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网--

标题: 家谱杂论 [打印本页]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3 11:45
标题: 家谱杂论
   袁天纲(天罡)                    
   《袁氏七修族谱》民国37年修,共22册。其中第19卷首曰:“袁天纲字晦亭,唐太宗(贞观共23年,即公元627-649年)时人,讳景世积大善遇仙姬而生。公原籍成都,后迁江右吉州府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长丰乡永丰里九龙峰万福庙王有名税户,圳上袁家是也。公仕唐善风铿,太宗常召见曰:‘古有君平胜,今得之于卿’,爵拜国师,后官袁州宜春台。寿99岁,卒葬府堂。继任者不敢于官署正位。排衙坡楼制有铜台滴漏为记。纲祖叔父讳守城,亦有神机,会阳文地理无不积通。”


    这段文字讲了四点:
    1,天纲是遇仙姬而生,非凡人。
    2,天纲原籍成都,后迁居江西泰和县。
    3,贞观年间太宗常召见,拜国师。
    4,官袁州宜春台。寿99岁,卒葬府堂。

   看史料是如何记录的:
    1,《旧唐书•列传141》曰:“罡,益州成都人,尤工相朮。初,天罡以大业元年(605年)至洛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申国公高士廉尝谓曰:‘君更作何官?’天罡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尽矣。’果四月卒。” 初,至洛阳时,年至多4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605-40=565年。
    2,《袁氏世考•八方枝286页》曰:“天纲(罡)本蜀人,隋末(617年)于阆州(隋属巴西郡,先天元年‘712年’改为阆州),蟠龙山前,筑宅居之。”
    3,《袁氏世考•八方枝287页》曰:“考宋嘉定(1208-1224年)《袁州志》开五井(传说,天罡在袁州开五井以穰火灾。崇祀樵楼,并传葬府大堂。)为知府腃强,恕非天罡。葬府大堂,为袁超墓,并辨天罡之墓之非。其祀樵楼,据明《候世屏记》,祀高士袁京。”
    4,《袁氏世考•41页》曰:“考天纲曾袓达,祖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宋嘉定志载,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宜春旧志并辩其纲墓之非。何诸志乘浪传至是?”

    综上所述,可得知如下:
    1天纲学成,到大有名气约40岁。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洛阳,叫出山。
    2 天纲在全国看相十多年后,于隋末(公元618年)发现一风水宝地‘蟠(盘)龙山前’,并在此筑宅居之。
    3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四月卒于火井令。年634-565=69岁。
    4 天纲及上几代没人在袁州任过职。
    5 《袁州志》考证:在袁州开五井以穰火灾,是为知府腃强,非天纲。
    6 宋嘉定志载,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宜春志》旧版考证:府大堂侧墓其纲 墓之非。

    两者之辯结论如下:
    1 天纲是遇仙姬而生,非凡人。只有神仙知道。
    2 天纲公及上几世均未在江西做过官。
    3 天纲公于隋末(公元618年)发现一风水宝地‘蟠(盘)龙山前’,并在此筑宅居之。距卒年(634年),也只有16年。这十六年中是否搬迁到江西?无考,可能性有,但不大。

   就家谱而言:
   《袁氏世考》四十一页曰:“考天纲曾祖达,袓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官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有如下想法:
    一,天纲属哪一支糸,可在四川城都考。
    二,江西袁及其分迁到外地的谱糸中,不应出现天纲及以上至曾袓达的名字。达公以上则有可能。
    三,天纲公为老四川人。其曾袓达公约生于公元490年。属北魏孝文帝末期人。

以上是个人所见,請大家指正。

有说达公属汝南支袁术后裔他是否为进川最早的袁氏,待考。

    四,‘湖广填四川’类谱及公元500年以后迁进川的谱糸中,不应出现天纲及以上至曾袓达的名字。(天纲本族支人迁出又迁回除外)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8 01:55
徳公(字有才号渔隐)有几位父亲?

  善 -有才。生四子名与徳一样。浠氺县袁氐宗谱
  效 -徳。浠氺县袁氐宗谱。善、效出在同一家谱,把有才、徳看成两个人。
  世贤-徳(第四子)。全、清公谱糸。
  仁亨-德(第二子)。建昌谱
  仁贞-德(第三子)。又一建昌谱

等等,还有不少。谁为对? 凡有点名气的,修谱时都争着用。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1 16:33
袁汤十二子
    七月份和资友、冠烛到袁州。当地有个传闻:“袁京有十二个儿子”。回来后查证,有关袁京的书中无此记录。倒是袁汤有此说。
    《后汉书•列传35》曰:“彭弟汤,字仲河。少传家学,诸儒称其节,多历显位。恒帝初(公元147年)为司空。以豫议定策封国亭候。累迁司徒、太尉、以灾异策免。卒,谥曰康候”。另:此文注曰:“风俗通曰:‘ 汤时年八十六岁,有子十二人’。”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3 08:19
《袁氏世考》中各支迁徙流源篇这样记载:
  丰城正信乡(艹鬼)湖里雩韶袁坊谱载,迁祖袁德,号韶江,渔隐。由西迁蓼州,转迁雩韶。生四子,袁荣、袁明、袁贵、袁聪。
袁荣三子:袁琼、袁(王于)、袁佩。袁明生袁(王旬)。袁贵生袁琛、袁瓒、袁璨。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3 09:03
《袁氏世考》中四.世系4.历代流源考辩中这样记载:
三,37页
恕巳世系一至十三代一览表(摘自《袁氏世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恕巳→履直→立功→中道→给 →训 →承祖。
             →诏 →承宗。
络 →诰 →承先→修仁。
     →承光→修良→仁仲→应仲
              →应灵。
           →美仲→应秀→景贤→豪 →照。
                 →乐贤。
              →应育→好贤。
                 →敬贤。
        →中正
→奇功→中立→维 →谊 →承爵→修得。
               →修善。
            →承禄→修泰(居南湾)
               →修业。
      →纪  →言贡。
   →中行。
→履谦→一师
→二师→中仁→象先→谕 →承佑
  →诠→ 承宽→修明→文仲→应奇→慕贤
→仰贤
                          →应彦→效贤→雄 →然
                             →世贤→坚
                                →道
                                →显
                               → 德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3 09:15
世贤-徳(第四子)。------------------全、清公谱糸。
《袁氏世考》四..世系4.历代流源考辩中\"十一\"中篇这样记载:
见世考43页第九行到44页第五行:记载了.全、清公及后裔的迁徙.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3 09:41
<贵州习水家谱照>倒数第三张展示了阳新袁全公后裔的一部分.其中一个小的分支延续几时代.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3 09:43
<贵州习水家谱照>倒数第三张展示了阳新袁全公后裔的一部分.其中一个小的分支延续几十代.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3 23:33
达军宗亲好:
   上五贴其共性有一个如何理解、看待、使用《袁氏世考》的问题。今简谈,后有专贴。《袁氏世考》是第一本袁氏人自己写袁氏自已族内人和事的书,以江西为中心向周边及全国扩展。她对研究宋、元、明、清时期,江西及与江西有关联的袁氏,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袁氏世考》不是,也不可能是全对。就世糸而言,可分两部分。唐朝及以前为前半部,宋朝及以后为后半部。《袁氏世考》前半部是以《新唐书·宰相世糸表》为基调的,这个《宰相世糸表》有关袁氏源流上是噫哙的,是错误的,她在《袁氏的史记—袁良碑文》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引用时需要认真考证。后半部是众家谱的集中整理,作者个人没明确观点,只有意向。引用时也得多方比较,以实应本谱又接近史实为好。就谁生德公而言,世考54页下五行曰:“且一渔隐名德,一载仁亨次子,一载仁贞第三子,一载世贤第四子。纷纷其说,不知谁是谁非,谱之难冯(冯字下面有山字)如此宜乎。”对54页中的四种说法作者从内心里是否定的。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4 02:24
关于恕已世糸
   《袁氏世考》中的恕己世糸是不准确的。只看世糸中恕己、象先两位名人就足可证明。
恕已:
   《旧唐書·列傳41》曰:“恕已,滄州東光人。長安中(702年)為陵州刺史。拜中書令,封南陽郡王。曾孫德文,舉進士。開成三年(838年)授秘書省校書郎。”《旧唐書·本纪十四》曰:“元和二年(8O7年)秋七月,敬辉孙元亮,恕已孙徳师相次叙用。”《后汉书·列傳1O3》曰:“字公颐,恕已之孙。《中國歷史年表》曰:“恕已,死于公元706年。”當刺史时恕已約有36歲,出生接近年約在公元666年左右。在世考的世糸表中无此三人。再說,恕已是河北東光人。即使恕己的后人有迁到江西,也与大多数江西袁氏关系不大。

