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毛泽东主席国文老师袁吉六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仕政 发表于 2007-8-18 20:3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袁仲谦(1868—1932),字吉六,又名仕策,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农历四月初十,殁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二日,享年64岁。祖籍湖南省隆回县孟公乡(今罗洪乡)白莲村,系清末拔贡。
袁吉六先生民国2年(1913)春,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时,曾为毛泽东主席国文老师,而且对其古文写作的影响很大。民国4年,一师学生掀起反对校长张干的学潮,张为此大怒,决定开除学生毛泽东等17人。袁等在张干面前据理力争,说:“毛泽东等皆杰出人才,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张干被迫收回成命。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及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个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了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并说予之得窥古文涯俟者,袁大胡子之教为多。据载,袁吉六先生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现北京师范大学)、湖南一师、省立一中、明德中学、长郡中学。袁吉六先生在民国16年参加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并任该校教师,直到退休。民国21年农历四月初二(1932年5月7日)袁吉六先生逝世,后叶落归根,葬于家乡隆回县(原为新化县)罗洪乡孟公村蛇形山,墓碑碑文是毛泽东亲笔写好的邮来的,墓两侧的方柱上刻有章士钊与郭沫若二人合撰的对联——“通古今文史,育天下英才”。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袁仕政 发表于 2007-8-18 20:32:16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主席国文老师袁吉六

袁吉六三岁丧母,父亲袁家绩,是清光绪甲午科秀才。袁家一贫如洗,主要靠卖豆腐为生。但袁吉六并未因家庭生活极度艰苦而放弃学业。他从小立下“囊萤、映雪,虽贫不辍”的豪志,凭自己的聪明资质,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清光绪年间,袁吉六身着简装,肩背包袱书笔,赶赴县城考试。袁吉六文思敏捷,立意新颖,论据充分而准确,考出最好的成绩,获得府试资格。
  同年,府督考秀才,举行岁试。袁吉六满怀信心,欣然前往。因袁吉六家贫,沿途寄宿不食客餐,仅以苞谷粉和锅粑充饥。考试这天早晨,袁吉六事先将几块锅粑塞进左手衣袖内,准备在考试饿时食用。进入考场应试不久,被监考官察觉,疑是“夹带”弄假,便责令其站起接受检查。袁吉六内心明白,未等考官动手,便毫无惧色地主动站起,将衣袖筒往桌上一抖。考官们一看,原来是几块苞谷锅粑。监考官始知他是一个乡村的穷苦学生,不但未加责怪,还暗表同情,便默默走开……考试结束,袁吉六成绩优异,考中秀才。家乡人无不为之欣喜,都称他为“锅粑秀才”。

  清光绪二十三年八月(1897年),袁吉六又赴省院参加乡试,考中丁酉科举人。他的举人学衔高人一等,皇封钦赐旗匾一块,授予“见官大三级”之权,次年本应上京参加会试,后因病未能前往。

  袁吉六中举后,不入仕途,矢志从教,致力于苗族、土家族、汉族人民的教育事业,造就不少人才。湖南省长兼督军谭延曾请袁吉六出任省政府机要秘书,被袁吉六婉言谢绝。谭延见袁吉六是个以不入仕途为荣的人,便请他任国史馆总编修,也被袁吉六推脱。1913年,老乡陈润霖任湖南省第四师范校长,请袁吉六去省立师范任教,袁吉六碍于老乡面子,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前往省立第四师范任国文教员。
2007-8-9 12:59:33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袁仕政 发表于 2007-8-18 20:35:15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主席国文老师袁吉六

主席不忘袁大胡子
  毛泽东从一师毕业之后,一心致力于革命事业,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但他仍然挂念着自己的恩师袁吉六先生。全国解放之后,缅怀先师的心情更为强烈。

  1951年,毛泽东亲自向湖南省的领导同志写信,寻找袁吉六先生的夫人戴氏的下落,并派人接戴氏来北京参加“五一”节观礼。戴氏在北京期间,毛泽东曾三次单独会见,并设家宴款待。毛泽东要长沙民政局,每月发给戴氏生活费30元。当毛泽东了解到先师袁吉六先生墓葬未曾修葺时,慨然解囊相助,赠款400元为先师修墓。1952年,毛泽东回湖南时,为纪念先师,亲书碑文“袁吉六先生之墓”七字,嘱地方政府为先生立碑。

  1963年,戴氏老人患结石病住院,并施割治手术。湖南省委统战部派工作人员到医院探望病情,还送800元人民币作为医疗费用。此期间,毛泽东正好回湖南,还亲自去看望袁师母。1965年春,毛主席在中南海请郭沫若、章士钊、王季范、周世钊等同志作客,用家乡菜招待客人。席间,谈起第一师范的袁吉六先生。章士钊慨而言曰:“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接着说:“斯人教天下英才。”毛主席听了笑着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袁仕政 发表于 2007-8-18 20:37:48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主席国文老师袁吉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admin 发表于 2007-8-18 22:40:10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好!可加上吉六先生本人的照片则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酉 发表于 2007-8-19 00:21:16 | 只看该作者
敬师重学!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袁银生 发表于 2007-8-19 20:10:34 | 只看该作者
尊师重道~~~是炎黄子孙的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袁仕政 发表于 2007-8-19 20:31:47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主席国文老师袁吉六

