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安徽肥西县官亭镇袁槽坊有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yuanscn 发表于 2018-1-27 15:3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父        亲
——诞生一百周年

    父亲1906年生于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焦婆店街西六里袁槽坊,过去,手工作坊叫槽坊,住在老宅的祖辈以种田为主业,酿酒为辅业,所以叫槽坊。父亲去世时我的年龄尚小,所以父亲生前也从未向我说过家境和祖辈们的事。随着年岁增长,关于本族的家事才渐渐知道一些。祖父卒于1906年,(三爷11岁)父亲兄弟六人,排行最小,大爷袁广传生于1885年,卒于1926年享年41岁。二爷和五爷袁广启(1901—1946)早过世,我不曾见面。三爷(1894—1960)、四爷我还有一些印象,在槽坊老宅,三爷家居中,门向南开。四爷家住西头。四爷害的是“连疮腿”,两位老人都是在1960年左右去世。我从宗普中收到一张用父亲用黄草纸书写的手迹,“新逝深恩显妣袁母长张老孺人生于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卯时大××禄终于民国十五年九月十六日,卯时寿六十三岁葬于小岗塘嘴。大哥四十一岁终于民国十五年十月初五日未时”。祖母张老孺人生于1864年,卒于1926年,享年62岁。祖母逝世时,父亲20岁,不知与谁生活。父亲年小体弱,祖母很是疼爱,决定要父亲弃农经商。祖母逝世后5年,1931年,靠三爷等顶力相助,花了450块大洋(合现在人民币450×40=18000元)在焦婆街中买下曹姓老宅一套。(2004年由袁涛4万元卖出)这一年父亲25岁,祖父、祖母早以去世,何来18000元?儿时印象好象与三爷家走得很近,1959年春,粮食已经很紧张,清楚记得有一次父亲让我给三爷家送米面,蓝子很小,装满面,上面盖上一块布,让我悄悄送去,这也是佐证。
    大姐生于1929年,卒于1964年11月,(中贤16岁,中文刚出世)享年35岁。1963年改嫁到周公山大姐舅舅家附近的一个小村庄,63年秋,我在张老圩上学去过一次。大姐64年复婚,同年中文出生,11月吐血病逝。哥哥生于1939年,卒于1989年12月,享年51岁。55年从张老圩初中毕业,58年秋六安师范学校毕业,直接升入安徽教育学院。59年冬因关切节炎退学,我去金寨路办理了退学手续。哥哥退学后就业于豆腐店,小时与杨光美(杨自云姑姑)定亲,因杨有塌鼻疾,亲事末成。62年取妻偶正银,半年后因锁事自杀。哥哥写了很多诗挂在墙上。63年转入小学任教,调长镇小学任教,64年娶长镇北乡陈自云为妻,后调回焦婆小学、再入焦婆中学搞总务,直到90年患肝癌病逝。大姐出生年月可推测父亲应在买房三年后28左右岁结婚,取山里陈良美为妻。忙于开业创业,那年代男人28岁取亲应属晚婚。但不知何因大姐出生后十年,哥哥才出生。
    1939年,日本飞机炸焦婆,祖宅被炸毁,又是三爷家相助,重修祖宅。哥哥在隔壁孙大行猪圈里出生。哥哥母亲陈良美在哥哥出生后不久即病逝。
    父亲在街中开起了一家高饼店铺,自家做高饼,也从外面进货。自家做的高饼有麻饼、饼干、白切、里面包着糖丝的羊角酥。我记得锅屋靠北墙壁有一座高饼炉,分几层、分火侯烤高饼。家里顾了两个长工,一个叫何友全,一个叫金由唐,一个专门做高饼,一个专门到外面进货。进货是去雷麻店和合肥,去合肥走小路约七十里,一根篇担两只稻罗匡,重担回来确实很费脚力。去合肥进货除了高饼也进有一些小百货。记得父亲就给我带回过一只小皮球。父亲私营开辅,54年前后,从我有记忆起,日子就过得很艰难,,那时税收很重,没有钱进货,生意做得很难,记得过年的时候母亲做年饭只能煮粥吃,我的母亲1911年(猪年)生于烧脉岗,30岁嫁到父亲家,一直操家务,59年8月因肠炎病逝。