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鲍焱 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
推荐 宜春袁斌荣
宜春大成殿的前世今生
在宜春中心城区,尚有宜春台、袁州谯楼、难禅阁、昌黎书院、宜春大成殿五座遗迹可寻的古代公共建筑,保存至今最大的单体古建筑,莫过于宜春大成殿了。走近大成殿,便会油然产生一种目即道存的感慨,大成殿曾经是县学的一部分,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是县学中最神圣、最雄伟的殿堂。
祭孔无疑是孔庙最隆重的盛典,每逢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一场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就会在大成殿举行。在我旧藏的宜春地方文献中,就存有“宜春县佾生一等一名”的科考文章,佾生虽不是科举的一个正式台阶,但也有一定的选拔程序,甚至通过考试来考察其文理是否清通。甄选出的佾生须是口齿清晰、长相俊朗的童生。遴选出的佾生,担当文庙演出任务。佾来自于八佾舞,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八佾,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朱子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宜春大成殿,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明洪武七年、正德七年、清顺治十年、康熙六年、乾隆十一年、乾隆三十二年、嘉庆二十年间修缮、改建或重建过多次。尤其是嘉庆二十年的修建,主体结构保存至今,历时二百余年,当时的精心构建,可以想象。现存的大成殿面阔和进深均为5间,通面宽25.9米,通进深20米,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庑殿式,四坡顶,重檐,土红筒瓦,素面瓦当,檐高11米;抬梁式木构架,4金柱围一间,14对金柱全为圆形木柱,柱础石质,底座八楞形,上为偏鼓形;斗拱出跳,分外檐、内檐,殿顶有一藻井;大殿东墙镶嵌有二块石碑,刻楷书:“善和乡归德里五甲韩塘,州同知袁崧建修大成殿宇,嘉庆二十年乙亥岁桂月吉旦。”
《宜春县志》(同治版)关于大成殿史料
据《宜春县志》(同治版):“袁朝仪兄弟捐资重修大成殿,徐乐山记。”作记的徐乐山自嘉庆十六年(1811年)始任宜春知县,北京宛平人,举人。记全文如下:“大成殿者,盖祀至圣先师孔子于其中,所以主关邑之文教。今多士入宫墙者,仰宗庙百官之美富,争自濯磨以承群圣之统,而维道化,于勿替者也。岁辛未,予来宰宜邑。得考宜之圣殿由州守张杓、县令柯春卿建,于北关外。始厥后,举坠修废,动帑财则皆敛资,以共襄厥事。往岁之春,风雨颓坏。予复欲聚合邑绅士谋鼎新之。适有邑北州司马袁君崧因其子遞入黉门。遊此见之深惜,有志独任而未敢遽言。迺先以红呈禀予,予嘉乃志,上禀郡守隆公。守遂击节叹赏,欣允其事,谓足免绅士之烦。袁君乃令其子朝仪等鸠工庀材,于嘉庆乙亥兴工,越丙子仲夏告成。六月吉蠲,予从郡守隆公偕两学师统率绅士等,奉夫子主入庙行礼。袁君亦率诸子衣冠晋拜。此时,金声玉振,则大成之乐也。释奠侑妥,则大成之礼也。礼毕,咸长揖称叹,此袁君之盛举,费出不貲者也!袁君谢曰,非敢自逞,道在宜然也。