找人问,没有想...
哈哈,问题解决了,害我到处找人问,没有想到碑文一步到位。
作者: 袁明晖    时间: 2007-2-7 22:25
标题: 好东西.我此时正在温州出差.回家后好好研...
好东西.我此时正在温州出差.回家后好好研究.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8 11:44
标题: 碑上的袁良不是安公祖父袁良,如果安公的祖...
碑上的袁良不是安公祖父袁良,如果安公的祖父也是名良的话。
这三老良公在此记有三子,分别是长子袁光,次子袁腾,少子袁璋。
偏偏没有袁昌。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9 06:29
标题: 立周弟好,各宗长好,至于圭荣是否人名...
admin弟好,各宗长好,
至于圭荣是否人名,我不敢肯定,不过我们都知道那时期人们取单名比较多。
而圭是美玉制品,只有地位的人才能有,且分官阶而制成大小。官高的其圭比较大,逢节日喜庆,百官执圭上朝,我们现在看戏都见了。皇帝赐你一块圭,是代表你的身份,何等的荣耀,故此,这个圭荣,也有可能是对袁良公的光荣称呼,说他有执圭上朝的荣宠。君字也是称呼,今人有时还称别人某某君。
玄孙是曾孙的儿子,顺序应是:子,孙,曾孙,玄孙(眼孙),来孙(耳孙),晜孙(晜音昆),仍孙,云孙。 
 支孙,支=庶,侧室(妾侍)所生的儿子叫支子,支子的子便是支孙;儿子的侧室所生的也是支孙。以袁良公这情形看,究竟是他的祖母还是母亲为侧室,那我们要继续考证了。  
 据目前的资料,良生璋,璋生滂,滂生焕,这一支自陈郡阳夏发祥,至隋唐而不衰,可考可信;而良生昌、生璋。昌生安、璋生滂的说法却得不到碑文的支持。且在时间上,安与良与滂的生活时期更加风马牛不相及。奇怪的是,因何目前没有人自称是阳夏袁氏?反而皆说天下袁氏归是汝南。

补充一下:玄孙有时指远孙。玄者远也,未必是曾孙的儿子。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9 09:03
标题: 『嗣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初氏父字,并姓...
『嗣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初氏父字,并姓曰袁,』此处的玄孙应解作远孙,若解作曾孙的儿子,历史记载不支持。
永建六年是孝顺帝登基后第六年,约公元131。是年三老袁良公年85,(载八十五,久病致仕,永建六年二月戊辰卒。)计来他应出生于公元46年?袁安公死于公元92年,假设他卒时只65岁,(我想可能高些)那时三老良公年方46。按此,他两公孙关系不成立。《后汉书》安公传云:祖父良,习孟氏易,成武令。
 若果碑与汉书具真的话,就是有两个同姓同名的人,若不同姓同名,则很多家谱上的记载便可能是张冠李戴,冯京马凉。连《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袁氏世考的记载都统统以讹传讹,不符事实而误导袁氏儿女千多年了,不亦悲夫。
作者: 袁胜贵    时间: 2007-2-9 19:36
标题: 认为有两个袁良,这是很久就已认可了的,《...
认为有两个袁良,这是很久就已认可了的,《元和姓纂》中有以下一段话:

