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怎么没有我们湖南资兴的袁氏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述 发表于 2006-8-26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袁学渊 我就记得我属于袁学渊的后代

现在我们住在湖南省资兴市三都镇,有上万袁氏,住在这里几百年了!!

好象宋朝就住在这里了,县志上有记载 现在的房子还是明朝的

我们袁氏还在宋朝在这里修了座书院-辰冈书院。我爷爷爸爸姑姑都是在那上学的,文革被毁坏 大概我们是在宋朝从江西牵过来的,家谱文革被抄,我现在又在外省上大学, 现在很想知道一些历史,我现在是学环境艺术这快的,和建筑有关,打算把辰冈书院的外貌复原,现在又找不到资料





辰冈书院 在郴州兴宁(今属资兴),又名辰冈书堂。宋咸淳九年(1273)[一作嘉熙二年(1238)],乡绅袁文敷创建于石山,“以馆其族人之俊者”,设义庄以供费用。教学“大抵详于进取”,“以激励其族焉”,本“问辨乎义利之眼界,体认乎刚柔之善恶,克己去私,以复本然之天理”之旨,成就甚众,与曹氏所建“观澜”、焦氏所建“文峰”同称程水三书院。元至元三十年(1293)重建,设堂长掌教学、设掌庄管理经费。明洪武三十年(1397),族人给事袁克俊迁建于辰冈山阴,“栋宇峥嵘,规模宏大。凡材质等费,计钱三百缗有奇,皆族人竭力鸠集”,各家又随“家力之厚薄,量其所出所得,捐钱四百缗有奇”,增置田产,“以为教养修葺之资”。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知县耿念劬作《辰冈书院续记》,以“纪书院、学庄之实”。嘉庆间圮废。同治二年(1863),知县万时若以书院私于一家一族不能久远,合三书院之资,建书院于辰冈故址,取名“程水”,以“示大公”。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程水书院为程水高等小学堂。1941年改名鹿鸣乡中心国民小学,1951年改称辰冈高小。1969年拆除。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袁述 发表于 2006-8-26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辰冈书院真的好可惜,怎么也是宋朝...



辰冈书院真的好可惜,怎么也是宋朝的袁氏家族书院

天天听大人说辰冈书院怎么好,建筑的石头有多大...《长江中游的书院》中就有辰冈书院



长江中游的书院
第一节 荆江上下的书院
(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江汉书院、两湖书院、东山书院、其它书院名录)
?
? 一、石鼓书院(湖南衡阳)
? 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唐元和中(806-820)李宽中于石鼓山寻真观结庐读书。
刺史吕温曾 访之,并作《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日记其事。宋至道三年(9
47)
宽中族人士 真据其故事,复修书院,“会儒士讲学”其中。景?二年(1035)知州刘
沅(一作刘阮)秦清仁 宗皇帝赐学田及“石鼓书院”额,遂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其后
,改为
州学。谆照十二年 (1185),部使者潘田青(一作畴)就原址建屋数间,榜以鼓额,
“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 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未竟而去。提刑宋若水继成
,奉先
圣先师之像,集国子监及本道 诸州印书藏其中。请朱嘉作记,诫诸生勿为科举功名所乱,
而要辨明义利,有志“为己之学 ”。时戴溪为山长,与诸生讲《论语》,有《石鼓论语问
答》3
卷。?七年林田 井学教授兼山 长凡三年,“补葺经创”,鼎新书院,并刊大字本《尚书
全解》40卷开庆元年(1259)毁于兵 景定元年(1260)提刑俞琰(一作俞炎)
命山长
李访“扫地更新”,“尽复旧观”,增辟园圃 ,仰高楼,取明德新民文章,为诸生丕扬其
义,绝响再闻,士风作振”。提刑黄斡又置田35 亩,“以赡生徒”。元仪继续办学。然
其田于
<......< b>
您还没有登陆,只能查看部分内容,欲知全文内容,请选择[注册]或者[登陆]。
#2 作者:程征 2005-5-30 17:33:00)