予于此知宜之文人学士必有砥节砺行、蒸蒸日上,而袁君之子若孙必有腾达振起者遞出,而裕于后也。今皇上以圣继圣,钦崇道学有加,无已而作人之化远逾隆古。故自都城及各省府州邑学,无不共崇圣殿牌祀殷。而宜邑尤喜有独力能支者。大守因以记属予,予嘉其好义而实为重道,急公之大举于是乎书。”从碑文和徐乐山记可知,此次大成殿的修建是从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年)的秋天开始动工,于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五月告成,六月举行祭孔大典。关于袁崧身份碑文上“州同知”,但此州同知显然并不是袁州同知,据《宜春县志》(同治版),嘉庆二十年袁州同知为继德,是满州人氏。再则,清朝有着严格的任官回避制,官员不得在本籍为官,俗称“避籍”。此次修建的另三个主要人物分别为:袁州知府隆泰,宜春知县徐乐山,袁崧之子袁朝仪。隆泰,蒙古正黄旗繙译生员,嘉庆十五年任袁州知府。徐乐山,宛平举人,嘉庆十六年任宜春知县,《宜春县志》(同治版)有传。袁朝仪为袁崧之子,修建大成殿时为正在县学读书的生员。这三个人物的身份比较明了。此次修建大成殿的主角是袁崧,关于袁崧好在《宜春县志》(同治版)有传,袁崧收录在人物·善士条目之下。传文如下:“袁崧,字岳尚。祖钦禄,以忠厚起家。父沼,邑庠生,性公直,举乡饮宾。崧缵承先绪,援例入贡。应乡试,屡困棘闱。生平好义善施。丰年积谷备荒,减价平粜。贷钱不责人偿。创立宗祠,多修乡间桥路并独建县学大成殿。学宪王以重道急公额旌之。年六十授州同职。加职请封祖父皆奉直大夫。年七十寿终。侍郎陈希曾为传,称乡邑善士。子朝仪、朝任、朝侃俱监生,朝伟、朝佐俱庠生。孙曾数十人遊庠生。”按此传文可知,袁崧年六十授州同职,年七十终。
《韩塘袁氏族谱》(道光元年版)关于袁崧的史料
《宜春县志》(同治版)关于袁崧生卒生平未得其详。为此,我们找到了《韩塘袁氏族谱》,其中收录《合邑公祭》(《韩塘袁氏族谱·艺文·祭文》)可解其惑。祭文如下:“合邑公祭诰授奉直大夫天山公文。古诗云: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然随物化,荣名以为宝。然则人之质未有不澌然而尽,所存者其名耳!顾名之垂不也,非善不著。即善矣,非有征于世亦不著。故人无不冀有所传于身后,究之什、无一、二者,大抵戚好谬为虚誉,而实弗与焉!若吾袁翁天山先生,其邑之善士乎!其邑之善而有征者乎!先生家世忠厚,代有积累。其生也,貌清癯而性纯正。少年读书,静观默识。为举子业,四隽五家能溯其宗派,得所师承。虽应试輙困于有司,而文名渐起。后以资入贡元。应乡试,顧卒不得志于时,遂捐州司马,家居抱璞以终也。先生既伏处乡里,家业不貲,不欲以财自封。凡乡邻之待而举火,远方之来而告粜,皆有以厭其意而去。而建祠宇、造桥梁、修道路无不乐为输助。至如大成殿创修、兴贤堂之捐费,尤其著者矣。呜呼!吾观世之拥富饶、务封殖者,平居招集宴乐之徒,游闲之友,群然聚处,呼卢喝雉,赌意钱而戏叶子,挥金如土。饮食若流,夜以继日。否则为狭斜之遊,作緾头之费,不稍吝惜。至告以善举,则锱铢必较,且若丝粟不敢妄费。其人之贤、不肖为何?如闻先生之风,夫亦可以少愧矣!然我惜先生之道,不得大行于时,使其早有所遇,将见推其所施。如春风煦万物,如海润及千里,岂非斯人之幸。奈何韬光匿采,终老于牗下也,讵不悲哉!虽然先生之身虽化,而名则不朽!况玉树联芳,芝兰競秀,善报之有待于后,可操券而得手!余等与令子同事文昌宫局,交遊有素。分当执绋!叹芳型之既远,感善行之不泯!哲人已逝,吾将安放。故以一言致景仰之忱,即以一言申哀輓之私,庶几云车风马之暂停乎!尚飨!
