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袁芳瑛、袁树勋家谱与袁氏藏书

[复制链接]
袁银生 发表于 2007-9-23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袁芳瑛、袁树勋家谱与袁氏藏书

                      □ 励双杰



  家谱属古籍范畴,既喜收藏家谱,故对藏书家事迹亦特别感兴趣。《湘潭石塘山袁氏族谱》陆陆续续入藏了乾隆五十一年(二修)、同治二年(四修)、光绪二十四年(五修)的三种版本,只因为其内记载了晚清大藏书家袁芳瑛的家世。

  袁芳瑛(1814—1859),号漱六,道光乙巳进士,授编修,由御史出任松江知府。生平唯一大事,即为藏书。《中国私家藏书史》(范凤书著,大象出版社2001年)称其“为咸丰间崛起之大藏书家,称雄一时,压倒群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有载,曰:“其卧雪楼藏书极富,黄再同前辈曾见其书目四大册,《汉书》宋元刊本多至十许部,余可知矣”。叶德辉《郋园读书志》曰:“袁漱六太守校宋钞本。湘中精版本之学者,必首推先生,所藏两宋元明旧椠名钞,皆荟萃南北藏书家整册残篇而自成一派”。他每得一善本,手自校仇,书根书面,手标目录,书法腴润,脱尽馆阁习气,嗜书如性命。其书得之于兰陵孙氏祠氏祠堂者十之三,得之于杭州故家者十之二,得之于官编修时者十之四五。精藏精校,深为学界所重!但在他死后,藏书毁的毁,散的散,一代藏书大家顷刻灰飞烟灭。他的藏书散出,缪荃孙在《元河南志跋》记之最有意思:“光绪壬申袁漱六前辈卧雪庐藏书来厂肆火神庙,名钞旧校,触目琳琅。而价极昂,荃孙境又极窘,无计得之,又不能自己,心跃跃然,目炯炯然,逐日蹒跚书城之侧,寝食俱废”。京师大学堂总办李盛铎当年曾入袁芳瑛幕,袁氏之书,珍品多被其掠买而去,由此奠定了木犀轩善本的基础。

  这三部《袁氏族谱》,首先得到的是乾隆修本与光绪修本,是从长
沙古玩市场购得,一月后又从书友处购到同治修本。乾隆修本为留爱堂刻本,八卷八册,然其时袁芳瑛尚末出世,不去说它;光绪修本为留爱堂木活字本,三十二卷,惜缺卷四、九、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九、二十五、三十,存二十三册,存卷不载袁芳瑛世系,但记载与其有关的史料颇多;只有后入藏的同治修本二十六卷二十六册完完整整。故把光绪修本与同治修本接合起来,袁芳瑛的家世就非常完整。

  袁氏始祖杲(1465—1539),字正东,号扶桑,明贡生。原籍江南凤阳寿州,后由茶陵卫分俸,迁湘潭,住十三都八甲石塘山。十二世孙袁教之在世系中记载说:“每值中元各祖皆降笔垂训,惟扶桑公所训尤多,不能尽录。此则咸丰元年训词也,振笔疾书,词严义正,可以扶世教、正人心,即此可想其为人,宜其为一族之始基而克昌厥后也。节录降笔训词:孝子思亲、忠臣爱主、贤人立品、义士诚身、宽平接物、忠厚存心、为人若此、庶几有成”。其墓在石塘山下湾人形山,有石罗华表碑志。杲生四子,长时祐、字添助、号月塘;次时祯、字添翔、号石塘;三时禧、字存仁;四时祥、字存礼、号贵和,是为四大房。因第四房时祥支徙居宁乡,故谱只及湘潭三房。

  袁芳瑛支出伯房时祐派下。十世遇春,字资万、号锦堂、一号迈坡、行一。从家谱记载来看,石塘山袁氏就他这一支最为显达。他本人于乾隆二十二年奉旨拣发江南,历任盱眙县县丞,护理凤阳钞关署,凤阳县知县事,终养回籍,有六个儿子:显忠、显恕、显惠、显韬、显隆、显名,都各有功名。侍读学士周系英有《锦堂公暨刘孺人合葬墓志铭》收录于谱中,摘录曰:“翁……性豪毅,善饮酒,好读书,耽吟咏,工书法,貌丰而伟,官金陵凤阳县赞府,廉干有声……余见翁时方与随园把酒钓诗,奋髯纵谈今古事,淋漓酣畅,旁若无人,一时僚幕负能者闻翁言辄隌惨不骄,盖扬之也”。

  长子显忠(1752-1796),官名士元、字非才、号一斋、别号旌门,乾隆四十一年奉旨拣发浙江,历任慈溪县丞、浦东许村等盐课大使、鄞县甬东巡检、题补余姚三山司巡检,乾隆四十五年及四十九年两次南巡督办塘栖行宫差务,两届随员接驾。