三、江汉书院(湖北武昌)
? 明万历间提学葛寅亮建于文昌门内,“以江汉 二 流为楚之望”,故名。清顺治间存
布政使黄志遴等移建于忠孝门内,熊赐履曾肄业其中,后 因年久失修,负笈来者,踵相接
也。”
其时,夏力忠就读于此,四十九年巡抚陈讲等修。雍 正四年(1726)巡抚法敏,布政
使郑任钥,粮道王承烈捐俸增膏火,并集八郡之士命题考艺, “而拔其尤者数二十人,俾
人院肄
业。”礼聘靖果园为山长,”一时书院之兴,惟以此为盛 ”。教学上“凡所设施,一本经
术”,十一年,钦定为省城书院。乾隆九年(1744)总督德沛 、巡抚雀纪捐资拓地建
楼房号
舍数十间,10郡之士,有跋涉2000余里来学者。又建十贤祠、 德教堂、祀周敦颐(
濂溪)、朱熹(考亭)、张木式(南轩)、程颢 、赵复、张载、陈良、公孙龙、 白不斋
等,使
十郡之士知“科举学之外,尚可求至乎圣贤之域”。嘉庆、道光间办学不辍, 咸丰初,毁
于兵火。同治元年(1862)总督官文,“以重文教士为急”,即旧基重建。自前门 至
道南堂
后,东壁西园监院厅,规模备具,并置斋房40间。时观察陈心泉为山长,官府拨款 于西
园客厅后造大小住房13间。四年,雷以诚受聘主讲,修建圣殿及月池,增置斋房50间。
八年
总督李鸿章又建文昌阁,奎星楼,增修花厅大小房舍,总计殿宇各廊房,约30余间。教
学上以“勤习经学,讲明圣道”为宗旨,“俾诸生敦品力行,不独以八比试贴毕乃事也。”
称“
杏檀四教文行忠信”,“然必穷经致用乃可谓之行,而其本不外忠信”。肄业生员初定 额
60名,后增为240号,每年束?膏火,甄别课试由督抚主之,司道至武昌府以次序课,
江 夏
知县年终轮课1次。光绪末改学制,建学堂,三十二年(1906)总督张之洞筹建师范学
校, 共分甲、乙、丙、丁、戊、已、庚、王子堂,将甲、丙两堂设一直线,书院遂废。
? 四、两湖书院(湖北武昌)
? 两湖书院位于湖北武昌。清光绪十六年(1890)总督张之洞建于营坊口左老天符庙
都士湖。 并将火星堂原经心书院并入。规模宏敞,讲堂前有西书库分贮书籍,中有楚学祠
以祀湖
南、 湖北两省先贤、此外环置斋舍200间,以供学生住院肄业,另置斋舍40间专供商
籍生徒用, 前称南斋,后称北斋,以天干地支编号;每斋10栋每栋前为书房,后为寝室
。书院
前后有两 湖,“风廊月榭,花红藻绿,雅擅一城之胜。”可称宽敝雅静之地。肄业生徒则
以调取湖南 湖北2省高材生为主,附招商籍学生。教学分经学、史学、理学、算学、经济
学五门
,分由5 人执教。住院生定额,两省各100名,分由各省学政调取“或才识出群、或多
闻博览、或志 行不苟,或好深思者入学。另外,因筹措资金,得商力量大量认捐,故录取
商籍生
徒40名, 由书院甄别考核。住院诸生月给膏火银四两逢初一,十五考课,均有奖赏,“
惟草率谬妄者 不给。”此外之投考者,则为附课生。先后任教者均为硕学名家。后在“中
学为体
,而学为 用”思想影响下,课程设置又改为经学、史学、地理 、数学、博物、化学及兵
操等科。任 教者亦有当时名流,如块理学家杨守敬、数学兼翻译家华蘅芳、音韵学家沈曾
植均后
聘执教 。同时教学人员始有“主讲”、“助教”之分。如此,一批“中学素有根柢、人品
向来纯正 ,深知宗法圣贤兼以博览典籍”之人才涌现,如唐才举,黄兴等人皆成就于此时
。光绪
三 十二年(1906)张之洞将其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分设仁、义、礼、智、信五斋。
三十二年提 学使黄绍箕在智、信两斋添设理化专科。三十四年提学使高凌在礼斋内添设博
物专科
。现 在原址内分别扩建成湖北艺术学院、武昌实验小学、武汉四十五中学、湖北医学院附
属医院 住院部等单位。
? 五、东山书院(湖南湘乡)
? 相传东台山其地水气蒸发,冉冉上升,恰似五彩莲花,开至东台山顶相齐时才悠悠散去
, 蔚为奇观,人称“东台超凤”“凤凰起舞”。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邑人刘锦
堂等向
学部 申请创办东山精舍于此,5年后落成,改称书院。设数学、格物、体育等新课程,启
湘乡新 学文风。二十八改为学校十馆。三十一年改为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以“公诚俭朴
”为校
训 。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就学、编在戊班。1940年后,校名曾改为国民学校、
初级中学等。 1949年后,改为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湖南省东山学校,
3年后
改为县办。1958年9 月,毛泽东题名写“东山学校”校名。今学校设小学、初中、高
中三部、原书院建筑保存完 好,为高中部使用,其四周环有23米宽,林木繁茂,风景宜
人,有
石桥与外界相连。清人黄 自元所书“东山书院”石额及当时知县陈姓所撰《东山书院记》
碑仍嵌于门首和正厅墙上。 在湖南郴州。唐代刘瞻尝筑堂读书于城东,其地“势据商阜,
山环翠
绕,仙岑峙其北,郴水 经其南,磅礴郁积,秀气成采”。清乾隆二十六年(1771)署
知州满州正黄旗人刘以喜寻书堂 故址始署书院。三十七、三十九年知州裴直方、候云汉继
成。有
大门,朝门、讲堂、饭堂及 斋房40间。四十年聘”人品学问重于一时”的“江南名士”
狄西岩主讲,其设教、忠告善诱 ,严肃整齐”、“一时担簦景从者、不但本州文人、即各
属有志
之士,亦皆相邀而来,无不 心悦诚服”。然其时尚无膏火,诸生终“不能挟资久居”。五
十年知州刘尔芋等捐银780余 两,发商生息以作膏火。复“延师招学者肄业其中”,公
亲则亲
为训课,一时学者多至斋舍 不能容。嘉庆间,捐置银钱,田亩者不断,计有银1167两
、制钱463.4于文生息,年收租谷2 35.6石。嘉庆二十五年(1820)又并入
濂溪,
景贤,白莲三书院田租205.6石,以资生童膏火 。规定每年二月初三祭文昌后起学,
十一月初三散学,馆师束?、薪水、聘金、节仪等银26 9两、米7.2石,生童月给膏
火银3
两,奖赏除外,看司、更夫、工食银各6两,门役月给米3 斗;菜钱150文。
? 六、其它书院名录
? 湖北省
?书院名地名(湖北)创建时间创建人
?二程书院黄陂明景泰中蔡绶曾
?九峰书院长阳清道光范炳监
?三闾书院房县
?大观书院监利明万历三年(1575)李纯补
?万松书院麻城宋时张仁辅
?上庸书院竹山康熙间董绵祚
?山谷书院松滋元代傅琼
?义川书院罗田明代张琳
?天门书院天门元代贯阿思南海牙
?五阻书院建始乾隆二十年(1755)邱岱
?五峰书院五峰嘉庆元年(1796)肖霁峰
?凤山书院汉阳光绪中期余肇康
?丹阳书院枝江乾隆四十年(17750秦武
?凤鸣书院嘉鱼
?六一书院湖北宜昌嘉靖四十四年(1565)李一迪
?文明书院广济道光二十八年(1848)李炳奎
?文忠书院光化
?玉阳书院当阳康熙十七年(1678)俞廷瑞
?龙山书院江陵(嘉靖中原)乾隆十八(1753)曹銮
?龙川书院武昌元至元十一年(1274)
?龙泉书院荆门乾隆十九年(1754)舒成龙
?龙洞书院宣恩咸丰中陈文火 召
?龙山书院保康同治三年(1864)林耀
?尔雅书院宜昌咸丰十年(1860)刘浚
?兰台书院安陆乾隆十五年(1750)舒成龙
?汉上书院荆门乾隆十八年(1753)
?汉东书院安陆乾隆三十二年(1767)张世芳
?西津书院郧西乾隆二十四年(1759)胡廷槐
?西湖书院孝感明嘉靖间陈谟
?问津书院黄冈明正德间胡浩
?观山书院孝感道光十年(1830)杨蕉雨
?寿昌书院武昌明崇祯间县土人公
?岐间书院来凤乾隆七年(1742)于执中
?岘山书院襄樊明万历元年(1573)万振孙
?青阳书院通城北宋元丰间邹余
?芦书院潜江
?罗峰书院通山乾隆四年(1739)陈钧
?山书院长阳康熙五十八年(1719)朱登浚
?金湖书院黄石
?河东书院黄冈宋乾道李沈
?沮江书院远安康熙五年(1666)宋泽
?经心书院武昌同治八年(1869)张之洞
?南平书院公安清代
?南阳书院均县康熙十一年(1672)党居易
?南郡书院恩施嘉庆十七年(1812)谭光祥
?郧山书院郧县嘉庆二十六年(1547)于湛
?秭城书院兴山雍正初王琪
#3 作者:程征 2005-5-30 17:33:00)

