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袁天纲至光五郎世系梳

  [复制链接]
袁如启 发表于 2015-1-26 15: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袁如启 于 2015-2-5 10:04 编辑

袁天纲至光五郎世系梳

-湖北襄阳袁如启


       袁天纲,法名天罡,辕涛涂下第四十三世孙。成都人,精天文、数术、相学是隋末唐初著名的风水、相学和道学大师。约生于北周武帝保定五年乙酉(公元565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葬在生前自择墓地天宫院北观稼山半山腰,享69年岁。父亲袁玑,任隋梁州司仓,祖父袁嵩,北周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史,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天纲幼孤贫,喜学,尤工相术。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约40岁学成至洛阳为人相面无不精准,隋大业中为资官令,唐武德初(公元618年),蜀道使詹俊赤牒授火井县令。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申国公高士廉尝谓曰:“君更作何官?”天纲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尽矣”,果四月而卒。
       自称是袁天纲传诸广郎后裔的人不少,以湖南、四川等地为主,江西、湖北、云贵等均有自称者。但袁天纲至光五郎之间有多少世,各世为何名,何时迁移?家谱众说不一。特别是袁天纲至广五郎之间更是如此:有天纲五传广五郎;有天纲十传广五郎;也有天纲十二传广五郎的。其世系名更是百花争艳。
为天纲,也为天纲后裔计,对天纲至光五郎世系进行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梳理,是网络时代的需要。研考有关天纲传诸广郎至光五世关系,不能只以某一地家谱而单论,要从大局入手,统揽大部,综合梳理。
      其方法是:据家谱普遍说法,找出共同点,去少从多;再以相应时间的历史记载为佐证,去伪存真,进行综合判别。梳理一套较接近史实的,诸广郎后裔自愿接受的,袁天纲至袁光五郎世系。
      在有关袁天纲传诸广郎至光五郎后裔谱里,自光五郎以后属小宗支自述,虽互有不同但大同小异,本文不予探讨。所引家谱大多源于网络谱,有误请谅解。
      一、时间坐标  
      袁天纲传诸广郎至光五郎后裔家谱为什会众说不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修谱人分散在各地,历史资料严重溃乏,信息不畅,交通不便,没有组织,各自为阵,认识得不到统一是主因。时下网络时代,机会来了!梳理一条天纲至光五郎的较接近史实的大家认可的世系,找出时间坐标是十分重要的。天纲至光五郎世系中,天纲与光五郎本身的时间可起到坐标作用,当引起重视。
       (一)袁天纲出生接近年为北周武帝保定五年
乙酉(公元565年)。
      《旧唐书•列传141 方技》曰:“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也。尤工相术。天纲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洛阳”。
      由史料可知:袁天纲在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学成出山,能到京都洛阳为人相面,并十分精准,当有四十来岁。其出生接近年约为北周武帝保定五年
乙酉(公元565年)。
      (二)光五郎生于北宋哲宗元符三年
庚辰(公元1100年)
      《邵阳市建筑志》第三篇建筑工程第一章古代建筑载:“最早的基塔,保存尚好者,有隆回县高平侯田山上在南宋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建造的袁光五郎公婆墓塔,麻石砌成十级,四方锥形,高3米,底宽2.5米,四面都可拾级而上,公塔顶葫芦式,婆塔顶为头巾式,双双矗立于侯田山上,好似鸳鸯比翼齐飞,鸟瞰高坪沃野。”
       从上引可知:宋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建造的袁光五郎公婆墓塔,现保护较好。光五郎公婆墓已成为隆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信度高。
       侯田当地家谱称:“袁光五郎,字衍相,北宋哲宗元符三年
