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人在他乡》—《那么懂事的袁杰敏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银生 发表于 2006-5-26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在他乡》—《那么懂事的袁杰敏》
撰稿:梓丹 袁小轩  
资料来源:广东电视台互联网站  2006-3-20 12:00:30

广东卫视 3月25日 21:45 首播
广东新闻频道 4月1日 18:30首播
4月2日 10:10重播   
楔子:
袁杰敏,中山大学贫困生,2005年湖南郴州汝城县高考状元。
为了培育孩子,父亲当了一辈子的矿工。
“即使他们付不起这个学费,供不起我读书,我也照样会来读的,我可以借嘛,贷款”
为了亲手治好父亲的胃病,袁杰敏立志从医。
那么懂事的袁杰敏


(场景:中山大学,教室)
〈字幕: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解说:
袁杰敏,2005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人均家庭月收入不足二百元。按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贫困生的界定标准,袁杰敏属于这个学校的贫困生。

(场景:中山大学,食堂)
同期声:
豆芽。

采访:
(你吃饭的时候,有没有下意识地省着吃)
有吧,应该省一点。
(你觉得你一顿,大概吃多少钱算是吃得比较饱)
四块吧。
(现在是两块五)
对,这顿是两块五。

(场景:上袁村)
〈字幕:湖南郴州汝城县井坡乡上袁村〉
解说:
湖南郴州汝城县井坡乡上袁村,这是袁杰敏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如果按照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来看,袁杰敏家不算很贫困。

(停顿)
袁杰敏的父亲袁保良,在当地也算是个远近闻名的能人,二十岁刚出头就出门打钨矿。1982年,在中国还没有万元户的概念时,袁保良就花了五千元在村里盖起了这套占地一百三十五平方米的房子,三间房子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用两间,并且娶回了当年年轻貌美的袁杰敏的妈妈。

(场景:中山大学)
解说:
凭着打矿的九百元家庭月收入,袁杰敏家的生活条件,在上袁村算是个中上水平。可是要在大城市里的大学学习,这点钱马上就捉襟见肘了。

(停顿)
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袁杰敏申请了每年五千七百六十元的国家贷款交付学费,如何省钱是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解说:
2005年的圣诞节,袁杰敏的室友准备去动物园。

同期声:
徐奔,今天平安夜哦。
今天去哪啊?
动物园好吗?
你没去过动物园吧?
可以去看一看动物园好不好玩呗?

采访:
(袁杰敏你有没有去过动物园?)
没有。
(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去?)
算了,这个礼拜要背书了,况且要门票的,这东西,又不是免费。十多块钱等于没打折。
(不是有学生票可以打折吗?)
原价是二十块吧,打折也要十六块啊,那等于没打折,太贵了,不去了。

(场景:图书馆)
解说:
2005年,圣诞节的那一天,袁杰敏把时间花在了图书馆,准备已临近的期末考试。

(场景:上袁村)
解说:
2005年的高考,袁杰敏是湖南郴州汝城县的理科状元,他的哥哥也以很好的成绩考进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大半年过去了,袁保良一家的荣耀,在袁氏家庙的祠堂里仍然依稀可辨。
为了庆祝两个儿子金榜题名,袁保良花尽所有积蓄,几乎把全村能走动的都请上了,在祠堂旁边的观音庙里办了三十来桌酒席。

(场景:中山大学)
解说:
但是,当父亲的并不知晓儿子在大学里的心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是全国重点学府,袁杰敏虽然是老家汝城县的状元,但高考成绩,
只比中山医学院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一分。

采访:
这个落差很大。
(很大?)
对,很大。不象在高中,总算是过得很顺利吧,在高中。在这里学习上就好像挺困难的,现在我在上课,英语老师讲的,有很多我都听不懂,他们都听得懂,这些城市来的学生嘛,他们上英语课,英语老师讲得都听得懂。而我呢,有些就听不懂,跟不上来。