?
?钟灵书院利川嘉庆二十一年(1816)张兆肇
?信陵书院巴东道光十八年(1838)饶拱宸
?荆南书院江陵康熙五十八年(1719)邱天英
?桃溪书院崇阳雍正十三年(1735)李玉?
?复文书院光化乾隆十三年(1748)李飞云
?涂山书院京山康熙三十五年(1696)涂煜
?调梅书院黄梅嘉靖三十四年(1555)张九一
?舂陵书院枣阳乾隆十四年(1749)徐芳桂
?梦泽书院云梦乾隆五十九年(1794)蔡振中
?辅文书院江陵光绪四年(1878)希元
?崇文书院石首明代姚隆、吴天挺
?鹿门书院襄樊雍正十二年(1734)鲁之裕
?清江书院宜都明正德间胡文玺
?淦川书院咸宁乾隆五十七年(1792)陈贻青
?朝阳书院蒲圻乾隆四十五年(1780)何光晟
?萃英书院黄安乾隆初年段绍、戴炯、彭端
?紫阳书院汉川康熙六十年(1721)钟嘉衤 詹
?紫峰书院宜城康熙三十六年(1697)傅以新
?晴川书院汉阳康熙四十四年(1705)郝土钅 享
?筑阳书院谷城乾隆二十年(1755)胡廷栋
?富川书院阳新乾隆八年(1743)靳树新
?珠书院随州明万历初王纳言
?魁阁书院钟祥康熙间吴肇茶
?叠山书院阳新东湖堤明弘治十二年(1499)胡瀛
?聚奎书院沔阳乾隆十三年(1748)黄泳
?蒲阳书院应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长源
?蔚文书院咸丰道光二十一年(1841)贺青莲
?墨地书院宜昌弘治七年(1494)陈宣
?镇南书院通山
?鹤鸣书院鹤峰道光二十七年(1847)程明、李良桢、陈应诏、徐承 寿
?蕲阳书院浠水顺治十八年(1661)刘佑
?穆清书院房县康熙五十七年(1718)王璋
?麟山书院蕲春乾隆八年(1743)蒋尚德
?麟溪书院恩施同治二年(1863)许光暑
?湖南省
?三江书院会同康熙五年(1666)何林
?三宿书院江华乾隆三十八年(1773)奉有为
?三潭书院凤凰同治十三年(1874)吴自发
?大酉书院辰溪乾隆二十六年(1761)卢九云
?子龙书院桂阳明洪武中期李源善
?天岳书院平江康熙五十九年(1720)杨百芳
?云山书院宁乡同治四年(1865)刘典倡
?日川书院慈利嘉靖千年(1531)刘长春
?凤山书院攸州元元贞二年(1296)谭渊
?文山书院澧州唐代李群玉
?文华书院浏阳道光二十一年(1841)胡泰阶
?文昌书院祁阳明万历十二年(1584)邓球倡
?文定书院衡阳宋绍兴元年(1131)胡安国
?文靖书院浏阳宋绍圣初杨时浏阳
?双峰书院湘乡乾隆十年(1745)张天如
?双溪书院临武嘉靖十七年(1538)姜仪
?双蹲书院常宁宋绍熙五年(1194)袭梦锡
?玉潭书院宁乡嘉靖二年(1523)胡明善
?甘泉书院衡山嘉靖二十三年(1544)湛若水
?石鼓书院衡阳唐元和中(1806-820) 李宽中
?龙池书院龙阳嘉庆三年(1798)黎学锦
?龙标书院黔阳康熙五年(1666)张扶翼
?龙洲书院益阳嘉靖三十年(1551)刘激
?龙潭书院湘潭南宋钟如愚
?东山书院湘乡光绪二十一年(1895)刘锦棠
?东莱书院醴陵宋代吕祖谦
?卢峰书院溆浦乾隆十九年(1754)徐堂倡
?百云书院城步乾隆七年(1742)张方佳
?百岩书院龙山嘉庆二十年(1815)宋沛霖
?立诚书院乾州嘉庆十二年(1807)傅鼎
?汉宁书院兴宁明万历五年(1577)王似
?仰高书院湘阳嘉靖三十一年(1552)刘灯建
?安陵书院永兴雍正九年(1731)刘生
?观澜书院武冈嘉庆十三年(1808)袁敏
?杜陵书院来阳唐大历五年(770) 慕其文
?西溪书院慈利光绪十七年(1891)朱功久
★?辰冈书院郴州兴宁咸淳九年(1273)袁文敷  ★★★
?求忠书院长沙咸丰四年(1854)曾国潢
?求实书院长沙光绪二十五年(1899)俞廉
?时务书院长沙光绪二十二年(1890)陈宝箴
?连壁书院湘沙乾隆十年(1745)张天如
?邺候书院衡阳唐肃宗李泌
?秀水书院芷江乾隆五十三年(1788)黄允珠
?秀峰书院石门乾隆许耀祖
?作新书院靖州宋嘉定八年(1215)黄肇
?希贤书院武冈同治十三年(1874)张宪如
?冷南书院宁远光绪二年(1876)
?沅阳书院晃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吴继儒
?沅水校经堂沅州光绪十四年(1888)朱其懿
?沅阳书院常德宋末丁易车
?汩罗书院湘阳宋大中洋符间
?灵溪书院永顺雍正七年(1729)李瑾
?青麓书院来阳雍正十二年(1734)徐德泰
?松风书院益阳龙牙坪宋代李贤
?虎溪书院绥宁乾隆七年(1742)董琰
?明山书院芷江嘉靖十六年(1537)马元吉
?明经书院岳州康熙五十九年许?
?岳麓书院长沙唐末五年智?
?金城书院新宁道光间牟国镇
?金鹗书院巴陵乾隆二十五年(1760)吴敏树
?沱江书院华容宋宝庆中狄兰村
?宝山书院黔阳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饶敏学
?宜溪书院安仁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谢之藩
?经正书院邵阳同治三年(1864)范石麟
?城南书院长沙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木式
?若云书院永顺明万历间彭元锦
?南台书院浏阳元代梁子真
?南溪书院泸溪乾隆十八年(1753)熊学烈
?昭潭书院湘潭康熙五十九年(1720)方伯
?狮山书院浏阳道光六年(1826)赵瑜
?洞溪书院浏阳道光十七年(1837)张良赞
?江书院茶陵弘治十七年(1504)林延玉
?泉书院酃县康熙五十二年(1713)张瑶
?珠泉书院嘉禾道光三年(1823)鄢翔
?桃冈精舍常德明嘉靖中蒋信致
?桃溪校经书院桃源明代
?养正书院宜章明永乐间邝玺
?浦阳书院溪浦嘉庆十二年(1807)傅鼎
?语溪书院祁阳元至元三年(1337) 尉曾圭
?资车书院邵阳道光七年(1827)沈登伍
?朗江书院新化康熙四年(1665)于肖龙
?培英书院常德乾隆十年(1745)董思恭
?莼湖书院桂车乾隆二十三年(1758)
?松梁书院永定乾隆二十五年(1760)郭天宰
?崇文书院安化康熙三十一年(1692)赵尺璧
?崇正书院宁远万历元年(1573)蔡光状
?笙竹书院湘阴元?六年(1091)王定民
?船山书院衡阳光绪初年张宪和
?清溪书院安仁嘉定年王槐
?绥阳书院永绥厅乾隆二十一年张天如
?深柳书院安乡庆元二年(1196)刘愚
?渌江书院醴陵乾隆十八年(1753)管乐倡
?琼湖书院龙阳乾隆十三年方廷机
?雄溪书院会同乾隆二十二年(1757)陈于宣
?雯峰书院衡山隆庆二年(1568)彭
?雅丽书院保靖雍正七年(1729)王钦命
?紫溪书院东安明嘉靖初陈祥麟
?集贤书院衡山嘉靖元年(1522)彭
?道水书院安福嘉庆九年(1804) 张在田
?湘水校经堂长沙道光十一年(1831)吴荣光
?湘西书院长沙宋成平四年(1001)李允刚
?敬修书院凤凰清乾十一年(1746)张天如
?鉴湖书院桂阳咸丰(1872)
?锦江书院麻阳乾隆十年(1745)杨甘雨
?慎修书院岳州光绪十一年(1885)
?群玉书院永州乾隆三十四年(1769)陈三恪
?碧泉书院湘潭宋建炎四年(1130)胡安国
?榜山书院新田雍正五年(1727)高岳
?漳江书院桃源明万历间王赠华
?箴言书院益阳咸丰三年(1853)胡林翼
?德山书院常德光绪十四年(1888)李宗莲
?鹤山书院靖州宋宝庆元年(1225)魏丁翁
?儒林书院城步元皇庆二年(1313)孔复
?凝香书院江华道光九年(1829)刘华邦
?澧阳书院澧州宝庆二年(1226)董与几
?澧源书院桑植乾隆二十一年(1756)钟人文
?澹津书院澧州康熙二十一年(1682)周景菜
?濂溪书院桂阳嘉定十五年(1222)周思诚
?鳌山书院蓝阳万历元年(1573)郑之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袁述 发表于 2006-8-26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第17卷第4期2003年7月湖南...

