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疑问,由「其族辕咺」问起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英齐 发表于 2007-2-26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补充一下:辕咺与辕颇同一时间出现在《春秋左传》,史称他「其族辕咺」,意思是说辕颇的族人辕  咺。


《春秋左传》有这样一句话:『其族辕咺』。其族二字是不是等于「族人」?
如果肯定的话,这里有文章,史书记的,涛涂是第一个用辕为姓的人,他生一个儿子辕选,选生一个儿子声子突,突生一个儿子惠子雅,雅生颇。请问这族人从何而来?若果由选以下的人都还有其它儿子,他们是谁?家谱和史书为何不录着?而只留下一支?这方面蹊跷就如『裔孙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一样,只记着少子,其它长子,次子等等去了何方?倘若涂涛三代单传而至颇,又何来这位「族人」?还有辕买,是「族人」还是「亲人」?
不只如此,若涂涛三代单传而至颇的话,那位「族人」便不出自涛涂,那么涛涂是第一个以辕为姓的说法便不能成立。「族人」者,古时解作非亲属而同宗的人,除非『其族辕咺』不作「族人」解。就算这「族人」出自涛涂的「其它儿子(?)」,与辕颇只是四代之亲,应是「亲属」而不是称「族人」,故对涛涂是第一个以辕为姓的说法仍然有怀疑。
 袁政是辕颇的后裔还是「族人」的后裔?又是否更有与辕颇同时或时间上更后的其它姓辕的人的后裔?
 汉朝姓辕(袁、爰、榬)的不少,爰固、袁盎、榬终古、陈郡袁良及汝南袁良等不知其数的人真的就是政的后裔吗?他们其中有的人不可能是袁政的哥哥的后裔吗?难道政的哥哥都全部失嗣?若不是,那今天我们姓袁的谁是政的后人?谁是政的哥哥的后人?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资友 发表于 2007-2-27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英齐兄的提问一直是大家思考的问题。我...

英齐兄的提问一直是大家思考的问题。我在过去的帖子中,曾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一、史料的原因 1、名人与非名人。 古代入皇室正史者,一定是达官显贵;哪怕入野史者,也绝非常人;难道我袁氏几千年里头就只有达官显贵,没有一个丫虎、白痴?或者这些人生个不白痴的儿子来也未可知,至少我认为,入史入传的是少数,普普通通的袁姓人、名不见经传的袁姓人是大多数;也许我们正是这些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人的后代。生后能够树块石碑的,也不是多数。 2、社会的原因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夏金辽、元、清,动荡的时候多。特别是秦的焚书坑儒、元、清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禁锢,文革的浩动,人之性命且不保,试想,没有一定实力的“普通”人家,能做到十年一小续、三十年一大续吗? 还有象日本的侵华战争光在南京就杀了300万、黄河的决堤泛滥、某某战役迁敌几百万,这里面的人,或有后裔,他们的家谱能保存下来吗? 3、地域性的原因 在我国,南方对家谱的保管较为妥善,北方较差。一是北方多为外族侵扰,动荡不安;二是北方有的地方家谱传男不传女,无男时就烧掉了;三是北方人粗犷豪气,疏于细节,大家看看张艺谋导的《红高梁》吧,什么是北方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而南方则不然,江南水乡,才子佳人,琴棋书画,加上迁徙海外的人多,怀乡思土的氛围较浓,特别是江浙和广东做得很好。

二、汉唐以来的攀附习俗 由于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制度性的国家,不同的国家元首领导国家,就会有不同的政策;政策不具连续性。并且根本没几个朝代注重保存历史资料。要不是从古墓中发掘一些资料出来,我们国家的历史就还有很多空白。中国一直认为以我为中,傲瞰天下,四海之内,唯我独尊。直到袁世凯出任到了朝鲜,才发现日本、俄国等,均有谋我之心,除了想占便宜,别无所好,不得不防。 汉唐是汉民族的盛世,自然对兴修家谱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百废待兴。历史断了,怎么兴?于是,就免不了“编”。汉唐多有“攀附”之风(厦门大学 易中天教授),不知自己祖先是谁了,就找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人安一安。那一安不要紧,就成了我们今天的史料!所以象英奇兄这样敢于怀疑史料的,我是持支持态度的。 我们今天所见的民间家谱是什么时候的?大多是袁世凯得势的时候,民国版的。不妨想,洪宪才坐了83天朝,在最多三年的时间里,中国要修那么多《袁氏家谱》出来,他们能进行多少调查考证工作?民国人比我们聪明多少不说,他们没有互联网、没有我们这么大范围的交流、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我们今天便利的交通,我们做一个月的事情,他们恐怕得做三年!因此,这些资料也只能是“谨供参考”。

三、不要寄希望太大 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不要以为我们这支队伍就能把几千年历史遗留问题统统地处理了;不要认为我们网站是万能的,一点击鼠标什么都搞明白了。 今天的讨论刚刚开始,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我们都是一帮袁姓有责任心的人,我们义务为大家把事情努力做好;但我们都是业余的、非专家教授的;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工作,要上班,要养家糊口。 但是有一点我是报有希望的,我们今天靠苦思冥想、靠进现有图书馆解决不了的问题,找不到的答案,也许过十年、二十年,科技发展了,他们就能从炭32或什么中找到线索。 但是,即使到那时,你如果不知你的爷爷、太爷爷叫什么的话,恐怕机器人也帮不上忙。这就是我说的要面对现实,不要奢望的理由。

四、大家要齐动手 收到江西九江和平宗亲的资料,我感到很高兴。原先我们有不少宗亲上网看到没有自己一支的家谱资料就发急,就发问“为什么没有我们的呀?”现在不同了,不但原有的资料在不断更新,如开榜教授提供的,而且不断有新的资料充实进来,如天台的、项城的。 变原来的“张张口、拿来主义”为“自己动手”,打入电脑,发上来,请大家交流、讨论。这样的好处是:一家之言,请大家看看有什么毛病,挑挑刺,传给后人的才尽可能少一些错误,多一些正确。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多看几家,去伪存真。
-------------------------------------------------
《春秋左传》有这样一句话:『其族辕咺』。其族二字是不是等于「族人」? 我认为是“族人”。
长子,次子等等去了何方? 我认为属于史书“佚载”。因为他们可能太“普通”,常人一个,无事迹可记载。或者,史官的责任是记载某个“级别”以上的俊杰,以下的就“免了”。既然这样,加上汉唐的“攀附”,于是,他哥哥的后代们就附到他的名下了。好在,后代们都还知道自己姓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