庚辰(公元1100年正月二十日寅时生,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辛酉(公元1201年)殁,寿一百零二岁,初葬侯田大屋冲背后鹅公氶巳山亥向。”      为袁光五郎公婆修墓建塔,当在袁光五郎公婆殁后。光五郎殁年为公元1201年,寿一百零二岁,生年当然是公元1100年。
      寻霖主编的《湖南氏族迁徙源流》载:新化龙溪村李氏族谱(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修):“始迁祖嗣松公,江西吉州泰和长丰乡人。宋季与表兄袁光三郎、光五郎徙新化侯田,嗣松自侯田移居大平。
七世添奇居龙溪。八世源通,官巡盐御史。”这个记录佐证了在宋季“袁光三郎、光五郎徙新化侯田”是史实。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修十八户谱时已确定,伯庸(拨德)公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由土桥徙案山,光五郎生于案山。则进一步证实了光五郎生于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

       二、家谱摘录举例
       (一)清道光十年二修《湖南洞口園蓬家谱》序称
       “我祖天罡公,精研理数与李淳凤齐名,子应升公爵关内侯,孙宗高封宝监国师逮四世葛亮公生子六,祖广五郎生陌万,万生必清于后唐庄宗时由江右出籍楚南住湘乡十七都土名营田小地名道山,清第三子公亮生伯庸见道山人稠地窄,移住案山落业,庸第五子光五郎公于宋开宝三年又案山徙邵郡新化之高坪侯田,及梅城之有袁氏者自光五郎始也,公生九男细七郎即我祖也。”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应升-宗高-葛亮(4世)-广五郎(5世)-陌万-必清(7世)-公亮(8世)-伯庸-光五郎(10世)-
      (二)民国初修《汝南袁氏联宗谱》称
       广五郎第22世孙迁川袓袁仲货入《汝南袁氏联宗谱》,谱称:天纲(1世)-袁应昇号客师-袁恕己-袁履谦-袁二师-袁忠仁-袁象先-袁谕-袁葛亮(9世,妣鄗氏生六子)-广五郎(10世,九子)。广五郎字道求,后梁开平元年丁卯二月十五日子时生,同光二年率男由江西袁州出籍湖广潭州。妣赵氏生九子:伯清、伯寿、伯明、伯华、伯政、伯万、伯成、伯广、伯高。弟兄九人各执文约出籍:新化、邵阳、新宁、缓宁、武岗、陵凌、麻堿、武昌各县。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客师-恕己-履谦-二师-忠仁-象先-谕-葛亮-广五郎(10世)-
      (三)湖南宁乡1938年《袁氏七修族谱》源流称
       “广一郎昆仲六人因唐季黄巢兵燹(公元884年结束),楚地人稀,奉上移民诏到抽丁,赴楚耕种当差。广五郎于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起程赴楚潭州之茶陵东山占籍。生伯万,伯万生必清、必敏、必荣、必华、必岩。必清,字时峰,见茶陵来龙冷落难营,迁湘乡长乐乡营田十七都落业。生四子,三子亮公之子伯庸,元丰七年(北宋,公元1084年)迁状元乡金城里案山麒麟坪。伯庸生光一郎等五子,光五郎见案山人稠地空,徙居宝庆府新化县高坪永上二都侯田石鼻头。”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广五郎(5世)-陌万-必清(7世)-公亮(8世)-伯庸-光五郎(10世)-
      (四)湖南湘乡宁乡袁氏家谱称
       始祖天罡,唐初自成都迁居江西太和。始迁祖广五,后唐同光时迁至湖南茶陵,子孙旋迁湘乡道山、暗山。宋咸淳时,嗣孙海亮再徙邑之番江宁家坪(竹园堂)。又广五嗣孙或迁宁乡、新化、益阳等地。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广五郎(5世)-陌万-海亮(7世)-?-?-光五郎(10世)-
      (五)清乾隆18年湖南《湘乡、宁乡袁氏重修族谱》称
       尊天罡为始祖,唐初自成都迁江西泰和。始迁祖广五公,于后唐同光时迁至湖南茶陵,子孙旋迁湘乡道山、暗山。宋咸淳时,嗣孙海亮再徙邑之番江宁家坪。族人分居于宁乡、新化、益阳等地。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光五郎(10世)-
       (六)湖南新化黄信、侯田袁氏家谱称
       后唐同光二年(
公元924年),广五郎由江南常州徙潭州,营宅茶陵东山,其孙必清由茶陵徙湘乡长乐乡道山(湘乡袁家坝),必清四子:公衮、公辅、公亮、公镇,第三子公亮生伯庸,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徙宁乡县状元乡案山。伯庸子光三郎、光五郎于宋钦宗时徙新化县之高坪(今属隆回),分别落业黄信、侯田,光三郎后裔衍为十二户、光五郎后裔衍为十七户。自明成化至1994年八修族谱。班次:(自十六世始)必仲允有任,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珍,家世愈名盛,敦伦辉祖泽,积德致和祥,代启英才裔,诗书锡福长,高平肇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等宗亲,忠孝肃纲纪。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广五郎(5世)-?-必清(7世)-公亮(8世)-伯庸-光五郎(10世)-