第17卷第4期
2003年7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 .I. 17,N.. 4
July.2003
中国古代家族书院简论 有记载袁氏辰冈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袁述 发表于 2006-8-26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第17卷第4期2003年7月湖南...

第17卷第4期
2003年7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 .I. 17,N.. 4
July.2003
中国古代家族书院简论

邓洪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J家族书院作为造福后人,维系家族长盛不衰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自庸代出现以来,即受到中国士人
的特别重视,边布全国各地,形成三种类型,具有五个基本特征,服务并满及于各地各类家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常要,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扭词」书院;家族;文化;教育
[中圈分类号]G40一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3)04-0003-05
Chinese Ancient Clan Academies

DENG Hong-bo
(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Abstract; Ancient clan academies, as a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ause that benefited big clans or farm-
lies and maintained their prosperity, had been emphasized ever since their emergence in Tang Dynasty,
China. There were three kinds of clan academies that could be found spreading everywhere in the country
and that had fiv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y served different clans or families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met their demand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categories
Key words:academies;clans;culture;education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以伦理为本位的,它
的核心是人伦关系,其出发点则是家庭.\"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
伦\"就是从家庭关系外推于国家,社会的,家庭作为
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受到极大的重
视.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最要紧的,家
不齐,何以治国,何以平天下 这在当时是一个公认
不移的准则.如何才能齐家 办法很多,其中培养
后代,对其实施文化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使其获
得安身立命的本领是最重要的,因此,家学就在传统
社会中受到相当的重视.唐宋以降,属于家学性质
的书院遂成为众多中国士人所追求的一种造福后人
的文化事业而得以显扬起来.虽然家庭与家族,家
族与宗族,氏族,在理论上存在着区别,各有不同的
界说,但对于我们先民来说,却是基本混而为一的,
它们都是指同一父系的血缘亲情组织.因此,我们
所讲的家族书院就是这种血亲组织所创建,所共享
的书院.家族书院研究,除了笔者数年前一篇短文
之外,几乎还是空白.这里所作的探讨仍然是初步
的,还祈专家批评指正,更祈同道引向深人
一家族书院的兴起与演变
家族书院满足一家一族的文化教育需要而产
生,在唐代这一书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已出现,并得
到了一定的发展.唐代最早的家族书院要算洪州高
安县(今属江西)北60里的洪城幸氏桂岩书院了
它由退休的国子祭酒幸南容创建于元和九年((814),
直到成通九年((868)幸氏举家迁居郡城,其间55年,
收稿日
苍金项
作者简IM 1
目」
介]2003一02一25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书院教育制度研究(DAH010487)
邓洪波(1961-),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大学岳越书院教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皆为幸氏储书授徒,培养子弟之所.①而最有名的
则是江州义门陈氏东佳书堂(今属江西德安).大顺
元年((890)陈崇制订的《江州陈氏家法》,有两条涉及
书堂的管理,其称:
一,立书堂一所于东佳庄,弟侄子挂有赋聪明
者,令修学,稍有学成者应举业.除现里书籍外,须
令添I于书生中立一人掌书籍,出入令照管,不得
遗失.
一,立书屋一所于住宅之西,训教童蒙.每年正
月择吉日起馆,至冬月解散.童子年七岁令入学,至
十五岁出学.有能者令入东佳.逐年于书堂内次第
抽二人归训.一为先生,一为副.其纸笔基砚并出于
宅库,管事收买应付.②
由此可见,义门陈氏作为一个受到朝廷表彰的
大家族,其教育组织比较完善,由\"书屋\",\"书堂\"构
成为一个高低有别而又相互联系的体系,并\"立法\"
进行制度化管理,这表明其发展已趋成熟阶段.按,
