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家谱杂论

[复制链接]
楼主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3 0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氏世考》中各支迁徙流源篇这样记载:
  丰城正信乡(艹鬼)湖里雩韶袁坊谱载,迁祖袁德,号韶江,渔隐。由西迁蓼州,转迁雩韶。生四子,袁荣、袁明、袁贵、袁聪。
袁荣三子:袁琼、袁(王于)、袁佩。袁明生袁(王旬)。袁贵生袁琛、袁瓒、袁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3 0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氏世考》中四.世系4.历代流源考辩中这样记载:
三,37页
恕巳世系一至十三代一览表(摘自《袁氏世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恕巳→履直→立功→中道→给 →训 →承祖。
             →诏 →承宗。
络 →诰 →承先→修仁。
     →承光→修良→仁仲→应仲
              →应灵。
           →美仲→应秀→景贤→豪 →照。
                 →乐贤。
              →应育→好贤。
                 →敬贤。
        →中正
→奇功→中立→维 →谊 →承爵→修得。
               →修善。
            →承禄→修泰(居南湾)
               →修业。
      →纪  →言贡。
   →中行。
→履谦→一师
→二师→中仁→象先→谕 →承佑
  →诠→ 承宽→修明→文仲→应奇→慕贤
→仰贤
                          →应彦→效贤→雄 →然
                             →世贤→坚
                                →道
                                →显
                               → 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3 0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贤-徳(第四子)。------------------全、清公谱糸。
《袁氏世考》四..世系4.历代流源考辩中\"十一\"中篇这样记载:
见世考43页第九行到44页第五行:记载了.全、清公及后裔的迁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3 09: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习水家谱照>倒数第三张展示了阳新袁全公后裔的一部分.其中一个小的分支延续几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3 09: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习水家谱照>倒数第三张展示了阳新袁全公后裔的一部分.其中一个小的分支延续几十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4 08: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      谈谈修家谱接世糸的话题题
提供几个年代久远的修谱序言,可以看出他们修家谱接世糸的记述
  一,      
          袁氏族谱序
[    明永乐丁酉年进士中顺大夫赵和贵撰]
富川袁氏曰文质,字义立者与余有同门之雅。余倖捷春秋榜,奉命荣归,袁友义立持家谱,示予求叙,予阅其颠末。汉之三公安,梁之司
徒昂,唐之太史天罡皆宗系也。询其族曰:吉水之石溪、富川之铜桥皆三公裔。询其修谱之由,曰:族兄文质与吾侪(我们)也,厥父德辉公洪武间宦游闽瓯(福建建瓯)南归,慨旧谱之残,念吴楚之隔。命远以书通,约同志修谱,兹十载谱成焉。余嘉其志,有旷世之感,异地之符,深得欧苏之风,而无杜固之患焉。前之不可知者不书,后之可宗者详之书法。所谓述前者贵实信,后者贵简布,言者贵忠予。於斯谱见之矣,噫族属之衍者未必不由,前人积德之深,后人继述之善。譬如乔木盤根,阴地千尺,而枝叶青翠,令人翘首也。倘谱残不修,则阀阅混於庸俗奚。可哉!书曰:克昌厥后,袁氏其勉诸。永乐丁酉年仲春月望日。
              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赵贵和顿首谨撰
二,                   续修宗谱序[1416年]
窃以莫为於前,虽美弗彰。莫为於后,虽盛弗传。魏晋以来,谱之攸关,盖基重矣。我袁氏先盛於汝南,居豫州城。至李唐始居袁州。朝代递嬗,枝叶漫廷,难以尽收。即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
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但同里环处