旹嘉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仲冬月谷旦。
阳考弟、刘拱仁、易日廉、晏际煌、张运谟、杨锡辂、周缙、甘迪谟、李应桂、汤学诗、潭菁华、易焕谟、刘锦陞、邓庭英、殷鹏举、廖家传、刘上游、曹文渊、掦庄、袁锡光、潘安澜、徐辅仁、易绪昌、黄云绣、黄朝绅等同奠。”
从祭文可知,袁崧卒年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820年),从其年七十寿终,从古代男子逢九做十习俗,可推其生年为1751年(乾隆十六年)。其捐州同知衔为1810年(嘉庆十五年),时年60岁。修建大成殿为1815年(嘉庆二十年),时年65岁。
古人最重60岁寿辰,袁崧在60岁时不仅捐了州同知,还做了隆重的寿宴并请金殿传胪辛从益写了祝寿序,序文如下:“恭祝诰授奉直大夫袁公天山先生暨德配诰封宜人袁母潘太君六十双寿序。物之静者,莫如山。山而峻,极于天则尤厚。重巨镇极,天下至静者也。人能具静德,而与山同体,则其蕃祉老寿之应,亦将有象乎山者焉。宜春封翁袁岳尚先生以天山自号。观其生平,殆德不愧其名者矣。先生族子大梅从余游,为余述先生行事甚详。其生世有厚德,积俭勤以致殷阜。先生席素封之,业因其旧规,不事货殖而家益裕如山。之因其地产岁落实而取其材焉。其服食俭约,戒子弟以谨守先人家风。如山之韫玉孕琛,而善体坤母之吝啬焉。其居家敦孝友,严课诸子,不令稍离书塾。得敦艮之义,其端重寡言,终日不出户庭,得艮止之义。其抚诸子侄,周其乏困,得地山谦裒,多益寡之义。其非义非道不取,与有泰山岩岩之象。其牧守招饮,托故以辞。殆坡诗所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者欤。其御下宽仁,有仆窝藏以逃,老无所依,卒自损而仍收养也。殆所谓山薮,藏疾者乎。其生平非法不言,一切放言、游手之徒,望而避之。殆易天山大象所谓远小人不恶而岩者欤。其读书喜默识、务心得,记典极博。又易山天大象,所谓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者欤。其作文刻苦,不喜浮嚣。有高峰邃壑缒幽鑿险之致焉。至于谷值荒年,常减价以粜,他县远乡咸来就籴,赖以存活者众。记所谓山林丘陵民所取材用,先生象焉。当宜邑之议修考棚也,先生将倾囊以助,适有谓捐修后,有司以名达学使者则子侄入泮可必,先生耻其要利,遂改助文昌宫金数百。其胸怀超洁,又如大华秀前迥绝群峰焉。夫具山之德,其福泽精神自宜与山相类。今诸嗣森然如五峰矻立。次君、五君並以高文积学受知汪瑟庵先生,补弟子员。后贤济美,如名山之产珣玗。竹箭宝藏並兴如丹穴。虽九苞采耀值急公例开诸嗣君。因先生欲显扬前代,为捐职貤赠其祖若父。且为先生援例,并请诰封龙章,宠锡乡里。荣之盖左氏所谓有山之材而照之以无光者。而其德配潘宜人以孝慈勤俭、温慎之德、克襄内政。今且并周花甲,玉峰双竦,诸孙罗列,齐眉之庆,远胜光鸿。岂非静德厚重与山合体。故能储祉凝庥,而有康疆逢吉之应欤!然则先生可以畅然引满矣。吾闻先生清癯体健,美须髯,宜豪于饮者。而守身谨疾,数十年不近酒。夫大斗以祈黄耉,春酒以介眉酒,固与寿相引也。况以坚凝之体,臻耆宿之年。醴泉涌溜于天台,珠树琼芝,益增荣润,岂以酒为累哉!诸戚友盍满挹山罍,请先生破例一饮,诵天保如山之句,以为先生寿!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江南道监察御史,前金殿传胪,翰林院编修兼文渊阁校理,武英殿纂修,国史馆纂修,内阁撰文,戊午福建主考,己未教习庶吉士,乡眷弟辛从益顿首拜撰。旹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仲冬月谷旦。”(《韩塘袁氏族谱·卷二·艺文·寿序》)
