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喜讯:兴国州铜桥畈家谱世系发布网络谱可查询

[复制链接]
11#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4-6-24 16:10:28 | 只看该作者
寿昌袁氏谱序

  癸未秋予任寿昌教谕,适值郡宰  邵公,总修邑志。得知胜地,乃人文薮而名门大族之为某氏某氏也。迨至今年仲夏,赴省兼掌科试事务,会及晴川 李君,讳祖桥者。李君始为兴国州正继为武昌教谕。今则首府教授也。延予至署询邑志科律诸事旋叙及皇上颁示谱牒之谕。因以富川袁氏谱序,示余曰昔余所序,传袁氏谱牒内忠臣 伯昭公之弟,英公迁居武邑,则武邑灵乡之袁氏,即富川铜桥畈袁氏嫡派也。是以邑志告成,袁氏之谱,余继 李君而作族引云。且夫家之谱,与国之志。义例相为表里者也。上治祖先,冶容诲淫治昆弟,下治子孙,义率祖而仁率属吾宗者不可遗,不属吾宗者不可滥道至严矣。今袁氏一家,忠臣孝子节妇词人,既后先辉映于富川之籍,而其彪炳於武邑之志者,又复名登仕版选秀者,竹立焉。宜李君卜其滋大志,而余亦信其永昌也况自  全公后纂修而列传者,更有才人之笔耶。则继续 英公之传付梓人而重订焉。又岂不与寿昌邑志,並垂不朽哉。
                                          乾隆二十九年岁官甲申                 谷旦
                    古滇程文辉顿首拜撰
                                                               道光九年己丑岁
                      文醇公裔孙敬录
                                                                                      公元二OO七年岁丁亥     孟冬月  吉日    重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4-6-24 16:12:17 | 只看该作者
题双溪袁氏谱序

    余自叨 恩放归,诏居武昌钦遵 敕命,岁久杜门。由是宾客远踪,每於索居时思,得曩日密友周亲。一晤道故旧以解渴。悰而至者寥寥。适癸酉长至后日姻家,袁翁峒庐以公车北上,自监利署,顺流车下来视余。余以为空谷足音,款留五昼夜,谈往昔叙寒暄圣贤理道,今古物情,罔不偏及千载遥思一时,倾写曷胜,锡我百朋哉。及临钱之顾翁乃反觞侑余余曰是何意欤翁曰时寒舍修厥家谱拟明年甲戌刻请烦一序以 为光宠。余曰:唯唯否否窃惟序也者。所以详其原委,述其前后,而备陈之者也。犹寻山者,溯昆仑而嵩而岑而岱。华各峙峰峦无极也犹观水者溯星宿而淮而汉而河海分流浩瀚无涯也。贵族袁氏,相传为舜帝裔,胡公后,至汉始见姓,时则有固与盎与安及绍其人者,晋则有宏,与淑宋则有粲,与彦伦,其人者之若星之於齐也。恕己履谦仁敬舆滋之于唐也。又宋则洁斋先生燮,青田先生广微者更盛焉聚贤接代难於枚举。或以慷慨直义称或以慈惠清廉著或以国华民望闻或显其异政大功奇节,或传其道德文章,是诸古人者悉贵宗之杰出也。余尝爱之、慕之、景之、仰之,不难一一详其原委述其前后以序之。至于令始祖伏二者,忆昔余未第时与贵族为星卜士,字敬承,标号袁老夫子者交於闲坐问答间,语其原委,前后亦甚悉。自辛卯壬辰联捷后奔走仕途官居京师数十年,岁远年湮,畴昔所闻今则不复记忆矣。将何以叙之乎。翁因前席以备陈之曰,家始祖伏二公,与令始祖思敏公,俱於明洪武间,由豫章来者家始祖系出丰城县,袁芳无族初至居兴州,缉捕府,再迁居冶邑泉塘桥越四世生志雄志高等公,高公守旧址,家祖雄公设教双港之西,遂业焉。越五世生应诚应斌公、斌公迁保安家祖诚公移双港之东以港西地建立香火即今袁氏家祠,越六世,生友文,友能,友忠,友信公。忠信二公远迁蕲州,失系无考。能公嗣人今居本邑下章山,家祖文公生伯英、伯彝、伯儒、伯伦。伯其。英公分居月塘,称下袁彝伦等公。共守双港故业,时称上袁。彝公生四子,单名山、林、树、木。山公字本重属弟分祖林公乏嗣,树公、木公子孙俱蕃盛,伦公生一子曰拱,字本敬,即老子敬承祖也。由是而守,而得,而梦而之及身焉。后此虽派分层层然年幻少小,菌功名些须不敢侈陈其原委,前后如此予曰序也者。无非欲其原委前扣之秩如也。闻翁言、忆昔老子所云,如是如是然,则令始祖伏二者,则山之昆仑,水之星宿也。四世志雄志高,五世应诚应斌者。则山之嵩而岑水之淮而汉也六世友能、友文等七世伯彝伯伦等者则山之岱华,各峙水之河海分流也。八世山林树木与拱九世守十世行,十七世梦,延及之,安邦定国,齐之支分派演世系,森列则山之峰峦无极水之浩瀚无涯也。原委前后则条分缕晰。昭如日星也矣。又奚待余之复赘乎即志翁言以为序。
                           皇清康熙三十二年岁次癸酉   仲冬月    长至后七日
                                  赐进士出身原任武英殿内阁学士兼户部尚书
            年家姻眷弟余国柱荃庐氏拜手谨撰
                                                     公元二OO七年丁亥     孟冬月   吉日   重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袁亚中 发表于 2014-6-26 14:02:06 | 只看该作者
yuanscn 发表于 2014-6-24 16:10
寿昌袁氏谱序

  癸未秋予任寿昌教谕,适值郡宰  邵公,总修邑志。得知胜地,乃人文薮而名门大族之为 ...