惟:伯昭、伯贵、伯用、伯和数公之裔,耳馀散布别里他乡。江北淮南
者若红藤遍地,难以尽纪。及元至正甲午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
宗世派草图一卷,当岁月暇参豆考订,续吊世系,编成一帙。迨明洪武
已未,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
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
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某亲某疏某盛某
衰各兴修省之,念咸生敬顺之心,序长幼而明人伦,岂徒名字云乎哉。
明永乐丙申[1416年]孟秋月  裔孙文质 字义立 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4 09: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全公手订原序 [约1150年]
按史记司马氏父子约世本,因周谱明世家乃知姓氏所以出焉。袁出陈后涛塗之裔也。腾声两汉著蹟汝阳。全生也,晚不及见祖人风烈,然而明窗净几,披图按籍,几乎又如闻馨欬,若聚祖孙於一堂者。读审培与袁谭书,谓昔先公立我将军以为嫡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四方远近莫不闻知。则我袁氏之谱其修明於汉、魏,约略可知晋之时。 彦伯、山松诸君子博学鸿才,纲罗故实。汉纪一书载及本宗者独详厥后:昂公事梁,才识过人。功业宏深,抱忧盛危。明之心作未雨绸缪之计;惧世远族紊手持世草奏请:朝廷则其修明於五代者。抑又可知至唐太宗命诸儒修氏族誌,甄别群姓。我  天罡公适当其时,故编集袁氏世系更详且尽及神功。时朗孙 谊常语人曰:历世名节为天下所高老夫是也。全观此言,知我先公精神意气所团结。将必有呵护之灵,岂风霜兵燹所得而汤佚乎。先君子奉 命九江欲摹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故本支系图不离几案。全尔时未暇深思,迄今一追维之,始知先君子爱民保赤之意与。 尊祖敬宗之心同出一源。全虽不敏弗克,为先世扬芳摅藻,铺陈鸿烈。亦惟是勉为补辑。是以上承厥考志,下启后人基櫖况今。日新迁土宇需之孔急,於是仿旧普法,尊前世规重编秀梓以继令绪云耳。
光绪戊子年[1888年]孟秋月谷旦合局裔孙重刊
四,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
[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我袁氏,姓本伯辕,族盛陈汝。自汉固公仕景帝拜清河王太傅,公
为中郎将,树绩尤多。东汉安公爱留冬日,拜大司徒三,号始末。详史
迁列传袁敞、袁恭、袁汤、袁逢四世五公,袁氏门生故吏遂遍天下。本
初公推为盟主有自来也。晋时有谓京者隐,隐筠江城北,山以袁名,后
遂府名袁州。宏公字彦伯,有逸才,倚马草露布文七纸,扬风以休黎庶
逸。宋淑公赋鹦鹉名官,当时值废立之际,以死殉节。杰公民望国华,
枢衡尤重。因谋诛贼,而诸渊泄其言,遂与子最公俱死石头城下。闻涕
流张史,表为高岗鸣凤。昂公庐墓制,缚衣著棺至性过人。而答聘不辱,
辞谥明心,姚史维烈矣。迨唐天罡公,以官著籍,术数如神。射鼠而知
其三,渡江而待师德。其子猷有传焉。至若五王迎立中宗,恕巳公靖难
第一长史骂贼不屈服,履谦公劲节无双。廓公为梁开平进士,其子有徙
居蓼洲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
由来。我 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
我全公乃心忠孝,念先世久渥国恩,手订甲牒以公尔忘私。为谆驾
而大宗小宗,敦重一本尤为恳至。故数传而我 祖如麟公郑妣覆家乘一石臼发视完好,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固由公正气独稟而累世公忠相传。顷刻不忘君父尤稟,稟在兹也。盖柳吡有云,门第高者,苟一世坠,先训即无异恒人。余小子承褒封后,缅惟德簿才谫,冀望后起。子若孙矢,志纲常湔,心精白胪,翼载事绩,
而三复之。是则余序谱之意也夫。
五,清乾隆四十九年岁甲申八月[公元1785年],伯昭公十三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秉禹敬撰的《重修再松公下三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秉禹敬撰的《重修再松公下支谱序》载:“今奉 例删修正,不必攀援附会。而一以得有自昉矣。迄晋彦伯山松诸公记一书载及本宗者特详厥后。千里公事齐、梁手持世草,奏请朝廷。其修明於五代。抑可知若。唐天罡公奉 太宗命编集袁氏谱系更详且核兹数公丰功伟烈,卓卓可纪。而於家乘未常不惓惓心切者,亲亲执意古今一辄业。亦越近代始,由我全公,迁兴国,携家谱,宅铜桥畈。贻谋更远,无何世际。元明盗贼猖獗,家虽有谱,其不为兵火所焚炽者几希。独我袁氏赖如麟公祖妣郑氏,避贼山中藏宗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是祖宗呵护之灵在此一谱,而今之原原本本并炳炳烺烺由本朝而溯之明,由明而溯之元与宋,由宋而溯之唐晋与汉。若丝之有絮,网之有纲。历千载而不紊者,皆妣之力也。抑又何非。全公携谱来迁,而即汉唐晋诸公代有纂修之功。于昌黎韩公记袁滋公庙碑,世族甚悉。读古列传文固公、盎公、安公、杰公暨千里公。其忠孝节义,炳彪史册。他如赋鹦露布,列爵封,公更难仆数。虽然先代贤宦,畴姓鱼之,而恒取为家乘光者,非徒美前人凡以励后代也。盖物生於天,人本乎祖。苟一溯乎,我