母亲一生含辛茹苦,嫁到父亲家,日子一直过得很艰难,平时只能吃上两餐粥,时常饭都吃不饱.由于日子过得结据,和父亲的关系也不好,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很少有勾通很少说话。57年春后,中午只吃粥,父亲座在锅屋旁炕床上常为全家人吃饭发悉。58年办公共食堂,父亲把饭票分给母亲自已单吃,母亲夏天每天半夜就起床,带着姐姐去打巴根草,一次挑草回家,天太热,母亲叫姐姐去要一角钱买香瓜,居然空手而回。
    生意好只是逢年过节,逢年过节都要用高蹬、案板在门面对过另摆货摊。很大的月饼,花样很多。到乡下摆摊也是有过的事,我记得很清晰,有一次,张新圩晚上放电影,由广福的父亲帮挑担子,在张新圩门楼过道里摆上了摊子(就着电灯)谁知电影散埸后,人多拥挤门楼过道又窄,广福的父亲双手抵墙,用后背和臀部抗住涌挤的人群,才得以保住货摊。
    逢年过节在前店摆桌吃饭,“上沿”就设在前店。酒壶是黑色的瓦壶,形状与“宜兴”壶一样。父亲好象不胜酒力,每次饮酒浑身发冷。55年父亲加入商店组,集中在孙斗南家,(后来搬到南头张国丰家),每月工资32元。参加商店组的有孙斗南,汤琢如,周绍佘,张国丰,和父亲。周和张负责支去官亭挑货,孙、汤站柜台,父亲是会计,只记得我家的一只钱柜带进了工商组。父亲办工地点在孙家小院南相,窗临小院,父亲座西面向东。我记得很清楚,一日父亲看着窗外大雨,脱口说出“滂沱大雨”旁边人说“不通”因此引起争论。父亲写得一手好字,街南头杨八老头之子杨亚威给焦婆剧团画了一副风景画,由父亲提字,我记得画就竖靠在杨家临街的墙壁上由父亲即性书法。父子说没有发挥最好水平。小时我常给父亲去官亭送报表,我至今还记得是送往官亭街中门朝南的一家。下午4点钟去6点多回来。我家也有两块地,一块在舵磨庄,多种烟叶,一块在街后小郢去西大井的路南边,田西头是一块菜园地。在猪窑西南边也有一块菜地,是母亲常年耕种的园地。
    57到58年焦婆反右斗争搞得很励害,街上的门板上贴满了大字报,有人说父亲是“国民党员”“伪保干事”,1986年我了解过孙斗南(与父亲同在商店组),因父亲与佰子贤是棋友,(我认他为干爷,佰子贤矮矮胖胖的,开药店,国民党员,焦婆商会会长)常为佰子贤抄写一些材料,疑是“国民党员”和“伪保干事”。58年“五一”在孙大行开斗争会,捆绑孙斗南等几人,搞得人人自危。这一年父亲的精神可能有很大压力。哥哥上六安师范时因关节炎想退学,父亲复信说“退学回家死路一条”,那时父亲生活得确实很艰难。长期积劳成疾,关于父亲的病记得当年是吐血,是肺病。有一个埸面我记得很清楚,59年初的一天,父亲躺缸屋的床上(如今放在中平家的炕床)几天才排泄一点,我说“营养都吸收了”。父亲笑了笑,这是我看到父亲的最后的笑,那时我跟本不知到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
    59年3月父亲病逝,遗体放在堂屋进门左方地下,头向南。棺木是以前做高点用的案板。葬铁丝岗。(70年初迁檀树洼)随之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终日吃不饱,59年夏天,杨自云带我捉鱼虾给母亲吃,热天雨后,母亲捉蟾蜍清炖吃,后来得肠炎,同年8月23日母亲病逝。同年8月23日母亲又病逝,无棺木,只用上下两块门板与父亲合葬。秋天我又莫名其妙因超铃不准上学被转到庙庄队务农。在张瑞葱家吃公共食堂,给道俊父亲送饭。60年停学,这一年是粮食关,白天睡觉,晚上和中贤、中云去东大井地里拔萝卜菜,这年冬生命几乎到了极限,吃稻糠、吃榆树皮维持生命,总算挺了过来。1961年复学上6年级,
    59年父母病逝,我又莫名其妙因超铃不准上学被转到庙庄队务农。在张瑞葱家吃公共食堂,给道俊父亲送饭。60年复学,这一年是粮食关。

