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安徽破锅袁的传说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友 发表于 2008-8-10 10:2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破锅袁的传说
2007-10-06 14:15:51
作者:Yuan liangyu 袁良禹

我们肥东地区的袁姓都是古代袁安的后裔。属汝南郡的“卧雪堂”。河南的汝南县,地处中原之中,素有“天中”之称。传说是炎帝神农氏教天下百姓学会播种五谷的地方。袁姓就发源在这里。 袁姓是舜帝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武王把舜的后裔妫满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妫满死后,他的十一世孙有一个叫“诸”的,字伯爰。伯爰的孙子叫涛涂,此人以其祖父的字“爰”作为自己的姓氏。爰.辕.援,古时通用。所以爰涛涂又作“辕涛涂”。秦朝末年,辕涛涂的后裔,“告”避难迁徙于河洛之间。告的儿子政将姓氏“猿”的车字旁去掉,就是现在这个袁。袁政就是袁姓的立姓始祖。 袁政的二十一代孙袁安,是东汉时期的司徒。司徒.司马.司空当时称“三司”,都是宰相。袁安同外戚斗志,作不懈斗争。既是清官,又是忠臣,也是孝子。袁安去世后就葬在他的祖籍地汝南县。已有1900多年了。所以天下的袁氏,从袁安开始起,无论迁徙到哪里,汝南县都是他的主根地。天下袁姓,根在汝南。 袁安是汝南袁氏官职最高年代最久的一位人物,他的家族是汝南最兴旺的一支。袁安的后代有的迁徙到河北一带,有的分散到江淮之间,还有一支居住在襄阳,即湖北地区。袁安客居洛阳时,有一天洛阳令冒雪来访。见院子里的雪很深,要扫出一条路才能进到院子里。袁安卧于床。问“何不求亲戚帮忙”?袁安说:“大雪天,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其德,举为孝廉。“卧雪堂”因此得名。 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连年灾荒,江淮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朝廷于是采取了移民政策,从江西河南一带把大批人口迁往江淮地区。在这成千上万的迁徙人群中就有袁姓的后裔。
其中有一家袁姓人家,共有老弟兄五个。他们是一个大家庭。来到我们今天的肥东境地以后,官府又要把他们分散到五个地方安家。为了便于子孙后代能够相认不出差错,这老弟兄五个人想了一个办法,于是他把家里一口铁锅摔成五块,然后每个人拿了一块锅铁作为信物保存。将来后代们就凭锅铁相认相聚相联系。所以,我从小就听老人们经常给我们讲破锅袁的故事。
老头子的五个儿子分别定居在现在的撮镇袁郭桥一带,梁园东北的袁河东.袁河西.南袁家.袁北份.袁小庄.谷堆陈.袁小郢.武二户.下份.祠堂.南小马等村庄,并且盖了一座规模相当的袁祠堂。其次,就是龙山的大袁家.财柱袁;这一支袁姓人在当地也很有名气。流传最广的就是和当地姓杨的人打官司的故事了。什么一户磨豆腐人家院子里地下挖出了十三淌银元。所谓一淌,就是一马站大桌子翻过来,把银元往里面堆,一直堆到向外淌为止,就叫一淌。还有就是花张集那一块的袁了。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这当中,我们这里的人口可能最多,加之我们又有远近闻名的袁祠堂。我们这里是五房,在修祠堂的时候就拟订了“通士邦孟启,朝文从必重;贤良长裕贵,经义永传芳;孝友承先德,和光应履祥。”的三十代人辈份派字。在二00七年与大袁那边共同商定,从二十四代起,大袁那边和我们这边共同使用辈分派字,那边“德”字辈以后不再使用“长”字辈,这边“义”字辈以后不再使用“永”字辈,而是共同使用“乾坤展宏图,九州敬尧舜;科技振国远,勤奋创新章;诚信道辉煌,仁和纳吉祥。”的统一派字。在我的记忆里,袁祠堂门朝东开。大门口有一对石狮子,还有牡丹花。祠堂是一座四合院。清一色的雕梁画栋阁扇门。青砖墙青瓦顶青石板路。解放以后改为地方的小学,取名“新民小学”。出了不少人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袁河东的几个大队干部突然带人强行把好端端的一座祠堂拉掉了。木头分别盖了护城的武岗小学和张集袁河东的新华小学。这两所小学没有存在多少时间就先后倒闭了。武岗小学连踪影也找不到了。  近几年,族中有人提议重盖袁氏宗祠。但是到现在没有见到行动。我估计是盖不成的。因为困难太大了。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a385001000b6r.html
http://photo.sina.com.cn/yuanliangyu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冬雷 发表于 2008-8-11 09:02:21 | 只看该作者
破锅的传说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袁酉 发表于 2008-8-11 09:53:44 | 只看该作者
   引上文:“所以天下的袁氏,从袁安开始起,无论迁徙到哪里,汝南县都是他的主根地。天下袁姓,根在汝南。”
   众所周知:袁氏源于涛涂,其地在涛涂封邑阳夏。所以天下袁姓,根在陈郡阳夏(太康)!汝南之袁氏,只是全袁氏中的一部分!要说“天下”,也只能是:天下袁姓,根在汝南。汝南袁氏的根还是在太康!不究其源是上文错误之根本。