之所自生其流,虽分其源,则一要惟知其所当知,行其所当行。而不失为忠孝节义斯可也。然则谱之所为序者,故将使子孙之志气与祖宗之英爽一脉相通也。独忆近今日来谱一序,於壬申一序,於癸未与明万历、嘉靖谱。绳绳相继,可谓详且密也。”[如麟公,字荣甫全公9世孙。郑氏为夫人。子安明,字伯昭公。全公10世孙。明洪武封骠骑大将军。伯昭公子文亨公为全公11世长门长孙明永乐五年(1408年)提修宗谱并作序。标点为辑者加]
六,明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年]伯昭公裔孙均昂冕升、均标
表同订《重编松公房旧序》载: “自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
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世奉如珍。至元至正
甲午(1341年)岁,我,如麟公元配郑氏妣避寇,他无所惜,独携前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故他姓谱多舛错,而吾族秩然者,婆之慧识,亦先公孝慈之灵有以保不朽也。子伯昭公封骠骑将军,生子文亨公字义高,於洪武元年(1368年)复加增订承祖志也。越今二百      余年,丁渐众。昂父九盛公,号松山。生而血性过人,与伯父九华极相友爱,常卢墓遇虎不惧,虎亦辄驯去。临诀时,犹谆谆以谱为嘱。昂兄弟念我考之赉志,恐后人之失传,爰编续斯牒。其中分列世系支派,纪载生没年月及前后葬所悉遵原谱。”
七,《凡例》一条称: “旧谱自汉固公至宋璞公、谟公三十
九世,今以三洪滩谱和丰城谱比对间有遗譌[音e,简化为讹,意错误。]
削去世系,惟用传派。似尤敬慎。至书某朝历某官事实。倣(仿)书德
书贤以示后人瞻仰之意。”
  从以上古人的修谱序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与有联系的谱系进行对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4 1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千七居湖广蕲州瓦雪坝。复迁横立山,地名北海。英居钓台乡。全迁兴国州铜桥畈,会迁浙江.(千七,\\英\\全\\会.:1,千七   邓氏生子:寿五、寿六。【寿五三子德四/德五/德六始迁圻州瓦雪坝复迁居瑞昌横历山北海派未录.】2,英居钓台乡。应珉 行福六魏氏生子:英[行千三]、兰[行千六]、芳。英[行千三].3全迁兴国州铜桥畈,4、会迁浙江.考证: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也可以认为是南宋时迁徙到四个地方的始祖.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43页13行:再松以下,到44页第五行:仲立支分南港.具体记录了全迁兴国州铜以后下世的迁徙变化.44页第五行:清迁乌颜支分长乐源.清与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
   全行千八。
    仅提供以上资料敬请袁酉宗亲协助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4 15: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湖北阳新{湖北兴国州}袁氏全  公后裔很有兴趣就家族的渊源进行探讨与考证,敬请各位同仁指明途径!
    我是湖北阳新{湖北兴国州}袁氏全  公世系图记载:
固公---盎公---焘公---恭公---良公---昌(家谱皆为“英公”)公---安公---京公---彭公---贺公---闳公---广公---焕公---淮公---冲公---宏公---恩公---豹公---洵公---顗公---昂公---元公---宪(繁体写作“憲”)公---承公---天纲公---客师公---恕己公---履谦公---二师公---中仁公---象先公---诠公---承宽公---修明公---文仲公---应彦公---世贤公---显/德公---熹/贵/聪公---汉烈/千亿/五十五公---袁璞/袁谟(为王字旁莫)/袁六四/---袁全/袁清/袁仲七.
    2,袁氏世考55页19,20行记载:\"......................湖北兴国州,俱迁自横塘隶民籍.
    3,我对照袁源的:\"江西宜春横塘家谱世系记载
汉高士公下传至唐朝滋公,其间经历魏、晋、南北朝近五百余年,子孙繁衍十八代。滋公字德深,登唐贞元乙丑(785年)进士,初授华州刺使,与韩愈、刘禹锡相友好。后迁都御使,至吏、户部尚书。永贞年间(805年)擢升为相。后因幼子甘(右边还有个“阝”)任吉州刺使,遂致朝政,与子留家,居吉州城北。滋公生七子,长子桐,字祥岳;次子实,字祥良,号致铺,官居司农卿;三子均,字祥裕,官居香城主簿;四子都,字祥光,官居盐铁使司,五子效,字祥集,官居河北招讨使;六子泽,字祥宗,号致远;七子甘,字祥尽(左边还有个“氵”),官居吉州刺使。后留家于吉州城北,其合裔散居于吉安、安福、泰和等县。

