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袁酉宗亲提出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11#
 楼主| 袁寻源 发表于 2009-11-25 20:41:21 | 只看该作者
       v       对袁酉宗亲解读的应答
尊敬的袁酉宗亲:
  首先谢谢您的及时回应见解!请恕我的直率,下面对您的解读进行一些应答式的说明,为了方便于对照,我釆用了在您的解读原文后面用应答二字起头的方式,既可供您再赐教时参考,亦请各位袁氏宗亲不吝赐教。

寻源宗亲:您好!
  刚看完你善意的以及用论据来反论对方观点的研究文章,是值得称赞的!本想写一文,又一想回答你的问题在我已发文中都有,故还是用解读方式相互探讨好。
原文:
  “ 我是袁寻源,是新接触追寻袁家根脉这个课题的新手”
解读:
不必过谦,早有相交。

回应:不是过谦,我确实才发现这个网站,很多内容还未看见。

原文:
  “这些文章在袁氏文化论坛上,一些袁氏宗亲持有不同看法,具有权威性的《中华袁氏通鉴》不知为何会收录了在袁氏内部尚有争议文章,客观上起了权威部门认可这些文章的宣传效果。”
解读:
  1、不论什么文章都存在争议,这就是文章史。您也写过不少文章,所有人都赞同?只怕不可能。古今中外不知有谁见过没有争议的文章?若因文章有争议就不能在书中发表,岂不世上无书?
  2、至于出版社或辑录书编者,愿辑录书什么书、选何文,是他们的自由与权力。目前尚未发现有一家出版社或辑书编者或写书人,是先征求大家意见,得到每个人都同意后才写书、出版的先例。
  3、《中华袁氏通鉴》里面的观点也是多种的。哪种观点该选上?回应:我讲的是通鉴,不是一般的书啊!我不知道通鉴也是这样出书,我心目中的通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权威之作。现在这本《中华袁氏通鉴》我认为只能算百家争呜的平台。
原文:
  “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袁姓源于陈姓说;其二、是辕涛涂父亲推断说;其三、是命名“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说;其四、是一些历史文献的不可信说。”
解读:
1、“四个方面”总结的好。你还少总结一个方面,即“中华袁氏通用世系”有人叫它“总世系”。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包括含:总干世系,支干世系(汉初分三支)和支干世系续(共续七支)三部分。
回应:关于中华袁氏通用世系方面,我实在太生疏了,让我再查看些资料吧。
  2、“其一、是袁姓源于陈姓说”
这是混淆“姓”与“氏”的概念,我的文章是“袁氏源于陈氏”。姓与氏在汉朝后己合为一体,但在论述周朝这个特定历史时段时,一定要结合周朝贵族有姓不用姓,用“氏”显贵的姓氏制度来论。请看本网“袁氏源于陈氏”一文。

回应:既然用“氏”显示贵族的姓氏制度,是周朝定的,周朝的皇帝姓姬,他们自己为何不称周氏来显示他们的贵族身份呢?

  3、“其二、是辕涛涂父亲推断说”。对,只是个人推论。要得到大家认可需要时间;要得到史证需要考古新发现。推论是有可能被证实的哟。
回应:那就等着被证实吧!
  4、“其三、是命名‘袁良碑文是袁氏的史记’说”
  袁良碑文的诞生时间,距涛涂公立姓曰袁的时间,只晚790年。它是袁氏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的有关袁氏自身的族传记录。袁良碑文可以与《史记》比美,《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流芳万世的历史巨著,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约征和三年即前90年)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不朽名著公诸于世。袁良碑文面世比《史记》面世只晩二百余年。它比《元和姓纂》早面世678年,比《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早面世926年,距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正象司马迁的《史记》所记有限,不能代表中国的全部,国人还是把《史记》看成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国史一样,《良公碑文》也不能代表袁氏的全部,袁氏照样应把《良公碑文》看成是袁氏最早最权威的袁氏史!《良公碑文-袁氏的史记》当之无愧!!

回应: 我仍然认为:这个结论是您个人下的,为什么要“袁氏照样应把《良公碑文》看成是袁氏最早最权威的袁氏史!” 可能是您希望得到众多袁氏宗亲的承认吧,“袁氏照样应把” 这样的口气是在下指令嘛。请您调查一下,目前有多少袁氏宗亲承认了您这个论断。“《良公碑文-袁氏的史记》当之无愧!!”只是您个人的提法嘛。

  5、“其四、是一些历史文献的不可信说。”
本人着重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袁氏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说,持坚决反对态度。《世本》中无辕氏说;林宝本《元和姓纂》及以前的诸姓氏书中没提及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编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呂夏卿从何处历史文献中得知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全名的?因此说他不是个人创造就是照抄某一袁氏分支家谱,某一袁氏分支家谱不能代替袁氏历史。确实与史实不符,因此要彻底抛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袁氏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说!

回应:您批判呂夏卿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袁氏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说,持坚决反对态度,是您的自由。要彻底抛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袁氏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说!也是您的自由。您说呂夏卿不是个人创造就是照抄某一袁氏分支家谱,某一袁氏分支家谱不能代替袁氏历史,也是您的自由。您说呂夏卿不是个人创造就是您说的呂夏卿从何处历史文献中得知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的世系全名,您的结论是:这个世系全名是呂夏卿噫哙的。您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辕涛涂上溯世系,则完全照抄于《元和姓纂》这个“证妄最多”的姓氏书。在照抄的基础上,噫哙的功夫大有提高,他把《元和姓纂》中所缺的五代人,全部给噫哙上了名字。其名为:六世圣伯顺—七世伯他父---八世戴伯---九世郑叔—十世仲尔金父。” 既然您都不知道夏卿从何处历史文献中得知,那么,您说他噫哙的根据又在哪里?不少家谱书中都引用了呂夏卿这个世系,要把这个世系废除,您又用什么世系来代替这一段世系呢?我诚心希望您能考究出-个大家公认的方案来,那才是可歌可贺大好事啊!