楼主是文醇公裔孙吗,不知是哪一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4-6-26 18:46:54 | 只看该作者
宗胜--彦通--如玟--文醇,我不是这支的。阳新铜桥畈主要是“全”“清”二大支,以及“仲七--正贤--丙七--普胜”世系。我是鳌公九岗后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袁保险 发表于 2014-7-4 21:38:11 | 只看该作者
失系无考----实际问题,传承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4-7-5 15:18:39 | 只看该作者
转袁酉解读帖:

解读阳新家谱(一)
解讀說明:
    1以達軍發表在网上(世糸源流)欄,陽新譜為底本。
    2我是以二十四史中袁姓世糸關糸、時間為依据的。
一 固公-安公
    1世固公,本名轅固生。《史記·儒林列傳》曰:“清河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今上初即位(武帝,前140年),复以賢良征固。時固已九十余矣。”固約生于140+91=前231年。這個時間很重要。
    2世  盎公,《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曰:“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徒處安陵。”盎公的父親是故而非固生。史料中沒查出盎公的儿子是誰。
    3世  燾,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漢印文字征》中有爰壽的印。
    4世  恭,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
    5世  良公,《后漢書·列傳35》曰:“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吋(公元1-5年)舉明經,為太子舍人。建武初(公元25年)至成武令”。平帝元始五年,舉行過一次全國性的人材初選,數千人上京。出生接近年約20-5=前15年。
用下‘代間隔年’:
    從固生公到良公,共五代人,用時為231-15=216年。平均216÷4=54代間隔年。這個時間太大了,似乎缺1-2代人。
    6世  英,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二十四史中沒講良的父親和儿子是誰。也沒講安公的父親是誰。
    7世  安公。8世賞公。9世彭公。10世賀公。11世閎公。与二十四史中汝南汝陽世系-致。
    12世廣, 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
    13世渙公,《三國志·魏書十一》曰:“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父滂,為漢司徒。”渙的父親是滂非廣。從此世開始用的是陳郡扶樂世糸中人。
    在二+四史中,袁氏有兩大主流派糸。第一,從良公開始到秘、譚、熙、尚、曜止。共23人,八代(缺良公后面的一代)。時間從公元前15年至公元207年,袁尚死。兩百多年的輝煌。派糸不間斷。可稱汝南汝陽袁氏世糸。第二,從滂公開始至袁誼止,共67人,十五代。時間從公元155年至公元697年,袁誼出現在史冊。五百多年的輝煌,派系不間斷。可稱陳郡扶樂袁氏世系。
    14世侃公,渙公長子。
    15世況,  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
    16世環,  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按后面解喬、方平、山松,應為瑰字。
    17世思光,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
    18世湛公、豹公,《晉書·列傳53》曰:“質字道和,自渙至質五世,并以道素繼業,惟其父耽以雄著。及質,又以孝行稱。官歷琅邪內史,東陽太守。質子湛。湛字士深,少有操植,官至仆射,左光祿大夫,晉宁男,卒于官。湛弟豹,豹字士蔚,搏學善文辭,丹陽尹。”屬陳郡扶樂世系。
    19世洵公、濯公、淑公豹之子也。
    20世淑公  《宋書·列傳30》曰:“淑子,几、豈(右面有反文)、稜、凝、標”。
    21世彖公、最公、昂公屬陳郡扶樂世糸。
    22世元廣君正,《南史》曰:“昂子君正,字世忠。君正子樞。”‘元廣’不知何意?
    23世樞公、憲公、充公屬陳郡扶樂世系。
    24世朗公,《舊唐書·列傳140》曰:“朗孫誼,神功中(697年)為蘇州刺史。”《九家晋书辑本》世说八注曰:“袁悦字元礼,陈郡阳夏人。父朗,给事中。仕至骠骑咨议。上元中(674—676年),悦有宠于会稽王,每劝专览朝权,王颇纳其言。王恭闻其说,言于孝武,乃诬他罪,杀悦于车中。即而党朋同异之声,播于朝野。”时50岁,出生接近年约675-7O=605年。