实公子名宪章,行名善,唐乾符年间(874-880),封河南节度使参军。宪章生子仲达,梁宋帝时(913-915),吴越王徵掌书记,以母年老辞不就。仲达生子彦敬,字渔隐,因五季之乱,遂偕堂弟彦忠隐居山林。其后裔之一支徒分宜江边。彦敬子文献,宋太平、兴周年间(976-984)读书庐江,后官居知江州,又迁大学士,文献子名子先,隐居乐道,一子先子名日严,宋仁宗夭圣年间(1023-1031)举成材,奉旨教谕袁州。日严生二子,长子名文钟,居袁州;次子武仲,字志安,号梅岩,登宋英治(1064-1069)进士,熙宁六年(1073)引病归。道经新淦杨名乡,至纱坊鸟石岗,爱其山水之胜,与孱富春隐居该地。

我宜春横塘袁氏乃六子泽之后。泽公生子宪邦,官判官度支。宪邦生子仲信,仲信生子彦忠,号樵隐,与堂兄彦敬居西山,一徒居宜春。彦忠生四子,长子名居贤;次子居宾;三子居礼;四子居璋,官居西州牧。居宾系横塘孝显公上八世祖,其他三人后裔失系,无从稽考。

甘(右边还有个“阝”)公名庆,字吉星。庆生子名岳,安湖岩,号瑞峰。岳生子谅,字谅宏。谅生三子,长子名制,字加伯;次子度(二公后,今居安福);三子节,字铺治,徒居泰和云亭横岗。其后裔今仍居该地。
  居宾公生子敬禄。敬禄生四子:长子则允(横塘谪系远祖)。次子则巽,三子则坤,四子则申。三公后裔子孙俱失载。则允生三子,长子天乙,讳立世,生宋乾德二年(964),咸平四年(1062)徒居宜春和善乡,即今芦村乡韩塘上坊;次子天成,讳立宗,生宋乾德六年(966);三子天昊,讳立德,生宋乾德六年(968),咸平三年徒居新淦漯水(即桐木),为今桐木始祖。

天乙公生一子:名申吕,申吕生子图北,图北生子推机,推机生二子:长子汉崇,次子汉崧,徒成,其后裔不详。天成公生子申伯,字仁和。申伯生子图东,讳迩臣,宋庆历六年(1066)进士。未仕居家,笑傲牖下,以诗文自娱。图东生二子,长子枢机,字通圣;次子惟机,其后裔失考。枢机生九子,支分九塘,长子隐翁,乃美塘祖;次子德叟,乃韩塘祖;其后裔徒居分宜水头和上高汉塘。三子汉宗,讳孝显,乃横塘祖;四子汉云,乃泗塘祖;五子汉高,乃洙塘祖;六子汉固,乃严塘祖;七子汉安,乃雁塘祖;八子汉明,乃梅塘祖;九子汉宏,乃九塘祖。

孝显公字汉宗,号以烈。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官居大理寺评事。鉴于朝中权奸专横,仕途坎坷,因此弃官为隐,相源择地,远徒于横塘,系今横塘始迁祖。孝显公生五子,长子名仲高;次子名仲清;三子名仲成;四子名仲达;五子名仲隆。

仲高(应为仲成?)公随其子孙曾居南山下,为今南山下之始祖,随着时间之变迁,其后裔分别徒居安福寅陂下,宜春芦村乡之韩塘,柳树坑等地。

仲清公徒分宜小北门车田,为车田始祖。一九五八年政府兴建新余江口水库,原分宜城拆迁,车田袁姓后裔,分迁于今分宜袁家和新祉袁家两处。

仲成(应为仲高?)公生子一,名庭政。庭政生子云从,云从生四子,长子善则;次子宝则;三次明则;四子用则。善则子世山,其后裔原居新桥港东之社前,后几经迁徒,最后定居于今分宜南乡之白芒村(及小芒村)。宝则子世龙,随其堂兄世虎徒居于安福之寅陂下。其后裔美亨公因避祸而徒居分宜下南乡南塘为南塘始迁祖。由于建江口水库,南塘居址被淹,其后裔又徒于东塘和西坑两地。用则公生子世闻。世闻二子:文彦、文胜。文彦子寿亨;文胜子元亨。据载寿亨与元亨二公,兄弟同居横塘西头。后寿亨公随其子孙徒居于韩塘。惟元亨公远诏孝显公之绪,为横塘屡世不迁之祖。