原文:
  “他发在网上的《义达导师谈袁氏》中,最末有(周)陈国妫姓,先有陈氏,后有袁氏。袁自陈分是历史,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解读:
  这条为真。只不过是义达导师引用了,您们支老袓袁滋的话而已。《袁氏先庙碑》曰:“诗曰:袁自陈分,初尚蹇连。越秦造汉,博士发论。司徒任德,忍不锢人。收功厥后,五公重尊。普氏于南,来处华下。”回应:为何这条一定就是真的?这儿有个《袁氏先庙碑》曰:“诗曰:袁自陈分,……就是真的?
原文:
  “一、袁酉宗亲的上论点,虽然在中华袁氏文化网上、袁氏宗亲的会上、《中华袁氏专刊》上、甚致在《中华袁氏通鉴》上出现,我认为这只是他个人署名的文章,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设想、推断和学术见解,应该看成是在百家争呜范围内的探讨,我在网上看见过几篇与之持不同观点的文章,与之相同观点的文章却没有看到或者我目前还没有发现。因此,这些论点既不是最终的结论,也不是中华袁氏史文化研究会通过的决议。我不知道《中华袁氏通鉴》这样的权威之作为什么会收录有争论的作品,客观上起了宣传认可的作用,肯定会引起袁氏宗亲的强烈反映,其编委会至少是有审查不严之错误。”
解读:
  1、“我认为这只是他个人署名的文章,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设想、推断和学术见解。”这句话我赞同。我的文章代表本人观点,我从来没有,也没有必要用某个什么“组织”名誉来欺哄别人。一种观点是否得到他人赞同,这是要看他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写文、发言支持,也可以接受不发言;可以发言半支持、不支持、反对,也可以不接受也不发言等这些都是看文者的自由、权力。
  2、“这些论点既不是最终的结论,也不是中华袁氏史文化研究会通过的决议”。是有人总想把自己的观点当成某“组织”的观点或“最终的结论”。可能吗?一种观点的形成是要靠史料证实的或人们发自内心接受的,并不是哪几个人组织的“最终的结论”能够决定得了的。即使有个什“组织”弄个什么“最终的结论”又能怎样?还是要靠史料证实的或人们发自内心接受的。

回应:这段说得很实在,我赞成。“最终的结论”还是要靠史料证实的或人们发自内心接受的。

  3、您一再称我的文章,“只能代表我个人”。试问:他人的文章又怎样代表?你的文章又代表什么?

回应:我是说您的认识、分析、推理、以及所作的结论都只能代表您自己。任何个人署名的文章当然代表只能代表他自己。我的文章-开始我就说了是我个人的观点嘛。

原文:
  二、我目前尚不同意袁酉宗亲上述的论述。
  其-、因为袁姓不是源于陈姓,袁姓和陈姓都源于妫姓。据我所知,妫姓是古代圣君大舜的姓,相传舜在当天子之前,帝尧曾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汭河(在今山西永济南),妫汭河源出厉山,西流入黄河边。按照当时的习俗,其子孙后代就有以地为姓的,称妫姓。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君的后人妫满于陈(大致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毫县以北一带) 地,还把女儿太姬嫁给他,并以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为都城。妫满为陈侯,以国为氏,可称陈氏,死后谥胡公,故称陈胡公满,但他仍然姓妫,而不姓陈,武王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祠。一直到陈国灭亡,陈国的所有国君均姓妫,没有一人姓陈。直到楚惠王灭亡陈国之后,陈闵公的儿子公子究逃到齐国后才改姓陈,这已经是公元前478之后的事了。再查历史,最早创立陈姓的是陈完,但不是在陈国立陈姓,而是在齐国立的陈姓,齐国也是周朝所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在今山东北部,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到陈侯妫满的10世孙妫完时,陈国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陈厉公被诱杀后,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便出奔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掌管制造器械的官),妫完才以陈国之陈为氏,称陈完,但齐国宗室仍然认为陈完为“妫之后”。陈完在齐国得到一处叫“田”的封地,故有“敬仲(即指陈完)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之史载。陈完在齐逐渐强大了起来之后,其子孙有叫田和者,篡齐国政,正式改为姓田。后来秦始皇灭了田姓齐国,田姓子孙又攺为陈姓。这就是现代陈姓的源头。
  袁氏宗亲公认的袁姓始祖是辕(爰)涛涂,是妫满的第十三代孙,在陈国时是出自庶支,这一支虽然是陈国的上卿大夫,但也与担任国君的嫡系有了明显的区分,按中国的传统而言,已经出了五服。出了五服,其宗亲关系也就逐渐疏远了。在现代,出了五服的同姓还可以通婚,其血缘关也很淡漠了。据推断,妫涛涂是封赐阳夏之后,才以祖父妫诸字伯爰的字“爰”为姓,称爰(辕)涛涂,应该是公元前656年之事,比陈国的妫究改姓陈要早178年。因此,袁姓立姓早于陈姓,袁姓不是源于陈姓,袁姓和陈姓都源于妫姓,也不能说袁姓和陈姓都出在陈国,因为陈姓真正立姓在齐国或秦朝。