解说:
袁杰敏的同学大多来自城市,电脑对他们来说并不新奇,他们经常在学校的教学网络上学习。

采 访:
感觉这个电脑对学习怎么样?有帮助吗?
嗯,很大用处。因为老师有些课件放在校园网上,我们就可以下载下来。

解说:
袁杰敏还是习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

采访:
(你觉得学起来是不是蛮吃力的?)
很吃力。
(跟你想象的呢?)
跟我想象的差距很大。我想象当中,我以为大学嘛,就学这个医学专业,就那么两三本书,两三个科目。可是没想到这些英语啊,生物、化学、都那么厚一本。

(场景:上袁村)
解说:
袁杰敏五岁那年,袁保良偶然发现儿子是个读书的苗子。

袁保良:
别人宠他(逗他玩)的时候,说他只要从一数到一百,就买糖给他吃。他就从一数到一百,就不掉一个数,所以很多人就夸奖说,说你的儿子肯定是念书的料。

解说:
村庄里老乡们的预测果然很准,从镇里读到县里,袁杰敏每年都是学校最拔尖的。相对于那些只读到初中毕业的同村孩子,袁保良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解说:
当年打矿为媳妇,现在打矿为儿子。打钨矿、打铁矿、打煤矿,一打就是近三十年。本来想年轻时赚点钱就收手的袁保良,直到现在,还看不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作为丈夫和父亲,袁保良就这样和打矿卯上劲了。

(场景:中山大学,宿舍)
解说:
从能记事的那天起,袁杰敏看见的都是父亲在打矿。已经习以为常的袁杰敏,很少意识到打矿的危险性。
2005年,在大学的寝室里学会了上网后,袁杰敏看到了很多关于矿难的报道,这给他带来了学习之外的精神压力。
同期声:
但我始终感觉这个工作太危险了,能不干还是尽量不要干。因为它风险很大,每天出门,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平安回来。
今年发生的矿难特别多是吧?
不仅是今年,这几年都很多,一直都这么多,只是这几年披露得多一点。我觉得最起码要劝一劝你父亲不要做有关于矿方面的事情。
但是他父亲考虑的,可能就是没有这个工作,他们家收入就没有保障了。如果能拿到这份收入,对他们家和他哥哥等各项开支肯定就有保障了。那如果他不干这个的话,你让他的父亲选择干什么?所以他父亲肯定也是在抉择当中认为,还是走着条路吧,虽然危险一些
但是能保障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

解说:
从两个儿子上中学的那天起,袁保良已经不再把打矿作为谋生和致富的手段了。打矿赚来的钱一分一分地投入到了儿子的学习上,两个孩子争气,对袁保良来说,是一种透着悲怆的快乐。
在孩子上大学的第一年,袁保良挨家挨户地跑亲戚,总共凑来了一万二千元。

采访:
(袁杰敏,这个洗衣机是谁买的?)
我们宿舍买的。
(大家一块买的?)
公费买的。
(一人出多少钱?)
130多吧,每人130多。刚来的时候吧,我妈妈送我来的,当时那个时候就有人提议说买个洗衣机吧。刚开始我觉得有点犹豫,但是我妈妈在这里,她不想让我受这个苦嘛,就让我买了。而且当时也有很多父母在这里,大多数父母都在,这个提议有父母在的话,父母一致通过。
(你们寝室还有一些什么大一点的消费品?)
饮水机是中途买的,这个饮水机125块钱。我们军训的时候,天气很热,大家都懒得打水,而且学校的开水味道也没有这个好喝,我们就买了这个饮水机了。

解说:
在广州,买一桶矿泉水平均十三元,袁杰敏的寝室一个月要消耗八至十桶矿泉水,平均每人大约十八元左右。一年下来,袁杰敏光是喝水,就可以喝掉家里耕种一亩田才能得到的收入。

(场景:上袁村)
解说:
袁保良一家按人口分配,在上袁村共有三亩责任田,平均每年亩产水稻五百公斤,除掉成本,每亩田能有二百元的利润,已经是很不错了。三亩田一年的收入最多只有六百元,赶不上袁保良挖一个月的煤。所以早在多年前,袁保良就把自家的田租给了别人。