(作者:江夏金桥袁槽坊)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8-1-27 15:41: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袁氏宗谱》
(作者:江夏金桥袁槽坊)

    我最早知道的《袁氏宗谱》是50年代初放置在袁槽坊三爷家堂屋正中一座长形供桌上。谱是装在一个很旧、但很讲究的木盒里。每年要选定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晒谱,小时侯虽常去槽坊但终究无缘见谱。十多年后约1967年我在有寿家初见四卷家谱,第四卷为本家谱,其卷中夹有一张黄草纸,纸上注有父亲手迹:“新逝深恩显妣袁母(母亲)张老嬬人生于1865年卒于1926年,大哥生于1885年,卒于1926年。”由此推断祖父应生于1865年左右。在此谱后页空白处,有父亲续谱的手迹,均为“祖”字辈,(字“有”)。此本后已失传,今尚存一本既出自于祖宅,亦可供寻根觅祖。

一、查寻本宗族的祖居地
1、现存本谱中缝印有“卧雪堂”三字,即为《袁氏宗谱》的堂号。查阅姓氏若干资料,对袁姓的堂号“卧雪堂”均有祥细的注说:东汉袁安没做官的时侯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大雪,洛阳令冒雪防他,袁安躺在床上正冻得发抖,令问他为什么不去求亲朋帮助?他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难,大雪天我怎能去打拢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袁姓的另一堂号“守正堂”也是说袁安的故事。后人有联:“才捷当庭赋铜鼓  节高卧雪对梅花”,上联说的是清代袁枚,下联说的就是袁安。查《辞海》:袁安(?—公元`9年)东汉(实际应属东汉前新王莽建国之前)汝南汝阳人(今河南商水西南)字“邵公”,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其子孙为世代大官僚,“汝南袁氏”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袁姓作为东汉当时特别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于今河南汝南(州 )、淮阳、上蔡西南等地,在晋代属陈郡,故袁姓又以“陈郡”作为堂号。“陈郡”袁氏和“汝南”袁氏因战乱和官职调迁,又派生出很多支脉。
2、本支应属三国袁术后裔。袁安有三子,二子袁京有二子彭、汤,汤有三子成、逢、隗,袁成之子袁绍,袁逢之子袁术。197年皖寿县称帝,子孙分布在江淮之间。 查《辞海》:袁术(?—199)汝南汝阳人(今河南商水西南)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廷,197年皖寿县称帝。
3、        父亲有较厚的书法和文化功底,每年过年我家临街大门的对联总是不变:恒歌大有汝南缚世泽 袁恒祯祥淝水振家声,父亲也给别家写,只是把袁恒祯祥(店号)改为丰庆祯祥,“恒歌大有汝南缚世泽 丰庆祯祥淝水振家声”,这副联在就这样在街上年复一年传到如今。所以,在在遗失的本支宗谱中定有“汝南”(汉字输入亦有“汝南”之连词)之说,这里的汝南缚世泽和淝水振家声,含义应不言而喻。

二、现存谱于本支渊源关系
1、现存谱为芳公支下金公二房世系,始于四世照公长子五世祖袁仲智,五世祖仲智生于1630年,止于十六世袁德盛,字茂生,生于1902年 。跨越时间267年,传十一世,24年传一世。由于辈份排序和“字”号与本支相同,现存谱十三世为“炽”字辈,字“春”;十四世为“绍”字辈,字“光”。父亲字“光泰”,三爷字“光才”。十五世为“祖”字辈,字“有”十六世“德”字辈,字“茂”。现存谱按炽、绍、祖、德辈份排序,与本支相同,且年代亦有稳合之处。由父亲手迹记载祖母(1865年生)和大佰父(1885年生)生年推算,祖父(20岁生子)应生于1865年左右,查阅芳公支下金公二房世系五世智信(照公第二子)支下十三世袁炽霞(字春霞)生于1864年,与祖父生年极为相近,其子袁绍忠正好与大佰父同生于1885年, 即本支于芳公支下金公二房世系应属同年代衍生。江夏袁氏一直流传“芳生虎 虎生金 金生二子” 即说出了本支的出处。本支于“芳公支下金公二房世系”应属同年代衍生;既然“芳公支下金公二房世系”不属于本支,由流传下来的“金生二子可知”金生的另一子应是本支嫡世祖,于照公应属亲兄弟。又因现存普“德”字辈最晚也出生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而本支“德”字辈最早是出生在1935年,因此金生的另一子(即本支的嫡世祖)应是照公之弟,本支嫡世祖于照公应属亲兄弟。本支应从照公之弟开始分支。
经2006年5月1日与有山、袁木在江夏、金桥实地查实,江夏、金桥、袁槽坊三地袁姓出于十二世三兄弟。江夏有座“袁大坟”此名留传至今;金桥有座石碑刻有“袁二公海山”,(现存谱也可查出十二世为海字辈)说是十二世,因为石碑刻有立碑人“男炽昌”“孙均祖   字辈”,炽是十三世;袁槽坊圹东南也有座坟,早确认为十二世,说江夏是大房,金桥是二房,袁槽坊是三房也由来已久,且江夏、金桥“有”字辈都已成先人。
2、       
3、芳公支下的金公属几世?
现存谱为“芳公支下金公二房世系”,如何推算芳公、金公和照公分别为几世?
选谱中一页标注为:“仲智公支下国清公二房世系”,仲智公为照公之长子(谱注)属五世祖,国清为仲智公长孙,(中间隔仲智独生子袁思惠一代)属七世祖。“仲智公支下国清公二房世系”,指的就是国清公独生子八世文斗的两个儿子—九世应举和应魁。按此推论,“芳公支下金公二房世系”指的就是金公独生子四世照公的两个儿子—仲智和仲信。现存谱为《卷三》,记载全是仲智、仲信兄弟二人的子孙后代。设芳公为一世祖,金公应为三世祖,(中间也应隔一代)因仲智为五世,所以照公应为四世。按此推论照公应无兄弟,金公之后应无旁支。即一世芳公→ 二世祖→三世金公→四世照公→五世仲智(仲信)→六世思惠→七世国清公→八世文斗→九世应举→十世朝仲→十一世明宗→十二世世泰→十三世炽芳字(1824—?)→十四世绍跃→十五世祖礼→十六世德盛(以上为嫡传)。本家谱为《卷四》,(我抄录过父母的出生日)本家三世祖与金公应属亲兄弟。按上述24年传一代,本家三世祖应生于1582年左右。如照公有弟即为本家四世祖(本家谱为《卷四》)金公应为本支三世嫡祖。