解读:
  1、“其-、因为袁姓不是源于陈姓,袁姓和陈姓都源于妫姓。”
这句似乎对的话一般不会有人反对。请不要采取混淆慨念的方法来讨论袁氏历史问题。袁氏起源于周朝时期,应用周朝时期姓氏制度的特征来讨论袁氏历史问题。在周朝时期,“姓”人人有,只贫民与妇人才用,“氏”只有贵族及以上者才有,他们往往只用“氏”而不用“姓”,以“氏”来别贵贱。在陈国“妫”是姓,陈、胡、袁、田都是“氏”的范畴。陈、胡、袁、田都姓“妫”,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用混淆姓、氏的办法讨论问题不是明智的选择。
回应:前面我已经提出问题了,这个制制是周朝兴的,他的为何不称“周氏”,周武王就叫姫发,他姓姬,他是贫民与妇人吗?)
  2、“妫满为陈侯,以国为氏,可称陈氏,死后谥胡公,故称陈胡公满,但他仍然姓妫,而不姓陈,武王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祠。一直到陈国灭亡,陈国的所有国君均姓妫,没有一人姓陈。”
  这句话前后矛盾,你前面说“可称陈氏”,后面又说“没有一人姓陈”?陈国本妫姓,周朝时期姓氏制度核心是以“氏”来别贵贱。在这种大环境下,陈国从妫满开始就姓妫姓,同时又姓陈氏。“满”未受封前姓虞,受封后是姓虞、姓妫、姓陈氏三姓氏兼而有之。
回应:我说的是姓陈而非姓陈氏,因此,以姓而论,陈国的国君均姓妫,陈氏是一种称谓,不是姓陈氏。陈胡公满是-种尊称,不是他姓陈。您非常强调姓与氏的区别,我这里讲的是姓,陈国的国君均姓妫,因为他们是贵族,称陈氏,而不是姓陈氏。
  《春秋左传•昭公三年》曰:“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従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这是公元前539年,晋国叔向与齐国晏子的一次对话。姜姓吕氏齐国将要被陈分田氏所替代时,别国大臣们不说“田氏”將取代姜姓齐国,也不说“妫姓” 將取代姜姓齐国,而明指“陈氏” 將取代姜姓齐国。虽然田氏从陈氏分,陈氏本妫姓,但在社会名流中人们只讲“陈氏”不提妫姓,正是“氏别贵贱”时代以氏显贵的特征。也是人们对妫姓陈氏陈国的尊重!

回应:您还是讲妫姓陈氏陈国嘛,是姓妫,不是姓陈氏啊!

  陈国的陈氏是从妫满就开始使用的,他的后裔们自然也是姓妫姓陈氏。辕涛涂是妫姓陈氏满的第十三代孙,他在改氏前就应是姓妫姓陈氏,以“氏”显贵论称陈涛涂是顺理成章的。胡、袁、田都是源于妫姓,同时也源于陈氏!只是表述的方式有别罢了。

回应:既然表述的方式有别,准确地说是妫姓陈氏,不是姓妫姓陈氏。

  3、“到陈侯妫满的10世孙妫完时,陈国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陈厉公被诱杀后,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便出奔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掌管制造器械的官),妫完才以陈国之陈为氏,称陈完”
《史记•陈杞世家》曰:“宣公二十一年,宣公後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完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从这段摘抄中可知:陈完奔齐是陈厉公佗死后三十余年的事;在此文中没有半句说陈完是奔齐后姓陈氏的!齐桓公在任命陈完为工正前,直称陈完就是例证。陈完在陈国时本来就姓妫姓陈氏,人们以“氏”称称陈完。逃到齐国齐王封邑后才改为田氏,准确的说:完,乃妫姓陈氏改田氏。切不可因有人说“陈完始姓陈”就伩为真,应尊重历史!

回应:这种解释叫尊重历史吗?既然齐桓公在任命陈完为工正前,就直称陈完了,他还不姓陈?您说在您提供的那段引语中没有半句说陈完是奔齐后才姓陈的。那我又问:他何开始姓陈的呢?是在陈国吗?在陈国他只能姓妫,不是姓陈氏。只有到齐国后他才改姓陈,但不是改姓陈氏,我觉得您既然在强调姓和氏的区别,那就应当更有研究。我并不是因有人说“陈完始姓陈”就信为真,历史的真相应该是妫完到齐国后,为不忘陈国而改姓陈,齐国是姓姜,齐国不是陈国,陈完已经不是陈国的贵族了,他还会以姓陈氏来显示他的陈国贵族身份吗?

  4、“辕(爰)涛涂,是妫满的第十三代孙,在陈国时是出自庶支、”
  袁氏“在陈国时是出自庶支”?不知出自何史册?正史中我末见此记录。以姓氏书论:先秦时期的《世本》中无辕氏说;唐宪宗时期的林宝本《元和姓纂》中没提及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目前所见的《元和姓纂》是以清朝洪莹校补本《元和姓纂》为底本的。洪莹校补本《元和姓纂》中所写袁氏条,注明是抄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袁氏条,洪莹校补本虽背离了林宝本《元和姓纂》,他也只是部分认可“宰相世系表”说。以此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袁氏条是误导袁氏的罪魁祸首!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袁氏条说:‘申公生靖伯庚’;类稿作‘申公生靖伯甫’; 急就篇颜注云:‘陈申公生静伯甫’; 洪莹校补本《元和姓纂》称‘申公生靖伯’等等众说。 洪莹校补本《元和姓纂》虽说部分采用了“宰相世系表”说,但他采用“靖伯”去根(庚)法,其意是一个无根基的“靖伯”是无法存世的,彻底否定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袁氏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说!
  5、“出了五服,改氏”
  辕涛涂是陈胡公满下第十三世,按出五服改氏论,应有两次改氏。两次改氏都应是涛涂上几代人的事,抡不着涛涂吧?
  再,按出五服改氏论,辕涛涂至陈胡公满有十三世,中间改的是何氏?没人能说出答案来。 即然没答案,说明辕涛涂至陈胡公满十三世间没有改氏,还是姓妫姓陈氏。这与良公碑文“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是一致的。这就更证明了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就是陈国主干世系。
  你的“出了五服,改氏”论,正好批驳了你自己的“出自庶支”论。