象先
  《旧五代史·唐書列傳十一》曰:“象先,宋州下邑人也,自稱唐中宗朝中書令,南陽郡王恕已之后。曾祖進朝,城都少尹。祖忠义,忠武軍節度判官,累贈司空。父敬初,太府卿,累贈司徒。象先即梁祖之甥也。象先子二,长子正辞,次子正义。同光二年(924年)象先來朝。其年夏,以疾卒于治所,年六十一,冊贈太師。”出生年為863年。在世考的世糸表中没见此五人。关建是象先前后五代人,有自己的世系。再说,象先的祖辈早就迁到河南去了,是汝南糸河南某支糸人。与江西袁氏关糸不大。
  用代间隔年看:恕已约生于公元666年,象先生于公元863年。《袁氏世考》中所列恕已到象先前后五代人,有四个代间隔。平均为863-666=l97年/4=49代间隔年。汝南袁氏早期平均代间隔为29年,一般不会超过35年。在时间上也是说不通的!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4 03:19
《袁氏世考》第43页
   世考43页确实有外迁的内容。但,请注意本文的前提:“又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千七居湖广蕲州瓦雪坝。复迁横立山,地名北海。英居钓台乡。全迁兴国州铜桥。” 等共列三十六位外迁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一,三十六位外迁者都源于“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换言之,这三十六位外迁者都是“义宁州箬坪支谱”中分迁的。二,这三十六位外迁者互相是什么关糸?是一代一代向下传递?还是平行关系?书上是无考的。这三十六位外迁者及后人在修谱时,只看到本页。有没有一家在接上溯世糸时,去查找“宁州箬坪支谱”?可能有吧。
   说到修家谱接世糸,对一个外迁者耒说:上溯世糸只能到他迁出的原谱或原地去找。下顺世系则在他生活过的地方找。话虽好说,做时往往忘记。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4 08:56
您好:      谈谈修家谱接世糸的话题题
提供几个年代久远的修谱序言,可以看出他们修家谱接世糸的记述
  一,      
          袁氏族谱序
[    明永乐丁酉年进士中顺大夫赵和贵撰]
富川袁氏曰文质,字义立者与余有同门之雅。余倖捷春秋榜,奉命荣归,袁友义立持家谱,示予求叙,予阅其颠末。汉之三公安,梁之司
徒昂,唐之太史天罡皆宗系也。询其族曰:吉水之石溪、富川之铜桥皆三公裔。询其修谱之由,曰:族兄文质与吾侪(我们)也,厥父德辉公洪武间宦游闽瓯(福建建瓯)南归,慨旧谱之残,念吴楚之隔。命远以书通,约同志修谱,兹十载谱成焉。余嘉其志,有旷世之感,异地之符,深得欧苏之风,而无杜固之患焉。前之不可知者不书,后之可宗者详之书法。所谓述前者贵实信,后者贵简布,言者贵忠予。於斯谱见之矣,噫族属之衍者未必不由,前人积德之深,后人继述之善。譬如乔木盤根,阴地千尺,而枝叶青翠,令人翘首也。倘谱残不修,则阀阅混於庸俗奚。可哉!书曰:克昌厥后,袁氏其勉诸。永乐丁酉年仲春月望日。
              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赵贵和顿首谨撰
二,                   续修宗谱序[1416年]
窃以莫为於前,虽美弗彰。莫为於后,虽盛弗传。魏晋以来,谱之攸关,盖基重矣。我袁氏先盛於汝南,居豫州城。至李唐始居袁州。朝代递嬗,枝叶漫廷,难以尽收。即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
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但同里环处
惟:伯昭、伯贵、伯用、伯和数公之裔,耳馀散布别里他乡。江北淮南
者若红藤遍地,难以尽纪。及元至正甲午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
宗世派草图一卷,当岁月暇参豆考订,续吊世系,编成一帙。迨明洪武
已未,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
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
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某亲某疏某盛某
衰各兴修省之,念咸生敬顺之心,序长幼而明人伦,岂徒名字云乎哉。
明永乐丙申[1416年]孟秋月  裔孙文质 字义立 谨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4 09:19
三,全公手订原序 [约1150年]
按史记司马氏父子约世本,因周谱明世家乃知姓氏所以出焉。袁出陈后涛塗之裔也。腾声两汉著蹟汝阳。全生也,晚不及见祖人风烈,然而明窗净几,披图按籍,几乎又如闻馨欬,若聚祖孙於一堂者。读审培与袁谭书,谓昔先公立我将军以为嫡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四方远近莫不闻知。则我袁氏之谱其修明於汉、魏,约略可知晋之时。 彦伯、山松诸君子博学鸿才,纲罗故实。汉纪一书载及本宗者独详厥后:昂公事梁,才识过人。功业宏深,抱忧盛危。明之心作未雨绸缪之计;惧世远族紊手持世草奏请:朝廷则其修明於五代者。抑又可知至唐太宗命诸儒修氏族誌,甄别群姓。我  天罡公适当其时,故编集袁氏世系更详且尽及神功。时朗孙 谊常语人曰:历世名节为天下所高老夫是也。全观此言,知我先公精神意气所团结。将必有呵护之灵,岂风霜兵燹所得而汤佚乎。先君子奉 命九江欲摹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故本支系图不离几案。全尔时未暇深思,迄今一追维之,始知先君子爱民保赤之意与。 尊祖敬宗之心同出一源。全虽不敏弗克,为先世扬芳摅藻,铺陈鸿烈。亦惟是勉为补辑。是以上承厥考志,下启后人基櫖况今。日新迁土宇需之孔急,於是仿旧普法,尊前世规重编秀梓以继令绪云耳。
光绪戊子年[1888年]孟秋月谷旦合局裔孙重刊
四,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
[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我袁氏,姓本伯辕,族盛陈汝。自汉固公仕景帝拜清河王太傅,公
为中郎将,树绩尤多。东汉安公爱留冬日,拜大司徒三,号始末。详史
迁列传袁敞、袁恭、袁汤、袁逢四世五公,袁氏门生故吏遂遍天下。本
初公推为盟主有自来也。晋时有谓京者隐,隐筠江城北,山以袁名,后
遂府名袁州。宏公字彦伯,有逸才,倚马草露布文七纸,扬风以休黎庶
逸。宋淑公赋鹦鹉名官,当时值废立之际,以死殉节。杰公民望国华,
枢衡尤重。因谋诛贼,而诸渊泄其言,遂与子最公俱死石头城下。闻涕
流张史,表为高岗鸣凤。昂公庐墓制,缚衣著棺至性过人。而答聘不辱,
辞谥明心,姚史维烈矣。迨唐天罡公,以官著籍,术数如神。射鼠而知
其三,渡江而待师德。其子猷有传焉。至若五王迎立中宗,恕巳公靖难
第一长史骂贼不屈服,履谦公劲节无双。廓公为梁开平进士,其子有徙
居蓼洲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
由来。我 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
我全公乃心忠孝,念先世久渥国恩,手订甲牒以公尔忘私。为谆驾
而大宗小宗,敦重一本尤为恳至。故数传而我 祖如麟公郑妣覆家乘一石臼发视完好,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固由公正气独稟而累世公忠相传。顷刻不忘君父尤稟,稟在兹也。盖柳吡有云,门第高者,苟一世坠,先训即无异恒人。余小子承褒封后,缅惟德簿才谫,冀望后起。子若孙矢,志纲常湔,心精白胪,翼载事绩,
而三复之。是则余序谱之意也夫。
五,清乾隆四十九年岁甲申八月[公元1785年],伯昭公十三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秉禹敬撰的《重修再松公下三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秉禹敬撰的《重修再松公下支谱序》载:“今奉 例删修正,不必攀援附会。而一以得有自昉矣。迄晋彦伯山松诸公记一书载及本宗者特详厥后。千里公事齐、梁手持世草,奏请朝廷。其修明於五代。抑可知若。唐天罡公奉 太宗命编集袁氏谱系更详且核兹数公丰功伟烈,卓卓可纪。而於家乘未常不惓惓心切者,亲亲执意古今一辄业。亦越近代始,由我全公,迁兴国,携家谱,宅铜桥畈。贻谋更远,无何世际。元明盗贼猖獗,家虽有谱,其不为兵火所焚炽者几希。独我袁氏赖如麟公祖妣郑氏,避贼山中藏宗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是祖宗呵护之灵在此一谱,而今之原原本本并炳炳烺烺由本朝而溯之明,由明而溯之元与宋,由宋而溯之唐晋与汉。若丝之有絮,网之有纲。历千载而不紊者,皆妣之力也。抑又何非。全公携谱来迁,而即汉唐晋诸公代有纂修之功。于昌黎韩公记袁滋公庙碑,世族甚悉。读古列传文固公、盎公、安公、杰公暨千里公。其忠孝节义,炳彪史册。他如赋鹦露布,列爵封,公更难仆数。虽然先代贤宦,畴姓鱼之,而恒取为家乘光者,非徒美前人凡以励后代也。盖物生於天,人本乎祖。苟一溯乎,我
之所自生其流,虽分其源,则一要惟知其所当知,行其所当行。而不失为忠孝节义斯可也。然则谱之所为序者,故将使子孙之志气与祖宗之英爽一脉相通也。独忆近今日来谱一序,於壬申一序,於癸未与明万历、嘉靖谱。绳绳相继,可谓详且密也。”[如麟公,字荣甫全公9世孙。郑氏为夫人。子安明,字伯昭公。全公10世孙。明洪武封骠骑大将军。伯昭公子文亨公为全公11世长门长孙明永乐五年(1408年)提修宗谱并作序。标点为辑者加]
六,明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年]伯昭公裔孙均昂冕升、均标
表同订《重编松公房旧序》载: “自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
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世奉如珍。至元至正
甲午(1341年)岁,我,如麟公元配郑氏妣避寇,他无所惜,独携前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故他姓谱多舛错,而吾族秩然者,婆之慧识,亦先公孝慈之灵有以保不朽也。子伯昭公封骠骑将军,生子文亨公字义高,於洪武元年(1368年)复加增订承祖志也。越今二百      余年,丁渐众。昂父九盛公,号松山。生而血性过人,与伯父九华极相友爱,常卢墓遇虎不惧,虎亦辄驯去。临诀时,犹谆谆以谱为嘱。昂兄弟念我考之赉志,恐后人之失传,爰编续斯牒。其中分列世系支派,纪载生没年月及前后葬所悉遵原谱。”
七,《凡例》一条称: “旧谱自汉固公至宋璞公、谟公三十
九世,今以三洪滩谱和丰城谱比对间有遗譌[音e,简化为讹,意错误。]
削去世系,惟用传派。似尤敬慎。至书某朝历某官事实。倣(仿)书德
书贤以示后人瞻仰之意。”
  从以上古人的修谱序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与有联系的谱系进行对照.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4 10:04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千七居湖广蕲州瓦雪坝。复迁横立山,地名北海。英居钓台乡。全迁兴国州铜桥畈,会迁浙江.(千七,\\英\\全\\会.:1,千七   邓氏生子:寿五、寿六。【寿五三子德四/德五/德六始迁圻州瓦雪坝复迁居瑞昌横历山北海派未录.】2,英居钓台乡。应珉 行福六魏氏生子:英[行千三]、兰[行千六]、芳。英[行千三].3全迁兴国州铜桥畈,4、会迁浙江.考证: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也可以认为是南宋时迁徙到四个地方的始祖.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43页13行:再松以下,到44页第五行:仲立支分南港.具体记录了全迁兴国州铜以后下世的迁徙变化.44页第五行:清迁乌颜支分长乐源.清与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
   全行千八。
    仅提供以上资料敬请袁酉宗亲协助考证.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4 15:31
我是湖北阳新{湖北兴国州}袁氏全  公后裔很有兴趣就家族的渊源进行探讨与考证,敬请各位同仁指明途径!
    我是湖北阳新{湖北兴国州}袁氏全  公世系图记载:
固公---盎公---焘公---恭公---良公---昌(家谱皆为“英公”)公---安公---京公---彭公---贺公---闳公---广公---焕公---淮公---冲公---宏公---恩公---豹公---洵公---顗公---昂公---元公---宪(繁体写作“憲”)公---承公---天纲公---客师公---恕己公---履谦公---二师公---中仁公---象先公---诠公---承宽公---修明公---文仲公---应彦公---世贤公---显/德公---熹/贵/聪公---汉烈/千亿/五十五公---袁璞/袁谟(为王字旁莫)/袁六四/---袁全/袁清/袁仲七.
    2,袁氏世考55页19,20行记载:\"......................湖北兴国州,俱迁自横塘隶民籍.
    3,我对照袁源的:\"江西宜春横塘家谱世系记载
汉高士公下传至唐朝滋公,其间经历魏、晋、南北朝近五百余年,子孙繁衍十八代。滋公字德深,登唐贞元乙丑(785年)进士,初授华州刺使,与韩愈、刘禹锡相友好。后迁都御使,至吏、户部尚书。永贞年间(805年)擢升为相。后因幼子甘(右边还有个“阝”)任吉州刺使,遂致朝政,与子留家,居吉州城北。滋公生七子,长子桐,字祥岳;次子实,字祥良,号致铺,官居司农卿;三子均,字祥裕,官居香城主簿;四子都,字祥光,官居盐铁使司,五子效,字祥集,官居河北招讨使;六子泽,字祥宗,号致远;七子甘,字祥尽(左边还有个“氵”),官居吉州刺使。后留家于吉州城北,其合裔散居于吉安、安福、泰和等县。

实公子名宪章,行名善,唐乾符年间(874-880),封河南节度使参军。宪章生子仲达,梁宋帝时(913-915),吴越王徵掌书记,以母年老辞不就。仲达生子彦敬,字渔隐,因五季之乱,遂偕堂弟彦忠隐居山林。其后裔之一支徒分宜江边。彦敬子文献,宋太平、兴周年间(976-984)读书庐江,后官居知江州,又迁大学士,文献子名子先,隐居乐道,一子先子名日严,宋仁宗夭圣年间(1023-1031)举成材,奉旨教谕袁州。日严生二子,长子名文钟,居袁州;次子武仲,字志安,号梅岩,登宋英治(1064-1069)进士,熙宁六年(1073)引病归。道经新淦杨名乡,至纱坊鸟石岗,爱其山水之胜,与孱富春隐居该地。

我宜春横塘袁氏乃六子泽之后。泽公生子宪邦,官判官度支。宪邦生子仲信,仲信生子彦忠,号樵隐,与堂兄彦敬居西山,一徒居宜春。彦忠生四子,长子名居贤;次子居宾;三子居礼;四子居璋,官居西州牧。居宾系横塘孝显公上八世祖,其他三人后裔失系,无从稽考。

甘(右边还有个“阝”)公名庆,字吉星。庆生子名岳,安湖岩,号瑞峰。岳生子谅,字谅宏。谅生三子,长子名制,字加伯;次子度(二公后,今居安福);三子节,字铺治,徒居泰和云亭横岗。其后裔今仍居该地。
  居宾公生子敬禄。敬禄生四子:长子则允(横塘谪系远祖)。次子则巽,三子则坤,四子则申。三公后裔子孙俱失载。则允生三子,长子天乙,讳立世,生宋乾德二年(964),咸平四年(1062)徒居宜春和善乡,即今芦村乡韩塘上坊;次子天成,讳立宗,生宋乾德六年(966);三子天昊,讳立德,生宋乾德六年(968),咸平三年徒居新淦漯水(即桐木),为今桐木始祖。

天乙公生一子:名申吕,申吕生子图北,图北生子推机,推机生二子:长子汉崇,次子汉崧,徒成,其后裔不详。天成公生子申伯,字仁和。申伯生子图东,讳迩臣,宋庆历六年(1066)进士。未仕居家,笑傲牖下,以诗文自娱。图东生二子,长子枢机,字通圣;次子惟机,其后裔失考。枢机生九子,支分九塘,长子隐翁,乃美塘祖;次子德叟,乃韩塘祖;其后裔徒居分宜水头和上高汉塘。三子汉宗,讳孝显,乃横塘祖;四子汉云,乃泗塘祖;五子汉高,乃洙塘祖;六子汉固,乃严塘祖;七子汉安,乃雁塘祖;八子汉明,乃梅塘祖;九子汉宏,乃九塘祖。

孝显公字汉宗,号以烈。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官居大理寺评事。鉴于朝中权奸专横,仕途坎坷,因此弃官为隐,相源择地,远徒于横塘,系今横塘始迁祖。孝显公生五子,长子名仲高;次子名仲清;三子名仲成;四子名仲达;五子名仲隆。

仲高(应为仲成?)公随其子孙曾居南山下,为今南山下之始祖,随着时间之变迁,其后裔分别徒居安福寅陂下,宜春芦村乡之韩塘,柳树坑等地。

仲清公徒分宜小北门车田,为车田始祖。一九五八年政府兴建新余江口水库,原分宜城拆迁,车田袁姓后裔,分迁于今分宜袁家和新祉袁家两处。

仲成(应为仲高?)公生子一,名庭政。庭政生子云从,云从生四子,长子善则;次子宝则;三次明则;四子用则。善则子世山,其后裔原居新桥港东之社前,后几经迁徒,最后定居于今分宜南乡之白芒村(及小芒村)。宝则子世龙,随其堂兄世虎徒居于安福之寅陂下。其后裔美亨公因避祸而徒居分宜下南乡南塘为南塘始迁祖。由于建江口水库,南塘居址被淹,其后裔又徒于东塘和西坑两地。用则公生子世闻。世闻二子:文彦、文胜。文彦子寿亨;文胜子元亨。据载寿亨与元亨二公,兄弟同居横塘西头。后寿亨公随其子孙徒居于韩塘。惟元亨公远诏孝显公之绪,为横塘屡世不迁之祖。

仲达公之子孙徒于新余县之九龙村。

仲隆公生子庭时,庭时生子云窗、云楼。云窗公随其子孙松徒分宜洋江乡之山田村,为今山田之始祖。云楼公之后裔纪纲公徒居基卜上,为今基卜上之始祖。

原谱载“评事公八世十九亨,夭绝者九,徙安福者二,居胡榨而徙丰城者一,长沙白茅冲一。居横塘柳树下一,东坊三云尔”。这段记载仅仲高、仲成二公之后裔,尚有仲清、仲达、仲隆三公之后未统计在内,因此,“孝显公八世为十九亨”之说有误,其实孝显公八世孙,远不止十九人。

  4,我一世祖南宋袁 全约1170年生.当与孝显公字汉宗,号以烈。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官居大理寺评事。年令相差一代.我们应该与之有关?
    5,又世考43页11行: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千七居湖广蕲州瓦雪坝。复迁横立山,地名北海。英居钓台乡。全迁兴国州铜桥。畈会迁浙江.(千七,\\英\\全\\畈会.:1,千七  邓氏生子:寿五、寿六。【寿五三子德四/德五/德六始迁
圻州瓦雪坝复迁居瑞昌横历山北海派未录.】2,英居钓台乡。应珉 行福六魏氏生子:英[行千三]、兰[行千六]、芳。英[行千三].3全迁兴国州铜桥.4,畈会迁浙江.考证: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也可以认为是南宋时迁徙到四个地方的始祖.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43页13行:再松以下,到44页第五行:仲立支分南港.具体记录了全迁兴国州铜以后下世的迁徙变化.44页第五行:清迁乌颜支分长乐源.清与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      这就表明世考的时候袁全的世系在义宁州{现在的江西修水}箬坪支谱有记载.而且在后面记载了袁全的四个十代裔孙的迁徙变化.进一步表明----袁全不应该属于江西宜春横塘家谱世系.
    6, 依据我族续修宗谱序[1416年]
窃以莫为於前,虽美弗彰。莫为於后,虽盛弗传。魏晋以来,谱之攸关,盖基重矣。我袁氏先盛於汝南,居豫州城。至李唐始居袁州。朝代递嬗,枝叶漫廷,难以尽收。即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
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但同里环处
惟:伯昭、伯贵、伯用、伯和数公之裔,耳馀散布别里他乡。江北淮南
者若红藤遍地,难以尽纪。及元至正甲午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
宗世派草图一卷,当岁月暇参豆考订,续吊世系,编成一帙。迨明洪武
已未,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
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
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某亲某疏某盛某
衰各兴修省之,念咸生敬顺之心,序长幼而明人伦,岂徒名字云乎哉。
明永乐丙申[1416年]孟秋月 裔孙文质 字义立 谨------------明朝初年,修谱人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
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
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又有我始祖的先君子奉 命九江欲摹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故本支系图不离几案。全尔时未暇深思,迄今一追维之,始知先君子爱民保赤之意与。 尊祖敬宗之心同出一源。全虽不敏弗克,为先世扬芳摅藻,铺陈鸿烈。亦惟是勉为补辑。是以上承厥考志,下启后人基櫖况今。日新迁土宇需之孔急,於是仿旧普法,尊前世规重编秀梓以继令绪云耳。又一次印证南宋时家族就有世系图.
    7,贵州习水谱照倒数第三张有我一世祖上下好几代的记载,也可以印证我湖北阳新家族世系图的存在.
    欢迎有不同的见解列出.共同考证真伪.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5 02:44
达军您好:
  先声明一点,我们只是就家谱中不明的问题展开对话,无丝毫的个人恩愿。即然你用全、清公家谱做例样,我仅就在网上看到的内容谈点不成熟的想法。千万不要因语句不中听而影响我们个人之间的友谊。
就上面多贴谈几点:
  1,从固生公到象先公这段世糸图,我己在家谱解读中进行了解读,不再复述。从开姓祖涛涂为一世祖下顺四十到五十代的世糸图,等全国首次袁氏代表大会后专门讨论。
  2,世考55页曰:“分宜山田、安福陂下、长沙白马拢、广西平乐、湖北兴国州,俱迁自横塘隶民籍。”这段文字表述的是:这五个地方都有迁自横塘隶民籍的袁氏人。并不是这五个地方的袁姓人,都是从横塘隶民籍迁来。事实也不可能。
  3,你所引用的证例是横塘糸,在原修谱时参照过吉水谱。“迨明洪武已未,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
  4,“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的分迁图源谱,才是我们要找的,只有此谱我们才更理直气壮。
  5,贴中是用自家谱来解,“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的。关建是世考没把分迁图中三十七位外迁者的相互关讲明。这是“世考”给后人留的遗憾。“43页13行:再松以下,到44页第五行:仲立支分南港.具体记录了全迁兴国州铜以后下世的迁徙变化.”照这个说法,写在全公后面的是全公名下。44页第五行:清迁乌颜支分长乐源,清公后面有四位外迁者算清公名下。若此说成立,他们之间的世系怎样排?照此理千七公排在第一位,在他后面的都应属千七公名下的?
  6,有趣的数字:
  全公,“三,全公手订原序 [约1150年]”,“4,我一世祖南宋袁 全约1170年生”。1150年全公没出世怎么写原序?
  此合修谱序中,千七公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迁蕲州。千七公是元朝人怎会到宋朝给全公当父辈?
  7,完全赞成您的“袁全不应该属于江西宜春横塘家谱世糸”的观点。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5 02:54
读达军上贴家谱之想法