    承序,《舊唐書·列傳140》曰:“郎從父弟承序,陳尚書憲之子。武德中(622年),齊王元吉聞其名,召為學士。”出生年約在600年左右。
    25世天罡,《舊唐書·列傳141》曰:“天罡益州成都人,尤工相術。初,天罡以大業元年(605年)至洛陽。”出生年約在570年左右。天罡比承序歲數大,早出生。至少歲數相當,承序如何成了天罡的父親呢?
    《袁氏世考•八方枝287页》曰:“考宋嘉定(1208-1224年)《袁州志》开五井(传说,天罡在袁州开五井以穰火灾。崇祀樵楼,并传葬府大堂。)为知府腃强,恕非天罡。葬府大堂,为袁超墓,并辨天罡之墓之非。其祀樵楼,据明《候世屏记》,祀高士袁京。”
    《袁氏世考•41页》曰:“考天纲曾袓达祖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宋嘉定志载,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宜春旧志并辩其纲墓之非。何诸志乘浪传至是?”天纲公及上几世均未在江西做过官。江西袁及其分迁到外地的谱糸中,不应出现天纲及以上至曾袓达的名字。达公以上则有可能。
    26世  客師公,是天罡的儿子。其余名,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
    27世  恕已公,《舊唐書·列傳41》曰:“恕已,滄州東光人。長安中(702年)為陵州刺史。拜中書令,封南陽郡王。曾孫德文,舉進士。開成三年(838年)授秘書省校書郎。” 《旧唐書·本纪十四》曰:“元和二年(8O7年)秋七月,敬辉孙元亮,恕已孙徳师相次叙用。”《后汉书·列傳1O3》曰:“字公颐,恕已之孙。”恕已的父親是誰?儿又是誰?都沒講清楚。《中國歷史年表》曰:“恕已,死于公元706年。”此時,當過刺史的恕已約有30-40歲,出生接近年約在公元666左右。恕己比天罡晚了近百年,當天罡的孫子可能性不大。再說,恕已是東光人(汝南世系),他的孙徳师,曾孙德文,谱下均无。
    28世,履谦、29世,二师、30世,中仁眾名,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
    31世,象先公,《舊五代史·唐書列傳十一》曰::“象先,宋州下邑人也,自稱唐中宗朝中書令,南陽郡王恕已之后。曾祖進朝,城都少尹。祖忠义,忠武軍節度判官,累贈司空。父敬初,太府卿,累贈司徒。象先即梁祖之甥也。象先子二,长子正辞,次子正义。同光二年(924年)象先來朝。其年夏,以疾卒于治所,年六十一,冊贈太師。”出生年為863。在世考的世糸表中没见此五人。关建是象先前后五代人,有自己的世系。再说,象先的祖辈早就迁到河南去了,是汝南糸河南某支糸人。与江西袁氏关糸不大。
用代间隔年看:恕已约生于公元666年,象先生于公元863年。谱中所列恕已到象先前后三代人,有二个代间隔。平均为863-666=l97年/2=98.5代间隔年。汝南袁氏早期平均代间隔为29年,一般不会超过35年。在时间上也是说不通的!
    32 世,诠,从32世以后,二十四史中未見此名。详解看解读(二)。
    33世,承宽
    34世,修明
    35世,文仲
    36世,应彦
    37世,世贤,宋氏生子:坚、道、显、德。德即渔隐。【居南昌廖州】
仲贤,陈氏生子:巽。【仲贤宋雍熙[984年]时恩科进士居袁家坊】
    38世,德,字有才号韶江渔隐。万氏生子:荣、盟、贵、聪。【由新建西山佘牟徙居丰城正信乡袁坊新潭葬夏茄墓】
          显,髥阳人字有名,王氏生子:照、熹、熏,【居南昌廖州】
    39世,熹行云二邢氏生子:汉忠、汉烈。【夫妇俱葬江西武宁三洪滩】
          贵,字宗义 邓氏生子:千亿、兆。
          盟,字仁李氏生子:千七公、千八、千九、千十、千百、千万。(俱居袁家渡)
    40世,汉烈,潘氏生子:璞、玮。【江西武宁三洪滩】
          千亿,张氏生子:谟 。
    41世,璞,行福七字信凯朱氏生子:全。【官九江太守命子全由江西武宁三洪滩迁湖北
阳新(兴国州)铜桥畈今排市镇】
          ,陈氏生子:清.
四十二世(1代)全公,【官九江太守命子全由江西武宁三洪滩迁湖北阳新(兴国州)铜桥畈今排市镇】
               清公,[清公,字睿源号秋谭生於丰城袁坊新谭]居丰城袁坊新潭。
    南宋清公,字睿源号秋谭,生於丰城袁坊新谭。既长就学内翰徐矩山公之门,咸淳中()登进士第十八名。官授谏议大夫,因弹劾权奸,左迁鄂州司马后致仕,将归籍经永兴军富水乡乐茶培村,享潭之雅静遂肇居焉。子孙绵,郡南北分居蕲、冶因共尊为一世。
    1 世清,娶樊氏,生子一乐。袁清1209.8.8.---1277.1.24.年69岁。樊氏1210.4.16.---1275.10.10.年69岁。殁合葬大平蟹口卯山酉向有碑。
    此譜最大的問題在于:先用汝南汝陽世系,中間用陳郡扶樂世系。后面的更亂。这是全袁氏众家谱的一个共性同题!產生此問題的原因,跟众家修譜者一樣,當時手里沒有多少資料可查。加上缺乏‘代間隔年’和時間慨念。