回应:请注意,我没有讲“出了五服,改氏” ,我是讲近代人出了五服的同姓均可通婚,是说血缘关系已经不属近亲了。不在侯位上的十三代远孙涛涂能算嫡传吗?何况陈国还有兄在位时,儿子太小,传位给弟,但弟不能再传子,-定要还位给兄之子的规矩。我认为袁良碑上的“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只是讲妫满是陈侯,到远孙涛涂时,涛涂以字立姓为袁。这里并未讲传位的事,您凭什么可断定涛涂是嫡系而不是庶支,无书记载,就不可以这样理解吗?因此,说袁良碑是袁史的史记者,仅您一人嘛。别人是否同意您这个论断,我还未看到公开表态者,请恕我的孤陋寡闻了。但我是明确讲了:不赞成袁良碑是袁史的史记的说法。

  6、袁氏比“陈国的妫究改姓陈要早178年,陈姓真正立姓在齐国或秦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啇后,封虞满妫姓,同时授陈地给妫满建陈国命陈氏。这是你认可的,也是公认的史实!公元前1046年己有妫姓陈氏(姓、氏合一后,陈氏称陈姓),辕氏始于公元前656年,怎会早呢?辕氏晚于陈氏1046-656=390年!陈完初在齐国只是保持了他在陈国时的称谓。更不用说后期的秦朝了。

回应:姓、氏合一在哪年?是公元前1046年吗?肯定不是吧。我认为姓、氏合一是秦、汉的事,并不是姓、氏合一后,陈氏才称陈姓。陈完早在齐国就姓陈了,他叫陈完,不叫陈氏完嘛。

原文:
  “其二、辕涛涂的父亲是谁,因秦火失传等原因,无法在史书上查出根据,在若干文献中均是记载为: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为姓,涛涂的父亲是谁?一直是个悬案。袁酉宗亲却推断说:涛涂的父亲可能是陈利公,并说:陈利公,字辕,涛涂以父字辕为姓。这纯属袁酉宗亲的个人设想,没有论证出陈利公为什么字辕,更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陈利公字辕的有力证据或历史资料。既然袁酉宗亲本人都认为仅是一种可能性,就不必强调辕涛涂是陈国的准国君嘛。如果陈利公果然字辕,辕涛涂又确实是陈利公的儿子,自然可认为涛涂是准国君了。可是涛涂出自庶支,他虽然姓妫,但根本设有国君系统的直接血源,又怎样能与任过陈国五个月之久的国君陈利公沾边呢?那么,他这个准国君只能是袁酉宗亲个人的推论而已。推论只能是推论,是分析,是探讨,不是结论,不必强求别人认可。如果您的论断有说服力,确有历史依据,何愁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啊。”


解读:
  1、“在若干文献中均是记载为: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为姓”
辕涛涂的父亲是谁,无法在史书上查出根据是真。“在若干文献中均是记载”,说白了是开始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以后的“姓氏书”。对这种没加考证的说条不必为真。
  2、“没有论证出陈利公为什么字辕”
陈利公字辕史册中虽未讲明,据良公碑文“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说,此字的假设,根据有二,其一涛涂是以“字”立氏的;其二涛涂是以字立姓曰“辕”的。“宰相世系表”说涛涂以袓父字,只因涛涂不在“出了五服,改氏”之列,所以他不必非用袓父字改氏。我说涛涂以父字改氏也是可行的。

回应:这是您个人的分析嘛,涛涂是十三代孙了,还不在“出了五服”之列,五代以后就出五服了啊。再声明一次,我只说了出五服,没有讲“出了五服,改氏” 哟!
  3、“涛涂是否准国君”
这个问题好理解,只要把良公碑文“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句话弄清楚了,涛涂是准国君就好理解了。满为陈侯,传至他的远孙涛涂照样是陈侯!涛涂改氏前自然是准国君了。这是尊重历史,也没有人“强求别人认可”,不要自我感觉错位。

回应:我没有自我感觉错位,对良公碑文“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我认为袁良碑上的“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只是讲妫满是陈侯,到远孙涛涂时,涛涂以字立姓为袁。这里并未讲传位的事,您凭什么可断定涛涂就是陈侯。涛涂是陈侯,改氏前自然是准国君了。这是您个人的推测而已,除了您的推断而外,又有谁还有这样的立论,又有那一件史料能作您这个推断的佐证?当然您要这样作结论,是您的自由,您要遵重这样的历史,也是您的自由,不“强求别人认可”,是您的大度,既如此,又何必提出“这句话弄清楚了,涛涂是准国君就好理解了。” 然而,我的认识的确和您的结论相反,涛涂不是陈侯,当然也就不是准国君了,他只是陈国的大夫。

原文:
  其三、我不赞成‘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记’这个说法,说‘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记’,这也只是袁酉宗亲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无论袁酉宗亲费多大的力气去引经据典地阐述袁良碑的意义,要众多袁氏宗亲同意您这个创见,实在太难。袁良碑毕竟是-块简要的碑文,记载袁家的事并不全面,而且还有不少残缺难断之处。能说它是袁氏最早的史实吗?比袁良早的袁固、袁盎等祖先的记载不是袁氏的史实吗?不是比袁良碑还早吗?因此,我想见见袁良碑的庐山真面目,才在网上请求袁酉宗亲提供原件。谢谢袁酉宗亲及时提供了欧阳修的拓片原文,还提供袁酉宗亲自己推断补充的袁良碑全文。我后来在网上发现,这两个文件的内容,有的早在袁酉宗亲所撰写的《辕涛涂世系考上篇》中引用过,但袁酉宗亲有时引用袁良碑作解释时,却不是引用原始的拓片用语,而是引用了袁酉宗亲自己推断补充的袁良碑叙述,这怎能令人信服呢?不久前,有一位叫明快的宗亲提供了《隶释》卷六上的《国三老袁良碑》文,休闲宗亲接着又补充了由清人严可均编辑的《全后汉文》》一百零六卷第089-106页上提供的加了标号符号的《国三老袁良碑》,供大家考究。袁酉宗亲却回帖说:“《全后汉文》第089-106页/一百零六卷 中的“国三老袁良碑文”是清朝人严可均编辑的,其真实性,可信度无法与宋人欧阳修“集古录”中的“国三老袁良碑文”相比!” 这个结论也只能是袁酉宗亲的个人见解。《隶释》卷六上的《国三老袁良碑》其真实性,可信度究竟能否与宋人欧阳修“集古录”中的“国三老袁良碑文”相比,难道清朝人严可均一点考究都没有吗?那么,说“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记”的是您袁酉宗亲,您的结论就-定正确吗?我就是公开表示不赞成“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记”这个说法嘛!我还认为:现在还沉黙不语的人,未必都赞成你这个论断,能堪称史记者,绝非一块碑文所能胜任的。