东佳书堂,即史志所记义门书院,它作为早期家族书
院的典型,形制完备,\"为书楼堂庞数十间,聚书数千
卷,田二十顷,以为励学之资\",而且自唐至五代,北
宋,一直兴办不断,成为影响江南的名书院.惟其从
\"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到\"四方游学者,
自是宦成名立者盖有之\',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
出,义门书院已不仅仅是陈氏一族之私有,而开始服
务于社会公众,成为\"四方游学者\"的殿堂了.由小
家族而大社会,这或许也就是家族书院发展到极至
之后的最好归宿.
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家族书院得到了比较大
的发展.以郴州兴宁县(今湖南资兴)程水乡为例,
一乡之中就创造了4所书院.按程水各姓,以曹氏
最旺,所谓\"乡举里选,代不乏人\",袁氏,焦氏次之.
曹氏先创建酉灵泉,观澜二书院,\"以训族党之少
俊\",这是维持家族长久兴旺的明智之举.袁氏,焦
氏相与争锋,先后创建辰冈书院,文峰书院,于是书
声回绕,到处散发着芸香之气.元人左元龙在为重
修观澜书院作记时,将曹氏建院之举提到了文化建
设的高度,其称:\"宋三百余年诗书渗9,上自王宫国
都,以及乡党间巷,莫不有学,皆所以明教化,正人
心,扶纲常之道于千万世而不坠,岂非诸儒之功与
此兴宁曹氏书堂所由创也.\',④及至清代,乡中后人
更将先辈此举与张拭和朱熹以岳麓书院为中心振兴
湖湘学术之事联系到一起,将其归人\"闻风而起者遂
遍湖南\"之列.⑤这虽然是后来者文化自觉的表现,
但时过数百年仍作此想,可见宋代曹,袁,焦三姓四
书院之建对于程水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深远难
忘的.惜乎四书院之建,\"止一姓一族,教泽所及未
广\",虽有当年\"攫高科登显士者固赫照人\"的辉煌,
但仍不免\"风消雨盆\",停办百年之虞,终于缘生出清
咸丰同治年间,各族共建郴侯书院,以\"为通乡义学\"
之议.⑥是为后话,此不赘述.
宋代家族书院的创建,例多为一家一族培养高
素质的后代,以维持其既有兴盛,或改变族势不振的
局面,所以宋末著名学者王应麟在《广平书院记》中
所描述的情形就成了其一般的表征,其称:
帅子若孙,登宗族之秀,朝益基习,春秋舍莱先
圣,岁时朔望渴祠,齿拜讲说,冠展翼如,弦诵蔼如.
……我有乔木,殖德培之;我有嘉苗,种学悉之.洗
优宵子,在斯塾也.于琦于关,如见先哲.香定晨
省,入孝出恭无非教;受业讲贯,习复计过无非学.
……子子孙孙,弗替引之,后之人其悉哉!⑦
至于其时家族书院的规模形制,因为各个家族
的经济状况,理念追求等各不相同,形成大小不等的
区别.如严州(今属浙江)吴氏之札溪书院:
考卜奇胜,肇造书宇,讲堂其中,扁以\"达善\",前
有涌泉,疏池涤研.两虎旁翼,为东西斋,斋上为阁,
左曰\"明经\",经史子集之书藏焉,右曰\"见贤\",古先
贤哲之像列焉.门之外,垒土为坛,环植以杏,结亭
曰\"风雪\".仲伯子性,肃肃雍雍,蚤夕其间,以修以
游.旁有老桐,英知其年,一日震雷,不烦斧斤,乃以
其材像沫酒圣人而事之,用暗仪刑,以肃朝夕,妙
规模虽然不大,但其讲学,藏书,祭祀,游息之功
毕具.又如建昌(今属江西)北溪崔氏吁山书院.因
为崔氏是\"蕃衍炽昌\"的大族,且书院之建\"乃集其宗
族之亲而议之,协众力,AN众财\"而成,所以规制宏敞
而完备,诚如包恢所记:
幸氏佳岩书院的具体情况,参见李才栋《江酉古代书院研究》.第13一17页,南昌.Y[西教育出版社1993
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史资料》第23一24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南唐,徐借《陈氏书堂记》,见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史资料》第20页
元 左元龙<观澜书院记》光绪《湖南通志》卷七十
清 蔺惟精(郴侯书院志序》,见同治刊本(郴侯书院志》c
清 曹炳奎《建造郴侯书院记》,《郴侯书院志》卷一\'
见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史资料》,第142页
宋\" A; N,《札澳书院记》.见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史资料》.第147页
①②③④⑥⑥⑦低
万方数据
5一第a期邓洪波:中国古代家族书院简论
即其祖居之傍创为书院,规模甚巨,会讲有堂,
肆业有舍,休宿有室,廊虎之宽,门庭之严,厄滔之
备,尝得朱丈公先生所书\"盼山书院\"四大字,因以为
名而揭之.〕萃诸子侄就学其中.希易既自以身教
之,次有堂长,学长,斋长诸职,又相与励翼之.藏修
于斯,丽泽于斯,试功课效于斯,规矩森然,率展不
越,盖前乎此之所未有也.自是而往,明经取青紫特
其余事,衷衷而来,今方权典耳.①
从引文中可以看出,崔氏吁山不仅\"规模甚巨\",
而且组织严密有序,由山长,堂长,学长,斋长构成一
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无论从哪方面讲,它都可以与官
府主持的州县大书院相提并论.此则家族书院凭借
其\"集宗族之亲\".\"协众力\",\"鸿众财\"而雄视天下的
气概!
应该说家族书院自唐代出现以来,经宋代三百
余年历练,发展,已经基本定型,且以服务并满足于
各地各类家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需要而得到
社会的承认.元明以降数百年,其家族书院之演变
发展,例多沿袭两宋而应时代之求而已,并无特别创
新之处,兹不再赘述.但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家族书
院的发展皆在太平盛世,国家新定或王朝末年,民生
不定,衣食难保之时,例多家族书院废弃之日.
二家族书院的类型
总合唐宋以至明清时期的家族书院,我们可以
将其区分为一个家庭创造供其一家使用,一个家庭
创建供其整个家族使用,合族创建合族使用等三种
基本类v.兹将其情况分述如下:
第一种类型的家族书院很多,如挪县(今属浙
江)桃源书院,在县城西三十里,宋代创建,史志称其
为\"王说家塾\".②宋人周奕在江西安福一个风景秀
丽的溪流边创建了一所书院,取名\"秀溪\",请杨万里
作记,其称:\"周奕彦博居其上,筑馆临之,命之曰秀