八代孙良生昌  库本校云:“案唐世系表,良二子,昌、璋。此脱‘璋’一人。”今洪本合后注为一条。余按良生昌、璋,羅校又据金石録引文为证,然下文固云璋生滂,本书亦可证也。金石録一四云:“右汉国三老袁君碑,……以此碑及后汉书考之,姓纂与唐表殊为疎谬,袁安列传云,安祖父良,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中至成武令。今据此碑,良以永建六年卒,相距盖百余年,以此知非一人无疑。又安以永元四年薨,良之卒乃在其后三十九年,以此知非安之祖亦无疑也。盖安,汝南汝阳人,滂乃陈郡扶乐人,其乡里、族系亦自不同,而安与滂相去岁月甚远,不得为从父兄弟明矣,岂二人之祖,其名偶同,遂尔差谬邪?又此碑与李利涉编古命氏皆云,良,幹五世孙,而姓纂、唐史皆以为八代孙,碑云幹,袁生之曾孙,而唐史以为玄孙。”余按碑既称斡为生曾孙,此作“玄孙”当误。由曾孙合五代孙计之,恰为八世,是所云“八代孙良”者承上袁生言之,不过姓纂叙述欠明,赵氏又生误会耳。温校谓“下汝南云,(安)后又居汝南,所云里系不同,不足以难”云云,殊不知汝南下书,乃误合袁安于阳夏后之说,吾人不能倒果为因也。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7-2-9 23:00
标题: 胜贵已经将《元和姓纂》四注地所有内容发表...
胜贵已经将《元和姓纂》四注地所有内容发表到袁氏研究网www.yuanss.bbs上了,感谢胜贵的努力!
个人认为为何滂公及其后裔《新唐书》等说他们是陈郡袁氏,而非汝南袁氏呢,其实是从袁生(辕固)在陈郡阳夏,故日陈郡袁氏,而不提阳夏袁氏,是因为阳夏地名太小,也就是不提“扶乐”袁氏一样的道理!
按良生3子,第3子滂生涣,年代上没有任何缺陷了,问题解决了。
2个良公,一个是璋之父,滂之祖;一为安之父良公。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10 23:02
标题: 研究网我不能登入,被摒于门外,虽然早已注...
研究网我不能登入,被摒于门外,虽然早已注册,是故懒去。
这几年来,看过各家的家谱,可以说是各家说各话,五花八门,到最近才得知自汉朝起袁氏原有两大分支,可是历史上(如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篡及后来的世考) 统统将之合而为一。而各家家谱恐怕是根据这些文献而作,是以误尽天下苍生。新唐书是欧阳修等人所撰,袁良碑亦为欧阳修所录,他因何产生如此大的错误而不自知。现在我更怀疑唐相滋公是否滂公之后,而人多硬将颖公说成是君正子充公,在我所读到的文献未能发现有支持此说的资料。更何况滋公的历史背景,直说他汝南人( 唐书说是汝南人或蔡州朗山人,蔡州即汝南。) 不是陈郡人。
本来我已把我家旧谱的前半修改,现在就要沦为垃圾,或束之高阁,追查滋公的由来应是我的方向,还望admin弟多多支持,万谢。
作者: 袁胜贵    时间: 2007-2-10 23:45
标题: 曾经听到几个人说研究网不能登录,在此表示...
曾经听到几个人说研究网不能登录,在此表示非常遗憾,我们也曾在群内问过,是不是有不能登录的人,但却没听到回答。所以这是不是网站的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在这里真诚地说声对不起,资料是用来共享的,当然不会不想让大家看了。好了,有问题希望能有各位宗亲指出。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10 23:55
标题: ...
解读《汉故国三老袁君碑》    这个碑文是北宋人欧阳修先生收集在他的《古集录》中的一篇。是欧阳修于宋英宗治平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公元1064年)夏至时假书的。  细读这篇书文,有如下想法:  一 只知袁良卒年为永建六年二月(公元131年),不知是何年立的碑(这点十分重要)。  二 写碑文的人,对袁良本人和家里的情况,并不怎么了解。  1 介绍袁良家世系时,上不知父、爷,下不知儿孙。动则曾孙。处于听说状态!  2 介绍袁良官位时,前后矛盾。不知官位的含意、任务。前说作郎中(无官署、无职务,非正编),做丞相(政权的实际负责人,年一万石)。 后又说举‘三老’。(‘三老’是秦汉时期的基层管理人,是人民代表。‘凡举民五十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办善者’均可以被举为‘三老’。每乡举一人,县‘三老’由乡‘三老\'中产生。到后汉时又增郡‘三老’、国‘三老’,均由下向上举。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化民众‘三老民众之师也’。起一个监督、协助各级政权主管教化民众的。)试想,一个当丞相的人,转去让他当‘三老’,他本人干吗?即使年岁大了举为‘三老’,也不可能再拜议郎(殿廷待从,任务是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皇帝顾问及差用。年六百石)。更不会有持符节令的机会(在汉时符节令掌虎符竹符,分左右两半。左与郡守,右在天子。是调兵时验真伪用的)。  三 写碑文的人,不是袁良的同窗,也不是袁良的门生。是一个连《史记》、《左传》都没看见过的人。也可能是外姓人或旁支远孙。如此碑文曰,‘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即定,还宅扶乐。盖不知何人也。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读过《史记》的人都会知道是袁生向汉王献策。  四 由上三条可否得:碑不是当时所立(当时立,有直系亲属在不可能不知道良之父名,良之子孙名)。碑文是根据当时有关袁氏的传说而写的。所引用的资料、代次、卒年不可确定,可信度不高!  五 有关袁良的情况,以后汉书为准好。  另,《全后汉文》一百零六卷“国三老袁良碑”文,是清朝人严可均辑的。显然,严可均的袁良碑文,是在欧阳修的‘夏至假书’基础上,噫添的。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11 00:32
标题: 请问酉兄,《后汉书》第几卷有(三老)...
请问酉兄,
《后汉书》第几卷有(三老)袁良公记载着?好让我查查,谢谢。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11 01:20
标题: 英齐兄: 你要着急的话,先翻下...
英齐兄:  你要着急的话,先翻下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免谢。  怎么那? 古人也讲话? 哈哈。(说笑话)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11 13:29
标题: [QUOTE][b]下面引用由[u]袁酉...
下面引用由袁酉发表的内容:

