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九岗袓鰲公上溯世系考

[复制链接]
袁酉 发表于 2010-7-15 08: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九岗袓鰲公上溯世系考


    一、不知邵公,尊安公为祖
    (一)《丰城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解读
    原文:
    一世 袁邵公,讳安,汝南人。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辛丑年娶张充女,生一子,叔平。
    解读:
    《后汉书·列传35》曰:“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少好学,初为县功曹。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章和元年(公元87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安以天子幼,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特赖之。四年春(公元92年)薨,朝庭痛惜焉。安子京、敞最名。” 能一人下,万人上至少约有5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42年。
    袁安是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生人,此谱将袁安向前移了180年。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造成如此大错之原因是:
    1. 首修此谱者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
    2. 道听途说,得一星半点,听别人以安为祖,也生拉硬拖到自己家谱上。
    3. 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上源流,又不愿打听、参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谱,关门另造。
    4. 后经过十余次修谱均照搬,原因是:“老祖宗定的,是正确的,不能改”或明知是错也不敢改;或是后修者没关注这一问题。
    原文:
    二世 袁叔平,邵公之子讳陂,娶李氏,子一,仲良。
    三世 袁仲良,叔平公之子讳动,娶陈氏,子三,本初、本被、本析。
    四世 袁本初,仲良公之子讳好,娶郭氏,子一,正阳。
    五世 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庚戌八月廿二日亥时。在汉建武(公元25~55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华。
    六世 袁华,正阳公之子,生于新莽三年(公元11年)庚午(新莽二年)七月二十日。娶刘氏,子二,名焕、名辉。
    七世 袁名焕,华公长子,生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戊子三月十六日午时。汉永平(公元58~75年)官为司徒。娶邱氏,子一,信。
    八世 袁信,名焕公之子,生于建武廿二年(公元46年)丙午十月廿十六日子时。在汉永元(公元89~104年)官为尚书。娶吳氏,子二,宗玉、宗佑。
    九世 袁宗玉,信公长子,字海东,生于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丁亥四月初二酉时。在汉永建(公元126~131年)官为刺史。娶陈氏,子一,九津。
    十世 袁九津,宗玉公之子,讳冲,生于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壬戌七月十九日辰时。娶王氏,子二,祥、泰。
    十一世 袁祥,九津公之子,生于和平三年(公元152年,和平只一年)壬辰九月十五日午时。娶李氏,子一,子哲。
    十二世 袁子哲,祥公之子,生于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丙寅七月十三日子时。娶邹氏,子一,烈。
    十三世 袁烈,子哲公之子,生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庚子六月十七日丑时。娶张氏,子一,银。
    十四世 袁银,烈公之子,生于建兴七年(公元258年,吳. 建兴只二年)乙亥(吳. 五凤二年)七月十三日申时。娶龚氏,子一,连。
    十五世 袁连,银公之子,生于元康三年(公元293年,晋)癸丑十二月十四日巳时。娶刘氏,子二,彪、豹。
    十六世 袁彪,连公长子,字仲支,生于咸和七年(公元332年,东晋)壬辰六月十三日丑时。娶吳氏,子三,以楠、以极、以树。
    十七世 袁以楠,彪公长子,讳贞源,生于宁康元年(公元373年)癸酉六月廿九日卯时。娶王氏,子一,奎。