古人常说“诗书诗书,原是一家。”袁仲谦先生就是这样一副大手笔。他不但做得一手好古文,精通诗词之道,尤其写得一手好字。
  他三岁时没了亲娘,靠爷老子打豆腐卖养活一家大小。小吉六虽然家境贫寒,天资却格外聪颖。那私塾先生石明山是个苗族举人,眼力蛮好,一见了小吉六就说:“此子可教!日后必定成才!”不但收下了他,学费还不取分文。
  小吉六学习出奇的刻苦,白天随老师读书、作文、练字;到了夜晚,点一盏小小枞油灯,还要练字。窗外声响,全然充耳不闻;夏天蚊虫叮咬。全然不觉痛痒。他爷老子见了,很是心疼,就手持蒲扇,轻轻为他驱赶蚊子,也不知赶到什么时候,只知道两爷崽常常伏在案头睡个通宵。
  袁胡子从小练字,一直到他临死的前四天,他还坚持写了中字四十、小字一百!袁胡子一辈子练的是平原书法,其程度就讲不清了。他生前的“山斋”书房里,挂有两副自己写的对联,一副是:“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另一副是“花影云拖地;书声月在天。”写得真个笔酣墨畅,意兴淋漓,谁见了都啧啧称奇。袁胡子的字出了名后,远远近近请他写字的人,不知有多少。
  有一回,省里的唐生智,想给他娘写块寿匾,就打发一个马弁,千里迢迢下乡来见袁胡子。那马弁笑嘻嘻捧出五百大洋,说:“看哪!这是给您老的酬金!”袁胡子一见却生气了,正眼儿也不瞧一瞧,只冷冷地说;“我袁仲谦乃山野之人,哪里会写什么寿匾,长官请吧!”说毕拂袖而起,把那马弁恨得咬牙。当时的省长赵恒惕,晓得袁胡子这拗脾气,求字是求不到的,只好设法行骗。于是他托袁胡子的一位同窗好友前来请写一副对联。袁胡子见了故人,忙酒菜相待。酒酣耳热之际,听了来意,果然一挥而就。那老朋友又惊又喜,不禁失声赞道:“妙笔妙笔!赵省长见了,一定非常高兴!”袁胡子一听,傻眼了:“什么?赵省长?你快说清楚?”老朋友后悔失言,但已经瞒不住了,只好老实说明来由。袁胡子不等他说完,一把抓过墨迹未干的对联,几下撕得粉碎;又把笔砚掼得老远,气呼呼地说:“涂鸦之笔,如何上得省长厅堂!”
  正在这时,寨里的农民戴恩太走来闲谈串门了,问道:“拔贡老子!今天为么事气成咯个样子?来来来,教我读一首诗,再讲讲古,说个笑话吧!”说着,一屁股坐在门槛上,摘下头上的新斗笠连连扇起风来。袁胡子见了戴恩太,果然转怒为喜,脸上堆下笑来,一边递过凳子让坐,一边接过他手中的新棕丝遮阳斗笠,眯起眼睛仔细看了一回,说:“恩太!你咯只新斗笠是刚买来的?蛮好咧!要我在上面替你写几个字吗?”说着,不等回答,已经回到座前,把刚才摔开的羊毫毛笔又捡在手里。戴恩太忙说:“敢情好!斗笠有了记号,我戴了它去外乡做生意,也弄不丢了。只是难为您老了!”袁胡子笑道:“哪里,哪里!”戴恩太后来戴了这只斗笠,到衡山去做生意。想不到一个读书人看见斗笠上的字写得咯样好,十分爱慕,便出了高价钱买去了。戴恩太回到家里,又买来五个斗笠请袁胡子写字,袁胡子竟一一帮他写了。这一回,果然五个都卖上了好价钱。戴恩太欢喜饱了,一五一十告诉了拔贡老子。袁胡子听了,感叹地说:“恩太!这个年月,你做些小本生意养家养口,过日子也难!如果贩斗笠能卖好价钱,你只管多买些来放到这里,我帮你写字好了!”戴恩太感激不尽,从此,他就改做斗笠生意了。
  袁胡子的拗劲就是这样:想求字的豪富之家,任你金银财宝相酬,千金也买不到一字;他高兴给你写了呢,不用你开口他就写了。
  但是,袁胡子也有失算的时候。
  保靖县有个黄海楼,当过四川布政使,是全县最大富豪。罢官回籍之后,他广交乡绅官吏,多次柬请袁胡子,想邀他赴宴写字,都被托词拒绝;但当听说黄海楼想用高价收买傅公祠给自家造花园时,袁胡子顿时青筋暴起,拍案大骂:“为富不仁,呕死我也!”接着又作了一首打油诗:
远看一座庙,近看无神道;
有朝要发卖,穷富都不要!
  袁胡子一边哼着,一边翘起胡子,挥毫写了,叫人贴到黄家门口。黄海楼见了,气得七窍生烟;但他后一想,又转怒为喜,一边细心地揭下这张帖子,一边喃喃自语说:“我总算得到拔贡老子的墨宝了。”
  谭延闾任湖南省长和行政院长时,曾多次重礼相聘,邀请袁仲谦先生出任省政府机要秘书和国史馆总编修。袁胡子听了,淡淡一笑说:“仲谦退居林泉,但得松涛为伴,禽鸟为邻,完成著书,课子两件事业,吾愿足矣!”
  先生委婉呈辞,颇费力气,终于推脱了聘请,感到一身轻快,遂与老朋友举杯豪饮,哈哈大笑道:“仆一介山野之人,直如闲云野鹤,奈何反人彀中哉!”趁着酒兴,并作《桃源舟次》诗以明心迹,诗云——
莫问仙津路,推蓬望晚晴。
岸高新潮退,山尽大江平。
堤树别来长,水禽飞且呜。
穷途归棹早,翻幸我无成。
出世之态,超脱之辞,溢于言表。可以看出,袁仲谦先生对其一生未入仕途,而以著书教子终老林泉,斯心是感到多么幸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袁仕政 发表于 2008-1-10 16:41:16 | 只看该作者