       (七)湖南武冈智胜乡袁氏家谱称
       始祖天罡公,唐贞观时由蜀历江南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至五传祖广五郎分迁湖南湘乡案山。至十传祖光五郎于宋元符间又迁新化高坪侯田,至十二传祖进现公,为前宋指挥使,开基于绥宁县岳一里。十七传祖光渊,字仲源,于明洪武二年(
公元1369年)迁武冈县西路洞口智胜乡袁蓬。至1949年,已传24代,约1900余人。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应升-宗高-葛亮(4世)-广五郎(5世)-陌万-必清(7世)-公亮(8世)-伯庸-光五郎(10世)-
       (八)湖南宁乡
袁家河袁氏家谱称
       鼻祖文珊,讳公镇,号玉三郎,江西吉州泰和早禾渡中奉乡梅子坡人。生于唐天祐元年甲子(公元904年),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携弟公亮徙居楚南潭州,落业土桥,后将土桥产业拨附公亮,徙居宁乡新康。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徙湘潭状元乡。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天子诏调吉安圳上豪杰者赴邵州标管开产,文珊公闻诏赴郡差领鱼油籍贯,卜居宁乡曹碑市永积桥。文珊公下二十一世继富分祖才、祖诚、祖达、祖兴、祖贤、祖铭、祖续七房。清乾隆间七房分修族谱,同治九年(公元1870)兴房续修。派语:文万曰晏余,光丹和显仕,盛治广抡才,峻德宏经济;誌继祖胜绍,景廷明大贤,嘉邦仁必庆,恩彦可存宣。应朝怀惠泽,高第喜升迁,思先昌以达,道义永流传。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公亮(8世)-伯庸-?(10世)-
       (九)明天启三年湖南怀化袁氏初修谱序称
       唐天罡公为鼻祖,始住成都后迁江西吉安之泰和,公卒,钦赐谕葬江西袁洲府黄堂。鼓楼上制有铜壶滴漏,留显迹焉。生一子应升,生一子宗高,年十四状元加封国师,又封尚书。生一子葛亮,亮公江右而迁江南,生子六:广一至广六。广五郎公生子百万,父子徒湖南潭洲茶陵之东山。万公生五子:必清、必敏、必荣、必华、必岩。清公生子四:公衮、公辅、公亮、公镇。衮、辅二公徒湘乡长乐乡荣田道山,亮公徒甯邑土桥,生子一伯庸。庸公迁案山,生五子:光一至光五郎。二郎徒安化,四徒益阳,三郎生二子:发和、发顺。顺公同叔光五郎迁宝庆新化高坪(现隆回)小地名侯田,前寨二处,而分卜居,五郎公居候田,顺公居前寨,生一子进主,主公生一子敦,敦公生二子:忠诚、忠议。诚公生三子:添庆,添宝、添赛。庆公生三子:明鼎、明莆、明山,公因居人稠,(于元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分徒黔阳安江水仙溪,卜筑而居焉,其为我族始祖也。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应升-宗高-葛亮-广五郎(五世)-伯万-必清-公亮-伯庸-光五郎(10世)-
       (十)贵州盘县旧营乡家谱称
       袁广五郎,丁卯年二月十五子时生,寿八十。移居湖南潭州茶陵东山袁家是也。卒葬江南祖营。袁广五配妣赵氏生九子,曰伯,曰俯,曰仰,曰仁,曰化,曰仕,曰优,曰仲,曰修。曰伯,配妣李氏生五子,必清,必敏,必荣,必华,必岩。必清,字时峰,兄弟五人向蛮夷开壁居地,出湖南遍求好地而立业,之后在山东湘乡长乐土石营田道山等地立户。必清生四子,大郎公裹,二郎公辅原居田道山,三郎公亮与表亲李石天(字石广)同落担开基分住土桥,四朗公镇分住宁乡。公亮配妣李氏生一子,伯庸,因田道山人多地少就将祖业均书立而出籍状元乡金城里案山居住。伯庸配妣赵氏生五子,光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广五郎-伯-必清-公亮-伯庸-光五郎(10世)-
       (十一)光五郎传细二家谱称(现代网上谱)
       始祖天罡祖,自西蜀仕江西吉安府太和,生子应升。应升字清源号客师,唐秉曦令褒封内丞相镇国侯王,四十余岁因病而终,御葬太和圳上为茔,生一子宗高。宗高字广微,年十四岁中状元,加封为宝铿国师,生一子葛亮。葛亮生六子广一~广六郎。广五郎,字衍相,居湖广凌州。任府亨年102岁葬江西太和县鹅公凼,传贵州、四川两大支脉。后梁开平元年(