    十八世 袁奎,以楠公子,生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己酉十月初二寅时。官为吏部尚书。娶聂氏,子二,捷、报。
    十九世 袁捷,奎公长子,字千果,生于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南朝宋)癸未(元嘉二十年)八月廿一日丑时。官为郎中。娶张氏,子一,居正。
    二十世 袁居正,捷公之子,字飞龙,生于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南朝齐)己未十二月初五日寅时。梁朝武帝大同十年(544年)为吳郡刺史,谏章太守。娶陈氏,子一,宪。
    二十一世 袁宪,居正公之子,字德甫,生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南朝梁)丙申(天监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巳时。中大同(546-547年)官为御史。娶郑氏,生于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庚子二月初三日卯时。子一,郎。
    二十二世 袁郎,宪公之子,字宣卿,生于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南朝陈)丙戌八月十一日午时。官为太守。娶禇氏,生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壬寅四月廿五日戌时。子一,天纲。
    解读:
    从二世袁叔平至二十二世袁郎,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此众名源于何处?
    1. 是从东汉、晋、隋、唐本支祖宗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显然不是!
    (1)记录中只记出生日,死亡日期呢?安葬地呢?在中国人传统中,生、死、葬同样重要。先祖不会只记录生,把死与葬抛弃!
    (2)记录的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夫人的姓氏全,甚至夫人的出生日也精确到时辰可能吗?除非每一代都有人登记,只怕不合古人的实际。
    (3)记录出生日精确到时辰,在记录某人官位上却没有准确时间,更没有具体州县,不合常理。只能说明不是一代一代地记录传下来的。
    (4)在运用“六十甲子”上下了一番功夫,除三处推算错外,每隔几十年一代人。这得归功于“老皇历”。
    2. 查看代间隔年(上代人一岁与下代人一岁之间的间隔年数,一般匡算系数为30年,正负五年。)
    (1)一世袁安至五世袁正阳
    “一世袁安,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为楚太守,迁司徒”,按安公公元前87年迁司徒,时50岁,出生接近年约前87+50=公元前137年。“五世袁正阳,本初公之子讳绍,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用时137-11=126年。平均代间隔为126÷4=31.5代间隔年。
    (2)五世袁正阳至二十二世袁郎
    袁正阳生于公元前11年,袁郎生于公元566年。前后18代,17个代间隔,共用时566+11=577年。平均代间隔为577÷17=34代间隔年。
在处理代间隔年问题上,本谱是拿着“老皇历”找名字,对时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
    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世上没有儿孙们比父、祖父还先出世的先例!
    原文:
    二十三世 袁天纲,郎公之子,生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朝)丙寅(大业二年)六月十八日申时。史书普风鉴唐太宗时为太史。尝金氏,生未详。子一,客师。
二十四世 袁客师,天纲公之子,字文达,生缺。娶龚氏,生缺。子一,真。
    解读:
    《旧唐书•列传141》曰:“罡,益州成都人,尤工相朮。初,天罡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洛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申国公高士廉尝谓曰:‘君更作何官?’天罡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尽矣。’果四月卒。” 初至洛阳时,年约4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605-40=公元565。天罡与袁郎岁数相当,袁郎如何能成为天罡的父亲呢?
    《袁氏世考•八方技》287页曰:“考宋嘉定(公元1208~1224年)《袁州志》开五井(传说,天罡在袁州开五井以禳火灾。崇祀谯楼,并传葬府大堂。)为知府滕强,恕非天罡。葬府大堂,为袁超墓,并辨天罡之墓之非。其祀谯楼,据明《候世屏记》,祀高士袁京。”