英齐兄:
    你要着急的话,先翻下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免谢。
    怎么那? 古人也讲话? 哈哈。(说笑话)



酉兄好,
多谢相告。
我急,年过花甲还不急吗?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又岂如您们年青,来日方长。
不过我要找的袁良是陈郡良,不是汝南良。我和汝南良公相识几十年了,是做过成武令那位尊长嘛;而和陈郡良公素昧平生,在后汉书和后汉纪里还未找到他。
                                 
见阁下发贴有问,容我聊答如下,答得不准确请勿怪这个古人哪。
问:陈宣公----陈哀公之间有几代人?
   
四十四世,庄公,讳林,恒公三子,在位七年。诱杀厉公,立二兄跃为利公,二兄利公在位五月卒。         
四十四世○宣公,讳杵臼,桓公四子,在位四十五年,注:是时辕涛涂为陈国大夫,辅佐宣公,即其叔祖父。继兄林公立,有二子。太子御寇、次款。                   
(四十四世敬仲公,讳完,因与宣公太子御寇爱好,太子被杀恐惧祸及乃奔齐国,齐桓公以其贤拜为工正,赐食采于田,后代子孙而以田为姓,是为田氏之始祖。)         
(四十五世,御寇公,宣公太子。为立次子款继位而被杀害。)
四十五世○穆公,讳款,宣公次子,在位十六年。十六年会晋伐楚、朝周王。生一子,朔。             
四十六世○共公,讳朔,在位十八年。生一子,平国。   
四十七世○灵公,讳平国,在位十五年。六年楚伐陈,十年与楚平,十四年灵公与大夫孔宁,仪行父□于夏姬,十五年后饮于夏氏,夏微舒以其辱杀灵公,生一子,午。       
四十八世○成公,讳午,灵公子,成公元年冬楚庄率诸侯伐陈,谓陈曰勿惊,吾诛微舒因县陈而有之,申叔时谏曰,鄙语有之,牛蹊人田,因主夺之,牛蹊则有罪矣,而夺之牛不已甚乎,今王以微舒为贼弒君,而微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以利其地取之,则何以令于天下,庄王喜之,乃迎成王于晋而君陈如故。孔子读史至此叹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而听匹夫之一言。二十八年楚庄王卒,二十九年陈背楚盟,三十年楚共王伐陈是岁成王卒。在位
三十一年。生一子,弱。            
四十九世○哀公,讳弱,成公子。楚以陈丧罢兵去,哀公三年楚围陈复释之,二十八年楚公子围杀其君自立是为灵王,三十四年初哀公娶郑长姬生悼太子师,小姬生偃,二嬖妾长妾生、小妾生胜,后留有宠于哀公,哀公属之其弟司徒昭,而昭乃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经死,在位三十五年。生有四子,司徒昭卒,立留为
陈君。                   