一,因属本谱系,故特别关注此谱。多次解读,细心查对。有些个见,提出究之以达完善我谱之目的。
二,读谱序有感:
    1 ,全公手定原序(约1150年)。1888年重刊。
  此谱序言可能是全公亲手所写。全公当时省略了时间,(约1150年)是后来修谱时添加的。序言略写了袁氏慨况(沒分支糸,凡袁氏历史名人都是祖先,只要听说的、在书上看见的尽可能的写进去。)和前人修谱的慨况。在说本支时曰:“先君子奉命九江,欲藆(代替字)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故本支糸图不离几案。全尔时未暇深思,迄今一追维之。这段话是全文的核心!青年时没顾上修谱,年老了想到敬袓播祖仁风遗泽,育儿孙才修家谱。怎么修呢?‘迄今一追维之’。这说明在此之前是沒有家谱的,现在开始修。对前世糸只能靠追记、维护了。“先君子奉命九江”,虽没涚父亲名讳,世系中肯定有。奉命到九江干什么,这里当讲而沒讲。综观全文,没有修谱的准确时间;没有先君子的准确职务;没有从何地、何时、何原因迁来。虽是首次修家谱,但,这些内心话、必须传绐后人的话为啥没有呢?若是全公首迁,不会不写进吧?!
    2 ,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年)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此序言与首序比,新增内容有:“廓公为梁开平(907910年)进士,其子有徙居蓼州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我 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廓公授进士时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0920889年。其子璞公约生于公元919年。其孙全公约生于949年。按这个时间推论有二:全公写序言时1150949201岁?全公上溯六世,世贤公的兄弟仲贤。仲贤宋雍熈(984年)进士,时年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64年。与全公差不多是同时期人。在家族中同时期人可以相望五、六代或多点。但三十八代世贤公和全公下代都要相应的向上升好几级。

  此序言指明迁移的原因是:“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因此才迁来,无父命一说。定全公为一世祖从此时开始。

    3 ,续修谱序 明永乐丙申(1416年)孟秋月,裔孙文质字义立撰

  序曰:“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此说明原来的家谱尽失。“及元至正甲午(1354年)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宗世派草图一卷,当岁月暇参豆考订,续吊世系,编成一帙。迨明洪武已未(1379年),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

  从元至正甲午(1354年)找到旧家谱,到明洪武已未(1379年)才真正完成。确定: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名,列为五世。”只明确了五世。这是郑婶草图的作用。沒有提父命搬迁亊。

    4 ,重编松公房旧序 明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伯昭公裔孙均昂冕升、均标同定

  序曰:“自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世奉如珍。至元至正甲午(1354年)岁,我,如麟公元配郑氏妣避寇,他无所惜,独携前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故他姓谱多舛错,而吾族秩然者,婆之慧识,亦先公孝慈之灵有以保不朽也。子伯昭公封骠骑将军,生子文亨公字义高,於洪武元年(1368年)复加增订承祖志也。越今二百佘年”。

  谱有序二十八(按作序时间先后排列),到第四序即公元1600年时,才明确提出: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因此,此说是需要研考的。首俢谱时没弄清何人、何时、从何地迁来。后修者只能根据他们当时知道的材料进行补充完善。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5 14:36
袁 酉宗亲以上两贴很好!讲出了我想讲而不方便讲的一些疑虑.
需要解释的是以下年份是我以前估算的.仔细推敲极不准确,见谅了.
有趣的数字:
  全公,“三,全公手订原序 [约1150年]”,“4,我一世祖南宋袁 全约1170年生”。1150年全公没出世怎么写原序?
  至于\"此合修谱序中,千七公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迁蕲州。\"千七公是元朝人怎会到宋朝给全公当父辈?我再看看原文.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的分迁图源谱,才是我们要找的,只有此谱我们才更理直气壮。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5 15:43
以下文字的出处我尚为找见.
\"此合修谱序中,千七公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迁蕲州。\"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6 00:56
看来您我性格相投,诚实性善。

谱中表明千七公年代的有四处:
   “千七公于元元年迁蕲州”
   第十八页,“千七公至正五年(1345年)避红巾乱于瑞邑迁北海”。红巾乱始于至正十一年,至正五年没有红巾一说。见“小资料”。序文作者不知北海即横立山。
   第十五页最外边一行,“千七公生在元末至正年间迁蘄州”。至正元年(1341年),共二十八年。至正元年生,五年只有随父母迁。至正二十年可以自已迁。
   第十页,“迨元至正五年自建昌双洪滩迁居蕲州瓦屑坝。因避红巾乱复迁瑞邑横立山北海。”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6 08:47
性格相投,诚实性善.
    达理知书为人重格;
  军纪严明作事深研.
我不知在哪里找: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9-16 08:57
支持所有的正本清源工作。感谢大家的探讨!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6 21:24
用,时间慨念、代间隔慨念

达军您好:
   我们接着研究。全公约生于何时?
   先确定谱中,一世祖固生公、三十八世祖世贤公、五十二世祖文亨公、六十八世达洲的出生接近时间。

一 世,固生
《史记·儒林列传》曰:“淸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帝时为愽士。今上即位(武帝前140年),复以贤良征固。时固已九十余矣。”固生公约生于公元前(14091)=231。辕固,为习惯称谓,本名为辕固生。
三十八世,世贤
  本谱中,世贤公的兄弟仲贤。仲贤宋雍熈(984年)进士,时年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64。两公差不多是同时期人。可借用这个时间。
这为一组,用此组时间来顺推公出生接近时间。
  此段时间的代间隔年为:
  前231年+964年=1195/37=32.3代间隔年
  全公(43世)出生接近时间:42 X 32-231=1113年(固生公为l世,全公第43世,中间只有42个代间隔)
五十三世,享公
  谱序中,“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1408年写序时约47岁,出生接近年约1408-47=1361年。
七十世,达洲
  谱序中,“合修谱首叙民国三十三年前清郡庠生全公27代孙金赢[达洲]敬撰 ”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写序时约30一50岁,出生接近年约1944-40=1904年。
这为第二组,用此组时间上溯推公出生接近时间。
  此段时间的代间隔年为:
  1904-136l=543/17=32代间隔年。
  全公(43世)出生接近时间:19O4-(32 X 26=832)=1072年(全公第l世,达洲公第27世,中间只有26个代间隔)
  从上两组得岀的数字差为:1113-1072=41年。取平均数1092年。此时间是北宋哲宗元佑七年。
查下总代数:
   从固生—达洲共用时23l+l9O4=2l35年。可繁衍2l35/32=66.7取整为67个代间隔。括两头为六十八世。谱中与此同,总世系对。
  从谱中所得全公约生于北宋哲宗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这个年数有问题否?