    《袁氏世考》41页曰:“考天纲曾祖达,祖嵩,父玑,俱登仕籍,未守袁州。即纲终于火井令,亦未尝至袁(州)。宋嘉定志载,府大堂侧墓为袁超。宜春旧志并辨其纲墓之非。何诸志乘浪传至是?”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引《定命录》曰:袁天纲,蜀郡成都人。父玑、梁州司仓。祖嵩,周朝历犍为浦阳蒲江二郡守、车骑将军。曾祖达,梁朝江黄二州刺史,周朝历天水怀仁二郡守。天纲少孤贫,好道艺,精于相术。唐武德年中为火井令,贞观六年秩满入京。太宗召见,谓天纲曰:“巴蜀古有严君平,朕今有尔,自顾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遇圣主,臣当胜也。”
    天纲有曾祖达,祖嵩,父玑,此谱一人未用,天罡明显不属此谱人。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1. 天纲公及上几世均未在江西做过官。

    2. 天纲公为老四川人。其曾祖达公约生于公元475年,属北魏孝文帝末期人。有说达公属汝南支袁术后裔,他是否为进川最早的袁氏,待考。
    3. 袁郎生于天康元年(谱讲,公元566年),袁天纲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565年,两者出生时间接近,袁郎怎么可能成为袁天纲的父亲呢?
    4. 袁天纲上溯有三代人,这里给换了。
    5. 没有袁天纲迁江西史料,他们人老几代都没在江西做过官,怎么可能成为江西当地人的祖呢?要么是从四川迁来的。
    6. 江西及“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类谱及公元500年以后迁进川的谱系中,不应出现天纲及以上至曾祖达的名字(天纲本族支人迁出又迁回除外)。
    原文:
    二十五世 袁真,客师公之子。生缺。官为中丞。娶何氏,生缺。子一,楚客。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名。
    原文:
    二十六世 袁楚客,真公之子,生于景隆元年(公元707年,唐朝)丁未七月廿日未时。玄宗(公元712~755年)时宰相。娶胡氏,生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庚戌三月初七日亥时。子一,伯奇。
    解读:
    《新唐书·列传47》曰:“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渤海高轸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公元707年),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干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陈郡男子袁楚客者以书规之……”时年32岁,出生接近年约707-32=公元675年。
    “袁楚客生于景隆元年(景龙,公元707年)”显然是錯的,景龙元年楚客已是朝中不小的官了!
    原文:
    二十七世 袁伯奇,楚客公之子,生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朝)甲戌十二月初六日丑时。娶周氏,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丁丑四月十二日午时。子一,仲光。
    二十八世 袁仲光,伯奇公之子,生于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唐朝)庚子七月十二日丑时。娶朱氏,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壬寅五月初十。子二,叔文、叔武。
    二十九世 袁叔文,仲光公之子,讳平,生于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朝)戊辰十月十四日申时。官为刺史。娶朱氏,生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壬申三月初十酉时。子一,澄。
    三十世 袁澄,叔文公之子,讳尚,生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朝)己亥八月十五日戌时。娶谭氏,生缺,子二,仪凤(居湖北)、仪凰。
    三十一世 袁仪凰,澄公幼子行二,讳四,生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朝)丙寅正月初二卯时。官为州判。娶岁(歹)氏,生缺,子一,伯华。
    三十二世 袁伯华,仪凰公之子,生于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朝)辛丑三月廿日戌时。明宗(后唐,公元926~933年)时为太尉。娶涂氏,生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七日子时,子二,经、纶。
    三十三世 袁经,伯华公长子,讳聪,生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后梁)辛未五月初五午时。娶吳氏,生缺,子一,升。
    三十四世 袁升,经公之子,字德富,生于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后唐)甲午六月廿日申时。娶吳氏,生缺,子四,敷、敬、敞、敖。
    解读:
    同时间段,二十四史中未见此众名。
    原文:
    三十五世 袁敖,升公幼子,字巨卿,生缺。宋进士,官为大司马。兵部尚书。娶夫人陈氏,生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环。
    解读:
    《袁氏世考》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二十四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袁鰲(敖),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检算袁鰲生于何年?袁钰至袁鰲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常数30年进行匡算,700+30×8=700+240=940年。940与923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袁鰲的父亲不可能是袁升!
    袁鰲,字巨卿(923~999),世住袁州府宜春县。登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吉州刺史,后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基。卒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夫妇合葬于本邑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妻陈氏,生九子一女。
    原文:
    三十六世 袁琰,敖公八子行大八郎,生缺,居粟冈。娶孙氏,生缺,子二,貮善、荡善。
    三十七世 袁貮善,琰公长子行二,大宋时淳化五年(994年)乙未(淳化六年)奔丧西山,庐墓三年,遂弃粟冈家西山。娶陈氏,生缺,子一,德。
三十八世 袁德,貮善公之子,字有才,号渔隐,生于宋大中元年(1008年)戊申于详。由西山地隐徙富州,此名丰城县。娶万氏,生缺,子四,荣、明、聪、贵。(荣,生缺,一子,名以仁,住朱坊,详书朱坊族谱;明讳焕,二子,以义、以道;聪,子二,以智分居浙江靳县)
    解读:
    敖公第八子琰,字惟淵,约生于公元965年,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
    袁琰生善,善生德,德字有才,号渔隐,约生于公元1025年。德生四子,荣、明、贵、聪。

    关于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说多处一致,但对袁德的父亲是谁,说法颇多,基本上是各谱一说。
    关于德公有几位父亲?就目前知:
    善-有才,生四子名与德一样。浠水县袁氐宗谱;红安谱;本谱。
    效-德,浠水县袁氐宗谱。善、效出在同一家谱,把有才、德看成两个人。
    世贤-德(第四子),阳新全、清公谱系。
    仁亨-德(第二子),建昌谱。
    仁贞-德(第三子),又一建昌谱。
     等等,还有不少。谁为对?凡有点名气的,修谱时都争着用。
    德公(字有才号渔隐)的父亲有众说,是相互抄谱臆编的结果!《袁氏世考》的作者袁锡光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说,并将此谱摘录于《袁氏世考》中,与此谱相近的家谱也多项引登。在引登《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系列后无不感慨地说:“一渔隐名德,一载仁亨次子,一载仁贞第三子,一载世贤第四子,纷纷其说,不知谁是谁非,谱之难凭如此宜乎?!”