   引上文:“袁安是汝南袁氏官职最高年代最久的一位人物”。此说是不准确的!《后汉书·百官一》曰:“太傅,公一人。傅之徳义也,掌于善導,无常职;太尉,公一人。自上安下曰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司徒,公一人。主徒众,敎以礼义,掌人民事。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司空,公一人。掌营城郭,掌水土事。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在东汉“三公”之上还有“”(不常设),其排序是:太傅(上公)、太尉(公)、司徒(公)、司空(公)。袁氏四世三公按职务由高至低排序是:



袁隗(太傅,安曾孙),袁汤(太尉,安孙子),袁安(司徒),袁敞(司空,安儿子),袁逢(司空,安曾孙)。标准称呼应叫“四世五位三公”。袁安是袁氏名人中重量级人物,安是涛涂下第26代孙。安之上代祖中与之职位相当的还有好几位,如涛涂、选、侨、颇等。不能称“官职最高年代最久”!
引上文:“袁安客居洛阳时,有一天洛阳令冒雪来访。见院子里的雪很深,要扫出一条路才能进到院子里。袁安卧于床。问“何不求亲戚帮忙”?袁安说:“大雪天,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其德,举为孝廉。“卧雪堂”因此得名。”
  这是袁氏多年以來引以为荣的美谈。有人问过我,“大雪天不去打扰人家是徳,起床把门前院子的雪扫出一条路怎可以吧?非要等县令来扫?家里揭不开锅,到雪地寻支野兔或弄点树皮充饥也比在床上等死强吧?”我无言以对。现在想来:洛阳令与袁氏有较深的渊源,为保举安以“卧雪”为德由举孝廉。“卧雪”者实卧床也,这种卧床不打扰人家之表德,掩盖着惰性之德!虽不中人意,只是说了好多人想说而不愿意说的话,算作我学习“卧雪”的心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资友 发表于 2008-8-11 10: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冬雷 发表于 2008-8-12 08:3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袁冠烛 发表于 2008-8-16 10:01:06 | 只看该作者
“有人问过我,“大雪天不去打扰人家是徳,起床把门前院子的雪扫出一条路怎可以吧?非要等县令来扫?家里揭不开锅,到雪地寻支野兔或弄点树皮充饥也比在床上等死强吧?”我无言以对。现在想来:洛阳令与袁氏有较深的渊源,为保举安以“卧雪”为德由举孝廉。“卧雪”者实卧床也,这种卧床不打扰人家之表德,掩盖着惰性之德!虽不中人意,只是说了好多人想说而不愿意说的话,算作我学习“卧雪”的心得吧。”

如启兄,读卧雪读出这样的心得来,不知用“高”还是用“尖”来夸你!!!我至少是不能苟同的呀!!!!!


袁安如此惰懒,以后何以以德扬名呢?洛阳令如果是你,你会保举一懒虫为孝廉吗?遇问题,我们都要动脑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16 11:11:37 | 只看该作者
冠烛虽说是揭了老底,但分析得很很透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袁酉 发表于 2008-8-17 10:45:41 | 只看该作者
“袁安如此惰懒,以后何以以德扬名呢?洛阳令如果是你,你会保举一懒虫为孝廉吗?遇问题,我们都要动脑子。”
   问的好!
有两种可能:
   一、可能是经过洛阳令的教育后彻底改了,得到洛阳令的好评!洛阳令受感动认为是可造之材,才举之。
   二、我在上贴评的是:有不少家潽对“卧雪”这个典故缺乏真正理解,在引用、解释“卧雪”时只知片段,不解释全意,让人无法作全面理解。有人不是想知“老底”吗?这确实“都要动脑子”!
   三、请见本网《“卧雪”之底》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