仲达公之子孙徒于新余县之九龙村。

仲隆公生子庭时,庭时生子云窗、云楼。云窗公随其子孙松徒分宜洋江乡之山田村,为今山田之始祖。云楼公之后裔纪纲公徒居基卜上,为今基卜上之始祖。

原谱载“评事公八世十九亨,夭绝者九,徙安福者二,居胡榨而徙丰城者一,长沙白茅冲一。居横塘柳树下一,东坊三云尔”。这段记载仅仲高、仲成二公之后裔,尚有仲清、仲达、仲隆三公之后未统计在内,因此,“孝显公八世为十九亨”之说有误,其实孝显公八世孙,远不止十九人。

  4,我一世祖南宋袁 全约1170年生.当与孝显公字汉宗,号以烈。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官居大理寺评事。年令相差一代.我们应该与之有关?
    5,又世考43页11行: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千七居湖广蕲州瓦雪坝。复迁横立山,地名北海。英居钓台乡。全迁兴国州铜桥。畈会迁浙江.(千七,\\英\\全\\畈会.:1,千七  邓氏生子:寿五、寿六。【寿五三子德四/德五/德六始迁
圻州瓦雪坝复迁居瑞昌横历山北海派未录.】2,英居钓台乡。应珉 行福六魏氏生子:英[行千三]、兰[行千六]、芳。英[行千三].3全迁兴国州铜桥.4,畈会迁浙江.考证: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也可以认为是南宋时迁徙到四个地方的始祖.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43页13行:再松以下,到44页第五行:仲立支分南港.具体记录了全迁兴国州铜以后下世的迁徙变化.44页第五行:清迁乌颜支分长乐源.清与以上四人为[世贤   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六世裔孙的从兄弟.      这就表明世考的时候袁全的世系在义宁州{现在的江西修水}箬坪支谱有记载.而且在后面记载了袁全的四个十代裔孙的迁徙变化.进一步表明----袁全不应该属于江西宜春横塘家谱世系.
    6, 依据我族续修宗谱序[1416年]
窃以莫为於前,虽美弗彰。莫为於后,虽盛弗传。魏晋以来,谱之攸关,盖基重矣。我袁氏先盛於汝南,居豫州城。至李唐始居袁州。朝代递嬗,枝叶漫廷,难以尽收。即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
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但同里环处
惟:伯昭、伯贵、伯用、伯和数公之裔,耳馀散布别里他乡。江北淮南
者若红藤遍地,难以尽纪。及元至正甲午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
宗世派草图一卷,当岁月暇参豆考订,续吊世系,编成一帙。迨明洪武
已未,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
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
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某亲某疏某盛某
衰各兴修省之,念咸生敬顺之心,序长幼而明人伦,岂徒名字云乎哉。
明永乐丙申[1416年]孟秋月 裔孙文质 字义立 谨------------明朝初年,修谱人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风雨联床,而有同宗之雅。
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
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又有我始祖的先君子奉 命九江欲摹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故本支系图不离几案。全尔时未暇深思,迄今一追维之,始知先君子爱民保赤之意与。 尊祖敬宗之心同出一源。全虽不敏弗克,为先世扬芳摅藻,铺陈鸿烈。亦惟是勉为补辑。是以上承厥考志,下启后人基櫖况今。日新迁土宇需之孔急,於是仿旧普法,尊前世规重编秀梓以继令绪云耳。又一次印证南宋时家族就有世系图.
    7,贵州习水谱照倒数第三张有我一世祖上下好几代的记载,也可以印证我湖北阳新家族世系图的存在.
    欢迎有不同的见解列出.共同考证真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袁达军 发表于 2007-9-15 14: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袁 酉宗亲以上两贴很好!讲出了我想讲而不方便讲的一些疑虑.
需要解释的是以下年份是我以前估算的.仔细推敲极不准确,见谅了.
有趣的数字:
  全公,“三,全公手订原序 [约1150年]”,“4,我一世祖南宋袁 全约1170年生”。1150年全公没出世怎么写原序?
  至于\"此合修谱序中,千七公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迁蕲州。\"千七公是元朝人怎会到宋朝给全公当父辈?我再看看原文.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的分迁图源谱,才是我们要找的,只有此谱我们才更理直气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