   全公的岀生接近时间(1092年),只是就谱中时间定的。只能算对本家谱本支糸的一个初解,还要经过其它资料进行检验。这个家谱触及面多,要都行得通才能最后确定。见后贴。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08:57
方法很好,可谓良师益友也!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7 10:08
过誉,谢了。
  全公的岀生接近时间(1076年),只是就谱中时间定的。只能算对本家谱本支糸的一个初解,还要经过其它资料进行检验。这个家谱触及面多,要都行得通才能最后确定。见后贴。
  为了更全面的解读自家谱,弄清问题解决凝问。请您将全公下顺二十世的谱糸上贴好吗?其中的注文很重要。用照片贴更好。辛苦点。
  内容多,只贴主干糸。谢谢!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37
我个人以上方法很好,可谓良师益友也!我们可以进一步解读:
1、  我以往发的帖子全公的岀生时间(1150年)是我简单的推算的。
2、  有良师益友相助,我们可可以进一步解读。
3、  我提供以下资料,以供参考:
一、  全公直系出生年月一览表:(我宗传至现在26代至34代)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38
1 世祖全公  行二十六郎字存中 钟氏生子 宗胜 宗道。遵父九江太守璞公命由江右武宁三洪滩始迁楚兴国(今阳新县)铜桥畈,定谱立业。下世尊始迁阳新一世祖。有自撰《全公手订原序》传世。殁葬阳新县排市镇下桥袁有碑。
2 世祖宗胜公  王氏 生子一:聪一   
宗道公  黄氏 生子三:宝、王玉、寿。   [三子迁徙未详]
3 世祖聪一公  郭氏 生子五:政、瑛、珦、庆、珍。
4 世祖政 公  高氏 生子三:再松、再和、再收。       
瑛 公                     葬牛山窝
珦 公  明氏                  葬鱼鳞塘
庆 公  周氏 生子一:再梅。  迁吉口里出户袁铭葬龙源地
珍 公
5 世祖再松公  李氏 生子一:邦习。
考证:居下桥。支分白米田、桂赛、排市、袁家珑。武昌县杨桥、灵二里、红泥山下。
再和公  明氏 生子二:邦俊、邦杰。
再梅公  钟氏 生子一:邦学。      
   考证:迁吉口里至十一世必堂立业黄沙源鸡峰山下。支分六门。派衍江西、陕西。及英山。霍二县。
6 世祖邦习公 行七一 程氏 生子一:友新。      
   邦俊公 行七二 明氏 生子二:必昌、必先。     
邦杰公 行七四 李氏 生子一:必秀。
邦学公     姜氏 生子一:友伦。
7 世祖友新公     明氏 生子二:景正、景顺。
必昌公     娶李氏 生子四:彦德、彦明、彦洪、彦通。
必先公     娶项氏 生子一:彦政。
必秀公     娶明氏 生子一:彦和。
考证:必秀始迁60里外的吉口里排楼庄.今属湖北通山县
友伦公     娶周氏 生子二;兴禄、兴详。
七世裔孙支分为如下5个世系:
全公七世裔孙友新公世系
全公七世裔孙必昌公世系
全公七世裔孙必先公世系
全公七世裔孙必秀公世系
全公七世裔孙友伦公世系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39
一门、全公七世裔孙友新公世系
字派:友景如安文,嗣天盛太九,均世如良承,秉政光祖宗。
达观知修慎, 怀仁敦孝先, 克复保性善, 亨嘉肇毓贤。
礼教开昌运, 诗书裕后生, 风云长际会, 相继佐乾坤。
智慧传唐籍, 群豪依汉升。 英雄威武崛, 富贵远前程。     
6 世祖邦习公行七一 娶程氏 生子一友新
7 世祖友新公    娶明氏 生子二景正、景顺
8 世祖景正公    娶佘氏 生子一如麟
景顺公    娶龚氏 生子二如山、如愚
9 世祖如麟公    娶郑氏 生子一安明
注:郑氏有慧识元至正初(1341年)遭兵乱以石臼覆藏宗谱,平定发视完好,吾家谱独详者,婆之力也。
如山公    娶明氏 生子三安玢、安玠、安常
如愚公    娶郑氏 生子五伯瑞、伯广、伯卿、伯海、伯奇。
10世祖安明公    娶钟氏 生子二文享、文贞
安明字伯昭,官讳袁华。洪武初封骠骑将军,敕赐康山忠臣庙。
安玢公                      无记
安玫公                      无记
安常公    娶张氏 生子一文畿
伯瑞、伯广、伯卿、伯海、伯奇。    五公无记待考
11世祖文享公    娶吴氏 生子四嗣恭、嗣敬、嗣荣、嗣芳。   
文贞公    娶吴氏 生子四嗣华、嗣录、嗣福、嗣新。
迁武昌杨桥
文畿公    娶樊氏 生子一嗣忠。
12世祖嗣恭公                   仍居铜桥畈
嗣敬公                      外迁
嗣荣公                    迁玉米田
嗣芳公                  迁排市袁家龙
嗣华、嗣录、嗣福、嗣新。          迁武昌杨桥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41
二门、全公七世裔孙必昌公世系
字派: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玉允其同守,崇高见太平。
必彦如安文,洪泰单玉百,万如一立必,志从良太平。
必彦如安文,添发单万闻,于兴国朝芳,从永见太平。
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应正大光明,崇高见世平。
达观知修慎, 怀仁敦孝先, 克复保性善, 亨嘉肇毓贤。
礼教开昌运, 诗书裕后生, 风云长际会, 相继佐乾坤。
智慧传唐籍, 群豪依汉升。 英雄威武崛, 富贵远前程。
6 世祖 邦俊公 行七二 明氏 必昌  必先
7 世祖 必昌公 娶李氏 生子四彦德、彦明、彦洪、彦通。
8 世祖 彦德公 娶何氏 生子一如硅、如霖。
考证: 迁大冶县:三山。支分蕲州土门九江武邑西畈头横山、木兰畈驾鸿等处。以亮公迁居住竹山县。
彦明公 娶明氏 生子三如琥、如玉、如辅。[1251—1330]
彦洪公 娶黄氏 生子二如海、如璋。
考证: 居北乡袁家湾支分武邑沼山下英山县巽岭下袁家湾东汤河油榨冲。
彦通公 娶明氏 生子四如珑、如弼、如震、如玫。
9 世祖 如挂公 娶何氏 生子一安国
    如霖公 娶明氏 生子三安仁、安德、安昌
如琥公 娶明氏 生子三安荣、安朋、安良
如玉公 娶黄氏 生子三安道、安信、安行
如辅公 娶黄氏 生子二安定、安美。
如海公 娶明氏 生子一安贵。
如璋公 娶吴氏 生子二安禄、安隆。
如珑公 娶刘氏 生子二安福、安华。
如弼公 娶张氏 生子二安邦、安寿。
如震公 娶程氏 生子三安铨、安杰、安宝。
如玫公 娶张氏 生子二安乐、安照
10 世祖 安国公 娶柯氏 生子一文光        [迁大冶三山]
    安仁公 娶黄氏
安德公 娶黄氏继娶董氏
安昌公 娶钟氏
安荣公 娶陈氏 生子二文秀、文太。
安朋公
安良公 娶明氏
安道公 娶鲁氏 生子三文彬、文彰、文彧
安信公 娶明氏 生子二文彩、文靖。    生殁葬俱未详
安行公
安定公 娶吴氏 生子四文质、文清、文海、文忠。
考证:安定字伯贵,迁下桥。支分华谭、牛角珑、半边山、朝阳里。淬州下园、汪左铺、朱产、水北。大冶茶子山、野鸡嘴、王母山、六安、抱儿山。英山黄柏山、黄尖山、竹坞、杨祖。排市、北岸、下街。四川成都府城内、江西德安县粟米洞。
安美公 娶程氏 生子三义泉、义岗、佛真。 [迁大冶三山]
安贵公 娶明氏 生子一文和。
安禄公 娶吴氏 生子一文利。
安隆公 娶吴氏
安福公 娶明氏 生子二文信、文赞。
考证:安福字伯洪 居郭祖。
安华公 娶刘氏 生子二文英、文淑。
考证:安华字伯显 居排冲珑。
安邦公 娶周氏 生子一文焕。
娶郑氏 生子三文周、文庆、文茂。
考证:安邦字伯达 居塘头、石潭。
安寿公 娶张氏 生子一文桴
安铨公 娶谈氏 生子一文熙。嗣子文渊。
考证:安铨字伯用 居太平山、排市、河北街。
安杰公 娶翟氏 生子三文胜、文宗、文昌。
安宝公 娶张氏续娶钟氏生子三文海、文渊、文源。
考证:安宝字伯珍 居水北、太平地。支分白浪畈、内东、冲水、家堰、盐阜阁。
安乐公 娶黄氏 生子二文和、文耀。续娶黄氏生子一文醇。
考证:安乐字伯英 迁居大冶县城蔡煤山、铁山、矿山、新桥。武昌燕窝、林港畈、葫瓢咀。竹山县。
安照公 娶陈氏 生子五文孚、文学、文字、文礼、文厚。
考证:安照字伯雄 居铜桥畈上袁。支分珑内、淬州东春,圻水南溪、丰叶里、梁家堰。黄冈思贤厢。
11 世祖 文光公 娶明氏 生子一嗣邦。      
文彬公 娶周氏 生子一嗣光。      迁大冶县锡山下。
文彰公 娶冯氏     迁大冶县张家湖石龙山下别传派。
文彧公
文质公 娶吴氏 生子三嗣初、嗣美、嗣熙。
     娶燕氏 生子二嗣东、嗣辉。
考证:文质公,字义立。永乐丙申修谱作序。天顺二年立庄华谭。年74殁。
文清公 娶胡氏 生子三嗣政、嗣税、嗣才
文海公 娶柯氏 生子三嗣翘、嗣耀、嗣彩。[1374—1447]。
文忠公                     未详。
义泉公         任广东安定县县丞。生殁葬未详。
义岗公                     未详。
佛真公                   外居未详。
文和公 娶项氏 生子一嗣齐
文利公 娶田氏 生子四添六、添详、添明、添福。
文信公 娶胡氏 生子三嗣康、嗣朗、嗣泰。
文赞公 娶余氏 生子一嗣吉
文英公 娶钟氏 生子二嗣耀、嗣行。
文淑公 娶姜氏 生子四嗣平、嗣正、嗣让、嗣缩。
文焕公 娶明氏 生子一克继。[1451年生]
文周公 娶周氏 生子二克绳、克缵。 [1454年生]
文庆公 娶高氏 生子一嗣光。
文茂公 明洪武时任广济县驿丞。娶氏生子迁徙未详。
文桴公 娶孙氏 生子二嗣明、嗣景。
文熙公 娶谈氏 生子三嗣胜、嗣昱、嗣永
文渊公 娶李氏 生子四嗣税、嗣宏、嗣本、嗣魁。
文胜公 娶陈氏 生子四嗣旱、嗣虎、嗣信、嗣琛。
文宗公 娶明氏 生子三嗣忠、嗣彰、嗣明。
文海公
文源公 娶谈氏 生子二洪三、洪九。
文和公 娶李氏 生子二嗣通、嗣道。   [迁居大冶蔡煤山]
文耀公 娶陸氏 生子二嗣泰、嗣松失考
[迁居大冶安田里牛角山下]
文醇公 娶许氏 生子四明八、明九、明十、四君。
文孚公                     失考。
文学公 娶吴氏 生子二嗣义、嗣刚。
文字公 娶赵氏 生子二嗣一、嗣二。
考证:嗣一公 迁居黄冈县思贤厢。支分汪家集、芦洲湾、
青山、罗田、河南丶北京等处。]
文礼公                 迁居圻水南溪。
文厚公 娶张氏 生子一嗣茂      居老居下桥下畈。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43
三门、全公七世裔孙必先公世系
字派: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玉允其同守,崇高见太平。
必彦如安文,洪泰单玉百,万如一立必,志从良太平。
必彦如安文,添发单万闻,于兴国朝芳,从永见太平。
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应正大光明,崇高见世平。
达观知修慎, 怀仁敦孝先, 克复保性善, 亨嘉肇毓贤。
礼教开昌运, 诗书裕后生, 风云长际会, 相继佐乾坤。
智慧传唐籍, 群豪依汉升。 英雄威武崛, 富贵远前程。
6 世祖 邦俊公 行七二 明氏 必昌  必先
7 世祖 必先公 娶项氏 生子一彦政
8 世祖 彦政公 娶明氏 生子一如琛
9 世祖 如琛公 娶明氏 生子二安福、安秀。
10世祖 安福公 娶祖氏 生子二文泰、文启俱未详任北京卫所千户迁居怀仁里十甲
    续姜氏 生子二文盛、文强
考证:安福字伯实居北乡袁家嘴。支分江西圻州碧山下、
昌蒲港。四川。蕲水。德安府。随州。
安秀公娶刘氏 生子一文顗。洪武六年以武昌军从征有功授南
京金吾左卫百户。永乐时调济川卫。
       考证:安秀字伯和。迁居硖石。支分水北、宋家桥、五龙山嘴。圻州合盘冲。郧阳府。北京后宰门
11 世祖 文盛公 娶卓氏 生子四嗣桢、嗣孝、嗣爽、嗣灵。
文强公 娶陈氏 生子二嗣云、嗣朗。
文官公、文瑞公、文爵公           三俱失考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44
四门、全公七世裔必秀公世系(南宋末元初始迁通山县吉口里排楼庄)
字派: 必彦添仲德, 如永单子起, 宏光臣懋崇, 高见世太平。
达观知修慎, 怀仁敦孝先, 克复保性善, 亨嘉肇毓贤。
礼教开昌运, 诗书裕后生, 风云长际会, 相继佐乾坤。
智慧传唐籍, 群豪依汉升, 英雄威武崛, 富贵远前程
6 世祖 邦杰公 行七四李氏 生子一必秀 [必秀始迁吉口里排楼庄.今属湖北通山县]
7 世祖 必秀公 娶明氏 生子一彦和[行省一字登廊由铜桥畈迁今通山县排楼庄立业]
8 世祖 彦和公 娶周氏 生子二添隆、添贵。
9 世祖 添隆公 娶刘氏 生子一仲祥 
添贵公,娶吴氏 生子五仲信、仲良、仲章、仲立、仲宣。
10 世祖 仲祥公 娶朱氏 生子四德鼎、德昂、德晋、德昱;
续胡氏 生子四德昶、德恭、德俭、德让
考证:仲祥公字世锡诰封文林郎.生明永乐甲申年[1403]正月二十二日.殁于成化丙申年[1477]二月初九.葬车田畈花坟子向
仲信公 娶曹氏 生子二德辅、德昌。
考证分居袁鲁畈、案坑、株岭下、和家珑、汉阳渡洛口。
仲良公 娶阚氏 生子二德晃、德先。[1407—1481]。
考证:居堰头。
仲章公 娶冯氏 生子二德祖、德惠。      
考证:分居上塘畈。通山隐水。武宁南岳、石家窝。武昌千氏畈。瑞昌袁璜石。
仲立公 娶郭氏 生子二德盛、德重。     
考证:支分双迁里南港。江右叶家源。崇阳月亮畈。
仲宣公                      无后
11 世祖 德鼎公 娶阮氏 生子三如文、如圣、如贤
       考证:居通山三都毛州保下世另记。
德昂公 娶曹氏 生子一如章
考证:郡志战公字三泉,明成化辛卯举人任云南临府推
官。卒,葬车田畈九门庄。曹氏诰封安人]下世另记。
       考证:居圻(蕲)州。武宁。广济县。
德晋公 娶肖氏 生子三如英、如向、如献。   下世另记。
考证:居碧峰庄、丘宅坂、方边塘。
德昱公 娶方氏 生子三如璞、如琨、如珍。
考证:(赈贫助济明封义官)下世另记。分居湖头畈。通
山隐水、袁家畈、洋家畈。武昌下山口。兴国洲城北乡
塔硚。江右武宁县石羊村。义宁州长人岭。
德昶公 娶窦氏 生子三如玑、如璇、如金
     考证:[1441----1505]详后派。支分九门、茅阜畈、辛州城。英山县大屋基。
德恭公 娶窦氏 生子一如介          下世另记。
     考证:支分大墈、新屋堰头大璋、金山源。江右靖安县。
德俭公 娶王氏 生子二如班、如凤。      下世另记。
     考证:居伏牛窝、壁水。蒲蕲县下乐港、黄龙湾。
德让公 娶阮氏 生子二如学 如习。      下世另记。
考证:居高坑、塘港铺。英山县。
德辅公 娶谭氏 生子一如瑷。    迁居鲁家畈下世另记。
德昌公 娶窦氏 生子二如瑾、如理。 迁居鲁家畈下世另记。
德晃公 娶杨氏 生子二如宣、如珩。      下世另记。
德先公 无子
德祖公 娶姜氏 生子三如珠、如理、如琥。   下世另记。
德惠公 娶周氏 生子一如顺。    迁居石牛山下世另记。
德盛公 娶夏氏 生子一如伯          下世另记。
    德重公 娶朱氏生子一如参下世另记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47
五门、全公七世裔孙友伦公世系
字派 友兴如安必, 崇道伯显志, 庭希学承添, 启光耀祖宗。
达观知修慎, 怀仁敦孝先, 克复保性善, 亨嘉肇毓贤。
礼教开昌运, 诗书裕后生, 风云长际会, 相继佐乾坤。
智慧传唐籍, 群豪依汉升, 英雄威武崛, 富贵远前程
6 世 邦学 娶姜氏 生子一友伦。
7 世 友伦 娶周氏 生子二兴禄、兴详。       殁葬长角地
8 世 兴禄 娶明氏 生子一如仁。          殁葬屋上首
兴详。                    殁葬湖源墩
9 世 如仁 娶张氏 生子二安轮、安奥。       殁葬北山坳
   安奥 娶陈氏。                殁葬屋上首
10 世 安轮 娶丁氏 生子二必堂、必构。       殁葬长角地
11 世 必堂 字相一立业鸡峰山下宣教里入甲民籍。
娶乐氏 生子一崇胜。    殁葬老屋林癸山丁向有碑
必构 娶徐氏。                殁葬新屋园
12 世 崇胜     居鸡峰山下宣教里。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49
因我仅有1---12世总世系,估将四门分世系提供到25世
四门、全公七世裔必秀公世系11世德昶公下世共分三支:
杰公(邦杰)昶房(11世德昶)如玑(12世如玑)另记
杰公(邦杰)昶房(11世德昶)如璇(12世如璇)详见家谱
杰公(邦杰)昶房(11世德昶)如金(12世如金)另记
杰公昶房如璇派摘取支直系祖生殁考证
6 世 邦杰 行七四李氏 生子一必秀。
7 世 必秀 娶明氏 生子一彦和[行省一字登廊由铜桥畈迁通山排楼庄立业]
8 世 彦和 娶周氏 生子二添隆、添贵。
9 世 添隆 娶刘氏 生子一仲祥 
添贵 娶吴氏 生子五 仲信、仲良、仲章、仲立、仲宣。
10 世 仲祥 娶朱氏 生子四 德鼎、德昂、德晋、德昱;
续胡氏 生子四  德昶、德恭、德俭、德让
仲祥字世锡诰封文林郎.生明永乐甲申年[1403]正月二十二日.殁于成化丙申年[1477]二月初九.葬车田畈花坟子向
   娶朱氏 生子四德鼎、德昂、德晋、德昱。
   娶胡氏 生子四德昶、德恭、德俭、德让。
仲信 娶曹氏 生子二德辅、德昌。
考证:分居袁鲁畈、案坑、株岭下、和家珑、汉阳渡洛口。
仲良 娶阚氏 生子二德晃、德先。[1407—1481]。
考证:居堰头。
仲章 娶冯氏 生子二德祖、德惠。      
考证:分居上塘畈。通山隐水。武宁南岳、石家窝。武昌千氏畈。瑞昌袁璜石。
仲立 娶郭氏 生子二德盛、德重。     
考证:支分双迁里南港。江右叶家源。崇阳月亮畈。
仲宣                        无后
11 世 德鼎 娶阮氏 生子三如文、如圣、如贤[迁通山三都毛州保下世另记]
   考证:居通山三都毛州保
德昂 娶曹氏 生子一如章[郡志战公字三泉,明成化辛卯举人。任云南临府
推官。卒,葬车田畈九门庄。曹氏诰封安人]             下世另记
   考证:居圻州。武宁。广济县。
德晋 娶肖氏 生子三如英、如向、如献。     下世另记
考证:居碧峰庄丘宅圻方边塘。
德昱 娶方氏 生子三如璞、如琨、如珍。[赈贫助济明封义官下世另记]
考证:分居湖头畈。通山隐水、袁家畈、洋家畈。武昌下山口。
兴国洲城北乡塔硚。江右武宁县石羊村。义宁州长人岭。
德昶 娶窦氏 生子三如玑、如璇、如金[1441----1505 详后派
   考证:支分九门、茅阜畈、辛州城。英山县大屋场。
德恭 娶窦氏 生子一如介            下世另记
 考证:支分大墈、新屋堰头大璋、金山源。江右靖安县。
德俭 娶王氏 生子二如班、如凤。        下世另记
 考证:居伏牛窝、壁水。蒲蕲县下乐港、黄龙湾。
德让 娶阮氏 生子二如学 如习。        下世另记
考证:居高坑、塘港铺。英山县。
德辅 娶谭氏 生子一如瑷。      迁居鲁家畈下世另记
德昌 娶窦氏 生子二如瑾、如理。   迁居鲁家畈下世另记
德晃 娶杨氏 生子二如宣、如珩。        下世另记
德先 无子
德祖 娶姜氏 生子三如珠、如理、如琥。     下世另记
德惠 娶周氏 生子一如顺。      迁居石牛山下世另记
德盛 娶夏氏 生子一如伯            下世另记
德重 娶朱氏 生子一如参            下世另记
注:如上如子辈共29公可分29支,本图仅录一支如璇派取摘支
11 世 德昶 娶窦氏 生子三如玑、如璇、如金。 [德昶1441-1505]详后
12 世 如璇 娶窦氏 生子一永寿。
13 世 永寿 娶窦氏 生子三麟、珑、凤。   
14 世 麟                         无记
珑  娶王氏 生子三子须、子潮、子渊。
凤  娶李氏 生子四子怀、子定、子云、子智。
15 世 子须 娶高氏 生子一起瑞
子潮 娶兰氏 生子二起云、起霞。
子渊 无子
子怀 娶阮氏 生子三起柯、起进、起后、
子定 娶孔氏 生子四起黄、起先、起质、起光。
子云 娶王氏 生子一起颜。
   子智 娶孔氏 生子五起珍、起仁、起修、起信、起僖。  
16 世 起瑞 娶阮氏 生子三宏坚、宏万、宏文。   世系图见后1   
   起云                     无子  2
   起霞 娶 氏 生子四宏茂、宏胜、宏崖、宏其。世系图见后3         
起柯 娶王氏 生子四宏祖、宏川、宏乾、宏相。世系图见后4      
   起进                       无子5
   起后                       无子6
起黄                       无子7
起先 娶郭氏 生子 宏生           下世无子8
起质 娶张氏 生子二宏建、宏位。      世系图见后9
起光                       无子10
起颜 娶阮氏 生子一宏新。         世系图见后11
起珍 娶韩氏 生子四宏龙、宏福、宏禄、宏。 世系图见后12
起仁 娶谭氏 生子五宏江、宏汤、宏学、宏友、宏壑。
[起仁下世分四大房,人才辈出.多次参修宗谱]世系图见后13
起修 娶郑氏1子 宏省            后世无人14              
起信                         15
起僖娶管氏生子五宏亮、宏教、宏清、宏诏、宏约世系图见后16
杰公昶房如璇公起珍派下世系12
15 世 子须 娶高氏 生子一起瑞
子潮 娶兰氏 生子二起云、起霞。
子渊 无子
子怀 娶阮氏 生子三起柯、起进、起后、
子定 娶孔氏 生子四起黄、起先、起质、起光。
子云 娶王氏 生子一起颜。
   子智 娶孔氏 生子五起珍、起仁、起修、起信、起僖。
16 世 起珍 娶韩氏 生子四宏龙、宏福、宏禄、宏位。
17 世 宏龙 娶刘氏 生子二光碧、光柱。   
宏福                       无子
宏禄                       无子
宏位 娶阮氏 生子五光满、光盈、光宙、光宇、光忠。
18 世 光碧 娶谢氏 生子三亲臣、继臣、喜臣。
光柱 娶阮氏 生子二宝臣、寿臣。
光满 娶阮氏 生子六学臣、明臣、撮臣、宝臣、朝臣、达臣。
光盈 娶谭氏 生子五勋臣、功臣、明臣、信臣、元臣
光宙                   殁葬中壢内窝
    光宇 娶王氏 生子六诗臣、书臣、易臣、礼臣、春臣 、秋臣。
光忠 娶阮氏 生子二定臣、安臣。 
19 世 亲臣 娶谭氏 生子五懋贤、懋胜、懋景、懋寿、懋正。殁葬方边塘
继臣                     殁葬方边塘
喜臣                     殁葬方边塘
宝臣                     殁葬方边塘
寿臣                     殁葬方边塘
学臣 娶王氏 生子五懋初、懋临、懋文、懋果、懋清。殁葬方边塘
明臣                     殁葬方边塘
撮臣 娶陈氏 生子四懋立、懋珍、懋富、懋贵。 殁葬方边塘
宝臣                     殁葬方边塘
朝臣                     殁葬方边塘
达臣                     殁葬方边塘
勋臣 1676.11.10.---1748.8.23娶阮氏1678.8.1---1748.7.17.
生子四懋学、懋达、懋乾、懋坤  殁葬方边塘
功臣 1679.2.4.    娶朱氏 生子一懋鳌。  殁葬方边塘
明臣                     殁葬方边塘
信臣                     殁葬方边塘
元臣                     殁葬方边塘
诗臣 娶孟氏 生子一懋士           殁葬方边塘
书臣                     殁葬方边塘
易臣                     殁葬方边塘
礼臣                     殁葬方边塘
春臣                     殁葬白虎嘴
秋臣                     殁葬白虎嘴
定臣 娶吴氏                 殁葬方边塘
安臣 娶朱氏 生子二懋怀、懋惻。       殁葬方边塘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52
20 世 懋贤 娶阮氏 生子二崇丹、崇明。       殁葬方边塘
懋胜                     俱葬石梁搓
懋景                     俱葬石梁搓
懋寿                     殁葬栗林山
懋正                     殁葬石梁搓
懋初 娶姚氏 生子一崇进。          殁葬未详
懋临                     殁葬塘颈
懋文                     殁葬方边塘
懋果 娶阮氏                 殁葬塘缢泷
懋清                     殁葬塘缢泷
懋立                     俱葬中么内
懋珍                     俱葬中么内
懋富 娶柯氏 生子四崇秀、崇坤、崇儒、崇时。 殁葬中么内
懋贵                     殁葬中么内
懋学 1700.12.2---1773.?娶阮氏 1716.3---1770.8.9.
生子二崇柱、崇清。[二子迁郧西]  殁葬方边塘
懋达 1703.12,22----1766.
娶林氏 生子二崇经、崇伦。       殁葬方边塘
懋乾                     殁葬方边塘
懋坤                     殁葬方边塘
懋鳌 1717.11.24---1792.4.21娶陈氏 1726.10.----?
生子三崇见、崇珑、崇凤。    殁葬方边塘
懋士 娶王氏 生子一崇迪           殁葬方边塘
懋怀 娶谭氏 生子四崇刚、崇谨、崇云、崇凤。 殁葬未详
懋惻 娶王氏 生子三崇维、崇虎、崇聘。 迁郧西献寺沟阳埠
21 世 崇丹                     殁葬方边塘
崇明                     殁葬未详
崇进 娶阮氏 生子二高兴、高栋。殁葬方边塘。阮氏葬郧西双庙
崇秀 娶欧氏 生子五高文、高志、高印、高魁。外逃山阳殁葬未详
崇坤                    外逃殁葬未详
崇儒                    外逃殁葬未详
崇时            
崇柱 父懋学1700—1773。有两个姐姐,推断约生于1730前后。
娶王氏 生二子高明、高泰。  迁山阳漫川关唐家庄葬
             未记
崇清 父懋学1700—1773有二姐一兄,推断约生于1732前后。
娶阮氏 生二子高安、高定。  迁山阳漫川关唐家庄葬
崇经 娶窦氏 生二子高维、高雄。       俱葬方家庄
崇伦 娶王氏 生三子高念、高胜、高贤。    殁葬方边塘
崇见 娶阮氏 生二子高裕、高富。   与三子外逃殁葬未详
崇珑 娶宋氏 生四子高禄、高寿、高光、高远。  殁葬未详
崇凤 娶曹氏 生二子高德、高盛。   与二子外逃殁葬未详
崇迪                     殁葬方边塘
崇刚 娶聂氏生子六高魁、高英、高选、高禄、高乘、高铭。
                       殁葬马浴口
崇谨                     殁葬冷水河
崇云                     殁葬马浴口
崇凤 娶万氏 嗣子高禄。         与子生殁葬未详
崇维 娶谭氏 生子一高文。        殁葬山阳柳山铺
崇虎              外逃山阳柳山铺生殁葬未详
崇聘 娶阮氏 生二子高兴、高和。 与子外逃山阳柳山铺未详
22 世 高兴 娶鲁氏 生子二见应、见贞。      殁葬郧西双庙
高栋 娶刘氏 生子二见刚、见强。    殁葬镇安西乡正河
高文                  外逃山阳殁葬未详
高志                   殁葬山阳古墓沟
高印 娶张氏 生子一见华 。      外逃山阳殁葬未详
高魁                      殁葬未详                 
高明 娶谭氏 生子二见文、见理。居郧西甘树雅瓦房沟殁葬俱未详
高泰 娶孟氏 生子三见荣、见富、见华。未详殁葬山阳漫川唐家庄
高安 1769.9.10.—1824.7.9. 谭氏1772---1844.4.10.
娶谭氏 生子二见远、见达     殁葬漫川关万户沟
高定 1770.12.2.—1819.5.娶徐氏 1774.11.20.生。
生子四见志、见信、见蛟、见龙。葬漫川唐家庄
高维 娶王氏 生子四见昱、见珑、见凤、见骄。
与四子迁山阳枫树沟生殁葬俱未详
高雄 娶汪氏 生子一见义。 与子迁山阳结五沟生殁葬俱未详
高念 娶陈氏 生子一见春。与子迁山阳漫川唐家庄殁葬俱未详
高胜 娶聂氏 生子一见长。居老家通山蒲圻下六港殁葬俱未详
高贤 娶胡氏 生子二见清、见明。 殁葬漫川二子殁葬俱未详
高裕                     殁葬俱未详
高和                     殁葬俱未详
高富                     殁葬俱未详
高禄 娶阮氏 生子二见富、见贵。       殁葬俱未详
高寿                     殁葬俱未详
高光                     殁葬俱未详
高远 娶刘氏 生子一见有。          殁葬南铺
高魁 娶罗氏 生子二见忠、见恕。嗣高乘    居老家通山
高英 娶李氏 生子一见汪          生殁葬俱未详
高选                    生殁葬俱未详
高禄                    生殁葬俱未详
高乘     嗣子一见恕
高铭                    生殁葬俱未详
高文 娶刘氏 生子二见春、见和  居山阳柳山铺殁葬俱未详
23 世 见应                    殁葬郧西双庙
见贞 娶刘氏                  殁葬未详
见刚 娶黄氏 生子三世荣、世华、世富。居镇安均娶未详待考
见强 娶陈氏 嗣子世富。世富娶祝氏殁葬未详待考 殁葬镇安
见华 娶宣氏                  殁葬未详
见荣 娶黄氏 生子二世兴、世茂。       葬漫川唐家庄
见远 1799.7.6。------1884.1,1[86]。全氏1802.4.6-1866.4.24.[65]
娶全氏 生子四世禄、世寿、世喜世福嗣见达
葬漫川小河口
见达 1804  ------?
嗣子 世福           殁葬俱未详
   见志 1793.12.27.---1858.3.4[66]。王氏1796.9.13生
          嗣子 世续           殁葬俱未详
见信 1803.2.7。[1888在世]娶邓氏1802.11.15—1853.4.23
娶邓氏 生子二世统、世续嗣见志     殁葬俱未详
见蛟 1811.9.26--1884.3.2[74] 娶黄氏1810.5.17--1875.7.20[66]
生子一世明       殁葬山阳满川关南坡
见龙 1817.7.8。娶王氏             殁葬俱未详
见富                    殁葬杨步未详
见贵     嗣子世发            殁葬俱未详
见有 娶周氏 生子四世发嗣见贵、世财、世江、世海。葬南铺
见忠 娶聂氏 生子一世丙           殁葬马与峪
见汪 娶张氏                生殁葬俱未详
见恕 娶焦氏                生殁葬俱未详
见春 娶徐氏 生子世寅           生殁葬俱未详   
见和 娶蔡氏                生殁葬俱未详
24 世 世兴 娶程氏 1809.12.12生           殁葬俱未详
世茂 娶陈氏 1815.7. 24生。          殁葬俱未详
世禄     1849.5.25。           殁葬俱未详
世喜 1856.10。22。嗣子太进          殁葬俱未详
世寿 娶江氏                 殁葬俱未详
世福 生于1845.10.7。             殁葬俱未详
娶王氏 生子三 太彬、太进、太有。
世统[庆] 生于1824.10.25            殁葬俱未详
世学 生于1835.6.28。祝氏1846.4.22。生。
世魁 生于1846.4.15。孙氏1846.4.1。生。
世明 生于1842.11.9。[1888在世]
娶夏氏生于1842.12.24[1888在世]        
殁葬山阳漫川南坡庙梁组,坟莹现存完好有百年千支柏
   生四子:太平,太银,太富,太贵.
世发 生于同治七年11.1。娶陈玉美生于同治庚午年10.27
世财 生于光绪戊寅3.13             殁葬南步
世江 生于光绪丙戊5.11
世海 生于光绪庚辰3.11
世丙 生于道光已亥10.10。娶扬氏 生子一太泉
世寅 生于道光壬辰5.29             殁葬未详
25 世 太彬1872.7.9 [1888在世]     迁漫川莲花池   殁葬未详
太进1885.6.8。--1973.9。迁西安未央区六村堡镇沙河滩殁葬沙河滩
太有1898。----1947    永寿县泥经乡孙蒙村  殁葬孙蒙村
太平1862.1.16----1886.11.20。     未婚无后  殁葬父莹旁
太银1869.12.15----1951.8.16。 迁咸阳周陵司家庄  殁葬司家庄
太富1872.12.26--?   仍居漫川南坡庙梁组   殁葬父莹旁
太贵 1883.2.1----?    仍居漫川南坡庙梁组  殁葬父莹旁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5:53
二、清公与全公为从兄弟,提供清公的有关情况:
南宋清公,字睿源号秋谭生於丰城袁坊新谭既长就学内翰徐矩山公之门咸淳中登进士第十八名官授谏议大夫因弹劾权奸左迁鄂州司马后致仕将归籍经永兴军富水乡乐茶培村享潭之雅静遂肇居焉子孙绵郡南北分居蕲冶因共尊为一世。
1世 清   娶樊氏 生子一乐。袁清1209.8.8.---1277.1.24.年69岁。樊氏1210.4.16.---1275.10.10.年69岁。殁合葬大平蟹口卯山酉向有碑。