解读阳新家谱(二)
一,读谱序有感
    (一)因属本谱系,故特别关注此谱。多次解读,细心查对。有些个见,提出究之以达完善我谱之目的。
    (二)读谱序有感:
    1、全公手定原序(约1150年)。1888年重刊。
    此谱序言可能是全公亲手所写。全公当时省略了时间,(约1150年)是后来修谱时添加的。序言略写了袁氏慨况(沒分支糸,凡袁氏历史名人都是祖先,只要听说的、在书上看见的尽可能的写进去。)和前人修谱的慨况。在说本支时曰:“先君子奉命九江,欲藆(代替字)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故本支糸图不离几案。全尔时未暇深思,迄今一追维之。这段话是全文的核心!青年时没顾上修谱,年老了想到敬袓播祖仁风遗泽,育儿孙才修家谱。怎么修呢?‘迄今一追维之’。这说明在此之前是沒有家谱的,现在开始修。对前世糸只能靠追记、维护了。“先君子奉命九江”,虽没涚父亲名讳,世系中肯定有。奉命到九江干什么,这里当讲而沒讲。综观全文,没有修谱的准确时间;没有先君子的准确职务;没有从何地、何时、何原因迁来。虽是首次修家谱,但,这些内心话、必须传绐后人的话为啥没有呢?若是全公首迁,不会不写进吧?!
    2 ,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年)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此序言与首序比,新增内容有:“廓公为梁开平(907-910年)进士,其子有徙居蓼州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我  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廓公授进士时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09-20=889年。其子璞公约生于公元919年。其孙全公约生于949年。按这个时间推论有二:全公写序言时1150-949=201岁?全公上溯六世,世贤公的兄弟仲贤。仲贤宋雍熈(984年)进士,时年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64年。与全公差不多是同时期人。在家族中同时期人可以相望五、六代或多点。但三十七代世贤公和全公下代都要相应的向上升好几级。
    此序言指明迁移的原因是:“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因此才迁来,无父命一说。定全公为一世祖从此时开始。
    3 ,续修谱序   明永乐丙申(1416年)孟秋月,裔孙文质字义立撰
序曰:“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此说明原来的家谱尽失。“及元至正甲午(1354年)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宗世派草图一卷,当岁月暇参豆考订,续吊世系,编成一帙。迨明洪武已未(1379年),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余校旧谱,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名,列为五世。生娶卒葬,莫不抄举,以俟后代使之。”
    从元至正甲午(1354年)找到旧家谱,到明洪武已未(1379年)才真正完成。确定: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名,列为五世。”只明确了五世。这是郑婶草图的作用。沒有提听父命搬迁亊。
    4 ,重编松公房旧序  明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年]伯昭公裔孙均昂冕升、均标同定
序曰:“自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世奉如珍。至元至正甲午(1354年)岁,我,如麟公元配郑氏妣避寇,他无所惜,独携前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故他姓谱多舛错,而吾族秩然者,婆之慧识,亦先公孝慈之灵有以保不朽也。子伯昭公封骠骑将军,生子文亨公字义高,於洪武元年(1368年)复加增订承祖志也。越今二百佘年”。
谱有序二十八(按作序时间先后排列),到第四序即公元1600年时,才明确提出: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因此,此说是需要研考的。首俢谱时没弄清何人、何时、从何地、何原因迁来。后修者只能根据他们当时知道的材料进行补充完善。
二,用:时间慨念、代间隔慨念
    谱中定四十二世,全公约生于何时?
    先确定谱中,一世祖固生公、三十七世祖世贤公、五十二世祖文亨公(文享)、六十九世达洲的出生接近时间。
一世,固生
    《史记·儒林列传》曰:“淸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帝时为愽士。今上即位(武帝前140年),复以贤良征固。时固已九十余矣。”固生公约生于公元前(140+91)=231。辕固,为习惯称谓,本名为辕固生。
三十七世,世贤
    本谱中,世贤公的兄弟仲贤。仲贤宋雍熈(984年)进士,时年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64。与全公差不多是同时期人。可借用这个时间。
这为一组,用此组时间来顺推公出生接近时间。
此段时间的代间隔年为:231+964年=1195/36=33.2代间隔年
    全公(42世)出生接近时间:4l X 33.2-231=ll30(固生公为l世,全公第42之世,中间只有41个代间隔)
五十二世,享公
    谱序中,“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1408年写序时约40一50岁,出生接近年约1408-47=1361年。
六十九世,达洲
    谱序中,“合修谱首叙民国三十三年前清郡庠生全公27代孙金赢[达洲]敬撰 ”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写序时约30一50岁,出生接近年约1944-40=1904年。
这为第二组,用此组时间上溯推公出生接近时间。
此段时间的代间隔年为:1904-1361=543/17=32代间隔年。
   全公(42世)出生接近时间:19O4-(32 X 26=832)=1072(全公第l世,达洲公第27世,中间只有26个代间隔)
    以上两组得岀的数字差为:1130-1072=58年。取平均数1101年。此时间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查下总代数:
    从固生—达洲共用时23l+l9O4=2l35年。可繁衍2l35/32=66.7取整为67个代间隔。括两头为六十八世。谱中与此多一世,总世系数对。
    从谱中所得全公约生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这个年数有问题否?
全公的岀生接近时间1101年。准确的说,1101年只是谱中第四十二世的出生接近时间。全公定位在四十二世是否准?在谱中全公是一世祖,有一个与袁氏主枝衍接问题。位置接错一错百错!因此,还要经过其它资料进行检验。这个家谱触及面多,要都行得通才能最后确定。