公元907年)2月15日生,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率伯万由江西出籍湖广潭州茶陵东山落业,享寿80岁,卒葬江西太和圳祖山,生九子伯清、寿、明、华、政、万、成、广、高,兄弟九人各执文约出籍新化、邵阳、新宁、绥宁、武岗、陵凌、麻城、武昌等县。伯万生五子必清、必敏、必荣、必华、必严。必清字时峰,官居通判,与弟四人同住茶陵东山后,见本地冷落难营基址,于次年八月带领人役佃斡术士寓求吉地到长乐湘乡小地名道山落业,生四子公衮、公辅、公亮、公镇。公衮,生一子伯庸抚给辅公为嗣。伯庸,见道山人稠地窄,出籍同州共县状元乡金城里案山落业,生五子光一郎、光二郎、光三郎、光四郎 、光五郎。光五郎,字衍相,生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二十,五郎公见案山人稠地窄难营基址徙居宝庆府新化县高坪永宁乡,二都侯田石鼻头地土居住立业,宋时嘉泰元年寿一百零二岁告终,送葬于江西太和县鹅公函为茔,生九男二女,细一至细九,晚女适陈震雷为妻。
      简明世系
      天罡(1世)-应升-宗高-葛亮-广五郎-伯-必清-公亮-伯庸-光五郎(10世)-

       三、广五郎首迁湖广潭州茶山
       (一)家谱摘要
       1. 清道光十年二修《湖南洞口園蓬家谱》序称
       祖广五郎生陌万,万生必清于后唐庄宗时(公元923~925年,取中924年)由江右出籍楚南道山。
       2. 民国初修《汝南袁氏联宗谱》称
       广五郎字道求,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丁卯二月十五日子时生,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率男由江西袁州出籍湖广潭州。此时广五郎虚18岁。
       3. 湖南宁乡1938年《袁氏七修族谱》源流称
        “广一郎昆仲六人因唐季黄巢兵燹(公元884年结束),楚地人稀,奉上移民诏到抽丁,赴楚耕种当差。广五郎于后唐同光二年(
公元924年)起程赴楚潭州之茶陵东山占籍。广一郎与广五郎迁移相距40年。
       4. 湖南湘乡宁乡袁氏家谱称
       始祖天罡,唐初自成都迁居江西太和。始迁祖广五,后唐同光时(公元923~925年)迁至湖南茶陵。
       5. 清乾隆十八年湖南湘乡、宁乡续修族谱称
       尊天罡为始祖,唐初自成都迁江西泰和。始迁祖广五公,于后唐同光时(公元923~925年)迁至湖南茶陵,
       6. 湖南新化黄信、侯田袁氏家谱称
       后唐同光二年(
公元924年),广五郎由江南常州徙潭州,营宅茶陵东山。
       7. 湖南武冈智胜乡袁氏家谱称
       始祖天罡公,唐贞观时由蜀历江南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至五传祖广五郎分迁湖南湘乡案山。
       8. 湖南宁乡
袁家河袁氏家谱称
       鼻祖文珊,讳公镇,号玉三郎,江西吉州泰和早禾渡中奉乡梅子坡人。生于唐天祐元年甲子(公元904年),后唐同光二年(924)携弟公亮徙居楚南潭州,落业土桥。
       9. 明天启三年湖南怀化袁氏初修谱序
       唐天罡公为鼻祖。葛亮,亮公江右而迁江南,生子六:广一至广六。广五郎公生子百万,父子徒湖南潭洲茶陵之东山。
       10. 贵州盘县旧营乡家谱称
       袁广五郎,丁卯年二月十五子时生,寿八十。移居湖南潭州茶陵东山袁家是也。
       11. 光五郎传细二家谱称(现代网上谱)
       始祖天罡祖。葛亮生六子广一~广六郎。广五郎,字衍相,后梁开平元年(
公元907年)2月15日生,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率伯万由江西出籍湖广潭州茶陵东山落业,享寿80岁。
       (二)综合分析
       据上列举的十一地家谱,进行统计分析,有九地异口同声“广五郎公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徒湖南潭洲茶陵”。只有两地另说,其中“1”洞口谱说必清于同光二年徙潭洲茶陵;“8” 宁乡袁家河谱称,鼻祖文珊,讳公镇于同光二年携弟公亮徙居楚南潭州。
       1. 必清首迁存疑
       从众谱中可知:袁必清在广五郞世系里,是广五郞的孙子,也是光五郎的曾祖辈。
       用代间隔年查验
       袁必清若公元924年首迁,时年35岁,约生于公元889年;袁光五郎生于公元1100年。两者相距211年,前后4代人3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211÷3=70.33代间隔年。这个数值是代间隔年常数或系数的二倍多,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必清首迁说,可信度不高不成立。
       2.