  次子显恕,官名士涛、字史波、号恪臣、别号湘南。考授户部山西司供事、候选县佐,著有湘南志草诗集藏稿。

三子显惠,名士辰、字上章、号执徐、别号客山,太学生,为其父署理盱眙县丞时所生。

  四子显韬,学名士鳌、字昭阳、号占斋,邑庠生。

  五子显隆,学名士龙、字锡光、号建用,貤封奉直大夫,邑庠生。

  六子显名,学名士彪、字锡嘉、号慕虎、别号东山。他生了七个儿子,第五子就是袁芳瑛。谱卷七第四十三叶载:“世矿,官名芳瑛、字挹群、号伯刍、一号漱六、行十七,优廪生,道光癸卯科乡试举人,甲辰考取宗室,官学汉教习,乙巳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本衙门撰文充国史馆协修,实录馆协修纂修官,恩赏绸缎大考二等,以翰詹升缺用京察一等擢陕西道监察御史、实授江苏松江府知府,军功保举钦加道衔。嘉庆十九年甲戌六月二十日生、咸丰九年己未九月初三日卒。”从这时可以补充修正不少有关袁芳瑛史料,如字、号等,还有他的生、卒年月,有不少工具书说他出生于1811年或不详等,连陈玉堂先生的《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也是如此记载“?—约1862至1974间”等等。

  谱中有关袁芳瑛的记载颇多,其子橞泽、棨泽撰有《诰授中宪大夫晋授资政大夫漱六府君行述》,比较详实,摘录部分:“善书法、工吟咏,在京时朝鲜贡使与之唱和,得其一字一艺,如获奇珍,自后每岁贡使来京求书者踵至,虽文艺之末亦足为外邦所宝重。其守松江也,中丞赵每誉其文字之佳,而藩司介寿,因索其文,时方试士,居考棚,府君于阅卷之暇取周兴嗣千字文集成四言庆语献之,苏江才子皆闻而搁笔。生平最嗜书,家藏甚富,于书无所不读,尤精于雠校,不为古人所欺,其识力有大过人者。颜其室曰蠧斋,谦词也,其一生著作有《卧雪庐全集》待梓行世。”谱中他的作品也收录不少,暂略。

  他的夫人杨氏,是同知衔杨敦福的女儿,于袁氏藏书出力颇多。王湘绮撰《袁母杨夫人寿序》,盛称漱六内助之贤,因与藏书有关摘录于次“……于时风尘澒洞,而夫人独戎装至宜春途塞还,改道汉淮赴松江,松江君已患劳疾,得夫人侍护,稍稍支拄两年乃卒,寇乱愈急,江浙瓦解,达官朝使莫敢泽行。而松江君官中外所得书无虑万卷,资力半耗于驮还,至是议者皆以累重不可致,欲缓俟通道,夫人独先部署,以余资斧,夫人已自南昌还里矣。是时行者单车轻骑犹惴惴,袁氏归装重囊行数千里,观者皆叹息,以为非独贤明知轻重,乃其才不可及也。袁氏既以藏书名湖南,反闻嫠孤致书还,或羡且妒,百方谋出其书,不翅觊觎财产,夫人毅然以藏弃自任,来攀说画计者,漠然者无闻见,迄今二十年,藏书全然尚完,然后知松江君悴精力于求访者,恃知人之能守也。”杨夫人死,袁氏之书卒不能守,据说与他的长子橞泽有关。

  橞泽,字榆笙、号星伯、行八。他的夫人曾氏便是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曾国藩的长女。《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中评点“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时说:“曾氏有五个女儿,长女纪静,许配的是湖南湘潭籍翰林袁芳瑛的儿子袁秉桢(谱中无秉桢名)。不料此子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花花公子。读书不成尚在其次,他居然敢于娶妻之前先买妾,置曾府的脸面于不顾。懦弱的纪静竟然在夫家备受冷落,多次回娘家诉苦,并表示不愿回夫家。为了劝说女婿,曾氏后来接袁秉桢来江宁城住督署。袁秉桢恶习并不改,他经常在外宿娼嫖妓,半夜三更醉醺醺地回衙门。又私取公款,不敬岳父。曾氏终于对这个女婿完全失望了,将他赶出衙门,从此不再认他。

  曾氏不认女婿,却一定要女儿认丈夫、守妇道,不让纪静住娘家,要她跟着丈夫回湘潭。同治九年,纪静在痛苦中去世,年仅二十九岁。侯门之女的如此下场,令人可悲可叹。”

  橞泽不肖,还表现在对袁芳瑛的藏书处理上,《中国私家藏书史》载:“其子榆生,不喜故书雅记,堆置五间楼房,积年不问。白蚁累累可见。木斋(即李盛铎)指名求书,不得,则运数箱来,令其自理,因而获袁氏书最多。异年榆生将数百箱载汉皋竞售,购者麕集。戊子、己丑(1886、1887)又尽运京散售。藏书家郭人漳、曾纪纲、叶德辉、王礼培、缪荃孙、易寅村诸人都曾分得一胾”。