解读:
  1、“我不赞成‘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记’这个说法”
你不赞成‘袁良碑文是袁氏的史记’这个说法”,这也只是你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是你的权力,没人强要他人做什么。大慨你也不会非要大家都接受你的观点,跟着你去认识世界这个地步吧?

回应:说的对极了,我只是表明我不赞成‘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记’这个说法,我也不会非要大家都接受我的观点。您把话的说到这个份上了,我想,您也不会要求别人跟着你去承认“袁良碑是袁氏的史记”这个说法吧?

  2、“袁良碑毕竟是-块简要的碑文,记载袁家的事并不全面,而且还有不少残缺难断之处。能说它是袁氏最早的史实吗?比袁良早的袁固、袁盎等祖先的记载不是袁氏的史实吗?不是比袁良碑还早吗?”
  比袁良早的袁固、袁盎等祖先的记载是袁氏的史实,一点不假。但史册中所记录袁固、袁盎等祖先的内容基本上只涉及到他们个人生平事迹,对了解整个早期袁氏只有小邦助。而《袁良碑文》除记述了良公辉煌的生平外,更重要的是她记述传达了袁氏族人自有的古来族传:(一),袁氏根的所在!(二),袁氏姓源于何处!(三),涛涂公的上溯世系!(四),汉朝间袁氏陈郡扶乐支简略的世系图!这些正是研究袁氏之源的我们共同需要的吗!?比袁良早的袁固、袁盎等祖先的记载无法与《袁良碑文》中的记载相提并论。目前也无法找到比《袁良碑文》更早更好的族传记录来,因此称《袁良碑文》为袁氏的“史记”是恰当的。虽是幕后幕前的反对这一提法,确也没找到一个象样的理由来。

回应:您归纳的(一),(二),(三),(四),纵然是事实,她也不能算袁氏的“史记”,谁真要写-部袁氏的史记,一定会收录您提供的史料。您已经知道幕后幕前都有反对这一提法的,即使他们没有找到一个象样的理由来反驳您,但您也可以衡量一下您坚持这个结论的利和弊呀。

   3、在网上,人人可发贴,人人都可回贴。至于回贴观点各有不同,这是极其自然现象,何至于耿怀?至于你的观点有多少人支持,我的观点有多少人反对,我没有时间统计,还是拜托您来统计好了。

回应:只要大家都不耿耿于怀,必然是宽容大度啰,还有必要去统计别人的支持和反对吗?有人支持我,我绝不沾沾自喜。有人反对我,只要说得在理,我绝对会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认识。

原文:
  其四、袁酉宗亲对一些历史文献的结论,认为是不可信的。比如,《中华袁氏通鉴》第395页第四篇第十三章第十二节收录的袁酉宗亲署名文章,其标题就是“抛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有关袁世系说”,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有关姓氏书噫哙了袁氏的世系,说熟知谱牒学的吕夏卿靠抄家谱编制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实不可信。当然袁酉宗亲也用“这些‘姓氏书’是作者们经过辛勤劳动而得的,倾注了他们大量心血。但他们研考的内容是在他们自己以前上千年甚至几千年以前的事,由于历史、条件、个人修养的局限性,其书的可信度不可能与事因当时的史料记载相比。” 的科学态度的看待这些历史文献。但你引用的那些旁证文献的作者,难到又是不属于你说时这个范畴的另-类,就是司马迀也要受历史局限性的约朿嘛,难到今人(包含您、我在内)就不受历史局限性的制约吗?金无全赤,人无完人。同一件事,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对袁世凱的其人,骂他窃国大盗者有之;骂他是卖国贼者有之;骂他是独裁者有之;称颂他是改革者有之;说他在中国做的实事比孙中山做得多者也有之。因此,无论对人、对事,对历史、对现在,以及对待自己,都要用二分法看待。自己可以对别人的结论提出不同的见解;自己的结论也要欢迎别人批评指正。
解读:
  1、“姓氏书’是作者们经过辛勤劳动而得的,倾注了他们大量心血。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这并不影我对“姓氏书’不加考证误言的反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编制者抄录袁氏某支家谱想替代袁氏史,我是持竖决反对度的。

回应:您坚决反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编制者抄录袁氏某支家谱想替代袁氏史,这是您的自由,别人抄录袁氏某支家谱来编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又何尝不是别人的自由呢?您可以批判别人,别人也可以反过来批评您呀!