公镇携弟公亮首迁存疑
       从众谱中可知:袁文珊字公镇、袁公亮在广五郞世系里,是广五郞的四世孙,也是光五郎的爷爷辈。
       用代间隔年查验
     
袁公镇若公元924年首迁,谱说生于唐天祐元年甲子(公元904年),袁光五郎生于公元1100年。两者相距196年,前后3代人2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196÷298代间隔年。这个数值是代间隔年常数或系数的三倍多,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袁公镇若公元924年首迁,谱说生于唐天祐元年甲子(公元904年),袁广五郞约生于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哪有曾孙比曾祖出生还早的呢?若确信袁公镇生于唐天祐元年甲子(公元904年)是准确无误的,则公镇与广五郎是同时代人,自己将自己从广五郎支系中分出去了。
       公镇携公亮首迁说,至少推算时间不可信,也不成立。
       3. 广五郞首迁湖南茶陵也有疑点
       (1)广五郞迁出地不一
       家谱例“2” 广五郞迁出地始袁州;
       家谱例“6” 广五郞迁出地始黄州;
       家谱例“9” 葛亮先迁江南,广五郞从江南迁湖南潭州;
       家谱例“4、5、7、8、10、11” 广五郞迁出地始江西太和。
       (2)广五郞迁出时间人数不一
       家谱例“3” 广一郎昆仲六人因唐季黄巢兵燹(公元884年结束),赴楚耕种当差。广五郎于后唐同光二年(
公元924年)起程赴楚潭州。相隔40年,时间跨越过大。
若广一郎昆仲六人公元884年赴楚耕种,时年至少20岁,广五郎则有12岁。
       家谱例“2、9、11” 广五郎率伯万同迁。若按谱例“2、11”说,广五郎于后梁开平元年(
公元907年)2月15日生,他在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迁湖南潭州时,只虚18岁,如何率伯万同迁?若按谱例“3”说,广五郎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起程赴楚潭州,时年有50余岁,倒是可以率伯万同迁。
       4. 广五郞首迁湖南茶陵可取
       即然湖南有多地众谱同说:“广五郞于后唐同光二年迁至湖南茶陵”,为统一说法鉴,可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确认天纲后裔广五郞,于后唐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时年
20岁,由泰和圳上迁至湖南茶陵是可取的。
        (1)广五郎出生接近年
       按谱例“2、11”的推说,广五郎于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2月15日生,其说接近。
        (2)用代间隔年检验
       广五郎约生于公元907年,袁光五郎生于公元1100年。两者相距193年,前后6代人5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193÷5=38.6代间隔年。这个数值过大,但也说得过去。
       四、袁天纲至袁广五郎有十二代
       (一)代间隔年验证十二代
       确认广五郎于公元924年迁移至湖南茶陵,出生接近年为公元907年;袁天纲约生于公元565年。两者相距342年。342年可繁衍多少代呢?用代间隔年常数或系数30年进行匡算342÷30=11.4个代间隔,取整为11个代间隔,括两头有12代人。即袁天纲为一世,广五郎为第十二世(代)。
       (二)湖南袁氏家谱有关袁天纲至袁广五郎,有五代、十代说,均为误说。
       1. 用代间隔年检验
       袁天纲约生于公元565年,广五郎出生接近年为公元907年,两者相距907-565=342年。括两头5代4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342÷4=85.5代间隔年。这个数值是代间隔30年常数的两倍半,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袁天纲约生于公元565年,广五郎出生接近年为公元907,两者相距907-565=342年。括两头10代9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342÷9=38代间隔年。这个数值过高,但已接近了。