三,论全、清公谱世糸中的有关数字
   (一)一世固生—三十一世象先,前面已谈。这是全袁的共性问题,等全国袁氏首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大家都来谈。
   (二)三十七世,世贤、仲贤(宋雍熙[984年]恩科进土)举进士时年20岁,出生接近年约公元964年。四十二世全公约生于公元l101年。其代间隔年为:l101-964=l35/5=27代间隔年。以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少近5年。
   (三)四十世,汉颖、汉烈生八位福,璞行福七生全。汉颖(一说:照行云一字朋夫号锦州。义宁州(今江西修水)东浒人。(北宋)绍兴间(1131—1162年)进士。工部员外郎。子汉颖淳熙间(1174—1189年)进士。颖元孙杰号云峰。二说:【明诗易登(南)宋绍圣(1094)进士历工部尚书致仕徙居江西武宁三洪滩.葬太公山】)汉颖—璞行福七—全,前后三代。按北宋绍兴说,爷爷比孙子小1146-20-1101=25年。按南宋绍圣说,爷爷比孙子只大1101-1094=7岁。其原因不是引用的人不对,就是全公定位有错。
   (四)四十世 “廓公为梁开平(907—910年)进士,其子有徙居蓼州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我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廓公授进士时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09-20=889年。其子璞公约生于公元919年。其孙全公约生于949年。按这个时间推论有二:全公写序言时1150-949=201岁?全公上溯五世,世贤公的兄弟仲贤。仲贤宋雍熈(984年)进士,时年约20岁,出生接近年为964年。与其侄孙全公(约生于949年)是同时期人。
    全公出生按谱计算的时间计(1101年),廓—全三代人。其代间隔为1101-889=212 / 2=106代间隔年,比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多74年。又一定位之错。序中是廓生璞,世系上是汉烈生璞,不知是否同一人?
三十七世,世贤、仲贤(宋雍熙[984年]恩科进土)举进士时年20岁,出生接近年约公元964年。四十世公约生于公元889年。前后四代人其代间隔年为964-889=75/3=25代间隔年。比谱中代间隔年平均32年少7年。
《宋史列传35》曰:“廓,剑州梓潼人,在蜀举进士及第。入宋,太祖(960—975年)以奇士侍之。时年三十岁。不知与此人有关否?
(五)五十二世文享是全公多少代?
“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序曰:“如麟公,字荣甫全公9世孙。郑氏为夫人。子安明,字伯昭公。全公10世孙。明洪武封骠骑大将军。伯昭公子文亨公为全公11世长门长孙,明永乐五年(1408年)提修宗谱并作序。”(清乾隆四十九年岁甲申八月[公元1785年],伯昭公十三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
文享在1408年写序时自定是全公十代裔孙。事过近380年后,将其降级成为全公的十一世。谱中世糸也是定在十一世。
   (六)千七公;全公
序曰:“千七公于元元年迁蕲州”。“ 第十八页,“千七公至正五年(1345年)避红巾乱于瑞邑迁北海”。红巾乱始于至正十一年,至正五年没有红巾一说。见“小资料”。序文作者不知北海即横立山。
第十五页最外边一行,“千七公生在元末至正年间迁蘄州”。至正元年(1341年),共二十八年。至正元年生,五年只有随父母迁。至正二十年可以自已迁。
    第十页,“迨元至正五年自建昌双洪滩迁居蕲州瓦屑坝。因避红巾乱复迁瑞邑横立山北海。”
千七公是来世祖,迁到蕲州生活了几十年后,遇上红巾乱复迁横立山。红巾乱始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蕲州有乱是安徽肖县李二(芝麻李)、彭大、赵君用等起兵,陷江苏徐州。蕲州(湖北蕲春)徐民辉起兵,建都蕲水(湖北浠水),称帝,国号天完。此时千七公约在60—65岁内,再大就不存在搬迁了。其出生接近年为1351-62=1299年。
    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袁氏世考43页》千七公是排在首位的。可以理解为:辈份高或迁岀早。最早也是元朝前期。全公排在第三位,反而早岀生。
千七公和全公比,千七公要晚岀生1299-1101=198年。
   (七)清公;全公
    1、《中华袁氏宗谱•清公谱序》曰:“公一脉,世出江西丰城袁坊新潭。始祖清公字睿源,南宋咸淳(1265—1274年)年间,官拜谏议大夫,秉性耿直,因劾权奸,遭贬为鄂州司马。虽复诏于朝廷,却早起五湖之意,坚辞以归梓里。途经永兴军(兴国州)特省亲于桐桥畈(今湖北阳新排市下桥)。此乃从兄全公之迁居地,清公于早些时候曾与全公一同居此,后移大幕山,复登进士第而入仕途。公字存中,奉父命,由江西武宁三洪滩迁来,与清公手足情深。清公既有归隐之意,便有心与全公为邻,故于同邑之吉慈乡,择定风景雅静之享潭(今隶属湖北通山),欣然落籍,以辟三径。”
    2、清公与全公为从兄弟,提供清公的有关情况:
“南宋清公,字睿源号秋谭生於丰城袁坊新谭既长就学内翰徐矩山公之门咸淳中(1269年)登进士第十八名官授谏议大夫因弹劾权奸左迁鄂州司马后致仕将归籍经永兴军富水乡乐茶培村享潭之雅静遂肇居焉子孙绵郡南北分居蕲冶因共尊为一世。”
    “1世  清    娶樊氏  生子一乐。袁清1209.8.8.---1277.1.24.年69岁。樊氏1210.4.16.---1275.10.10.年69岁。殁合葬大平蟹口卯山酉向有碑。”
    按上面两条说清公登进士时为1265-1209.=56岁。干了十二年卒。
    清公和全公比,清公要晚岀生1209-1101=108
    不知相距108年的从兄弟是如何同居、同桌共饮的?(“清公于早些时候曾与全公一同居此” )
   ()全公下世糸,排列于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邦习—友新—景正—如麟—安明文享
                            (2)邦俊—必昌—彦徳—如桂—国安—文质
一世—宗胜—聪—政—再松—(3)邦俊—必先—彦政—如琛—安福—文盛
                            (4)邦杰—必秀—彦和—添胜—仲祥—德鼎
                            (5)邦学—友伦—光禄—如仁—安轮—必堂