  2、“同一件事,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
  这个观点我赞成!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以得出多种的结论。
原文:
  三、我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敞开了自己的浅见薄识,是否在理,还请袁酉宗亲指教,我从网上发现有admin、明辉……等宗亲,发表过与袁酉宗亲不同的见解,也发现袁酉宗亲用“解读”方式评论过别人的文章,虽然可以列为百家争鸣的范畴,但感觉上是学术风气不浓,而有-种只有-花独放的味道。过后,人家不愿再作探讨了,是黙认了袁酉宗亲的论点吗?我认为不是,可以看得出他们虽然言还未尽,只是不愿再争论罢了。从你文章中罗列的参考资料来看,我羡慕您刻苦钻研,广读史料的精神。但别人提出不同见解时,同样也是在引经据典嘛。我真诚希望用百家争鸣的思路来展开心平气和的探讨,有争论、有交锋是正常的,为了坚持自己的论点,那怕争得面红耳赤,但事后-定要检讨自己,自己确实错了,要勇于虚心承认错误。对交锋者要宽容大度,允许别人犯错误,也要欢迊人家改正错误,万-人家-时没有想通,还要允许人家有个认识过程,切忌自以为是和盛气凌人。-笔难写两个袁字,天下袁氏是一家。当然,兄弟相残也不是设有,但那是争权夺利的恶果,是人们切齿痛恨之事。我希望平心静气地和袁氏宗亲探讨问题,为了发扬光大袁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文氏略尽菲薄之力。

解读:
  1、“而有-种只有-花独放的味道。”
这话让人费解。在网上我从未发过不准他人发言的贴子,也没有权力改动、删除他人贴子。至于他人是“言还未尽”还是“不愿再争论罢了”,我无法知道。你若真知道可作些动员工作,以活跃争鸣气氛,克服“学术风气不浓”可行?

回应:网上不是有人与您争论吗?问题还没有结论,别人就表示不愿再讨论了,您可去理解别人为什么吗?也可问问自己哟。您是用解读的方式分析别人的言论,您分析过被您解读文章的这些人所持的态度吗?真的体现了百家争呜吗?我是新上网的观察者,我对谁(包括您)都不认识,我只就事论事,我也无权去动员人家。

  2、“有争论、有交锋是正常的”
这个观点我赞成!研究袁氏历史问题,不可能没有争论、没有交锋。目前网上还没有“兄弟相残”的现象,“恶语相伤”的现象时有,这也有个先后的问题。
总之,寻源宗亲对我如上观点的不理解属正常现象。其原因有二,其一可能是寻源宗亲在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阴影,只要主动消除了这种阴影,对如上观点就容易接受了。实际上我在网上的观点,你也用不同方式接受运用过。其二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问题分析不透影响了大家。但我愿接受宗亲们的邦助,为了发扬光大袁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文化略尽菲薄之力。

回应:我心怀坦荡,谈不上“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阴影”,也无主动“消除了这种阴影”的必要,我现在还不会接受您那些观点,根本谈不上容易接受与否的问题。实际上我何尝引用过您在网上的观点,更谈不上也用不同方式接受运用过了。我才在网上写了您解读的第一篇文章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袁寻源 发表于 2009-11-26 07:03:04 | 只看该作者
上帖发送时,不知什么原因,有的回应条款与前面的解读连在一起了,我处理不了。请管理员帮助分开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袁开国 发表于 2009-11-26 08:13:19 | 只看该作者
对袁氏起源问题没有研究,看得我一头雾水,才知道关于“袁氏起源”有如此多的说法和争鸣。

论坛是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同意休闲宗亲的看法:只有平心静气地进行探讨,是非才能愈辩愈清,真理才会愈辩愈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袁酉 发表于 2009-11-26 15:08:39 | 只看该作者
对休闲宗亲回应回应

尊敬的休闲宗亲:
  首先谢谢您的回应!我釆用了在您的回应后面加回应的方式,叫回应的回应进行回复,亦请各位袁氏宗亲不吝赐教。


回应:不是过谦,我确实才发现这个网站,很多内容还未看见。

  回应的回应没必要再隐身了,无非是开榜休闲寻源吗,怕视人?


回应关于中华袁氏通用世系方面,我实在太生疏了,让我再查看些资料吧。

  回应的回应:可能你贵人多忘事。袁氏通用世系初稿即袁涛涂世系考下篇,20078月第一个邮寄给袁某程;当年十月在河南项城开成立会时,亲送给您一份;大会又将此文作讨论稿下发每个人;袁氏专刊一期也发表过。荣程称作“总世系”的即是。


回应:既然用显示贵族的姓氏制度,是周朝定的,周朝的皇帝姓姬,他们自己为何不称周氏来显示他们的贵族身份呢?

  回应的回应:周朝的皇帝姓“姬姓”,他们同时姓“周氏”。《世本八种》曰:“周氏,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从文王开始,无论皇帝姬姓族人还是外姓人同称“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等,就是典型的不以姓称,而以本部落建立的大周朝的“周”为“氏”来显示与其他姓氏的不同,来显示其高贵!这是您应知道的史实,怎会出现“他们自己为何不称周氏来显示”的怪问呢?“周”是姬姓周朝的周,同时也是姬姓繁衍的第一个大氏“周氏”。千万别单解成周朝的文、武王这样的半解约!


回应: 我仍然认为:这个结论是您个人下的,为什么要袁氏照样应把《良公碑文》看成是袁氏最早最权威的袁氏史!可能是您希望得到众多袁氏宗亲的承认吧,袁氏照样应把这样的口气是在下指令嘛。请您调查一下,目前有多少袁氏宗亲承认了您这个论断。《良公碑文-袁氏的史记》当之无愧!!只是您个人的提法嘛。

   回应的回应:我的提法,希望能得到更多袁氏宗亲的承认有何不可?袁氏照样应把这样的口气是对应上文“国人还是把《史记》看成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国史一样”这句话而写,正常思维是不会把他说成“下指令”的。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据您的水平是可以就某一专题,拿出实在的令人可信的论据写几篇反论文章,关键是您没做。玩文字游戏意义不大。


回应:您还是讲妫姓陈氏陈国嘛,是姓妫,不是姓陈氏啊!