       2. 结论:
       袁天纲至袁广五郎只五代说与史实不符,袁天纲至袁广五郎只十代说己趋接近。这是修谱人缺乏对袁氏全面了解,靠听说袁天纲一星点故事而成的误笔。袁天纲至袁广五郎括两头以十二世为易,较接近史实。

       五、袁天纲至袁广五郎世系
       (一)只五世说远远不够;
       (二)《汝南袁氏联宗谱》中天纲至广五郎世系有十世,但有误说。
       广五郎第22世孙迁川袓袁仲货入《汝南袁氏联宗谱》,谱称:天纲(1世)-袁应昇号客师-袁恕己-袁履谦-袁二师-袁忠仁-袁象先-袁谕-袁葛亮(9世,妣鄗氏生六子)-广五郎(10世,九子),按上说进行解读。
       解读
       天纲有史证不需解,其子客师没有迁江西的史料记录。
       原文
       袁恕己,客师公次子。由中书令司刑少卿举兵讨张昌易等。武后于上阳宫迎中宗复位,褒封南阳王即今河南道。夫人朱氏,生三子,曰履谦、曰履直、曰履善。履直、履善二公未详。
       解读:
      《旧唐书•列传41》曰:“恕己,沧州东光人。長安中(公元702年)为陵州刺史。……拜中书令,封南阳郡王。曾孙德文,举进士。开成三年(838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汉书•列传103》曰:“高字公颐,恕己之孙。”恕己的父亲是谁?儿子又是谁?都沒讲清楚。《中国历史年表》曰:“恕已,死于公元706年。”此时,当过刺史的恕己約有40岁,出生接近年約在公元666年。在袁氏通用世系中排第46世。
       恕己是东光(河北)人,客师乃四川人,两者相距百年。客师什么时间迁到东光去的?他们应是两个分支系。二十四史中未見(恩己、惠己)二名。
       原文:
       袁履谦,恕己公长子。唐玄宗时为常山长史。同颜杲卿讨安禄山,败绩骂贼不屈遂及于难。夫人许氏生三子,曰一师、曰二师、曰三师。一师、三师二公未详。
       解读:
      《旧唐书•列传137下》曰: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广平王收复两京,史思明以河朔归国。时真卿为蒲州刺史,乃令泉明于河北求访血属。杲卿妹先适故榆次令张景儋,妹女流落贼中,泉明一女亦落贼中,俱索购钱三万。泉明悉索所费,购姑女而还,比复纳购,己女遂失。而袁履谦已下,父之将吏妻子奴隶三百余人,转徙贼中,穷窘无告。泉明悉以归蒲州,真卿赡给久之,随其所诣而资送之。泉明求其父尸于东都,得其行刑者,言杲卿被害时,先断一足,与履谦同坎瘗之。及发瘗得尸,果无一足,即日与履谦之尸,各为一柩,扶护还长安。初,履谦妻疑夫柩殓衣俭薄,发棺视之,一与杲卿等,履谦妻号踊感叹,待之如父。泉明之志行仁义如此。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悽、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
       从引文可知:公元757年冬,颜、袁二人以一千多人马的微薄力量,从起兵到失败,总共不过十几日时间,但正是他们的有效抵御,拖慢了安禄山叛军的进军速度,唐廷获得了调动军队的喘息机会,为郭子仪等平叛奠定了基础。常山长史袁履谦为国尽忠,死得极其悲惨。其“父之将吏妻子奴隶三百余人,转徙贼中,穷窘无告”。为保全家族人性命,实在没办法之办法。
       袁履谦的父亲虽不知名,公元757年冬还在为家族做事。《中国历史年表》说:“恕己,死于公元706年。”袁恕己不会死50余年后还能做事!更不可能是袁履谦的父亲!
       原文:
       袁二师,履谦公次子号景师。唐宪宗时为元帅出守淮西界。夫人刘氏,生三子,曰忠仁、曰忠义、曰忠信。忠义、忠信二公未详。
       解读:
       相应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見(一师、二师、三师)三名。
       恕己的孙子高,到什么地方去了?