四十 世 汉章   李氏生子:应珉。            
     汉庭   王氏         【未 录】
     汉诚            
     汉匡   宋氏
     汉佐           
     汉杰              【以上派俱未录】                     
     汉颐行丙一字本仁李氏生子三
汉廷行丙二字本义陈氏【荫袭朝散郎历迁至循州刺史,殁葬彼地城北三派未录。】
汉颖行丙三字本邦李氏王柬/珪/玘/珲/王弘 【仕历开封杞县令升浙江林波太守 葬东山】
汉烈   潘氏生子:璞、玮。【江西武宁三洪滩】
     千七   邓氏生子:寿五、寿六。【寿五三子德四/德五/德六始迁
圻州瓦雪坝复迁居瑞昌横历山北海派未录】
     千亿   张氏生子:谟 。
四十一世 应珉 行福六魏氏生子:英[行千三]、兰[行千六]、芳。      
     王柬 行福一王氏生子:轰。
      珪  行福二字重器杨氏生子:烈。【与杨氏合葬东山迁居林州长溪港口】
     玘  行福三字宝器李氏生子:抗、推。【葬苍蝇窝】
     珲  行福四   卢氏生三子。   【居浏阳县】
     王弘 行福五   梅氏生子二  【迁居万载县派未录】
     璞  行福七字信凯朱氏生子:全。【官九江太守命子全由江西武宁三洪滩迁湖北阳新(兴国州)铜桥畈今排市镇】  
玮    金氏生子:会。   【会行二十八郎迁浙江派未录】
     寿六 行五一 邓氏生子:普隆。
     谟    陈氏生子:清.