溪书院,讲经有堂,诸生有舍,丛书于阁,招良傅以训
其四子曰伯纪,承勋,伯仍,大同,良斋先生闻而嘉
之,为大书四字以署其堂焉.\"③宋人倪珍在其家乡
江西安仁长城乡建锦江书院讲学,到元代元贞二年
(1296),其子倪幢请王构作记时即自称\"书院本家
塾,承先世素志,非敢有所凯叙,误蒙二圣知奖\"云
云④,虽不无炫耀之意,但锦江为倪家所有则未夸
张.元人刘悼在<山堂书院记》中开章明义,称:\"山
堂书院者,南安王氏教子孙之所也.……家之士甲
南安,沛然垂裕,何所不足,而方孜孜焉以藏书择师
教子孙为急务,此盖古人心胸,吾党家法,而流俗所
必无者也.\',⑤其词意在褒扬称道,但元代有力而好
事之家致力于书院建设的形象亦得以跃然纸上.又
有江西泰和县东南桃源溪之南薰书院,宋人萧行叔
创建,到明代其裔孙萧安恒重修,请梁潜作记,即称
\"今南薰之建,萧氏特以教其一家子弟耳,而有古人
党塾之遗意\".⑥明清之世,这种类型的书院各地都
有,兹不赘举.
第二种类型的家族书院是第一种类型的推广,
教育之泽由一家而推及一族.嘉定《镇江志》卷十
载:\"金坛县申义书院在希墟前,太府寺承张镐,参政
文简公纲之孙,以其居去库序远,因建书院,招名师,
合族之子弟教之,且拨田为经久计,邑人刘宰为取
《孟子》申之以孝梯之义名之.\"这是一所典型的由一
家创建而润泽全族子弟的家族书院.这类书院历朝
历代全国各地都有,兹略举数例,以窥全豹.浙江太
平县方岩书院,是谢世衍兄弟\"建以教其乡族子弟\"
的处所.⑦又如桐原(一作源)书院在江西贵溪县南
十里,本为\"唐观察使高宽仁故居,至宋,其七世孙可
仰建书院于此,以教乡族子弟,置赠田.元时,九世
孙惠甫又割田以资书院费,元末毁.明宣德间,于一四
世孙吉昌重建.成化间余干胡居仁讲学其中,门人
徐宏嗣主教事,一时称盛.万历三十一年,知县吴继
京重修,申请裔孙绍宪奉祠\".⑧绵延数百年之久,
高氏子孙皆在其中读书,可仰之遗泽可谓长矣.历
经宋元明三朝至明代后期,虽然官府参与院政建设,
但高氏裔孙仍主奉祠之职,书院的家庭性质依然强
烈.刘岳申在《白沙书院记》中记述了元人张文先为
族人创办书院的情况:\"吉水文昌张文先创白沙书
院,教其族里俊秀子弟\",\"其用意公平久远而不近利
要名\",并盛赞此举\"有近古者一,有古人所无者一,
宋 包恢《盯山书院i2$.见邓洪波等K中国书院史资料》,第181一182页
光绪《浙YT通志》卷二}七
末 杨万里(秀溪书院记).《减斋集》卷七十七,见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史资料》,第152一153页
光绪之汀西通志》八1\' -:.王构《锦江书院记》.
同治(南安府志》卷二卜
光绪食礼西通志}卷八}一,梁潜《南旅书院记》
康熙(浙门通志》卷卜八
光绪《江四通志》卷八十三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万方数据
6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有异于近世者二\".所谓近古者在于\"文先延名师,
与族里讲求圣贤之学,将以场天下国家育材\".占人
所无者为\"古者田皆井授,故党库遂序,不闻有田,今
文先捐良田人书院内.岁人税赋于官,使师生r#膳可
终岁\".异于近世者则在于\"近世书院间有田,而捐
田者先有长书院之意,既得一檄,则次第而进,爵禄
可指而立侯,文先既不为其身谋,而谋及其族里与其
子子孙孙甚远,此其所以异于近世者;又将以开来哲
而继先志,则此田与书院相为无穷,必不见夺于世
家,坏于有司,此又其异于近世者\".①
第三种类型的家族书院,是家庭成员共同创建
共同享用的书院.如宋代浮梁县新田的新田书院,
是绍兴年间由侍郎李椿年创建的,到嘉定年间李大
有\"率乡人新之,延李德俊教族子弟\".②严格地讲,
新田只有到了嘉定年间李大有\"率乡人新之\"以后,
才属于这类书院.又如建宁浦城县为宋代名儒真德
秀的故乡,其孙渊子在元代联合族人捐私田建书院,
虞集《西山书院记》中载有其事:\"建宁路浦城县,真文
忠公故居在焉.其孙渊子言其族人,用建安祠朱文公
之比,筑室祠公.相率举私田,给凡学于其宫者,而请
官为之立师.江浙行中书省上其事,朝廷伟之,名曰
西山书院,列为学官,实延佑四年四月也\".③设学官
是元代故事,不足以改变西山书院之家学性质.
这类书院多为大姓旺族所建,它们原则仁属于
宗族事业的一个部分,翻开明人张浚等人编纂的《张
氏统宗世谱 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我们就可以看
到游汀竹兰二先生书院,处州桂山书院,汉州紫岩书
院,南雄府九龄公书堂,惠州府留公书院等赫然标注
其匕且与张氏宗祠并然而立.在地方志中,这类书
院的记载也很多,如咸丰《顺德县志》卷五《学校志
序》载:\"其有大宗名族,自设家塾,亦称书院者,如采
册所载龙涌陈氏之北池书院,ill氏之东梁义学,甘村
甘氏之渤海书院,霞石何氏之霞石义学,穿浦之萃涣
书塾,菱溪之德星书屋,名目不一,皆集备公费,立有
课程,但究属一家之私,附存其目,以示奖劝可矣\".
其将\'\'一家之私\"的书院打入另册而附存其目的作
法,实为笔者所不敢苟同,但有意识地将\"集备公费\"
的家族书院区别出来,说明方志作者已经认同了这
类书院的存在
这类书院还有一种变通形式,那就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不同姓氏的族众公建,非参建族众不得享用
的书院.如明代宜化怀来,马营两地的二贤书院就
属于此类.据嘉靖《宣府镇志》记载,上谷除学校之
外,\"怀来与马营又俱有二贤书院,盖范文正,欧阳文
忠之后裔居其地,相与建之,以祀其祖,以启其学
r.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类型之外,还有一种为儒家
圣贤先哲,历史名人后裔创建的家族书院.其创建
分自建和地方官府创办两种情形.自建者意在光耀
先祖,培养后人,如元至正五年(1345)聚居苏州的范
仲淹裔孙,将宋咸淳年间创建的仲淹祠堂改作文正
书院,仍供祀仲淹,集族中子弟肄业其中.自后,历
明到清数百年,文正书院一直办学不断,而且一直不
设山长,仅\"慎选族人之贤者充主奉\",主持院政,④
成为范氏宗族奉祖育才的神圣之地.官建者则在扶
持儒先,维系斯文,如青浦(今属上海)的孔夫子后
裔,到清代出现衰落,\"子姓多力农,无弦诵声\",有失
圣人体面,有辱斯文.咸丰二年(1852),知县余龙子
慨然捐建庭闻书院,\"集费延师,专为孔氏家塾.二
卜年来,有游于痒者,有贡于廷者,彬彬乎渐有成
焉\".⑤几经努力,终有振起之势.