       原文:
       袁忠仁,二师公长子,字宗高号广微。年二十四岁状元及第,封宝鉴国师,三十一岁转镇远尚书,四十七岁终于朝。钦赐礼祭,送葬江西太和县太和圳上祖山为塋。夫人姜氏,生二子,象先、象彪。象彪公未详。
       解读:
       相应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見(忠仁、忠义、忠信)三名。
       原文:
       袁象先,忠仁公长子。唐僖宗时为元帅。夫人朱氏,生二子,曰谕、曰全。
       解读:
      《旧五代史•唐书列傳十一》曰:“象先,宋州下邑人也,自稱唐中宗朝中书令,南阳郡王恕己之后。曾祖進朝,成都少尹。祖忠义,忠武軍节度判官,累赠司空。父敬初,太府卿,累贈司徒。象先即梁祖之甥也。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象先來朝。其年夏,以疾卒于治所,年六十一,册赠太师。” 出生年为924-61=公元863年。
       关建是象先前有三代人,象先子正辞、正义,前后五代有自己的世系。曾祖怎会是恕己呢?!恕己至象先间隔二百来年,括两头也得七、八代人。这里节省了三代。
       原文:
       袁谕,象先公长子。唐僖宗时官御史。夫人姚氏,生一子葛亮。
       解读:
       相应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見(谕、全)二名。象先子正辞、正义。
       原文:
       袁葛亮,谕公长子諱明。妣鄗氏,生六子,广一郎、广二郎、广三郎、广四郎、广五郎、广六郎。由江西太和县出籍河南、湖广、江南、广东、南台、常州、龙兴、建昌、江宁、邓州、南阳、淮河、两浙、陕甘等处。分支三百七十九族,乃江西派之裔也。
       综上解读知:袁恕己是河北东光支人,袁履谦是陈郡支人,袁二师、袁忠仁史册无录,袁象先自称是袁恕己的后裔,其祖上早已迁到河南商丘去了,成河南商丘支人。显然这些人不是在不了解情况下自己误入,就是修谱者硬拉进去的。
       此联修谱不至于是:先由成都迁江西,江西迁河北东光,河北东光迁河南商丘,河南商丘迁江西太和,江西太和迁湖广再填四川吧?
       此谱从袁葛亮公以上属修谱人对袁氏没作全面研考,袁葛亮公以下则好些,属本族人记录。
       (三)袁天纲至袁光五郎十七代世系参照
       众说广五郞于后唐同光(公元924年)由江西太和迁至湖南茶陵,广五郞上溯衔接当在江西太和找衔接点。江西宜春有一份带塘袁氏老谱,自称是袁天纲长子袁仲协(号),讳客相,字应则。此谱自仲协下至第八世名用达,有说迁太和圳上,其世系为:仲协―恭惠―通辉―良玳―会杰―恢谥―炳睿―用达―。
       若与参照,家谱简明世系为:
       天纲(公元565年生)-袁客相(字应则,号仲协,约公元597年生)-恭惠(
公元634年生)-通辉(公元657年生)-良玳(公元682年生)-会杰(公元711年生)-恢谥(公元741年生)-炳睿(公元776年生)-用达(9世,公元805年生,迁太和圳上)-瑜(字宗高,公元840年生)-葛亮(公元875年生)-广五郎(12世,公元907年生,公元924年迁湖南潭州之茶陵)-陌万(公元942年)-必清(公元984年)-公亮(公元1020年)-伯庸(公元1060年)-光五郎(17世,公元1100年)-细七郎(公元1137年)-

        六、必清、伯庸、光五郎何时迁
        (一)必清于公元1014年迁长乐湘乡道山
        1. 湖南宁乡1938年《袁氏七修族谱》源流称:必清,字时峰,见茶陵来龙冷落难营,迁湘乡长乐乡营田十七都落业。
        2. 湖南新化黄信、侯田袁氏家谱称:必清由茶陵徙湘乡长乐乡道山(湘乡袁家坝)。
        3. 贵州盘县旧营乡家谱称:必清,字时峰,兄弟五人向蛮夷开壁居地,出湖南遍求好地而立业,之后在山东湘乡长乐土石营田道山等地立户。
        4. 光五郎传细二家谱称:必清字时峰,官居通判,与弟四人同住茶陵东山后,见本地冷落难营基址,于次年八月带领人役佃斡术士寓求吉地到长乐湘乡小地名道山落业。
       在家谱举例十一地家谱中,谈到袁必清迁移的有四地,其共同点是没标明具体迁徙时间。若有统一之需,可定在必清三十岁左右时,刚迁茶陵弟兄五人不久感觉不好,复再度迁长乐湘乡道山,可能不是弟兄五人同迁了。
       (二)伯庸于公元1084年迁宁乡县状元乡案山
       1. 清道光十年二修《湖南洞口園蓬家谱》序称:伯庸见道山人稠地窄,移住案山落业。
       2. 湖南宁乡1938年《袁氏七修族谱》源流称:伯庸,元丰七年(北宋,公元1084年)迁状元乡金城里案山麒麟坪。
       3. 湖南新化黄信、侯田袁氏家谱称:伯庸,宋元丰七年(
公元1084年)徙宁乡县状元乡案山。
       4.  明天启三年湖南怀化袁氏初修谱序称:伯庸公迁案山。
       5. 贵州盘县旧营乡家谱称:伯庸,因田道山人多地少,就将祖业均书立而出籍状元乡金城里案山。
       6. 光五郎传细二家谱称:伯庸,见道山人稠地窄,出籍同州共县状元乡金城里案山落业。
       在家谱举例十一地家谱中,谈到袁必清迁移的有六地,其中有四地没标明具体迁徙时间,只有两地标注宋元丰七年(
公元1084年)迁。这个时间可行,伯庸时年24岁年轻气伟,深感道山人稠地窄不利发展,逐迁宁乡县状元乡案山。也是统一之需。
      (三)光五郎于公元1143年迁新化高坪侯田
       1. 《湖南洞口園蓬家谱》称:“光五郎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又案山徙邵郡新化之高坪侯田,及梅城”。谱不能自圆其说,与生年相差甚远。
       2. 武冈智胜乡袁氏家谱称:“光五郎于宋元符间(公元1098~1100年)又迁新化高坪侯田”。 光五郎刚出生,如何迁?