回应:既然表述的方式有别,准确地说是妫姓陈氏,不是姓妫姓陈氏。


  回应的回应:陈国是妫姓,这没人否认。但陈国同时姓陈氏,这也是史实!准确地说是陈胡公满姓妫,又同时姓陈氏。


回应:请注意,我没有讲出了五服,改氏,我是讲近代人出了五服的同姓均可通婚,是说血缘关系已经不属近亲了。不在侯位上的十三代远孙涛涂能算嫡传吗?何况陈国还有兄在位时,儿子太小,传位给弟,但弟不能再传子,-定要还位给兄之子的规矩。我认为袁良碑上的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只是讲妫满是陈侯,到远孙涛涂时,涛涂以字立姓为袁。这里并未讲传位的事,您凭什么可断定涛涂是嫡系而不是庶支,无书记载,就不可以这样理解吗?因此,说袁良碑是袁史的史记者,仅您一人嘛。别人是否同意您这个论断,我还未看到公开表态者,请恕我的孤陋寡闻了。但我是明确讲了:不赞成袁良碑是袁史的史记的说法。

  回应的回应:“不在侯位上的十三代远孙涛涂能算嫡传吗?”我称涛涂是嫡传,是根据袁良碑文。您应当想办法找出涛涂不算嫡传的根据用于反证,而不应转移论点。我不太观注他人表什么态,有人想用“公开表态”来转移大家视线,用于:口头不赞成袁良碑文是袁氏的史记,却又拿不出象样的得力的反论证据的尴尬。


回应:姓、氏合一在哪年?是公元前1046年吗?肯定不是吧。我认为姓、氏合一是秦、汉的事,并不是姓、氏合一后,陈氏才称陈姓。陈完早在齐国就姓陈了,他叫陈完,不叫陈氏完嘛。


  回应的回应:姓、氏合一是秦、汉的事。“氏”是对“姓”而言的,“陈”在这里本身是含氏的,不需要叫陈氏完,应直接叫陈完。这是书本常识,您怎会突然变不知了?


回应:这是您个人的分析嘛,涛涂是十三代孙了,还不在出了五服之列,五代以后就出五服了啊。再声明一次,我只说了出五服,没有讲出了五服,改氏哟!

  回应的回应:五代以后就出五服了,是对的。涛涂是十三代,两个五为十,三个五相加等十五,总么算也不抡不着涛涂因出五服而改氏,故不在出五服而改氏之列。涛涂上十几代,没有任何一代出现过改氏的记录,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涛涂上十几代是陈国的嫡传,他们都姓妫姓同时又姓陈氏。涛涂在改辕氏前,叫陈涛涂是顺理成章的。


回应:我没有自我感觉错位,对良公碑文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我认为袁良碑上的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只是讲妫满是陈侯,到远孙涛涂时,涛涂以字立姓为袁。这里并未讲传位的事,您凭什么可断定涛涂就是陈侯。涛涂是陈侯,改氏前自然是准国君了。这是您个人的推测而已,除了您的推断而外,又有谁还有这样的立论,又有那一件史料能作您这个推断的佐证?当然您要这样作结论,是您的自由,您要遵重这样的历史,也是您的自由,不强求别人认可,是您的大度,既如此,又何必提出这句话弄清楚了,涛涂是准国君就好理解了。然而,我的认识的确和您的结论相反,涛涂不是陈侯,当然也就不是准国君了,他只是陈国的大夫。

  回应的回应:袁良碑上的‘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只是讲妫满是陈侯,到远孙涛涂时,涛涂以字立姓为袁。”若按你的说法,袁良碑文应改为‘满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何需要添“为陈侯”三字,添“为陈侯”三字就表明:满表人,侯表爵位,从“满”这个人和从“侯”这个爵位起(那时爵位是可继承的)一直传到远孙涛涂,涛涂自然是准国君了,改氏后另论。

  理解涛涂是准国君,‘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这句话弄清楚了,涛涂是准国君就好理解了。不是“又何必提出”而是必需指出。是关键,与大度无关。


回应:您归纳的(一),(二),(三),(四),纵然是事实,她也不能算袁氏的史记,谁真要写-部袁氏的史记,一定会收录您提供的史料。您已经知道幕后幕前都有反对这一提法的,即使他们没有找到一个象样的理由来反驳您,但您也可以衡量一下您坚持这个结论的利和弊呀。

  回应的回应:“幕后幕前都有反对这一提法的”,自己的事何必把他人拉进来,我文中所指不谓不明。至于“利和弊”,我们即然是在研究袁氏历史问题,就应从全袁氏根本利益出发,去想问题解决问题,目前还没考虑过个人的“利和弊”。


回应:只要大家都不耿耿于怀,必然是宽容大度啰,还有必要去统计别人的支持和反对吗?有人支持我,我绝不沾沾自喜。有人反对我,只要说得在理,我绝对会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认识。

  回应的回应:只有找出了适当的象样的反证根据才值得自喜。


回应:您坚决反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编制者抄录袁氏某支家谱想替代袁氏史,这是您的自由,别人抄录袁氏某支家谱来编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又何尝不是别人的自由呢?您可以批判别人,别人也可以反过来批评您呀!

  回应的回应:按您的说法,袁氏某支家谱可代替袁氏史,我们还有必要讨论吗?这不您内心想法,只不过是无理争三分。


回应:网上不是有人与您争论吗?问题还没有结论,别人就表示不愿再讨论了,您可去理解别人为什么吗?也可问问自己哟。您是用解读的方式分析别人的言论,您分析过被您解读文章的这些人所持的态度吗?真的体现了百家争呜吗?我是新上网的观察者,我对谁(包括您)都不认识,我只就事论事,我也无权去动员人家。

  回应的回应:“问题还没有结论,别人就表示不愿再讨论了” 问题的结论需要谁来下?“不愿再讨论了”不等于别人以后不再参与讨论!只有通过讨论再讨论事情才得以明了。我不懂你的“百家争呜”是个什么样子?