三、辈份、字号和年玲(仲智、仲信兄弟二人)
五世仲智(1630—1674)44岁→长子六世思惠(1651—1718)67岁→长子七世恭进(1673—1735) 62岁→八世绵章(1696—1765)69岁→九世应榜(1724——?)→十世魅荣(1753—?)→十一世彪公(1785—?)→十二世和泰(1808—?)→十三世炽法字“春”法(?—?)(止)(以上为嫡传)

五世仲智(1630—1674)44岁→六世思惠(1651—1718)67岁→次子七世国清(1675—1783)108岁→八世文斗(1699—1795)96岁(1妻96岁  2妻103岁)→九世应举(1727——1775)48岁→十世朝仲(1752—?)→十一世明宗(1776—?)→十二世世泰(1799—1857)58岁→十三世炽芳字“春”芳(1824—?)→十四世绍跃字光跃(1841—1903)62岁→十五世祖礼字“有”礼(1869—?)→十六世德盛字“茂”盛(1902—?)(以上为嫡传)

五世仲信(1632—1667)35岁→六世思纯(1656—1724)68岁→七世国贤(1679—1738)59岁→八世文标(1702—1766)64岁→九世崑序(1729—?)十世文杰(17660—?)十一世金玉(1805—?)十二世海清(1835—1889)54岁→十三世炽霞字春霞(1864—1901)31岁→十四世绍忠字光忠(1885—?)→十五世祖法字有法(?—?)(以上为嫡传)

四、安葬何处
现存谱只有三处可查寻安葬处
1、五世仲智(1630—1674)44岁→六世思惠(1651—1718)67岁→长子七世恭进公(1673—1735) 62岁→八世绵章(1696—1765)69岁 次子→九世应试(?——?)三子→十世继圣(?—?)长子→十一世望宗(?—?)→子十二世安泰(?—?)葬无为州(县城)南乡高沟。由于一连几世年代失考,按六世思惠次子七世国清传到八世的文斗与六世思惠长子七世恭进传到八世的绵章出生年份相近,按文斗传到十二世的世泰卒于1857年推算,十二世安泰应在1857年葬无为州(县城)南乡高沟
2、五世仲信(1632—1667)35岁→六世思纯(1656—1724)68岁→七世国贤(1679—1738)59岁次子→八世文盛(1703—1757)54岁→九世乾序(1724—1784)60岁→→十世朝荣(1745—1784)39岁→十一世起龙(1767—1820)53岁 第二子→十二世志德(1809—?)约1867葬无为州土桥(县城西南)黄布山朝东南二里许瘗冈
3、五世仲智(1630—1674)44岁→六世思惠(1651—1718)67岁→七世国清公(1675—1783)108岁→八世文斗(1699—1795)96岁(1妻96岁  2妻103岁)→九世应举(1727——1775)48岁→十世朝仲(1752—?)→十一世明宗(1776—?)→十二世世泰(1799—1857)58岁长子→十三世炽晓字春晓(1822—?)约1880年左右葬无为州土桥(县城西南)黄布山。生子一 →十四世绍州字光州(1846—1897)→十五世祖银字有福(1881——?)

