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袁开榜教授旧家谱资料下载

[复制链接]
楼主
休闲 发表于 2006-12-1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开榜教授旧家谱资料下载

庆峰宗亲:  请将汝南堂,徐州袁氏的二修至六修家谱的谱序提供给我,谢谢!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姓名:袁开榜  邮编:4000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休闲 发表于 2007-3-8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开榜教授旧家谱资料下载

谢谢资友将<<新编袁氏分支家谱>>传上网络,供袁氏宗亲下裁,免去了我按邮箱传送之繁.有什么建议可联系QQ:376912409
  各位宗亲可按资友公布的网址下载,请各位宗亲提出宝贵建议,以便定稿.资友公布的下载网址如下:
  袁开榜教授2007《新编袁氏分支家谱》
  下载地址:

http://www.yuanscn.com/yuans/images/upload/2007/03/2007kbjp.ra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休闲 发表于 2009-9-19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如启宗亲上述推论,我想您一定看过《清水塘源流谱序》,请如启宗亲将《清水塘源流谱序》提供给我一阅,谢谢!

                    开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休闲 发表于 2009-9-24 2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和探讨

  外出归来,见如启宗亲19日提供的《清水塘源流序》,并提供了如启宗亲个人的解读,实为感谢。
该序我已在《袁氏家志》中看过,并在我编写的《新编袁氏分支家谱》中全文刊用,有疑问之处,还加了注解。看了如启宗亲说《袁氏家乘》、《水师垻老谱》、《袁氏家志》都是源于《清水塘源流序》的结论后,我还以为如启宗亲手中有更详尽的资料,因我是世盟祖的第二十七代孙,我真想把唐朝宰相袁滋以来的情况搞清楚,故请提供更详尽的资料,如启宗亲提供的《清水塘源流序》就是《袁氏家志》和我在《新编袁氏分支家谱》中全文刊用并加了注释的《清水塘源流序》,但能即时提供给我,我还是要真诚地向如启宗亲表示感谢和敬意!

  为了给《清水塘源流序》中“袁先生玉罔之言:先相国九世,至剌史公,登宋治平进士,而官于吉乞骸归。” 这段文字中的“先相国九世,至剌史公,” 找根据,我又翻了一下《袁氏世考》,
在《袁氏世考》第39页至40页有如下记载:六、本载滋字徳深……可得如下世系:
  滋生七子:祥岳、祥艮、祥裕、祥光、祥集、祥宗、祥泾。
  祥艮——宪章——仲达——彦敬——文献——先忠——居礼——日严。
  在《袁氏世考》第51页上又有峽江乌石岗谱载:
  日严生三子:仁仲号竹岩,迁安福;文仲号松岩,仍居袁州;武仲号梅岩,居鸟石岗。
  武仲生-子:富春(《袁氏家乘》上武仲之子是厥,厥之子才是富春,而且把武仲列为滋的儿子,根本无)。
  富春生三子:孟翁、仲翁、季翁。
  孟翁生二子:长子袁礼(徙大竹山);次子袁禦(徙兴国)。
  袁礼生三子:长子袁开(徙石庄);次子袁高(徙吉水学堂下);三子袁身(徙芋头园)。
  袁身之子:袁添平(从芋头园徙回吉水清水塘)
  注:富春至添平这四代,《袁氏家乘》和《袁氏世考》基本符合。

  因此,从袁滋——祥艮——宪章——仲达——彦敬——文献——先忠——居礼——日严——武仲。共十世。从而可以映正《清水塘源流序》中“袁先生玉罔之言:先相国九世,至剌史公,登宋治平进士,而官于吉乞骸归。”之说。从袁滋到袁日严共九世,至剌史公,刺史公袁武仲刚好是第十世。但亦说袁武仲859年(唐宣宗十三年,岁次己卯)任吉安府刺史,不可能在宋治平(1064-1067)才登进士,如果真有一个登宋治平进士的袁武仲,是否有隔若干代同名的袁武仲呢,这就需要求证了。

  另外,袁滋的父亲是谁,也需要考证。请见我在《新编袁氏分支家谱》中的-段说明:
  袁 曄(晔)(妻盛氏):长子袁 淦(妻郭氏);
      次子袁 滋(妻盛氏)。(《袁氏世考》38页和江西南康《中华袁氏族谱》总世系笫008页以及赤水《袁氏家志》 0 73页上所载,均是袁象彪(盛氏),袁象彪之长子是袁 诘,次子是袁 论,不是袁 淦和袁 滋)。
三十世祖:袁 谕(妻张氏):生子袁承右。
     袁 诠(妻卢氏):长子袁承宽(妻李氏);次子袁承贤(妻刘氏)。
     袁 淦(妻郭氏):长子袁成仲;次子袁文仲。
     袁 滋(妻盛氏):生子袁武仲(妻胡氏)。(袁 滋对应袁 诘(樊氏),但袁 诘之子是袁承恩(《袁氏世考》 和《袁氏家志》记载相同),不是袁武仲,袁承恩之子是袁修祯)。

  还要说明-下,《袁氏世考》虽称经典之作,但《袁氏世考》前后也有不少互相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也需要求证。

  我认为:无论是编撰袁氏通谱或各地的袁氏族谱,-定要以事实为根据;对祖先们留下的历史文献,我们在肯定其功绩的同时,一定要有分析地选用,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抄;脉络清晰的,可作结论;脉络不清晰的,不妨加上说明,让读者知道这里还有待考证和完善的事情要做。这既不影响成书出版,还可期望我们的后来者继续加以完善。

  总之,我们作的工作,上要无愧于列祖列宗,下要给儿孙们留下值得他们追思的正确结果。

                                开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休闲 发表于 2009-9-25 22: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承教。上面更正,亦有道理。但《袁氏世考》40页上文字叙述与下表就不统一,文字叙述中有文献,而表中却掉了文献,若在表中彦敬和先忠之间加上文献,则文献之子应是先忠,而不是子先。即是文献有-子子先,后面接着是忠有三子。文表对照,是否可理解为文献之子是先忠,这样就不存在子先了。先忠有三子是居贤、居宾、居礼。居礼之子又是一个先字,文中居礼后是句号。可见《袁氏世考》句读不清,省略不确之处甚多,故各人理解不同之处,在所难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