四十二世 英[行千三]、兰[行千六]、芳。
    轰。
烈。
抗、
推。
全。【官九江太守命子全由江西武宁三洪滩迁湖北阳新(兴国州)铜桥畈今排市镇】  
会。
普隆
清  [清公,字睿源号秋谭生於丰城袁坊新谭]居丰城袁坊新潭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7 17:02
另外我依据袁酉宗亲关于全公的岀生接近时间(1076年)的解读。对照全公11代裔孙文质的“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某亲某疏某盛某衰各兴修省之,念咸生敬顺之心,序长幼而明人伦,岂徒名字云乎哉。
明永乐丙申[1416年]孟秋月 裔孙文质 字义立 谨” 文质1408年写序时约30一50岁,出生接近年约1408-40=1368年。间隔10代,1368-1076=
292/10==29。2间隔年。在以31代一裔孙1950生,间隔30代。1950-1076=924/=30。8间隔年。在以31代一裔孙1950生,间隔30代。在以33代一裔孙1954年生,间隔32代。1954-1076=878/32=27。4间隔年。
   从另一个角度看文质1408年写序时约30一50岁,出生接近年约1408-40=1368年。又是全公11代裔孙中长门的长门,间隔年应该小一点,1368—22乘以10=1148年。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8 02:43
谢谢提供的资料,很好。
  您换算的正确。在一部家谱世糸上,不同的时段其代间隔年数不尽相同,这是正常的。用3O年作为代间隔进行匡算,凡超起正负五年,这个时段就需要认真查对,找出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长子的代间隔小于幼子是常理。但在一部谱糸中经常岀现非长子嗣,长子与次子也差不了几年。关健在于我们进行的是匡算,得出的数字只能是接近数字。在匡算古人时间问题上,正负2O年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18 10:19
一、参照冠烛关于:
我们便找到了“袁华”的牌位,无疑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伯昭公。听庙内讲解员(亦袁姓)介绍,康山忠臣庙,是朱陈鄱阳湖大战的纪念场所,建于元末至正年(1364年)四月,1368年落成,距今六百四十余年。明、清、民国,有记载的修建近廿次。今天的庙为咸丰九年重建。
  是庙座落于康郎山西北麓,再现了元末群雄割据,相互并吞的历史风云。发生在至正廿三年七月的朱陈鄱阳湖康山之战,韩成、丁普郎等三十六将领的拼死决战,为朱元璋赢得了巨大胜利,奠定了朱明王朝的基业。至正廿四年四月,朱元璋立庙于康郎山,追认三十六人为忠臣,加封赠爵,塑像祭祀。伯昭公正是三十六人之一,捐躯时,英年二十七岁。所幸留有二子:文亨、文贞,方有我族一派繁衍,地北天南,子孙逾万。此乃英灵不昧,千秋庇荫之功。
二、参照总谱关于:10世祖安明公,娶钟氏,生子二文享、文贞。安明字伯昭,讳袁华
的记载。
一门、全公七世裔孙友新公世系
字派友景如安文,嗣天盛太九,均世如良承,秉政光宗祖。
达观知修慎,怀仁敦孝先,克复保性善,亨嘉肇毓贤。
礼教开昌运,诗书裕后生,风云长际会,相继佐乾坤。
智慧传唐籍,群豪依汉升,英雄威武崛,富贵远前程。     
6 世祖邦习公行七一 娶程氏 友新
7 世祖友新公    娶明氏 生子二景正、景顺
8 世祖景正公    娶佘氏 生子一如麟
景顺公    娶龚氏 生子二如山、如愚
9 世祖如麟公    娶郑氏 生子一安明
郑氏有慧识元至正初1341年遭兵乱以石臼覆藏宗
谱,平定发视完好,吾家谱独详者,婆之力也。
如山公    娶明氏 生子三安玢、安玠、安常
如愚公    娶郑氏 生子五伯瑞、伯广、伯卿、伯海、伯奇。
10世祖安明公    娶钟氏 生子二文享、文贞
安明字伯昭,官讳袁华。洪武初封骠骑将军,敕赐康山忠臣庙。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341年为元至正元年,元至正廿三年七月的朱陈鄱阳湖康山之战,即1364年7月。伯昭公正是三十六人之一,捐躯时,英年二十七岁。即伯昭公生于1337-1364年。伯昭公是全公十世裔孙之长中之长,则匡算全公出生可按:
1337-22乘以9=1337-198=1139。
那么全公出生当接近于1139年。(1139年南宋仁宗大慶元年。)(元熙宗(完顏
亶,-1149) 天眷二年)(1279年南宋(1127-1279)結束)
作者: 袁冠烛    时间: 2007-9-19 11:56
序曰:“自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世奉如珍。至元至正甲午(1354年)岁,我,如麟公元配郑氏妣避寇,他无所惜,独携前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故他姓谱多舛错,而吾族秩然者,婆之慧识,亦先公孝慈之灵有以保不朽也。子伯昭公封骠骑将军,生子文亨公字义高,於洪武元年(1368年)复加增订承祖志也。越今二百佘年”。
——这个时间与我所知资料是吻合的。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9 21:13
达军把代间隔年分成长子、中子、么子,是想把时间算的更准确些。想法虽好,问题是无法保证家谱每代都是长子或幼子嗣位。父母四十几生头胎的也是常见的。这样分把代间隔年复杂化了,不利于代间隔年的稳定使用。千万不要,也没必要细分下去。
   冠烛讲:“这个时间与我所知资料是吻合的。”这是钻进谱里看谱的结果,还是提倡站在谱上看谱。在我目前的分析中,我们这个谱在时间定位上的问题,就岀在上贴中的草图谱上。请看下粘贴“时间”。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19 22:33
论全、清公谱世糸中的有关数字
   (一)一世固生—三十一世象先,暂缓谈。这是全袁的共性问题,等全国袁氏首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大家都来谈。
    (二)三十七世,世贤、仲贤(宋雍熙[984年]恩科进土)举进士时年20岁,出生接近年约公元964年。四十二世全公约生于公元l1O1年。其代间隔年为:l101-964=l35/5=27代间隔年。以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少近5年
  (三)四十世,汉颖、汉烈生八位福,璞行福七生全。汉颖(一说: 行云一字朋夫号锦州。义宁州(今江西修水)东浒人。(北宋)绍兴间(11311162年)进士。工部员外郎。子汉颖淳熙间(11741189年)进士。颖元孙杰号云峰。二说:【明诗易登(南)宋绍圣(1094)进士历工部尚书致仕徙居 江西武宁三洪滩.葬太公山 )汉颖—璞行福七—全,前后三代。按北宋绍兴说,爷爷比孙子小1146-20-1101=25按南宋绍圣说,爷爷比孙子大1101-1094=7。其原因不是引用的人不对,就是全公定位有错。
  (四)四十世 “廓公为梁开平(907910年)进士,其子有徙居蓼州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我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廓公授进士时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0920889年。其子璞公约生于公元919年。其孙全公约生于949年。按这个时间推论有二:全公写序言时1150949201?全公上溯六世,世贤公的兄弟仲贤。仲贤宋雍熈(984年)进士,时年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64年。与其侄孙全公(约生于949年)是同时期人。
  全公出生按谱计算的时间计(1101年),廓—全三代人。其代间隔为1101-889=212 / 2=106代间隔年,比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多74年。又一定位之错。序中是廓生璞,世系上是汉烈生璞,不知是否同一人?

  三十七世,世贤、仲贤(宋雍熙[984年]恩科进土)举进士时年20岁,出生接近年约公元964年。四十世公约生于公元889年。前后四代人其代间隔年为964-889=75/3=25代间隔年。比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少7年

  《宋史列传35》曰:“廓,剑州梓潼人,在蜀举进士及第。入宋,太祖(960975年)以奇士侍之。时年三十岁。不知与此人有关否?


  (五)五十二世文享是全公多少代?

  “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序曰:“如麟公,字荣甫全公9世孙。郑氏为夫人。子安明,字伯昭公。全公10世孙。明洪武封骠骑大将军。伯昭公子文亨公为全公11世长门长孙,明永乐五年(1408年)提修宗谱并作序。”(清乾隆四十九年岁甲申八月[公元1785],伯昭公十三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

  文享在1408年写序时自定是全公十代裔孙。事过近380年后,将其降级成为全公的十一世。谱中世糸也是定在十一世。

  (六)千七公;全公

  序曰:“千七公于元元年迁蕲州”。“ 第十八页,千七公至正五年(1345年)避红巾乱于瑞邑迁北海。红巾乱始于至正十一年,至正五年没有红巾一说。见小资料。序文作者不知北海即横立山。

   
第十五页最外边一行,千七公生在元末至正年间迁蘄州。至正元年(1341年),共二十八年。至正元年生,五年只有随父母迁。至正二十年可以自已迁。

   
第十页,迨元至正五年自建昌双洪滩迁居蕲州瓦屑坝。因避红巾乱复迁瑞邑横立山北海。

  千七公是来世祖,迁到蕲州生活了几十年后,遇上红巾乱复迁横立山。红巾乱始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蕲州有乱是安徽肖县李二(芝麻李)、彭大、赵君用等起兵,陷江苏徐州。蕲州(湖北蕲春)徐民辉起兵,建都蕲水(湖北浠水),称帝,国号天完。此时千七公约在6065岁内,再大就不存在搬迁了。其出生接近年为1351-62=1299年。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袁氏世考43页》千七公是排在首位的。可以理解为:辈份高或迁岀早。最早也是元朝前期。全公排在第三位,反而早岀生。

  千七公和全公比,千七公要晚岀生1299-1101=198
  (七)清公;全公
  一、《中华袁氏宗谱清公谱序》曰:“公一脉,世出江西丰城袁坊新潭。始祖清公字睿源,南宋咸淳(12651274年)年间,官拜谏议大夫,秉性耿直,因劾权奸,遭贬为鄂州司马。虽复诏于朝廷,却早起五湖之意,坚辞以归梓里。途经永兴军(兴国州)特省亲于桐桥畈(今湖北阳新排市下桥)。此乃从兄全公之迁居地,清公于早些时候曾与全公一同居此,后移大幕山,复登进士第而入仕途。全公字存中,奉父命,由江西武宁三洪滩迁来,与清公手足情深。清公既有归隐之意,便有心与全公为邻,故于同邑之吉慈乡,择定风景雅静之享潭(今隶属湖北通山),欣然落籍,以辟三径。”
  二、清公与全公为从兄弟,提供清公的有关情况:

  “南宋清公,字睿源号秋谭生於丰城袁坊新谭既长就学内翰徐矩山公之门咸淳中(1269年)登进士第十八名官授谏议大夫因弹劾权奸左迁鄂州司马后致仕将归籍经永兴军富水乡乐茶培村享潭之雅静遂肇居焉子孙绵郡南北分居蕲冶因共尊为一世。”

   
1   娶樊氏 生子一乐。袁清1209.8.8.---1277.1.24.69岁。樊氏1210.4.16.---1275.10.10.69岁。殁合葬大平蟹口卯山酉向有碑。”

按上面两条说清公登进士时为1265-1209.=56岁。干了十二年卒。


  清公和全公比,清公要晚岀生1209-1101=108


  不知相距108年的从兄弟是如何同居、同桌共饮的?(“清公于早些时候曾与全公一同居此”

    () 全公下世糸,排列于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邦习-友新-景正-如麟-安明-文享


                   2)邦俊-必昌-彦徳-如桂-国安-文质


全-宗胜-聪-政-再松-(3)邦俊-必先-彦政-如琛-安福-文盛


                   4)邦杰-必秀-彦和-添胜-仲祥-德鼎


                   5)邦学-友伦-光禄-如仁-安轮-必堂


    10世,安明 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曰:“祖如麟公郑妣覆家乘一石臼发视完好,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 文享本人修谱写序自认是十代孙,现按十世说。

  寻祖记曰:“伯昭公正是三十六人之一,捐躯时,英年二十七岁。所幸留有二子:文亨、文贞,方有我族一派繁衍,地北天南,子孙逾万。此乃英灵不昧,千秋庇荫之功。”

  阳新袁氏全公、清公历次续修宗谱纪要曰:“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亨公)字义高(如麟公孙,安明公字伯昭官讳华皇封骠骑将军子)撰(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序)
  《佘干县志》曰:“元至正二十三(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朱取胜后,为祀死难的将领韩成、丁普郎等36人,于至正二十四年春天,建庙于鄱湖岸边,康郎山上。忠臣庙从1363年开始,历时5年建造成功。”
  从上引证可得:安明公最晚卒于1363年,时年27岁。岀生接近年约1363-27=1336年。安明公生二子,最晚25岁生长子,文享出生接近年约为1361永乐五年1408年写序时为47岁。如麟郑氏在1363年时在4760岁间,元至正甲午即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谱序中的1341年是至正元年),此年献草图谱时约53岁,岀生接近年约1354-53=1301


