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云南省宜良县袁姓寻根!!!!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兴伟 发表于 2007-11-13 01:4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各位宗亲,大家好!我老家是云南省宜良县段官村的,在村里只有我一家袁姓,肯定是从外面迁来的,但不知道是甚么时代从哪里迁徙来的,只知道年代已经久远了,至少清中期就来到宜良了。听老辈人说以前袁家在村里是大户人家,后来长毛造反,家产也毁于战火,因此家道中落,老辈人还一直流传祖先是从南京柳树湾随明军平滇迁来的。大约在百年前重建住宅,还挖出了以前房屋的一些遗留物,从中可看出以前家道比较好!在这里想请各位帮忙查查家谱,有没有记载明清时期迁入云南的袁姓,在这里先谢过啦!!!!!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袁银生 发表于 2007-11-13 11:38:46 | 只看该作者
你家以前也从没有过家谱之类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袁兴伟 发表于 2007-11-14 00:06:1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楼袁银生于2007-11-13 11:38发表的 :
你家以前也从没有过家谱之类的资料???
因为当年长毛造反,所有家产被抢的被抢,被烧的被烧,基本上没有遗留下来的,后来才在原址上盖了几间草屋,这都是将近100年前的事了。所以没有任何资料留下来,只是从发现的祖坟残缺的墓碑上看见爷爷的父亲辈是“科”字辈,爷爷是“昌”字辈,父亲是“木”字旁的,到我这里是“兴”字辈。以上、以下就不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fenyilux 发表于 2007-12-1 16:32:01 | 只看该作者
具我所知在明朝景泰年间有一人叫宗谟公的中进士时名字叫袁润到云南来做过官,
我的邮箱为FENYILUXIA@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午夜明灯 发表于 2007-12-19 22:58:0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佳武 发表于 2008-10-3 13:25:09 | 只看该作者
听说我们家的几个袁庄也是在那边迁徙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booxood 发表于 2012-8-7 23:57:5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贵州省六盘水盘县的,碑文显示祖上老祖1780生。从云南省富源县(当初叫普安州)迁过来。相传家谱“德文世学昌、国信志维良。”。我们到“志”辈。这里查找云南富源的的袁家,没有痕迹。希望有线索的提供。我们的直系以后家谱怎么传承。谢谢。booxood@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1-24 20:15:15 | 只看该作者
明清时期迁入云南的袁氏,肯定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1-24 20:19:3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应抓住时间把父辈的字派掌握了,南京柳树湾这个地名很重要,或许南京有这个地名,你可上百度一搜或看下南京的地图。关于字辈,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是不会依字辈来取名的,目前我私下以为已进入字派消亡阶段,再过上三五百年,估计只晓得姓袁,寻支更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袁保险 发表于 2013-1-24 20:25:4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一向是守礼义、重亲情的,因为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家乡的山水永远是最动人的风景。寻根问祖,落叶归根,是华夏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一种故乡情结。??  我家世居云南省弥勒县,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的爷爷说,我们家是从南京来的,祖籍就在南京柳树湾高石坎。??  “那为什么要从南京来,怎么不回南京去?”我这样不停地问着爷爷。??  “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我也是听我的爷爷说的。”爷爷这样的回答并不能令我满意。??  后来,我又听到许许多多的父辈们和亲戚们不停地提起“南京柳树湾高石坎”这个地名,这让我确信,我的祖辈一定是从南京那个叫“柳树湾.高石坎”的地方来的。????  据金陵旅游网(http://www.nanjing.gov.cn)讯:1983年秋天,云南省弥勒县给南京有关部门写来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有许多汉族同胞称先祖是从南京柳树湾迁去的,恳切要求帮助查找“柳树湾”。南京的有关专家反复查阅了解放前后各种图籍史料,并无“高石坎”的地名,只是现在城东南有一处叫“石门坎”。石门坎是否即高石坎呢?如果是的话,柳树湾应在其附近地段内。专家们一方面继续查阅史料,一方面到石门坎至明故宫一带实地访问踏勘。后在明故宫的遗址上看到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九月初九立的大石碑,这块碑的一段碑文帮专家解决了难题。碑文曰:??  “看得疏通沟渠,乃王政要务。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冈口(以)东,从口口关首下北东城兵马司门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过西下各沟,向来不得下流之处,所以虽经疏浚,水仍不。”??  从这段碑文说明:柳树湾的地名在明代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明宫城附近。于是,专家们又查对了《明宫城图第十》,上面标有“东城兵马司”、“太医院”。将碑文与宫城图一对照,说明柳树湾的位置原在东城兵马司与太医院之间,正与现在的石门坎相去不远(筑城后由城墙隔开)。至此明白,“高石坎”应为今“石门坎",柳树湾即在今天的城东南角。??  金陵旅游网还有一篇文章提到:在南京举办的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南京史学界的人说:明故宫遗址内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1612)立的石碑,碑文中有柳树湾地名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明代确有“柳树湾”这个地名。从南京的水道资料及《明应天府城内坊厢图》对照,柳树湾应该在“标营”、“太医院”、“大中桥”的区域内,具体位置在当年太医院的上游,东城兵马司的下方,即今天南京市的蓝旗街、御道街一带。云南祖辈们流传下来的“高石坎”实际上是一种口传之误,现在该处称作“石门坎”。????  在关于云南现今居住着的汉族从何移居而来,有很多文章都这样提到:??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大将从南京率大军30万出征云南。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很赏识沐英,又念其功劳无比,便派沐英留在云南镇守疆土。为了巩固疆域,促进云南的发展,洪武十五年前后,沐英亲自回到了南京,在南京广招工匠,随着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在沐英所带的明朝军队及带来的工匠中,有部分官兵带着家属随往,有些官兵则与云南的当地人通婚,从此开荒垦地,生儿育女,世居云南。??  其次,又因柳树湾紧靠明朝皇宫的东南部,属于皇城禁地。因此,在这一片驻扎的军队以及居住着的居民,成为朱元璋的心头之患。还有一些让朝庭很不放心的官员、商贾以及那些犯了罪或被强行加上罪名的人,统统都被发配充军到了云南这块不毛这地。就这样,居住在柳树湾一带的居民就自然成了移民的主要对象了。????  其实,何止是弥勒人,走遍云南3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询问云南的汉族人来自哪里,大多数人都会根异口同声地说,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对于云南的汉族人是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传说,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和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祖籍关系讲,现今居住在云南省内的汉族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古代吴越地区,即今天的江浙一带。因为从云南汉族人与南京人风俗习惯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就连弥勒县的汉族灶台灼力样和装饰花纹,都和今天的南京郊区农民的锅灶相似。??  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是云南人说不完的话题,是云南人心里的牵挂,是云南人寻根的情结。??  ??  如今,柳树湾高石坎(即今石门坎)已经是处于南京城繁华的闹市区了,听说,每一年都有不少云南人去南京寻根呢。而很多云南人从小就对“南京”这两个字很耳熟,见到南京人也自然地有一种亲切感。??  我想,作为今天的云南人,虽然可以寻根,但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去依念南京。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是谁把我们的先祖带到这里,我们都应该看到: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云南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云南正在与发达的南京及中国东部地区一样,随着中国的改革前进方向,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对于先祖居住过的柳树湾高石坎(石门坎),我们可以为它今天的发展摇喊助威,并亲切地说一声——南京,你好!本家:可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09053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