       3. 新化黄信、侯田袁氏家谱称:“伯庸子光三郎、光五郎于南宋钦宗(公元1126~1127年)时,由案山徙新化县之高坪(今属隆回)”。若指北宋钦宗时是相符的。
       4. 宁乡廖家滩袁氏家谱称:“光五郎,南宋(公元1127~1279年)时由江西丰城迁居湖南新化高坪”。若指南宋初年也是相符的,只是光五郎生在湖南,为何要回到江西丰城再迁湖南新化高坪?
       5. 湖南新化《袁氏六修族谱》曰:光三郎于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5年)乔迁新化县古高平中黄信银杏树左,光五郎卜筑侯田。此说时间偏早了点,有清光绪十七年纂《新化龙溪村李氏族谱》载“始迁祖嗣松公,江西吉州泰和长丰乡人。宋季与表兄袁光三郎、光五郎徙新化侯田,嗣松自侯田移居大平。”为证,李家表弟依靠袁家三、五郎表兄外迁,光三郎当在40岁左右才合情理。
       6. 湘乡黄山杉林袁氏家谱称:“南宋嘉熙(公元1237~1240年)间光五郎落籍新化”。若指南宋嘉熙初年是不相符的,那时光五郎已有近140岁?
       这里有六家说光五郎何时迁新化高坪之事,武冈智胜乡袁氏家谱说提前了几十年;洞口園蓬家谱说提前了五十余年;湘乡黄山杉林袁氏家谱说又退后了百几十年;新化黄信、侯田袁氏家谱,宁乡廖家滩袁氏家谱,湖南新化《袁氏六修族谱》几地相符。其时间在:南宋绍建炎年(1126年)至南绍兴未年(
公元1160年),取中:光五郎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癸亥(公元1143年)迁新化高坪,时年43岁。
       此文只是对袁天纲至袁光五郎世系的初歩探梳,诚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2012年4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anjs 发表于 2015-3-5 17: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地道道的伪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子朋 发表于 2015-3-3 12: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子朋 于 2015-6-10 14:29 编辑

   希望袁如启宗亲能把《袁天纲至光五郎世系梳》这贴删除,太不和谐了!!!每次进来看到评,心理都不是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保险 发表于 2015-3-21 18: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接则接,不能接就千万保持原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anqiang 发表于 2015-1-31 16: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完全同意文献家门的观点,每个袁氏宗支,都会有他们的族人自己去研究,外人不可能有完整的历史资料,凭片面的资料研究得来的只会是“妄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文献 发表于 2015-1-26 2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文献 于 2015-3-5 01:58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文献 发表于 2015-1-26 2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文献 于 2015-3-5 01:26 编辑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诗成 发表于 2015-1-28 18: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如启宗亲对伯庸公支的关注,对于我们在江西远祖世系考证还有待加强,但并不代表我们不是天罡祖的后裔。只是在历次家族迁徒中遗漏了部分资料,形成无法弥补的遗憾。而伯庸公支分支众多,星罗棋布,各分支如若表述不一,也是当时的交通,信息所制约而没有充分沟通。您的提醒,我们万分感激。人本乎祖,是我们后辈应该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袁如启 发表于 2015-1-29 14: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文献宗亲,为我上文提供了两份平常家谱资料。这个家谱有个特色,作者是在道光《宝庆府志》上记载的乡贤明朝正统甲子年举人袁宁,辞官后编修了光五郎的11世孙应霆房“八户”的族谱,清朝人在此“八户”族谱基础上于康熙十二年编修了“十八户”袁氏族谱。虽如此,以此谱作为评判标准,人们不致于全能认可吧?想请问的是:这两个谱中有没有关于“伯庸公”迁案山的记录?辛苦点,请发于网上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