    10世,安明 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曰:“祖如麟公郑妣覆家乘一石臼发视完好,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 文享本人修谱写序自认是十代孙,现按十世说。
    寻祖记曰:“伯昭公正是三十六人之一,捐躯时,英年二十七岁。所幸留有二子:文亨、文贞,方有我族一派繁衍,地北天南,子孙逾万。此乃英灵不昧,千秋庇荫之功。”
    阳新袁氏全公、清公历次续修宗谱纪要曰:“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亨公)字义高(如麟公孙,安明公字伯昭官讳华皇封骠骑将军子)撰(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序)
    《佘干县志》曰:“元至正二十三(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朱取胜后,为祀死难的将领韩成、丁普郎等36人,于至正二十四年春天,建庙于鄱湖岸边,康郎山上。忠臣庙从1363年开始,历时5年建造成功。”
    从上引证可得:1,安明公最晚卒于1363年,时年27岁。岀生接近年约1363-27=1336年。2,安明公生二子,最晚25岁生长子,文享出生接近年约为1361,永乐五年1408年写序时为47岁。3,如麟郑氏在1363年时在47—60岁间,元至正甲午即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谱序中的1341年是至正元年),此年献草图谱时约53岁,岀生接近年约1354-53=1301年。
    全—安明,长门第十代,其代间隔为1336-1101=235 / 9=26代间隔年。
    全—仲详,四门也是第十代。其代间隔为1403-1101=302 / 9=33.6代间隔年。
    同样都是第十代,从第六代分支,只四代人。代间隔年却相7.6年。虽说一支是长门,一支是四门,拉距也有些过快。
这么多的时间差?为什么??得从根子上找原因了。