解说:
袁保良整天打矿,不仅体力透支,饮食也没有规律。袁杰敏读高中时,袁保良得了胃病,为了省钱,他从来没有上过医院看病,父亲胃痛的样子,在袁杰敏的记忆里非常深刻。拿到高考成绩的那天,村里的长辈劝说袁杰敏,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以后走从政的道路。十八岁的袁杰敏在哥哥的鼓励下,默默地填上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他打算毕业后亲手治好父亲的胃病。

(场景:中山大学,宿舍)
采访
这是我们学校发的白大褂啊,做实验的时候穿的。做实验很脏嘛,就要穿这个东西,有这个东西就像点医生了。
(你觉得穿着这件白大褂,有没有一种神圣的感觉?)
神圣?在这个医学院,穿这个白大褂的人到处都是,没什么神圣的,只是觉得比较新鲜吧,突然间换了一个身份一样。可是如果我穿着这个回我们农村那个地方呢,就感觉很威风了。

解说:
当班干部可以为争取学校的奖学金加分。刚进学校,袁杰敏就竞选当上了班级的宣传委员。几天前班上刚组织了一次烧烤,袁杰敏来找班长商量出宣传栏的事情。

采访:
(你经常参与这样的活动吗?)
一般都参加,因为我是班里的宣传委员嘛,每次搞活动我们都要出海报。
当时我就考虑到不想去,因为毕竟只是烧烤嘛,一个烧烤就要三十块钱,对我来说觉得有点贵,刚开始我拒绝了,我不想去。后来他们说,要出海报嘛,就还是要去一下的,毕竟海报还是要我出。

解说:
袁杰敏有时候,对人生常常采取一种仰视的目标设立,他相信广州肯定是他毕业后的归宿。

采访:
即使我在这里读大学,欠了很多债,但是我相信这些都是很容易还的。因为我去过一个同学家嘛,他们家很漂亮,在我们那边,应该说属于那种像宫殿一样漂亮的。他的父母跟我说,像我读这样的大学,毕业后出来,大概两年,就能买一套像他们那样的房子。我问像他们那样的房子,在广州要卖多少钱?他们说起码要六、七十万吧。我读个大学出来也顶多十万吧,我就觉得这个钱应该能还的。

(场景:上袁村)
解说:
1998年,袁保良在村里又盖了一栋砖房。房子才盖一半,袁杰敏两兄弟一前一后上了中学。于是,这栋十年前盖的房子,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工,因为袁保良的手头,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过余钱了。

(场景:中山大学)
(字幕:2005年圣诞节)
解说:
袁杰敏的生日接近阳历新年的日子,2005年的圣诞节,袁杰敏收到了圣诞礼物,也意外地收到了生日祝福。

同期声:
有幸在中山医认识杰出的你,有幸在这里庆祝过生日的你,如果相伴在中山医共创美好。
同时建议多一点笑脸,少一点酷脸。Will You?
(你是不是经常摆出一副酷脸?)
没有啊,只是很少笑嘛。

(场景:中山大学)
采访:
(袁杰敏你觉得手头比较拮据,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心情?)
会的,肯定会的。
(怎么那么肯定呢?)
比如说现在周末吧,他们都出去玩了,而我就不想去花那份钱,出去玩肯定要钱的嘛,可是我又很喜欢玩,所以就没去,就呆在这里看书。
(如果说你现在最想去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我去过一次大学城,那里风景挺好的。上次不过是军训,那时候纪律很严格,不能出去逛,而且我也没搭过地铁,很想去搭一次地铁。