来源:长沙晚报2007-09-10

袁吉六先生为师为人之道

--------------------------------------------------------------------------------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2007-09-10  点击量:97


 袁吉六先生是毛泽东的老师之一。袁吉六1868年农历四月初十出生于湖南省保靖县葫芦乡袁家坪场。卒于1932年农历四月初二,享年65岁。1952年毛泽东亲笔题写了《袁吉六先生之墓》的碑文。

 袁先生幼年随父亲袁家绩攻读经书,研习诗文。他读书注重口诵心思,在《读书有感》中写道:登高观天,六合无碍;坐于井中,所见不大,逢人问路,不失跬步,冥然而行,举足便误。他还说:人而不学,良玉不琢,学而不变,良玉不炼。变之不善,为器之顽,善变日彰,如圭如璋。告诉人们学习必须善于消化理解,促进知识的成长。

 1897年19岁时,袁吉六中丁酉科举人。1912年袁先生迁居湖南省新化县,次年在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一师)任语文教师。他从四师到一师先后教授毛泽东五年,对毛泽东十分器重,尤其赞赏他的文才,并向毛泽东介绍古典文学作品,借书给毛泽东阅读。1936年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讲到袁先生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良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1965年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请章士钊,周世钊、郭沫若作客便宴。席间谈起袁吉六先生,章士钊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接着说“斯人教天下英才”,毛主席谦虚地说,讲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1980年袁先生的儿子袁诚将郭老和章老的讲话,各取后面的五个字,即“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刻石为联,立在袁先生墓碑两侧,永志纪念。

 1915年上期,第一师范的学生反对当局增收学杂费,发生了驱逐校长张干的罢课运动。这次斗争中,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反对张干的传单。张干要开除毛泽东的学籍,袁吉六先生极力反对,并高度评价毛泽东说:“挽天下危亡者,必斯人也。”

 袁先生历来不畏权势,1899年保靖县城的黄海楼罢官回籍,黄曾经当过四川布政使,有钱有势。回乡后,常常设置酒宴交结乡宦,一些官绅趋炎附势,召之即去。黄海楼多次柬请袁先生赴宴,都被托词拒绝。一次,黄海楼欲以高价收买傅公祠,打算扩修自己的花园。袁先生得知此事后,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黄家门口。诗云:“远看一座庙,近看无神道,有朝要出卖,穷嫌富不要。”后来,黄海楼得知此诗是袁先生所作,从此,行为有所检点。

 1916年夏,谭廷铠(此字重做外面一个门)任湖南省长兼督军,请袁先生出任省府机要秘书,他以年迈体弱相辞。后来谭出任行政院长,又邀请袁先生任国史馆总编修,也被他推脱。袁先生在《桃源舟次》诗中说:“莫问仙津路,推蓬望晚晴,岸高新涨退,山尽大江平。堤树别来长,水禽飞且鸣,途穷归棹早,翻幸我无成。”也正是由于袁先生未入仕途,终生献身教书育人,成了一名教育家。


作者:李长林
编辑:黄琛

本内容未经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建立镜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袁冠烛 发表于 2008-1-10 19:49:38 | 只看该作者
吾袁英才,通古今,教天下。无憾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