这类书院为数虽不是很多,但分布则较广,凡圣
人,圣贤,先儒哲嗣所在之处,皆有可能找到踪影,影
响亦较大,不可忽视.其特点,大而言之有两条,一
是它的家族性,无沦自建官建,\"固不得以为一邑之
公所\",二是教学与祭祀并重,甚至祭祀还是第一位
的,\"是则名为书院,实仿庙制,岂家塾党库所能牵
混\".有关情形我们从清人琦善道光元年(1821)所
作的《兴复宗圣书院记》中可以得知概要,其称:
国家崇儒重学,祀典昭垂.四配诸贤既以时释
莫,释菜于圣庙中,而又于其所生之地建立专祠,并
设有书院,置博士与奉祀生世守之,其礼至详且尽
嘉祥城南四十里旧有宗圣书院,在南武山专庙之左
前明万历时,博士承业以距城梢远,往来官吏瞻拜维
艰,请于邑令,移至城中.其以\"书院\"名者,谓南武
昔为宗圣传道讲学之处,而冠以\"宗圣\",正以重奉祀
先贤,和至圣尼山,圣泽两书院,及述圣中庸书院,皆
于祠庙外俘孔氏后人司其事,则固不得以为一邑之
公所也明甚.旧制堂祀宗圣,左右配以述圣,亚圣,
cuLID
40元 刘岳申《申斋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光绪《江西通志》卷八卜二
元虞集G道6q学占录》卷七《在朝稿七》,四部从刊本
《范文I:集补编》卷四,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光绪《青浦县志》卷十一,《名迹 圣迹》.
万方数据
第4期邓洪波:中国占代家族书院简论
东西两虎祀阳虎等十门人.于乾隆三十九年援尼山
书院例,并祀宗圣父母,宗圣夫人,宗圣二世,三世子
孙于后楼,是则名为书院,实仿庙制,岂家塾党序所
能牵泥,且神像魏然,尤宜粪除洒扫,以昭市静,而可
使生徒杂处其间哉!①
三家族书院的基本特点
家族书院相对于学者个人读书,治学的书斋,书
院而言,它有服务于整个家庭,家族的\"公众性\"与
\"开放性\",但这种\"公众\"与\"开放\",也就仅止于由血
缘维系的一族一姓而已,相对于以地缘维系的村社
书院而言,又显得十分有限,而只得以\"一姓之私\"以
名之了.考察这些有着相对\"公\",\"私\"二重性的家
族书院,它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点.
首先是它的血缘家族性.家族书院的创办经费
都由家族提供,其主持院务者为家族成员或受聘于
家族成员,其服务的对象则为家族成员的后一代,所
谓若子若孙,非我族姓不得人内是其一般性的原则,
形成排他性.虽然也不排除出于各种原因而接收他
姓子弟或游学之士人院读书的可能性,但这不是通
例,影响,改变不了其书院属于血缘家族的特质.
第二,家族书院以教学授受为主要任务.每个
家族开办书院的目的都很明确专一,那就是为培养
下一代,使其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素
养,从而提高家族的总体素质水平,为其繁衍发展提
供更为强盛的生命力.这种目的决定了其坚持以教
学授受为主的特性.在科举时代,其教学成果大多
以族人子弟取得功名来反映并以此夸耀于世.如
四川嘉定城北龙93G山的东坡书院,为明正统十三年
(1448),州人\"博雅君子\"刘洪禹创建,祀苏轼,\"复募
僧居之,以给洒扫奠献之役.令其子肃敬之,子节介
之读书其间\".成化二年(1466),十九年,肃,节二人
先后考中进士,并成为高官,卜分荣耀.到正德年
间,刘节重建书院,邑人刘春作《东坡书院记》,仍津
津乐道,其称;\"成化丙戌,敬之举进士,累官御史,今
为方伯,风裁凛凛.癸卯,介之亦举进士于乡,今为
夷陵太守,政化大行.\',②并将刘家二子读书成各之
功,归于其父创建书院表彰先哲之举.
第兰,家族书院的祭祀除了舍菜先圣,奉祀先
贤,即一般书院的祭祀功能之外,它还多一个供奉先
祖的任务,如前述苏州文正书院之奉祀范仲淹.在
元代甚至有一些书院就是为祭祀自己的先祖而创建
的.如浙江仙居桐江书院,慈溪杜洲书院,江西丰城
贞文书院,湖南长沙东冈书院,所设皆由于祭其先
祖,祖或其父.③值得指出的是,家族书院的祭祀先
祖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后人的荣誉感和见贤思齐的上
进心,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学授受相比,
它处于辅助协从的地位.
第四,家族书院的教学程度不高,属于普及性教
育.家族书院就学的学生为族中\"子弟\'\',年龄都不
大,多属蒙童之列,这就决定了这类书院不可能有太
高的教学水准,一般来讲属启蒙教育或略高于蒙学
的阶段,能进行较高层次教学或研究的只是少数的
例外.
第五,家族书院具有延续性,能比较长时间地坚
持办学.一个家族对文化教育的要求不源自于朝廷
之命,官府之请,是一种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之需,
因而能够持之以恒,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例多可以
坚持儿代甚至十数代,有如前述贵溪桐源书院,山唐
宋而及元明,绵延数百年之久.又如江西安福县城
东南三十里的石冈书院,\"宋邑人萧仪凤建,宋末兵
毁,仪凤从孙徙梅溪复建.元季又毁,梅溪孙三溪再
复之\".再如永丰县湖头书院,\"宋邑人金汝砺建
明永乐五年,金氏裔孙从缄修\",到清代乾隆年间,
\"裔孙协泰重修\".④皆表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子
孙后代对先祖的崇敬,对先辈兴学重教传统的尊重,
以教育而提高自己素质以便获得更大发展的实际需
要等等,皆可视作家族书院持续办学的内在原因
清 琦善S兴复宗圣书院记》,载咸丰《济宁直隶州志》卷五.此公为旗人,虽在鸦片战争中表现极差.但对文教事业比较关心
同治(a定府志》卷四十四,引自胡昭曦《四川书院史》,第108页,成都,巴蜀书社,2000.
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第43页,天津大学出版杜,1995
石冈,湖头二书院,皆见光绪《江西通志》卷八十一.
忿②③④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袁述 发表于 2006-8-26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乾隆)兴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湖南省资...