问:声子突、惠子雅是一句话吗?
子字既作儿子解亦作先生解。此处可能是声先生(讳或另名)突,惠先生(讳或另名)雅。
     
问:什幺叫群盗?
聚众为贼便是群盗。群盗的群字在此应是动词。我乡人尚存些少古语,时常听人责子女云:「在外群那班人,不务正业。」群字作动词用实在很古很雅。

      
问:袁故?为什幺要当群盗?
应是固。辕固不是贼,是一位经学家,与当时的另一位儒家,济南伏生齐名。有的家谱将他误作是袁盎的父亲,袁盎的父亲才是贼头。   
        
问:袁盎有后吗?
有,现在未知名,在知名之前任何袁姓人都有可能是他的后人。
      
问:袁固的本名叫什幺?
叫袁固或辕固。

注:袁固是齐国人而袁盎是楚国人,父子关系不太可能。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7-2-11 17:53
标题: 与袁酉宗亲商榷
问:声子突、惠子雅是一句话吗?
子字既作儿子解亦作先生解。此处可能是声先生(讳或另名)突,惠先生(讳或另名)雅。


我认为此处“子”应该是爵位,而非“孔子”、“孟子”等解释为“先生”。“声子突”、“惠子雅”和“胡公满”是一样的结构的。
胡公满:妫满,溢号胡,侯爵。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靖伯庚:妫庚,溢号靖,为伯爵。柔德安觽曰靖 恭己鲜言曰靖 宽乐令终曰靖
声子突:袁突,子爵,溢号声。不生其国曰声
惠子雅:袁雅,子爵,溢号惠。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我个人认为是此解释的。但是目前正史上爵位为子爵的,并按此结构出现的仅仅是几例而已,是否是官太小,史书记载少?!不得而知。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11 22:10
标题: 立周弟早安,所说有可能,很有道理。谥...
admin弟早安,
所说有可能,很有道理。谥法上有声惠二字是最好依据。据此可以讨论一下:
宣仲是谥,史上不见其爵位。选是宣仲子,既不见爵亦不见其谥。而声子惠子二人在史上更不见经传,而当时爵位应是由周室所封,宣仲官至陈国(总理?大夫)还不见爵,其孙其曾孙史上无闻反而有爵,这不是说不无可能,好似欠了些支持这个可能的资料。
陈,侯爵,史上也有称陈侯。但谥后则称胡公,不称胡侯,可以推测公是尊称。因何子爵的人谥后仍以子称之而侯爵的人不以侯称之?声子的声很有可能是谥号,但子是否爵,我们要再找多些资料深入研究。
作者: 袁胜贵    时间: 2007-2-12 10:53
标题: 《水经注》中关于《袁梁碑》的记载:《...
《水经注》中关于《袁梁碑》的记载:
《春秋·文公元年》诸侯朝晋,卫成公不朝,使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即此邑也。今陈留、长垣县南有匡城,即平邱之匡亭也。襄邑又有承匡城,然匡居陈、卫之间,亦往往有异邑矣。陂水又东南至扶沟城北,又东南入沙水。沙水又南迳小扶城西,而东南流也。城即扶沟县之平周亭,东汉和帝永元中,封陈敬王子恭为侯国。沙水又东南迳大扶城西,城即扶乐故城也。城北二里有《袁梁碑》,云:梁,陈国扶乐人。后汉世祖建武十七年,更封刘隆为扶乐侯,即此城也。涡水于是分焉,不得在扶沟北便分为二水也。