四,综合梳理
    袁固生是辕涛涂的第十七世孙(分两组数字而得),约出生于公元前231年。他为一世时,公元1101年岀生的,进行匡算时当排在固生公下第44世(前231+1101=1331/30=44.4世)。取43、44、45均说得通,具体到本家谱(代间隔为32年)应排在42世。
    全公在家谱中定位在四十二世,无论是从时间上,从他近接触的人,还是客观上看是错的。造成的原因:
    (一)家谱首序(可能是全公亲笔)中没有明确从何时,从何地,因何迁耒。也没说明先君名讳及职务。这些内容是家谱首序必写的内容,必须明白告诉子孙后代的。若讲因不会,是不通的。(宋朝时家谱己普及到普通家庭,全公为官家之后不可能没文化。)
    (二)从序言看家谱的变化
    1,全公手订原序 (约1150年)
此序言是首序,简略讲了袁氏古名人慨况,没分支糸。没讲何原因,从何地,从何时迁耒。也没说明先君名讳及职务。说本族时只说:“先君子奉命九江,欲摹冬日之惠正,播仁风之遗泽。”修谱“是以上承厥考志,下启后人基櫖。况今日新迁土宇需之孔急,於是仿旧普法,尊前世规,重编秀梓,以继令绪云耳。”
    2,享公复订铜桥家谱原序(明永乐五年1408年全公十代裔孙文享字义高撰)
这是第二序(永乐五年实为1407年),此序也是,简略讲了袁氏古名人慨况,没分支糸。她的重点有二:其一,岀现衍接“廓公为梁开平(907—910年)进士,其子有徙居蓼洲之言璞公,宋九江太守。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 这段话有四个确立,确立了全公父亲的官位“太守” ;确立了迁移的理是“卜宅有颜峰,毓秀之举,此兴国袁氏所由来。” ;确立了“我全公为第一世始迁之祖也。” ;同时确立了全公上两代世糸:爷名廓(约889年生)—父亲名璞(约919年生)—全公(约949年生)这是全公上溯衍接时第一次岀错!
    其二,首现如麟公郑氏所藏家谱,“我祖如麟公郑妣覆家乘一石臼(舂米工具)发视完好,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没讲谱中的内容,专讲自家三代世糸:祖(祖父)如麟(约1301年生)—父华(约1336年生)—文享(自己,约1361年生)。文享自称是全公第十代孙,由此得全公约生于1361-32x9=1073年。文享为全公定了两个岀生时间,其时间差是1073-949=124年。这是全公上溯衍接时第二次岀错!
    这两次错是文享一人所为吗?不是。从元至正甲午(公元1354年)年发现如麟家家谱,没引起族人的重示。事过54年后修家谱时,如麟的孙子文享(亨公)将谱拿岀,想以此为据合修族谱。遭到多数人反对,全公门下人多势众没有通过。交点集中在如何定全公与如麟公之间的代关糸。文享虽有父亲华的大名气,毕竞势单力薄。就连文享好不容易自认是全公的十代孙也没保住,事过378年后,即清乾隆四十九年甲申八月(公元1785年),伯昭公十三世孙,即文享的十二世孙,岁进士即撰儒学训导,秉禹敬撰《重修再松公下支谱序》时才正式承认:“如麟公,字荣甫全公9世孙。郑氏为夫人。子安明,字伯昭公。全公10世孙。明洪武封骠骑大将军。伯昭公子文亨公为全公11长门长孙。明永乐五年(1408年)提修宗谱并作序”都降了一级。
    用代间隔年来论证谱中文享公,为全公的几代孙好。长门文享的父亲伯昭为第十代,其代间隔年为26年。四门仲详同是第十代,代间隔年为33.6年。分支后只四代人,差别过大。若伯昭定在第九代,其代间隔年为30年。很接近本谱的平均32代间隔年。长门与四门代间隔年之差也处正常。这是以谱中论。
从为文享定代数之争这件事分折,如麟公郑氏的家谱里没有全公的大名,若有,就按谱中说的,那还会有代数的变更?若有,人数在少有文字根据,众人也只能信服。换言之,如麟公郑氏家谱不属全公直接世系,属另谱。
    此次修谱虽草草收埸,因文享父亲华字伯昭是忠臣名气大,在谱中得到长门位置的同时,却给全公留下了错误的时间定位。
    3,续修谱序(1416年)孟秋月裔孙文质字义立谨撰
这次修家谱与永乐五年(1407年)修谱只间隔八、九年。为什么又急着修?只能说明对前次所修谱不满意。全公第十一世孙二门文质序中言:“今富川铜桥一派,从流溯源当易於指掌。然使图谱残缺,亦难向风霜剥蚀之,后凭空而臆度也。但同里环处惟:伯昭、伯贵、伯用、伯和数公之裔,耳馀散布别里他乡。”文质是二门代表,也是上次修谱者之一。刚修七八年的谱怎会“图谱残缺”呢?显然不是指谱书损坏,而是指谱中内容残缺,属凭空而臆度。由此评论,可知明永乐五年修谱时争吵是极烈的,结果是失败的。
    此序为“如麟公郑氏家谱”制定岀现时间为至正甲午(1354年)年,是从叔伯政於郑婶筪笥中拾本宗世派草图一卷。改由石臼变为筪笥中。
    参照“如麟公郑氏家谱”和“ 余逢吉水石溪族兄文远者萍水客居,别后书通吊谱敦宗为念。”即书伩校谱的办法,最后形成“以铜桥始迁祖全公为一世,逐代标名,列为五世。”
    列为五世:一世—宗胜—聪—政—再松。文质在谱糸中是全公直糸第十一代孙,上溯追记三五代人是正常的,再向上溯只有靠谱局共定。这五世,特别是全公以上世糸,与吉水文元的长达十年的修谱伩是分不开的。文质公为什么花十年时间与吉水通吊谱,说明吉水谱不合文远的要求,处在修谱时间段。文质以吉水谱为主据而排世糸,吉水文远则将文质所写纳入吉谱一分支,即然两人认兄弟,家谱中互有对方世糸图是在正常不过的。这就是习水谱、世盟谱中有本谱世系图的直接原因。
    4 题袁氏族谱 [明永乐丁酉(1417年春)年进士中顺大夫赵和贵撰]
此序是通过进士中顺大夫赵和贵,向外宣布或说明此次修谱的原因和根据:“1询其族曰:吉水之石溪、富川之铜桥皆三公裔。2询其修谱之由,曰:族兄文质与吾侪(同辈)也,厥父(他父)德辉公洪武间(1368一1398年)宦游(为求做官,四处游走)闽瓯(福建建瓯)南归,慨旧谱之残,念吴楚之隔。命远以书通,约同志修谱,兹十载谱成焉。”
    序言3和4是同一件事。从中可以看出:文质的父亲徳辉(谱中曰国安)拿着家谱(讲门伐时代)四处找路子进仕途,无果。深感家谱的重要性,“慨旧谱之残”。才下决心修大谱。在不知全公何时从何地迁来的情下,只有将全公提高数代,才有廓公、华公出。“至予考安明公官讳华字伯昭。敕封骠骑将军,祀康山忠臣庙”安明是何意?是谱名?是号?序没讲。
5注[三]明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年]伯昭公裔孙均昂冕升、均标表同订《重编松公房旧序》
    序载:“自始迁祖全公承璞公之命,由豫章迁兴国时手订谱牒传后不忘,所自纂孝已载八代,世奉如珍。”时间己是公元1600年了。全公的迁移时间还是空白!但,对华公正式入谱时间作了说明:“至元至正甲午(1341年)岁(1341年是至正元年,甲午年是1354年),我如麟公元配郑氏妣避寇,他无所惜,独携前谱覆以石臼。及定,发视完好。故他姓谱多舛错,而吾族秩然者,婆之慧识,亦先公孝慈之灵有以保不朽也。子伯昭公封骠骑将军,生子文亨公字义高,於洪武元年(1368年)复加增订承祖志也。”
    (三)《袁氏世考》中有关千七、全、清公的资料
《袁氏世考》是江西横塘袁锡光宗祖,个人奋斗三十年,于道光八年(1828年)冬月成书的。他的足迹遍大半个中国,重点则在江西。《袁氏世考》中的众多世糸资料,源于采访收集而得于众家谱。这些众家谱说宋朝以后的人和事当是可信的!锡光公到未到过铜桥?无考。若他来考查过,本家谱在1600年已定型,能算大全之谱,可《袁氏世考》中没登录。若说他没到铜桥考查,那《袁氏世考》中的有关千七、全、清、再松等这多名字从何而来?这正说明《袁氏世考》43页“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源于江西,源于义宁州箬坪支。
    千七、全、清、再松等均来源于“义宁州箬坪支录出分迁图”。本家谱则是与吉水合修的。这是造成此全公非彼全公的根本原因!
结论与建议
    1 全公的世系代数(42)定位有误,无法给千七公、清公于时间上的交待。
    2 前修谱时不知,也未找准千七、全、清、再松等公来源于何谱。
    3 请达军、冠烛两宗亲向谱局主任修炎及谱局成员,解说我们在网上带头自我解剖的意义。若有必要我将贴中内容整理成文,邮箱发送,便利查阅。
    4 建议谱局重派人到义宁州箬坪支看看。查找此谱或相关的谱源。