  全—安明,有十代人,其代间隔年为1336-1101=235 / 9=26代间隔年。

  全—仲详,也是十代。其代间隔年为1403-1101=302 / 9=33.6代间隔年。

  同样都是第十代,从第六代分支,只四代人。代间隔年却相差
7.6年虽说一支是长门,一支是四门,拉距也有些过快。


这么多的时间差?为什么??见后贴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0 10:27
袁酉宗亲协助解读我阳新全公出生年月的精神可敬,我们通过考,能够证理清以往记录中的差错,给后人一个比较清晰的世系延伸。我查原谱没有直接表明全公出生年月,但是,仔细推敲总觉得心里不实在。所以,发贴求得认同:1、阳新全公应为固公多少代裔孙?2、全公出生年月?袁酉宗亲考证约{四十三世全公约生于公元lO92年。}我与袁酉宗亲再探讨:全、清公谱世糸中的有关数字{(一)到(七)}
(一)、可以候全国袁氏首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大家都来谈。
(二)、考证“四十三世全公约生于公元lO92年。其代间隔年为:l092-964=l28/5=25.6代间隔年。以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少近7年。”我原来推断四十三世全公约生于公元l150年,则1150-964=186/5=37代间隔年。间隔年大了点,可以理解全公是三十八世,世贤公较小的子孙。
(三)、【明诗易登(南)宋绍圣(1094)进士历工部尚书致仕徙居 江西武宁三洪滩.葬太公山 】我查原谱牒记述:系全之曾祖熹的哥哥---照的记述。{子汉颖淳熙间(1174—1189年)进士。颖元孙杰号云峰。}我查原谱牒:照生子汉颐(岂页)、汉廷、汉颖。 【明诗易登宋绍圣(1094)进士历工部尚书致仕徙居 江西武宁三洪滩.葬太公山 】原谱牒又记述:“汉颖行丙三字本邦李氏王柬/珪/玘/珲/王弘 【仕历开封杞县令升浙江林波太守 葬东山】”原谱牒又记述:“汉颖下世五代详宽况。“我又查得世考47页12行以下“义宁州武乡东浒记载照宋进士。。。。。。与我们谱相同。???
  若以阳新谱计算:照登宋绍圣(1094)进士,当生于1070年。可估计照之弟
熹生于1074年左右,那麽熹次子汉烈,汉烈子璞,璞子全的出生应
是1074+25+25+25=1149年。
其原因不是引用的人不对,就是全公定位有错。
(四)“四十世廓 “廓公为梁开平(907—910年)进士,其子有徙居蓼州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一句之中“其子有徙居”应为“其子孙有徙居”应属于修谱时文字校对有误。
关于“三十八世,世贤、仲贤(宋雍熙[984年]恩科进土)举进士时年20岁,出生接近年约公元964年。四十一世廓公约生于公元889年。前后四代人其代间隔年为964-889=75/3=25代间隔年。比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少7年。”可以理解为合乎情理。
关于“《宋史列传35》曰:“廓,剑州梓潼人,在蜀举进士及第。入宋,太祖(960—975年)以奇士侍之。时年三十岁。不知与此人有关否?”也是我的一大心理问题,要考证!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0 12:03
(五)、关于“五十三世文享是全公多少代?”按谱计算为11代,“文享在1408年写序时自定是全公十代裔孙。”应为文享有误吧。
关于“事过近380年后,将其降级成为全公的十一世。谱中世糸也是定在十一世。”
一句,我理解:若确定文享在1408年写序时约30一50岁,出生接近年约1408-40=1368年。若确定我原来推断四十三世全公约生于公元l150年,则1368-1150=218/10=21。8。接近代间隔年22岁,且文享为全公的长门长孙,可以理解。(六)关于“千七公;全公 ”我的资料原文未见您引用的内容,请您提示在哪可以看到!关于“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袁氏世考43页》千七公是排在首位的。可以理解为:辈份高或迁岀早。最早也是元朝前期。全公排在第三位,反倒成了北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的人。千七公和全公比,千七公要晚岀生1299-1092=207年。”
我们在理解上的差异来自我的资料原文未见您引用的内容。我们进一步举证探讨。
(七)关于“清公;全公 ” “《中华袁氏宗谱•清公谱序》曰:“清公一脉,世出江西丰城袁坊新潭。始祖清公字睿源,南宋咸淳(1265—1274年)年间,官拜谏议大夫,秉性耿直,因劾权奸,遭贬为鄂州司马。”我查原谱记:“字睿源号秋谭生於丰城袁坊新谭既长就学内翰徐矩山公之门咸淳中登进士第十八名官授谏议大夫因弹劾权奸左迁鄂州司马后致仕将归籍经永兴军富水乡乐茶培村享潭之雅静遂肇居焉子孙绵郡南北分居蕲冶因共尊为一世”“公生于宋嘉定已巳年”考之为1209年。见我原谱文: “咸淳中登进士第十八名官授谏议大夫”{ 咸淳(1265—1274年)年间}可知清公登进士时当为56岁,年岁有点大?关于“清公和全公比,清公要晚岀生1210-1092=118年。不知相距118年的从兄弟是如何同居、同桌共饮的?(“清公于早些时候曾与全公一同居此” )”由于资料来源不一,可以理解。我见到的是近代两支后裔合修的。我们两支后裔到27代统一了派行:见我宗谱凡例:《合修宗谱增订派行引》
全公六叶之下,再松公房旧派曰:
友景如安文,嗣天盛太九,均世如良承,秉政光祖宗。
全公六叶之下,再和公房邦俊公后旧派曰:
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玉允其同守,崇高见太平。
必彦如安文,洪泰单玉百,万汝一立必,志从良太平。
必彦如安文,添发单万闻,于兴国朝芳,从永见太平。
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应正大光明,崇高见世平。
全公六叶之下,再和公房邦杰公后旧派曰:
必彦添仲德, 如永单子起, 宏光臣懋崇, 高见世太平。

嘉庆庚申(公元1800年)续修更之曰:
达观知修慎, 怀仁敦孝先, 克复保性善, 亨嘉肇毓贤。
清公六叶之下,淑任邦仲伯,福宪如守宗,应盛再起洪,光高见太平。
淑任邦添宗,友显正永兴,良定君臣源,自盛见太平。
乾隆癸未(公元1763年)再松、再和二公裔合修定派表行,嘉庆庚申(公元1800年)续修更之曰:
达观知修慎, 怀仁敦孝先, 克复保性善, 亨嘉肇毓贤。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全、清二公裔今于达字既通行划一矣,又复于贤字下增二十字:礼教开昌运, 诗书裕后生, 风云长际会, 相继佐乾坤。
公元1989年,全、清、广三公裔孙今于坤字下增定派行二十字:
智慧传唐籍, 群豪依汉升。 英雄威武崛, 富贵远前程。
   我由以上派行变化可以推断:1800年两支统一了派行,而且1800年以前的100年,既1700年起两支21代到26代派行大同小异,足以表明有密切联系,
(八)关于“全公下世糸,排列于下:”袁酉的“从上引证可得:安明公最晚卒于1363
年,时年27岁。岀生接近年约1363-27=1336年。安明公生二子,最晚25岁生长子,文享出生接近年约为1361年,永乐五年1408年写序时为47岁。如麟郑氏在1363年时在47—60岁间,元至正甲午即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谱序中的1341年是至正元年),此年献草图谱时约53岁,岀生接近年约1354-53=1301年。”我可以认同。
关于“同样都是第十代,从第六代分支,只四代人。代间隔年却相差7.5年。”
我提示:“全—安明,有十代人,其代间隔年为1336-1092=244 / 9=27代间隔年。”这一支是长门!
  “全—仲详,也是十代。其代间隔年为1403-1092=311 / 9=34.5代间隔年。”这一支是四门!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20 13:18
达军您好:
  不是协助,本属同一谱系。目的是想把本谱糸修善以实应信息时代之要求,更接近史实。也叫自我解剖、梳理,带个头。
  我所引用的数据,全源于本家谱。全公为四十三代,不是我定的,而是谱中定的。昨贴中的众多时间差,就是论证这个(全公为固生公下43代)定位是错的!若全公真的生于公元1092年,那清公、千七公怎么办?
  全公自序中并没有何时、从何地迁入。这里有一个如何与袁氏大枝衔接问题。就是贴中的定位。我谱系本岀自义宁州箬坪支谱,却硬到横塘找连接,这岂能有对!另,在时间上连接错了也是一错百错。
  我在贴子中打引号的内容全是您发在网上的,序言中的内容,全是复制的。请自已核对一下。
  在一份合修的家谱中,兄弟、从兄弟之间能在一起生活,怎么可能会出现百年及更多的时间差呢?所以要从根子上找原因。
  千七公的资料您可能没有,我在阳新时和冠烛同时看的,还研究了。后又拍照。了解千七公是我们上次活动的一项。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0 13:49
\"自我解剖、梳理,带个头。\"讲的好,讲的实在.我们共同努力.
\"就是论证这个(全公为固生公下43代)定位是错的!\"\"全公真的生于公元1092年,那清公、千七公怎么办?\"
讲出了核心!\"我谱系本岀自义宁州箬坪支谱\"这是我们一定要及时搞清楚的目标和任务.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24 16:12
四,综合梳理

  袁固生是辕涛涂的第十七世孙(分两组数字而得),约出生于公元前231年。他为一世时,公元1101年岀生的,进行匡算时当排在固生公下第44世(前231+1092=1323/30=44世)。取43、44、45均说得通,具体到本家谱(代间隔为32年)排在42世。
  全公在家谱中定位在四十二世,无论是从时间上,从他近接触的人,还是客观上看是错的。造成的原因:

  (一)家谱首序(可能是全公亲笔)中没有明确从何时,从何地,因何迁耒。也没说明先君名讳及职务。这些内容是家谱首序必写的内容,必须明白告诉子孙后代的。若讲因不会,是不通的。(宋朝时家谱己普及到普通家庭,全公为官家之后不可能没文化。)
  (二)从序言看家谱的变化

  1全公手订原序 (约1150年)

  此序言是首序,简略讲了袁氏古名人慨况,没分支糸。没讲何原因,从何地,从何时迁耒。也没说明先君名讳及职务。说本族时只说:“先君子奉命九江,欲摹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修谱“是以上承厥考志,下启后人基櫖。况今日新迁土宇需之孔急,於是仿旧普法,尊前世规,重编秀梓,以继令绪云耳。”

  2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这是第二序(永乐五年实为1407年),此序也是,简略讲了袁氏古名人慨况,没分支糸。她的重点有二:其一,岀现衍接“廓公为梁开平(907910年)进士,其子有徙居蓼洲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 这段话有四个确立,确立了全公父亲的官位“太守” ;确立了迁移的理是“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 ;确立了“我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 ;同时确立了全公上两代世糸:爷名廓(约889年生)—父亲名璞(约919年生)—全公(约949年生)这是全公上溯衍接时第一次岀错!
  其二,首现如麟公郑氏所藏家谱,“我祖如麟公郑妣覆家乘一石臼(舂米工具)发视完好,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没讲谱中的内容,专讲自家三代世糸:祖(祖父)如麟(约1301年生)—父华(约1336年生)—文享(自己,约1361年生)。文享自称是全公第十代孙,由此得全公约生于1361-32x9=1073年。文享为全公定了两个岀生时间,其时间差是1073-949=124年。这是全公上溯衍接时第二次岀错

  这两次错是文享一人所为吗?不是。从元至正甲午(公元1354年)年发现如麟家家谱,没引起族人的重示。事过54年后修家谱时,如麟的孙子文享(亨公)将谱拿岀,想以此为据合修族谱。遭到多数人反对,全公门下人多势众没有通过。交点集中在如何定全公与如麟公之间的代关糸。文享虽有父亲华的大名气,毕竞势单力薄。就连文享好不容易自认是全公的十代孙也没保住,事过378年后,即清乾隆四十九年甲申八月(公元1785年),伯昭公十三世孙,即文享的十二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秉禹敬撰《重修再松公下支谱序》时才正式承认:“如麟公,字荣甫全公9世孙。郑氏为夫人。子安明,字伯昭公。全公10世孙。明洪武封骠骑大将军。伯昭公子文亨公为全公11长门长孙。明永乐五年(1408年)提修宗谱并作序”都降了一级。

  用代间隔年来论证谱中文享公,为全公的几代孙好。长门文享的父亲伯昭为第十代,其代间隔年为26年。四门仲详同是第十代,代间隔年为33.6年。分支后只四代人,差别过大。若伯昭定在第九代,其代间隔年为30年。很接近本谱的平均32代间隔年。长门与四门代间隔年之差也处正常。这是以谱中论。

  从为文享定代数之争这件事分折,如麟公郑氏的家谱里没有全公的大名,若有,就按谱中说的,那还会有代数的变更?若有,人数在少有文字根据,众人也只能信服。换言之,如麟公郑氏家谱不属全公直接世系,属另谱。
  此次修谱虽草草收埸,因文享父亲华字伯昭是忠臣名气大,在谱中得到长门位置的同时,却给全公留下了错误的时间定位。

  3续修谱序(1416年)孟秋月裔孙文质字义立谨撰

  这次修家谱与永乐五年(1407年)修谱只间隔八、九年。为什么又急着修?只能说明对前次所修谱不满意。全公第十一世孙二门文质序中言:“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但同里环处惟:伯昭、伯贵、伯用、伯和数公之裔,耳馀散布别里他乡。”文质是二门代表,也是上次修谱者之一。刚修七八年的谱怎会“图谱残缺”呢?显然不是指谱书损坏,而是指谱中内容残缺,属凭空而臆度。由此评论,可知明永乐五年修谱时争吵是极烈的,结果是失败的
  此序为“如麟公郑氏家谱”制定岀现时间为至正甲午(1354年)年,是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宗世派草图一卷。改由石臼变为筪笥中。
  参照“如麟公郑氏家谱”和“ 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即书伩校谱的办法,最后形成“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名,列为五世。”
  列为五世:一世全—宗胜—聪—政—再松。文质在谱糸中是全公直糸第十一代孙,上溯追记三五代人是正常的,再向上溯只有靠谱局共定。这五世,特别是全公以上世糸,与吉水文元的长达十年的修谱伩是分不开的。文质公为什么花十年时间与吉水书通吊谱,说明吉水谱不合文远的要求,处在修谱时间段。文质以吉水谱为主据而排世糸,吉水文远则将文质所写纳入吉谱一分支,即然两人认兄弟,家谱中互有对方世糸图是在正常不过的。这就是习水谱、世盟谱中有本谱世系图的直接原因。