五、何时新续的谱(待网上咨询)
炽绍祖德荣先业  耀绪宗仁启后昆
附父亲手迹:二○○六年三月

祖父卒于1906年大爷袁广传,二爷 袁广福 三爷袁广才,生于1894年卒于1960年66岁,11岁时祖父逝世。四爷,五爷袁广启,生于1901年卒于1946年。父亲袁光泰(袁仰平)生于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寅时(1906年8月1日)逝世于1959年3月9日。母亲陈传英生于1911年(猪年)逝世于1959年8月。有中生于1927年 有振生于1934年( 家谱四本,74年遗失三本,现存一本,虽非本支,但既归入袁槽坊存放应属本家,细阅读,略知本谱自
照公长子:五世袁仲智(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1674年)→六世袁思惠(生于1651-1718年) →七世袁恭进(袁思惠长子,次子国清三子国相)(1673-1735年)→八世袁锦章(1696年-1765)→九世袁应榜(1724—?)(次子袁应试)→十世袁魁荣(生于1753年—?)→十一世袁彪(1785年)十二世袁和泰(1808—1867)、十三世袁炽法字春法(?-?)(止)(彪公第四子十二世袁大和(?-?)另分支袁大和子炽壁)→十三世袁炽壁字春壁→(1848-1906)(祖母生于1864年推算祖父应生于1860年左右)→十四世袁绍旺字光兴生于1889年(止)(父字辈)(比父亲大17岁比大佰生于小岁)
七世袁国清(袁思惠次子)(1675-1783)八世袁文斗(1699-1795)(妻1--1701-1797妻2--1702-1805)九世袁应举(1727—1775)--十世袁朝仲(1752-?)十一世袁明宗(1776-?)十二世袁世泰(1799-1857)--十三世袁炽芳字春(1824--?)十四世袁绍耀字光(1841—1903)十五世袁祖礼字“有”(1869-?)十六世袁德盛字“茂”生(1902年)

照公次子:五世袁仲信(1632-1667)六世袁思钝(1656-1724)(生二子国贤、国秀)七世袁国贤(1679-`1738)生三子(文盛、文标、文章)八世袁文标(生于1702-1766)九世袁崑序(次子袁东州)(生于1729年)十世袁文杰(生于1766-)十一世袁金玉(生于1805-?长子海明,次子海清)十二世袁海清(生于1835-1889年年)(四子 炽霞 炽开 炽德 炽求 )传到十三世袁炽霞(生于同治三年1864-1901年)→十四世袁绍忠(于大佰同年生于1885年)十五世袁祖法(?-?)字“有”袁有法(应于大佰长子同名)本谱为芳公支下金公第二子照公支下
袁术(?—199)→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公路,197年称帝于寿春。袁安(?—9)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邵公,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其子孙世代为大官单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簇。(以上录于辞海)十三世“炽”为吾之祖父辈份,十四世“绍”字“光”为吾之父字辈。
安葬地只能查得:
八世袁锦章(生于年1696年-1765)公次子→九世应试  三子→十世继圣公(?--?)→十一世望宗→十二世安泰公(?--?)葬无为州南乡高沟
七世袁国贤(1679-`1738)→八世文盛(1703—1757)→九世乾序→→(1724—1784)→十世朝荣(1745—1784)→十一世起龙(1767—1820)起龙第二子→十二世志德(1809年---?)葬无为州土桥黄布山朝东南二里许 瘗(YI) 冈
十二世袁世泰(1799-1857)长子→十三世炽晓字春晓(1822—?)葬无为州土桥西林布山  生子一→绍州(1846—1897)→祖银字有福(1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8-1-27 15:44:18 | 只看该作者
故事
(作者:江夏金桥袁槽坊)

1986年在焦婆合作商店访孙斗南
明朝有一位姓焦的老太婆住此又名焦佰店。
1947年刘佰承挺进大别山路经焦婆
1948年腊月焦婆解放
佰子贤焦婆商会会长,因与你父亲是棋友,帮他写写东西(当文书)父亲并非“伪保干事”
1958年5月1日(小雨)孙大行开斗争会,斗孙道法、孙斗南、马正玉,是乡长王文礼干的。(社长郭一俊)
1928年土匪烧焦婆。
1931年(民国20年6月14日)“光蛋会”(贫协会)烧焦婆乡政府(同行局)。打死土匪头刘道才。
民国27年(1938年有炳出生时)农历11月29日日本炸焦婆。
父亲常写的一副对联是:
恒歌大有汝南缚世泽  袁恒丰祥淝水振家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袁文献 发表于 2018-1-28 19:36:37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可能录错了一个字,应该是:恒歌大有汝南传世泽  袁恒丰祥淝水振家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