另宋朝时赵明诚在《金石录》中的汉国三老袁君碑研究网论坛有原帖,从保方面论述两个袁良的记载。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7-2-12 14:00
标题: 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
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其后因国为氏。
沈子嘉,沈国的国君,是子爵,所以其称为“沈子?”此在金石文献中已经得到证实
子:金文中的子明确属于爵称的,主要有北子和沈子。文献中其他诸子,尚无金文印证。

声子突,惠子雅,是否也为此类型呢,我也不敢保证,但我个人倾向这个观点。
涛涂为陈国上卿,赐邑阳夏,世为上卿。这个表明涛涂的后裔是有自己的食邑--阳夏的,但是只是其嫡长子才能继承的。如果选非嫡长子,没有爵位也正常。
爵位制度还有个奇怪的地方,如“上卿”、“司徒”虽然只是官名,但其也相当于爵位,后人多称其官名,而不其爵位,此史书很多类似的情况。
在周时,官职也是承袭的,也是嫡长子才能继承的。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周对诸侯国、周的大臣封爵位,而诸侯国也可以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官员、亲戚封爵位。
封爵传袭,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庶子、庶孙一般不具备袭爵权。无嫡子袭爵,则削除封国,这就是所谓的“无子国除”。皇亲和重要功臣“国绝”时,为示优宠殊遇,也可由庶子庶孙袭爵,这就是所谓的“绍封继绝”。绍封者权益低于正常袭爵,仅食国之半租。

一般的官员如果有“恶溢”,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正常的。因为当时溢号等于是对该人的盖棺认定。所以有无溢号,不能评定其是否为重臣的标准。
溢号分美溢、平溢及其恶溢。
美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14 15:35
标题: 胜贵宗亲好? 你在上贴中说的,...
胜贵宗亲好?  你在上贴中说的,扶乐“城北二里有《袁梁碑》,云:梁,陈国扶乐人。”很吸引人,能否把碑的内容介绍得更祥细点。比如:立碑时间。有父否?有子否?等。
  “另,宋朝时赵明诚在《金石录》中的汉国三老袁君碑研究网论坛有原贴,从保方面论述两个袁良的记载。” 可否劳驾,把此‘原帖’转过来,原因是我进不去。再者,转耒以利更多的人查看研究。谢了。
作者: 袁胜贵    时间: 2007-2-14 16:11
标题: 由于《金石录》的内容是图片式的,在家谱网...
由于《金石录》的内容是图片式的,在家谱网我还不会发送图片,这里还望各位宗亲见谅为谢。至于是《水经注》关于《袁梁碑》的记载,这是因为《金石录》中提及,所以我特意找了来。
另上贴中的“从保方面论述两个袁良的记载”“保”应为“几”,输入时错了。
至于是研究网的进入问题:admin也已说过,在此我就不在重复。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14 16:56
标题: 问:声子突、惠子雅是一句话吗?...
问:声子突、惠子雅是一句话吗?  上面谈的都有见地。我就贴中论点谈谈看法:  ‘子’之解:古指子女,现专指儿子。        古代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子      古代指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封建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 中的第三类。还有多解(略)。  ‘姓’加‘子’是美称,如:孔子、孟子等。这里的前提是,‘姓’
  ‘姓’加‘子’另述,是‘子’为爵时,前提是‘姓’,明知此人是子爵时。如:沈子。   ‘声’、‘惠’两字都不是姓。这两个名“在史上更不见经传”。这两解乏力。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15 09:54
标题: 酉兄可谓善于求证者,检出这幺多解释,令人...
酉兄可谓善于求证者,检出这幺多解释,令人佩服。
然而我们在此只是想知道声子突的子字究竟何解,作先生解不是,作子爵解也不是,难道突的父亲是声?声生子名突?  
《左传》:「至于文子、武子。」其注说:季友生文子行父,行父生武子宿。
再看上文:「昔成季氏,桓之季也,文姜之爱子也。有大功于鲁,受费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
 英齐按:(桓之季也)是指季友是鲁桓公的幼子。
 英齐按:(受费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是指因有功于鲁,桓公赐给他费邑的地方,至其子及孙还守着。
 鲁桓公是周朝很多诸侯中的其中一个,他赐地给人,却未闻赐爵。故此这个(文子行父)及那个(武子宿)的子字和声子突的子字一样是否=子爵?这里有可能指:名文,字行父;名武,字宿;名声,字突?
那幺子何解?或许=如今天的先生或君吧?
在《列子》一书开头第一句云:「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后又云:「子列子笑曰。」第一个子字作何解?第二个呢?我认为第一个是作老师解而第二个作先生解。现代语言即是:我的老师列御寇先生。今人都这幺说喔。(列御寇是列子的姓名)
因此这子字作子爵解还要多多求证。
                              