回应:我心怀坦荡,谈不上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阴影,也无主动消除了这种阴影的必要,我现在还不会接受您那些观点,根本谈不上容易接受与否的问题。实际上我何尝引用过您在网上的观点,更谈不上也用不同方式接受运用过了。我才在网上写了您解读的第一篇文章嘛,

  回应的回应:内心深处存不存在着某种阴影只是个人提醒,不必多想。正因为您原来没发表一篇反论文章,所以不是“百家争呜”也就好理解了。


  文字游戏到此。





  我与休闲在网上的争论,可以说是心平气和的初歩探讨袁氏历史问题。

  对于争论我认为:争论是件好事,它可使事物变得更明;争论是再学习,可找出新论据;争论是动力,可激励斗志;争论是反思,可总结前段认识;争论是养身,可防老年痴呆;争论是娱乐,可使人笑口常开。


  我与休闲在网上的争论,说到底主要有两条。


  其一,《袁良碑文》是否是袁氏史记问题。我提出《袁良碑文》应看作是袁氏史记;休闲长时间只喊口号反对这一提法,确又拿不出象样的反证论据。


  其二,是有关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之争。我认为辕涛涂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就是陈国主干世系;休闲相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我坚决反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关辕涛上溯至陈胡公满世系说并发一贴名叫“抛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有关袁氏世系说”。 休闲没对我文中论据进行有力的反证,也没论证“宰相世系表”说为何正确。


  我衷心希望在反证论据上下点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袁银生 发表于 2009-11-26 19:34:45 | 只看该作者
看你们争的这么起劲 这真是袁氏家族的好事情啊 值得高兴 有争议就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关心袁氏家族事业
小弟我说两句 本人不才也没读什么书纯属农村乡下人
我希望你们争论归争论就是激烈一点 语气重一点都没事但是不要伤了我们本家人和气 这也许是袁家人的直爽吧 如起叔我说你两句你不介意吧你为袁家做那么多事情真的要感谢你
我最讨厌有些人恶语中伤 话里有话 贬低他人 搞点小动作这种袁氏的败类这种人他不配谈什么袁氏 这种人才是在袁氏里面招摇撞骗 危言耸听 你知道什么是何以为人吗 最起码的做人基本准则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资友 发表于 2009-11-27 06:56:08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认为:
1、楼主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是很有君子风度的。我觉得应该提倡这种好的探究讨论方式,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2、如启宗亲的锲而不舍精神也十分可佳,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是使事业进步的第一步!
3、因为是讨论、交流,所以凡事不可太绝对,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今天的正确与否是相对的。科学的发现和结论,必须借助象国家解决“商周断代史”那样的“核武器”,就目前条件而言,仅凭手上的书籍和网络资料,要得出“唯一”正确的结论,还显得草率和为时过早。我们的推论且作为“参考答案”吧。
4、对于有异议的论点,我认为,到一定的深度可以放一放,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争论下去也不会争出个结果来的,那叫什么?叫钻牛角尖。
  大家都是专家,都是前辈,资友有言语不当之处,请见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资友 发表于 2009-11-27 11:55:3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4楼袁银生于2009-11-26 19:34发表的 :
看你们争的这么起劲 这真是袁氏家族的好事情啊 值得高兴 有争议就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关心袁氏家族事业
小弟我说两句 本人不才也没读什么书纯属农村乡下人
我希望你们争论归争论就是激烈一点 语气重一点都没事但是不要伤了我们本家人和气 这也许是袁家人的直爽吧 如起叔我说你两句你不介意吧你为袁家做那么多事情真的要感谢你
我最讨厌有些人恶语中伤 话里有话 贬低他人 搞点小动作这种袁氏的败类这种人他不配谈什么袁氏 这种人才是在袁氏里面招摇撞骗 危言耸听 你知道什么是何以为人吗 最起码的做人基本准则都没有
昨天是感恩节,感谢大家的参与。感恩--宽容--快乐,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袁酉 发表于 2009-11-28 09:25: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诸位的关心。

其实,心平气和的讨论或争论袁氏历史某问题,是好事。不会影响袁氏内部团结的。

小达所讨厌的,本人持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休闲 发表于 2009-12-4 22:08:28 | 只看该作者
如启宗亲别误会

  我有10天没有上网了。今天刚从外地回家,上网-看,让我感到好笶。不知什么原因会让如启宗亲把我和寻源宗亲连在-起,还劝导我别再隐身,怕视人。请不要把别人的表态放在我的身上。
  这里,我声明:我不是袁寻源,我也想知道寻源宗亲是谁?寻源宗亲能现个身就好了。
我也说明一下:我支持大家平心静气开展学术争论,遗憾的是我本人不能参加这样的争论。-是我手边没有如启宗亲那么多的资料;二是即使如启宗亲把这些资料提供给我,我也没有时间去钻研那些资料,因为我还有我的其他工作。请别要再向休闲提争论了。
  如启宗亲这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十分难能可贵,这样的争论愈深入,愈能接触到问题的本质。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夠为袁氏宗亲纠正一些历史上误传、讹传的不实之词、正确地作出一些经过论证的结论,就是最大的贡献!

              袁开榜2009-1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袁子朋 发表于 2009-12-5 08:17:5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寻源宗亲的高论。我也耐不住了,虽然我是什么都不懂,但我有几点不明白,如您所说“其-、因为袁姓不是源于陈姓,袁姓和陈姓都源于妫姓。据我所知.....................”“据我所知”您凭什么这样认为?既然您认为 如启宗亲说的是他个人观点,那这又怎么不是您个人观点呢?? 如启宗亲的文章被具有权威性的《中华袁氏通鉴》收录,这是好事啊,他不影响我们袁氏任何人!既然您说他是具有权威性那他有什么地方不对,您说的难道不是从书中看来的吗? 如启宗亲也是根据资料和书中所叙,  如启宗亲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我们大家是有目共睹。作为后人我们既然相信书,那只能以史为鉴,不是说你有一些资料就否认别人资料。
  恕我直言不讳,因为我看了几遍楼主的文章,在此我也不是说抠楼主的字眼,还有我就不一一列举咯。我看楼主有钻牛角尖之意。同时也不用真名,用心良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