(乾隆)兴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湖南省资兴市以前叫兴宁县)有记载我们辰冈书院



*(乾隆)兴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罗绅修,张九镡纂。绅,字带溪,号宪甫,广西苍梧人,拔贡,乾隆二十年(1755)至二十四年兴宁知县。九镡,字溶湖,又字竹南,号吾溪,湖南湘潭人,乾隆进士,官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三年兴宁儒学训导,升郴州学正,著有《笙雅堂诗文集》、《(竹书纪年)考证》。是志上承康熙九年(1670)耿志,下续康熙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近事,始修於乾隆二十三年,阅十月成书,翌年刊竟问世。 记事止於乾隆二十四年。正文分十二门百零五目,约二十四万匆字,为兴宁(资兴)六修县志。封域志幅员目有全境、全城、县署、文庙、书院、八景 诸图;山川纪本境山、岭、岩、石、埠、江、潭、泉、 井七十余处,较康熙九年耿志新增十余处,详载云盖山、郴侯山史迹及汤泉治疮效果,续载张九镡 《兴宁水道考》和新增八景图说,有益於文物考古历史地理及水利研究;选举列唐宋迄清各朝科第人士三百余人;秩官录存五代迄清县官近百人;宦迹,收录宋元明清著名知县传略六十二篇;有裨於本邑历代政绩考索;物产目记谷蔬竹木、果菜花草、禽兽鳞介、煤铁土产二百七十余种,品种之多,居湘南各县之首;艺文存诰敕公移四十一篇,记序议传五十余篇,诗歌词赋近二百首;拾遗志收录宋咸淳十年(1274)郴州教授林应春《辰冈书院记》,清康熙八年邑庠生胡谦《学宫纪述》等十九篇文章,详记宋以来兴宁学宫之变迁;著述书目纪明二十二种,清三十四种,有裨於兴宁各家著作考索。是志体例完善,门目齐全,序论文错,是湖南方志上乘。有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2-1 18:39:38 | 只看该作者
顶下,本家的贴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