  只惜袁芳瑛藏书其兴也勃,其败也忽。

  再说一个他的本家、三叔显惠的曾孙袁树勋,世系亦载卷七。显惠长子世絪,生子瑞泽,字辑五,盐知事。瑞泽的长子袁树勋(1847-1915),谱名日盈,字百川,号海观,晚年自号抑戒老人。历任天津知府、江办按察使、顺天府尹、民政部左侍郎、山东巡抚、上海道台、两广总督,曾呼吁开国会、消祸萌等,不为清廷采纳。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说他“精鉴赏、善书法”,但似乎政声不佳,有人以他的名字作联曰:

  树立毫无,只知藏垢纳污,细流同归于海;
  勋名何在,除却贪财好色,其余不足以观。

  可他在任上还是做个几件好事的,不妨说说。

  光绪三十一年,上海道袁树勋经两江总督批准,仿日本制度设立警察,并聘请从日本警察学堂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刘景沂创建警察,就在这一年刘景沂在上海城里求志书院旧址创办了“上海警察学堂”,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所警察学校,也是全国建立的第一所警察学校。

  光绪三十二年各界人士因战火纷起、灾害频仍,上海失学失业青年剧增,提议创办“勤生院”,时任道台的袁树勋拨5000两银作为办学经费,建成“贫民习艺所”,招生学习中、英文和职业技能,开设照相、音乐、陶器、泥塑、机器、毛织等课程,成为上海最早的职业学校。

  清宣统元年(1909)正月二十五日,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摺》,理由是“迭奉学部颁定学务官制权限暨教育会章程,皆以设图书馆为要务”,收藏标准也取自学部,“首储四部之善本,兼收列国之宝书,将以通新旧之机缄”,二月二十日获批准。成为全国建立最早的图书馆之一。

  再又如近代史上著名的“大闹会审公堂案”。光绪三十一年英国陪审员副领事德为门大闹会审公堂案发生后,绅商代表面见上海道袁树勋,要求官府维护主权,据理力争。袁树勋当即表示:“今日绅商到此,甚感盛情,此事由本道一人任之,如有一分之力,即当尽一分之心,去留利害,在所不计”。态度强硬,大义凛然,很得民心。上海民众、官府态度达到如此一致的程度,这是少有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熊月之《大闹会审公堂案解读》)。

  袁树勋的儿子袁思亮,字伯夔、一作伯揆、号莽安,北洋时期曾任国务院秘书、印铸局局长,太白楼诗人冒效鲁即为他的学生。《震中观书记》曾记载:“《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宋嘉定间淮东仓司本。此书原为翁方纲旧藏,视为镇宅之宝,更命其室名曰‘苏斋’。书内有何绍基等题跋。清末,此本归长沙袁思亮。后袁氏藏书楼不幸失火,被袁氏视为身家性命所系的此本就在火中,袁思亮情急,欲与以身相殉,家人无奈,冒死从火中将此本救出,可惜书脑书口已全部过火,仅剩下烧残的版心部分。民国间此残本归著名收藏家张珩,重新装裱后,赠中央图书馆保存。所以,看到这部被火烧残的国宝,真像看到了在大火之中、颤颤巍巍、挥突涕号、痛不欲生的袁思亮。”(2003年3月26日《河南文献》)

  拓晓堂先生后来写过一篇《翁方纲藏:宋刻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的长文,配以图片,说的就是这一部。

  袁思亮出生于1881年,即光绪七年,同治修本自然不载,而光绪修本缺册,正好缺其世系。不过在光绪修本中有他所作的《向亭公暨李夫人行状》等文篇,洋洋洒洒数千言。2001年中研院近史所整理出版了《袁氏家藏近代名人手书》,收载袁树勋及其长子思亮两代所收辑清末民初之名人手书,俱未尝公之于世,多涉及民国肇始之际之政坛珍闻,若民元北京兵变后都城之荒乱写实,袁世凯之操纵大局,袁世凯之结纳前朝遗老引进参议院之布局,黄兴在民元为革命军乞借军饷,张君励、张嘉璈、杨度、汤觉顿、范源濂等四小党筹谋合并之密计,以及迎接梁启超担任党魁等事皆向无人知之政党史料,参考价值极高。

  袁氏藏书之风不泯!

  《湘潭石塘山袁氏族谱》中,如辛巳状元大学士王杰、翰林院编修罗国俊、刘元熙、龙英、蔡阳宗、陕西督道翁燿、进士胡虞继、户部主事欧阳厚均、内阁中书刘长绂、山西学政胡瑞澜、文华殿大学士高晋等等所作文篇收录颇多,不少内容与近代史戚戚相关,对研究历史者言确为难得的良谱。





按:偶后又藏民国三十一年留爱堂铅印本《石塘山袁氏六修族谱》一部,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二卷,二十六册,为上述之递修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酉 发表于 2007-9-23 1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冠烛 发表于 2007-9-23 1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袁氏宗亲时时处处能有心整理挖掘出我们《家乘》中的史料。若如以上励氏那样写成文字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