清公、仲七公缺资料,故没谈。
不对之处请指正。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58df1010096z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yuanscn 发表于 2014-7-5 15:32:36 | 只看该作者
湖北阳新全公世系解读(1扫瞄自动识别,难免有错)

湖北阳新全公世系解读(1)源流简况:南宋初年九江太守袁璞,行福七,字信凯妻朱氏◊官九江太 守。巡水涝至楚兴国乐平里铜桥畈,览髙山之耸秀,察流水之精远,遂隐有卜卢意焉。命子袁全由江右 【江西】武宁三洪滩迁楚【湖北】兴国州【阳新】铜桥畈。【现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下桥袁】后世尊全 公为始迁一世祖。故本支称湖北阳新袁氏。

本支袁氏自1150年起,历南宋、元、明、清、中华R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后裔主要居住阳新境内。迁徙分布:1、湖北东部的通山、大冶、咸宁、黄石、罗田、英山、武穴、 蕲舂、武昌。2、湖北西北部的竹山、竹溪、房县、郧西、郧县。3、迁徙分布江西北部的几个县。4、

迁徙陕西南部的山阳、旬阳、汶阴、白河、商州、镇安、宁陕和关中地区的西安、、咸阳、户县、三原 等县市。历史上几次大的迁徙过程是:1、南宋末与元初的战乱;2、元末明初的战乱;3、明末清初战众多,且失去联系的,绝户的,不少。有联系的后来由于交通不便也无法和祖居地一走
3、嘉庆庚申【1800年】合族大修时统一了全族自27代起的派行:

【达观知修慎.怀仁敦孝先.克复保性善。亨嘉肇毓贤。】

保证了迁徙千里不乱宗,互不认识认派行的族内凝聚力。

4、将已有的派行记载在谱。【分七大房,派行大同小异】

5、同治三年【1874年】又续订立新排行:

【礼教开昌运.诗书裕后生,风云长际会.相继佐乾坤。】

6、清朝乾隆以来有散居外地而相对较近的全公商孙,因交通不便,又分别联修_ 名带有新的地方特点,其根本没变:都技原有派行传辈。仅缺少了对各地始迁祖以前 记载了小分支的情况,这为适当时候合族再次统修宗谱是十分有用的。族内应借助先3 交流。

7、1989年合族又续订立新排行:

【智慧传唐籍.群豪依汶升。英雄威武崛富贵远前程。】
2、他们对原始居住地湖北阳新袁氏谱牒的传承情况知之甚少。
湖北阳新全公世系1世祖全公行二十六郎字存中钟氏生子宗胜宗道。遵父九江太守璞公命由江右武

三洪滩始迁楚兴国[今阳新铜桥畈。定谱立业下世尊始迁阳新一世祖。

有自撰《全公手订原序》传世。殁葬阳新排市镇下桥袁有碑。

2世祖宗胜公王氏生子一:聪一。

宗道公黄氏生子三:宝、王玉、寿。[三子迁徙未详 3世祖聪一公郭氏生子五:政、王英、王向、庆、珍。

4世祖政公高氏生子三:再松、再和、再收。

瑛公葬牛山窝

垧公明氏        葬鱼鳞塘

庆公周氏生子一:再梅。迁吉口里出户袁铭葬龙源地
珍公
全公七世裔孙必秀公世系必彦添仲德.如永单子起.宏光臣想崇,高见世太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