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追忆袁振鸣先生生平事迹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 之二

[复制链接]
袁文献 发表于 2016-11-18 2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袁文献 于 2016-11-18 21:08 编辑

追忆袁振鸣先生生平事迹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 之二

9.jpg


    被采访人:袁蔚强(袁振鸣先生长子)53岁
       
    父亲生于1935年,从小聪明,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就考上了广州第二中学。很可惜爷爷在他7岁那年去世了,祖母把他寄养在横沥的舅父家,她则在广州的织带厂做工。尽管祖母没日没夜地工作,但是挣得的工钱仅够维持生计,哪里有钱去供父亲读书,所以父亲十来岁就留在舅父的烟铺里当伙计帮忙卖烟。
   
    解放后,公私合营。父亲回到了祖籍茶山横江大队。父亲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是他的字写得非常好,算盘也打得“噼里啪啦”响。大队干部便请父亲当会计。父亲勉强当了很短一段时间,他觉得会计这个职务不大适合自己,太拘束了,于是他决定在大队当兽医兼职卖猪肉。那时候,兽医被唤作“打猪针”的。父亲从不计较,他觉得这个职业自由,自由就好。当兽医的日子里,父亲开始养蜜蜂。茶山卫屋不但是养蜂世家,而且是广东精工印造蜂巢础的名家。父亲便经常到卫屋买巢础。
   
    八十年代初,茶山旅港乡亲卫耀文先生向茶山文化站捐献了一批图书,建立图书馆,由我父亲负责。父亲才正式进入文化站工作,直到退休。
   
    大约是1979年前后,我们还住在横江村。我们家的房子是两层的红砖房,是当时属于比较漂亮的房子。荔枝成熟的时候,父亲便邀请了很多文人墨客到家里来品“红云宴”。每年一次的红云宴,黄金海、王楚才等广州名家都会来,可热闹了。后来大约是1982年,卫屋的新房子建好了,红云宴就改在这座新房子里举行。卫耀文是我父亲的挚友。那时候书籍比较缺乏,每次卫耀文从香港回来都想法设法为我父亲带一些关于古诗词的书籍以及辞海、词典之类的工具书。每每收到这些书籍,父亲都兴奋好一阵子。父亲最心爱的一支大毛笔也是卫耀文从香港买来送给他的。他用这支笔可以写出竹匾那么大的字,袁崇焕公园、东岳庙、旭禾家塾等地方都留下他的墨宝。
   
    父亲入道是在香港的青松观。那天是我跟他一起去的。我们买了去香港的旅游票,到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就进了青松观,随即父亲入道了。
   
    父亲入道之后,经常跟年轻的道士说:“你们该斋戒的日子就不要吃荤,其他的时间只要不吃狗肉和牛肉便无需吃素,毕竟天天吃素身体受不了的。无论吃斋还是吃荤,最重要的是不要浪费!”

8.jpg
   
    原来殷屋围的门楼上有块石匾,上面写着“孝性天存”。茶山墟修路的时候,殷屋围门楼被拆,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找到我大姨,恳请她把石匾保存好。大姨说:“我们不会欣赏这些东西,还是您帮我收藏吧!”父亲说:“殷屋围所剩的旧物无多,我不能取。”于是,这块匾就被留在了殷屋围。
   
    我觉得,父亲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在他的身上沉淀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他低调而热情、豪爽而真诚、豁达而有风骨。
   
    被采访人:卫群弟(袁振鸣先生夫人)  75岁

18.jpg
   
    老袁很喜欢看书,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书报不离手。可以说,老袁的学问来自于一直以来的大量阅读。
   
    老袁认识我的时候正是回横江大队之后,那时他养蜂,经常到我们家买巢础。我们家世代养蜂,上世纪30年代,我的爷爷卫应秩挽救清末翰林江孔殷蜂场,与江孔殷结为莫逆之交的事一直传为佳话。虽然我的父亲在我十几岁时已经不在了,可是我们家做巢础的技术一直保留,我们家族精工印造的巢础规格上乘蜡质优良,蜂群筑巢快捷群势发展迅速,驰誉省内外。老袁经常到我们家买巢础。一来二去,两人就熟络了,后来顺理成章结成连理。
   
    茶山殷屋围的殷仲铭是我姐姐的家翁。他们家有一块由胡汉民题写的“孝性天存”石匾,这块石匾是胡汉民送给殷仲铭的。孙中山北上后,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兼任广东省省长。这块石匾原来一直嵌在殷屋围的门楼上。殷仲铭生于商人家庭,受革命思潮影响,后来参加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殷仲铭遁入罗浮山冲虚观,以道士身份隐居,后转赴香港,继续从事反清活动。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之后,殷仲铭从香港回来,追随孙中山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后来,殷仲铭在黄埔军校受训并随军北伐。兵至阳江时殷母去世,殷仲铭便返乡奔丧。由于其父遗下的石龙大兴纸行无人管理,经亲友劝留,故弃军从商。

17.jpg
   
    老袁喜欢写字,毛笔字写得好,硬笔书法更棒。现在东岳庙的那副长对联就是他写的,横江村旭禾家塾的对联也是他写的。虽然他离开我们五年,但是旭禾家塾的对联仍然保留着。他的硬笔书法还曾经在省里获大奖。
   
    老袁入道,是在香港青松观入的。他从小就听说他的父亲、爷爷都是罗浮山的道士,所以在改革开放后,到罗浮山寻找祖辈的足迹。老袁的父亲叫袁应运,道号“常谷”。老袁不畏艰辛,终于在罗浮山的溪水边找到了一块石刻,上面是他的父亲袁常谷的题字——“云桥”。罗浮山上也有他父亲的题字——“气始元玄”。

13.jpg
   
    有一天,他跟我说,香港青松观的侯爷侯宝垣打算投资重建罗浮山的黄龙观,他想让侯爷也投资修缮东岳庙。但是他不认识侯爷,所以想先到香港青松观入道,认识侯爷之后才找机会带侯爷到东岳庙。后来,他带侯爷去了两趟东岳庙,可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修缮东岳庙的事情却不了了之了。
   
    老袁以前经常到广州去探访艺术家、淘旧书、淘古董。家里有一副用竹片刻的对联,上联就是他淘回来的,因为没有下联,老袁就自己动手,找来竹片,配上下联。(来源:东莞阳光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