题外话:
酉兄说得正确,子有时=你,=足下,先生。但是夫子未必是尊称,虽然很多时是称师门,可是有时亦泛指一般男子汉,如《史记》周武王伐纣:「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夫子在此解作男儿,男子汉,好汉,与丈夫的另一解释一样。
这句话的现代语言是:我姬发(武王姓姬名发)今天与您们一齐替天行道,处罚那暴虐的纣王,好汉们,大家振奋起来吧。
子字亦可作动词用:《论语》云:父父,子子....。第一个父字和第一个子字名词,第二个是动词。
子字作你或足下解:如《战国策》云:「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
又如《史记》苏秦传云:「季子多金....。」
季是叔叔,子是汝。
现代语:苏秦的嫂嫂说:叔叔你今天富贵,多金银财物。
再如《论语》第十二,云:「子欲善而民善矣。」此子字=先生或阁下。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18 06:26
标题: ‘子’字之解:古指子女也。...
‘子’字之解:古指子女也。
  声子突、惠子雅是一句话吗?
  ‘声’者---生也,借用字。 子---儿子。  突----突出、高一点。
  ‘惠’者---会也,借用字。 子---女儿。  雅----规范的、高尚的、好(女子也)
  辕涛涂的儿子叫辕选。 选---择也。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俗语是赞美女人会生小孩的。叫做:会生儿子的先生女。
  把上面的合起耒念就是:有选择的生儿子一定突出,会生儿子的先生女。即使是女孩也是高雅的。
  第一个创造‘声子突、惠子雅’的姓氏书作者,是知到辕涛涂有儿子叫辕选的。辕选以后的,他无法考证或没有考证出耒。就一片好心,给袁氏一个良好的祝愿。
  看来中国人自古就懂得计划生育,有选择的生育后代。
  中文自古就善缩写,一句话,只用几个字就行了。中国字本身有含义,缩写后照样能表其意。 外文就差多了,他们的字母本身不含义。一句话,用几个字母缩写后,换个地方后,就谁也不知其意了。
  袁氏能发展到今天之宏大,是和“生子突,会子雅”这个良好祝愿分不开的。让全袁氏继续接受这个良好的祝愿吧!

  新年头一天,在此向全袁氏拜年了!祝大家节日愉快!
作者: admin    时间: 2007-2-18 21:01
标题: [QUOTE][b]下面引用由[u]袁酉...
下面引用由袁酉发表的内容:

把上面的合起耒念就是:有选择的生儿子一定突出,会生儿子的先生女。即使是女孩也是高雅的。...