    4 题袁氏族谱 [明永乐丁酉(1417年春)年进士中顺大夫赵和贵撰]

  此序是通过进士中顺大夫赵和贵,向外宣布或说明此次修谱的原因和根据:“1询其族曰:吉水之石溪、富川之铜桥皆三公裔。2询其修谱之由,曰:族兄文质与吾侪(同辈)也,厥父(他父)德辉公洪武间(13681398年)宦游(为求做官,四处游走)闽瓯(福建建瓯)南归,慨旧谱之残,念吴楚之隔。命远以书通,约同志修谱,兹十载谱成焉。”
  序言34是同一件事。从中可以看出:文质的父亲徳辉(谱中曰国安)拿着家谱(讲门伐时代)四处找路子进仕途,无果。深感家谱的重要性,“慨旧谱之残”。才下决心修大谱。在不知全公何时从何地迁来的情下,只有将全公提高数代,才有廓公、华公出。“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安明是何意?是谱名?是号?序没讲。

    5 []明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伯昭公裔孙均昂冕升、均标表同订《重编松公房旧序》
  序载:“自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世奉如珍。”时间己是公元1600年了。全公的迁移时间还是空白!但,对华公正式入谱时间作了说明:“至元至正甲午(1341年)岁(1341年是至正元年,甲午年是1354年),我如麟公元配郑氏妣避寇,他无所惜,独携前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故他姓谱多舛错,而吾族秩然者,婆之慧识,亦先公孝慈之灵有以保不朽也。子伯昭公封骠骑将军,生子文亨公字义高,於洪武元年(1368年)复加增订承祖志也。”

  (三)《袁氏世考》中有关千七、全、清公的资料

  《袁氏世考》是江西横塘袁锡光宗祖,个人奋斗三十年,于道光八年(1828年)冬月成书的。他的足迹遍大半个中国,重点则在江西。《袁氏世考》中的众多世糸资料,源于采访收集而得于众家谱。这些众家谱说宋朝以后的人和事当是可信的!锡光公到未到过铜桥?无考。若他来考查过,本家谱在1600年已定型,能算大全之谱,可《袁氏世考》中没登录。若说他没到铜桥考查,那《袁氏世考》中的有关千七、全、清、再松等这多名字从何而来?这正说明《袁氏世考》43页“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源于江西,源于义宁州箬坪支。
  千七、全、清、再松等均来源于“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本家谱则是与吉水合修的。这是造成此全公非彼全公的根本原因!

结论与建议

    1 全公的世系代数(43)定位有误,无法给千七公、清公于时间上的交待。

    2 前修谱时不知,也未找准千七、全、清、再松等公来源于何谱。

    3 请达军、冠烛两亲向谱局主任修炎及谱局成员,解说我们在网上带头自我解剖的意义。若有必要我将贴中内容整理成文,邮箱发送,便利查阅。

    4 建议谱局重派人到义宁州箬坪支看看。查找此谱或相关的谱源。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5 10:45
袁酉宗亲好!
    您以上解读入木三分!虽一时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毕竟入情入理,既合历史国书的记载,又点出了出现以上差错的根源所在,我将与冠烛沟通,建议谱局重新派人到义宁州箬坪支看看。查找此谱或相关的谱源。正本清源.
作者: 资友    时间: 2007-9-25 11:02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意思是说:做学问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新的知识,否则会成为一潭死水的。
------------
家谱:离开了抄旧家谱不行,只抄不思考、不考证,非子孙之福也!
------------
且不论大家的考证有多少是准确的,能提出质疑就是收获!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5 12:21
我见我宗谱凡例的一条:\"旧谱自汉固公至宋璞公三十九世,今以三洪滩谱比对间有遗伪,削去世数,惟用传派.似尤敬慎.至书某朝历某官事实仿书德书贤,以示后人瞻仰之意.\"
    我以上世系数字是加的.-----值得考证.
    这里的\"与三洪滩谱比对\"值得考证.
    鉴于此很值得派人到义宁州箬坪支谱考证根源!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5 15:29
我的邮箱:

754304011@qq.com
作者: 袁冠烛    时间: 2007-9-26 19:26
如启宗亲:好!
  你的意见我已全部拜读,值得我们推敲。并告知谱局同仁,拟赴江西永修考证,一俟有结果当于第一时间告知你和达军叔。
  考史需用史料,要以史实为据。我们一定会遵循这一原则。
  你与达军叔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宗亲学习。在此表示敬意!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26 21:46
谱局同仁这么快就做出,“拟赴江西永修考证”的决定。太让人高兴了,在此祝旗开得胜,大获成功!
   贴子内容简作修改成文,己在邮箱向两位发岀,望查收。
   关于义宁州箬坪,见小资料。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7 09:20
冠烛回帖的\"意见我已全部拜读,值得我们推敲。并告知谱局同仁,拟赴江西永修考证,一俟有结果当于第一时间告知你和达军叔。考史需用史料,要以史实为据。我们一定会遵循这一原则。\"令我十分欣慰,我虽体病路遥,愿为此事效劳.冠烛可代我问候谱局同仁拜托了!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7 10:17
标题: 查找箬坪村地址?
1修水县黄坳乡箬坪村电站 地址:箬坪村 邮编:332412 电话号码:
2修水县黄坳乡箬坪村小学 .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7 12:27
我与修水县黄坳乡政府办公室向同志(0792---7892111)交流箬坪村现在叫九龙村.党支部书记姓矩电话13576207279.村里大部分人姓袁!
    修水县黄坳乡九龙电站工程 项目主要内容: 九龙水电站位于修水县黄坳乡境内,坝址位于九龙村龙潭组,机房位于朱砂村港口...修水县黄坳乡九龙三级(箬坪)电站项目 项目主要内容: 九龙箬坪水电站位于修水县黄坳乡境内,坝址位于修河支流罗溪水.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7 16:10
我与修水县黄坳乡政府办公室向同志(0792---7892111)交流箬坪村现在叫九龙村.党支部书记姓矩:手机13576207279.(家电0792--7597778)村长姓矩手机13870214800.(家电0792--7597824)村里三十几户人姓袁!
    我又通过一个龚姓家的电话0792---7597854.考证箬坪村现在叫连心村.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8 09:50
我与修水县黄坳乡九龙村.党支部书记姓矩:手机13576207279.交流,介绍一个1954年生的袁喜念的宗亲0792----7597782.我与袁喜念的宗亲交流箬坪村现在叫九龙村,他与党支部书记姓矩:现在住红旗移民小区.距离乡政府5里地.他们那有300袁姓男丁.有家谱.欢迎来人与他联系.要带上家谱以便考证.望冠烛与阳新谱局同仁能在最近几天先电话沟通.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9-28 10:45
修水县黄坳乡政府办公室向同志(0792---7892111)交流箬坪村现在叫九龙村.   
    我又通过一个龚姓家的电话0792---7597854.考证箬坪村现在叫连心村.
    一个箬坪村分成两个村了?有可能。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7-9-28 11:30
一个箬坪村是不是分成两个村了?需要调查.铜鼓的箬坪,也应该继续调查.我是看到冠烛讲\"拟赴江西永修考证,\".才特意提供以上内容.以供他们参考的.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10-7 23:41
襄凡袁巷福公家谱

  近日细读襄凡袁巷福公家谱,有所得:

  襄凡袁巷福公家谱,有福公、越公、复公、仲臣公、应举公、大恕公等六位祖公。分自不同时间迁至呢咀袁巷。共同之处是没有确切地始迁时间,没有确切地始迁地点。只福公谱序言中有,自右江首府首县之传说,更无县之何地。

  按清光绪(1891年)版袁巷福公家谱所标时间计:

  一,福公,始迁时间在明正统(14361449年)年间。用代间隔年来看看。
  福公的六世孙,大綵,生于明万历戊申(1568年)年二月二日。
  福公的八世孙,士吉,生于清顺治庚子(1660年)年九月一日。
  福公的十四世孙,玉锡,生于清咸丰丁巳(1857年)年。
  平均为1857-1568=289÷8=36代间隔年。
  平均为1857-1660=197÷6=33代间隔年。取中为34代间隔年。
  福公约生于l857-34×13= l857-442=l415
  福公首迁时岁数约30岁左右。


  二,复公,约在福公后六十年迁来。用代间隔年来看看。
  复公的十五世孙,开银生于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
  复公的十七世孙,学用生于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
  平均1911-1853=57÷2=28.5代间隔年。
  复公约生于1911-28.5×16=1455年。
  复公迁来时岁数约50岁左右。

  三,越公,约在福公后六十年迁来。用代间隔年来看看。
  越公的十一世孙,其位生于乾隆丁巳(1737年)年四月。
  越公的十八世孙,本起生于民国已未(1919年)年七月。
  平均1919-1737=182÷7=26代间隔年。
  越公约生于1919-26×10=1477年。
  越公迁来时岁数约28岁左右。

  在上三公之间还可细分,福公与复公同辈(复公来后直等到他的第五代出生后才并用福公定的第五代辈字就是证明。) 越公辈最低,比福公低三辈,但越公与福公支门更近(从谱中可证明,在写三公时,越公辈晚却写在复公前面,供神位也是越公左,复公右。)

  四,仲臣公
  仲臣公迁来的时间,正好处在河南白牛发生反朝事件(16391642年)时间范围内。这样说理由有二:其一,仲臣公迁到呢咀后就定位在第七世“九”字辈,因为仲臣自然会说他的下一代为“士”字辈。其二,用代间隔年说。福公繁衍到第七世“九”字辈,需要到1415+34×6=1623年。1642年时,仲臣公19岁。可以认定他与白牛有关联。

  泥咀谱记录仲臣公下传了七代,到福公下第十四世开畛、开畲、开菑只具名,没有下文。是修谱时这三兄弟没参加?还是外迁了?均有可能。


  五,应举公

  应举公和仲臣公迁来的时间一致,也是处在河南白牛发生反朝事件(16391642年)时间范围内。这样说理由同仲臣迁到呢咀后就定位在第七世“九”字辈。福公繁衍到第七世“九”字辈,需要到1415+34×6=1623年。1642年时,应举公、仲臣公均在19岁左右。结伴逃走。可以认定他俩与白牛有关联。

  泥咀谱记录应举公下传了一代到士明,乏嗣而终。但应举干了几十年,挣得一份田产,临死献给祠堂了。


  六,大恕公

  大恕公是不知祖上何时从何地迁来,也不知本支的派行。多年要求加入呢咀支,没成,直到1891年修谱时才批准。大恕公下六世不予排世糸就是例证。到第七世才从“万”字辈起入泥咀主派世系。用代间隔年来看看。
  大恕公的六世孙,正懋号德臣,官四品,四邑千总。生于道光庚戌(1850年)年三月。
  大恕公的七世孙,万蕙日本留学生。生于光绪癸未(1883年)年十月。
  平均1883-1850=33代间隔年。
  大恕公约生于1883-33×6=1685年。



请益新宗亲注意:
  “福公世系上”第五页,下头。福祖下一栏,琯後镐三字,这栏致少可写六个字,因纸缺无法。能否连一下,福祖琯後镐从弟也(镐为珊公的第十代孙)。这一页上头有一“补”字。研究研究。

作者: 卧龙深处    时间: 2007-11-12 12:58
袁酉宗亲分析的很深刻,也很在理.“福公世系上”第五页,下头。福祖下一栏,官(左有王旁)後镐三字,这栏致少可写六个字,因纸缺无法。能否连一下,福祖官後镐从弟也(镐为珊公的第十代孙)。这一页上头有一“补”字。研究研究。我仔细看了一下,中间缺了什么字,本人愚钝无法连接.所补为廷(左有王旁),他应为官(左有王旁)的的弟弟,士植五子文绂的儿子,镐为文炎长子,文炎为士桢长子,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7-11-12 13:43
这一页,珽是褔公支下可以确定。最后出现的“琯後镐”确是费解,与‘珽’字没什么关联,可否这样解“琯後镐前从兄弟”?
作者: 卧龙深处    时间: 2007-11-12 19:26
家谱记载
作者: 袁2平    时间: 2008-4-7 19:52
你们是怎么搞的啊/.搞的怎么好 啊
作者: 袁春海    时间: 2008-4-8 16:02
拜读了!众宗亲向专研精神令人敬佩。
作者: 袁春海    时间: 2008-4-8 16:05
拜读了!但不知我族祖先从何支系迁居苏州阊门的。
作者: 袁春海    时间: 2008-4-8 16:29
我将海陵乐德堂袁氏族谱孤本(嘉庆五年岁次庚申版,康熙戊子年版失传)所载附上,请众宗亲帮助寻找元朝往上的宗支系,特别是苏州阊门的本族宗亲族谱,以便我族族谱上延,拜托了。
袁氏常居阳夏至晋属陈郡终汉连魏分仕南北又居华阴上自太傅下迄右丞,而右丞公又支入吴郡阊门为特盛也。宪宗朝年间袁公讳 滋 任尚书右丞、金吾大将军同平章事;
其后裔入吴郡南阊门后又移南之户口适北阊门。因吴郡暴发洪灾(有一部序中写的是因避兵灾)后裔分散求生发展。其后裔有四子:
福一公移迁入崇川:福二公率子寿九移迁入海陵南隅;
福三公移迁入昭阳:福四公移迁入江都。
福二公之子寿九定居后奉为海陵南隅之始祖。
则今泰州袁氏之始祖也,故今江、泰、通、兴四公虽名附一籍而朔其始则无不称同宗。
若质袁氏根源之所著则历代纲监无不一一可稽,
前姑苏谱牒详明恨因坍江为洪水漂没以致先世寂寞无传。
始祖:寿九公
   字天保号如山例赠员外郎
自汉以来考其先高宗南渡旧牒久湮远而难稽不敢妄追,
适其后洪武徒居海陵卜宅於杨仙佛庄而居,
故奉公为始迁之祖。
寿九公:
生於元至正元年(1341)辛已正月廿已时,
殁於明洪武卅一年(1398)戊寅二月初二午时
配赵家庄赵氏生同庚三月初八辰时
合葬泰州南门外大王庄后座东面西乙山辛向
生子四:荣一、荣二、荣三、荣四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乐德堂袁氏族谱续修编委会袁春海
联系人:袁春海13961049098   0523-86826448
QQ591953151       ych0086@163.com
作者: 袁春海    时间: 2008-4-8 16:43
拜读了,诸位领导和众宗亲的认真负责精神令人敬仰!
作者: 袁酉    时间: 2008-4-22 13:05
春海宗亲:
  能否将你处家谱前言或序上贴,便于研究。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8-5-5 13:44
家族网有些拦目无法打开?
作者: 袁达军    时间: 2008-5-5 13:47
家族网有些拦目无法打开?
作者: 袁柯    时间: 2010-7-23 15: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袁氏家谱网-- (http://www.yuans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