辛从益(1760-1828)字谦受,号筠谷,江西万载县康乐镇人。乾隆五十五年二甲一名,故称金殿传胪。道光初累宫内阁学士,礼部、工部侍郎。辛从益是万载县有科举来,科考最优者。据文献记载,辛从益在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后,以母老陈请终养,返回万载,直至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写寿序时就在万载。辛的寿文运用了大量的《易经》奥义,词藻纷披,对袁崧和德配潘氏极尽赞美之词。寿文中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当时袁州在议修考棚,对助捐有功者名录拟报学政,捐助者子侄在入县学,取得生员资格等可享受照顾。袁崧认为此举太功利,有损清名,故将几百银两转捐了文昌宫的修建。
芦村镇韩塘田野调查袁崧史料
为寻找袁崧史料,12月初的一个下午,我们实地考察了袁州区芦村镇韩塘。经过二百多年时间的风霜洗涤,甲第连云的古村落已杳不可寻,只有他当年捐建的祠堂,还在村子的中央矗立,隐约叙述曾经的辉煌。据村里老人讲,当年修建韩塘袁氏宗祠,除村民部分乐捐外,大部分由袁崧捐赠,他也是兜了底的。据村民描述祠堂金柱,全施生布大漆,雀替藻井,描金彩绘,修建十分精致。在小村外,我们找到了袁崧的墓地,墓碑上写着:“貤赠奉直大夫袁公朋锡墓、诰赠奉直大夫袁公景灵墓、诰授奉直大夫袁公天山墓、诰封五品宜人袁母潘氏墓”。显然此墓是袁崧与祖、父、德配潘氏的合葬墓。墓葬保存较好,整体精致而不奢华,罗围中镶嵌多块碑文,形状保存完好。墓葬体量与一般村民相当,显示出袁崧家族一贯行事低调的作风。
结语
从上述资料,我们对袁崧生平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袁崧,字岳尚,号天山。宜春县善和乡归德里五甲韩塘人。生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操举子业,蒙先人余荫,援例捐资为贡生,参加乡试,屡试不中。嘉庆十五年(1810年)捐同知衔,时年六十。嘉庆二十年(1815年),时年六十五岁,捐资独建大成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仲冬月,年七十终。妻潘氏,诰封五品宜人。子朝仪、朝任、朝侃俱监生,朝伟、朝佐俱庠生。孙子和曾孙辈为庠生者达到数十人。当时一县童生,每场取录不过二十人,谓之为耕读世家,毫不为过。袁崧一生功业主要在慈善上,除平常修桥补路,赈济乡里外,主要有独资捐建县学大成殿,助捐文昌宫、兴贤堂、韩塘袁氏宗祠。《宜春县志》(同治版)人物传以善士立传,可见其慈善影响之大。袁崧品格高尚,宴饮、赌博、狎妓等富豪陋习一律全无,而守身谨疾,数十年不近酒,可谓是超常自律。袁崧交游甚广。比如为之作寿序的辛从益,为乾隆五十五年传胪。参加合邑公祭的易曰廉,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圆明园朝考钦取超等。为之写人物传的陈希曾,为乾隆五十八年探花。可以说尽为当时海内名宿。以善士入县志人物传自古极为罕见,而丰赡的文献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古代正绅伟岸的形象。作为一个功名不显的读书人,他同袁京、袁业泗、袁继咸等高士名宦一样,于袁列祖有同光。大量袁崧文献的发现,对我们研究宜春大成殿的修建史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