   不会吧。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18 22:54
标题: 酉兄想象力可拔山岳,真令人惊讶。大胆假...
酉兄想象力可拔山岳,真令人惊讶。大胆假设到底不是太坏嘛。子字方面我已引出几条例「子」作不同的解释,此刻不想多费唇舌了。
至于声子突、惠子雅,请问酉兄,这两人既是由写谱的人白造出来,您又怎知袁选不是被编造出来?袁选除了在家谱中可读到,史书也无他的踪影。在史书中有记的,比较接近涛涂公生活期的有辕颇和辕买,颇逃亡到郑国而买逃亡到楚国。涛涂两个字的解释为何?            现在我请您看一看孔夫子的弟子的名字,或者有所启发: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  冉求,字子有。  仲由,字子路。  端木赐,字子贡。  卜商,字子夏。  原宪,字子思。  公冶长,字子长。  南宫括,字子容。  公伯僚,字子周。  司马耕,字子牛。  樊须,字子迟。 尚有几十位都是用「子」字为字「派」,不必尽录。可知当时用子为字或者是「潮流」,又或者有什幺特别意义。故此,姓辕名声,字子突;姓辕名惠,字子雅的说法应可考虑的方向。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2-21 20:25
标题: 英齐兄好 袁选,《左传·文公二...
英齐兄好  袁选,《左传·文公二年》有。
  孔夫子的弟子,大多人的字都带‘子\',‘子’字的前面都标有‘字’字。此处的‘子’是学子、学生。表示对孔夫子的敬爱。
作者: 袁英齐    时间: 2007-2-22 08:46
标题: 《春秋左传》的确有辕选出现,是我走眼。他...
《春秋左传》的确有辕选出现,是我走眼。他与涛涂公的生活期相隔约30年。

若「子」字解作学生?那么变成:
颜回,字学生渊。
冉求,字学生有。
仲由,字学生路。
如果省去「字」字,则变成:
颜回,学生渊。
冉求,学生有。
仲由,学生路。
有这样的怪名字或写法吗?

公孙侨,字子产。他可不是孔夫子的弟子啊。
公子归生:字子家。「公子归生是郑穆公的儿子,故称公子,本姓姬,应是姬归生。」他也不是孔夫子的弟子。
至于胡子、沉子的子,是爵号无疑。
子字的解法复杂,唯安他用在的位置,作合理的解释便好。如我前面一条贴子说到的文子行父,对于他在史中有以下的几种称谓:
季孙行父。
季文子。
文子行父。
文子。
从上可知子字的变化多端。           
这个「子」字的讨论,我到此为止,不再费篇幅了。待admin弟回来,或许您再和他讨论,好让我从旁得益。好,我吟诗去也。
作者: 立量    时间: 2007-3-6 15:28
标题: 再说声子突、惠子雅
按我理解,还是这个“子”为爵位,声为溢号,袁声子突就是袁突,子爵,声是后人给予的溢号。
比如赵
赵文子,名武
赵景子,名成
赵简子,名鞅(赵为氏,文、景、简为溢号,子为爵)
而如赵括、赵同、赵婴没有带“子”字,表明括、同、婴为其名也。后人先称其溢,再称其名。
中行恒子,名林
中行献子,名偃,字伯游,一称中行伯庚子
中行穆子,名吴
知庄子,名首
知武子,名?
知文子,名?(知为氏,庄、武、文为溢号也。而知起、知朔等称呼不带“子”)
以上例子都是非为诸侯国的首领的名字,是诸侯国里大臣的名字。
“子”在此的意思非为尊称,如果就他们2个要尊称,那其他人不是更需要了吗?!
“子”在这里如果是名字“声子突”理解为“字声,名子突”或“字声子,名突”,也是可能的。古人称呼字先名后!
“子”在此不可能是“儿子”的意思,对照上下文,也十分不妥。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3-8 18:12
标题: 这里的关健在于:中、知是姓,在...
这里的关健在于:中、知是姓,在‘子’字的前面。姓在‘子’字的前面时‘子\'可以是爵位。而‘声’、‘惠’不是姓,因此‘子’字在此不可能是爵位。
  袁氏在陈国是世袭大夫的。‘声子突、惠子雅’要是第三、四代人名的话,怎么可能名不见经传呢!只能是噫哙之语。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www.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