下节内容提示:
袁杰敏来广州读大学已经半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坐一次地铁。

解说:
在广州地铁三、四号线开通的第一天,《人在他乡》栏目组编导带着袁杰敏乘坐了他向往已久的地铁。

解说:
从中山医科大学出发,总共转了三次车,花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广州大学城的时候,袁杰敏对地铁的新奇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场景:广州大学城)
〈字幕:广州大学城〉
解说:
在大学城军训的时候,袁杰敏就在这里和同学讨论过毕业后的发展问题。结果是,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准备继续深造。

采访:
(你想毕业后就工作呢,还是继续深造?)
我想毕业以后马上工作吧,我想早一点挣钱。因为我爸爸年纪也很大了,况且长期有胃病在身,我想早一点挣钱,帮家里摆脱贫困。我爸爸想要一辆摩托车已经几年了,他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可是一直都没买。有钱的时候我们都要交学费,然后就没买,我现在很想早一点毕业,挣到钱嘛,然后就给他买一辆摩托车。
解说:
2006年初,放寒假回家,袁杰敏向父母说出了他对家里经济情况、和对父亲身体的担忧。

(场景:上袁村)
同期声:
你迟三、五年就业,可以说你(如果)有这个本事,去攻读研究生和博士,读八年,说实话,只要我们身体好,这方面,不是我和你妈妈在跟你们吹,因为我们勤劳。

采访:
(你知道袁杰敏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嘛?)
那我就不了解他。
(我问过袁杰敏,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他想毕业后马上就工作,工作后赚的钱,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买一辆摩托车。)
这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自己要有个摩托车,我儿子从学校回来,(坐摩托车)去他同学家玩一下,我做父亲的高兴。现在我也没有这个看法,我最关键就是他们能把这个书念好。我说你不要工作太早了,做父亲的今年四十八岁,你爷爷他是五十九岁就病去死掉了,做父亲的只要身体好,工作十年八年也不怕。


解说:
早些年打钨矿时,袁保良见过很多事故,自己也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比右手短一截的左手食指,见证着当年惊心动魄的那一刻。

袁杰敏:
我爸就是这样,那里有个小的洞口吧,本来已经打了炮的,那里有钨矿,他就要钻进去采。可是刚进去,就来了一个小小的塌方,还好我爸那个时候躲得快,不过这手指就被石头砸到了。如果当时躲得不快的话,那就很难说了。

解说:
2006年元月23日,这天是农历小年,袁保良一家人在张罗年饭。
袁保良准备第二天就回矿上了,袁杰敏和哥哥商量,想去父亲的矿上看看,2005年发生的很多矿难,让他实在放心不下。
近几年打矿,袁保良基本上不在家过除夕。因为过年的时间,老板给的工资一般会多点。近几年除夕夜的团圆饭,袁保良统统都安排在农历小年那天吃了。
(停顿)

同期声:
师兄你好,我是零五级的,你是毕业班的吧?我想问一下你们这里,有没有废旧的棉被想要卖掉?
我可能要考研,所以被子必须得留着,而其他人还在睡觉。
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解说:
2006年开学前,袁杰敏去了一趟父亲所在的煤矿,那里的生活条件,比他想象中的要差多了。过完年回学校,袁杰敏琢磨着想为父亲做点什么。

采访:
那个地方很潮湿,空气中都是煤灰,我进我爸的房间,坐在床上,用手去摸了几下被子,然后手就全黑了。我在那里睡了一晚,感觉真得很冷,盖的被子只有这么厚。所以我想看一下他们毕业班有没有废旧的被子,或者他们可以让我廉价买的话,我可以寄去给我爸妈,因为他们在那里也舍不得买,可能买新的比较贵。

解说:
2006年 3月21日,一件令袁杰敏同学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同期声:
袁杰敏同学吗?我们是清华同方的,今天特意来看看你,我们这里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希望这个能够帮助到你的学习,我们送给你的。

马导:
这是广东卫视《人在他乡》栏目组,专门与清华同方联系,他们很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今天特意送给你这台手提电脑。

袁杰敏:
在我的梦想当中,我都不知道要到哪一天,才能捧起这个电脑。我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捧起来了,今天真的很高兴。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