    原文:
    三十九世 袁贵,德公幼子行四,字云,生缺。娶邹氏,生缺,子一,以秋。
    四十世 袁以秋,贵公之子行一。娶张氏,子一,天佃。
    四十一世 袁天佃,(以后略)
    解读:
    从一世至三十四世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夫人也是),是常谱做不到的,即便中华第一谱孔氏谱也没全做到。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通观全袁氏,历史上族人无详尽记录,也未将记录一代一代向下传,直至唐宋以降普遍修家谱。因此家谱中不可能出现距修谱者年代越远越清楚精确,越近越糊的怪现象!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袁贵约生于北宋英宗时(公元1064年),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是二十世纪末作品,按60年一修则第一修当在公元1340年即元末明初。对事隔三四百年的本族支袁氏,真正族传祖袁敖以下不知出生年是正常的真实的。对三十四世以上每个人出生时间精确到时辰的表录只有编修者自己清楚,他人是不会相信的。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8:5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袁酉 发表于 2010-7-15 08: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综合评述
    1. 不知袁安何许人
    (1)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袁安本东汉人,约生于公元42年。此谱将安说成西汉初时人,两者相距180余年。
    (2)袁安生三子,赏、京、敞,是有史可查的。此谱找一名安其下,冒认为祖。其实袁安是旁支远祖。
    (3)在安公的问题上表现确实无知!一世袁安约生于公元42年,五世袁正阳生于汉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开创了世界上儿孙们比父、祖上辈还先出世的先例!
    2. 本支的族传祖始袁鰲
    (1)根本不知道本支祖以上源流,听别人以安为祖,也尊为祖。
    (2)从一世安至三十四世升,记录中只记出生日,且精确到时辰。正说明“老皇历” 、“六十甲子”派上了用场。所标时间没有多少价值。
    3. 知道本支族传始祖是袁鰲,不愿参看同属袁鰲祖下他支袁氏谱或不承认别支袁氏为正宗,关门自造体现是正宗。
    4. 从三十五世袁敖以下便不记出生年了,说明此族支袁氏确为袁敖公裔孙,反映出历史的真实。事过几百年才修谱,精确反而为假。
    5. 此谱是袁德字有才,号渔隐,生四子之三子袁贵后裔所修,属九岗范畴。

    二、九岗均以鰲公为始祖
    此谱是九岗分支下的一个小分支修的,他们对远祖是无知的;对鰲公上溯世系也是不清楚的。以此也可说九岗在族传方面是不到位的。九岗自身怎样呢?既是鰲公生九子传九岗,就得同看九个岗。在九个岗的家谱里是如何记录的?
    (一)九岗人自述
    据查看,九个岗早期的家谱里基本没有鰲公父亲及以上的记录!大都是“吾族大司马鰲”,以鰲公为九个岗的始祖。直到各岗参加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南康联修”,在他们的第十四、十五修谱中才出现鰲公父亲是“皓”的记录。此“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袁煕、袁天罡、袁滋、袁皓、袁鰲硬拉扯到一个支上。下面以九岗长房瓘公桐岗家谱为例看其变化: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嗣是汉唐以来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徽青史不俟余赘,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厥子若孙皆解组致哀。长子讳瓘与佩、班、珊、琯、珰、瑞、琰、琛者各游宦途,次孙名鹏邦礼部尚书,此时天下纷扰艰,徙一岗遂为九岗。” 宋嘉定戊午年(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引用时,引成“宋嘉定1798年戊午”,宋嘉定首年是戊辰1208年始,戊午是嘉定五十一年,而嘉定年号实只有17年。
    四修序解读:
    (1)“袁氏传至大司空名安者,显名于汉,受爵王廷而袁氏之族遂推尊为始祖也”。在四修序看来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只知早期袁氏的四世五公(袁氏普遍知),对其余理不清的“不俟余赘”。
    (3)九岗始祖“宋嘉佑(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 曾出守吉州。
    (4)始祖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 《桐岗袁氏五修谱序》曰:“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前因避寇而隐于白羊山谷,后因剿寇而卒于华山仙殿。其子曰瓘曰珮曰班曰珊曰琯曰珰曰瑞曰琰曰琛皆解组致哀。”
    五修序解读:
    (1)五修序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即“抑观袁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不谱其所不可知者。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2)五修序谱其所可知的是:九岗始祖“盖自大司马名敖号慎斋”。
    (3)五修序谱其所不可知的是:他们很可能发现四修序在为鰲公定时间上的错误,又不好明说。只笼统地说“大司马名敖号慎斋”,增加“号慎斋”不指明何时任大司马;只说“前因避寇而隐,后因剿寇而卒”,不指明是什么寇,因确实不知道。

    3. 《桐岗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戊寅(戊寅是天启18年)桂月,翰林院庶吉士邑人姜洪松拜撰。
    六修序解读:
    (1)六修序还是强调“自宋大司马肇基”,袁鰲以上只是泛说。
    (2)自认“长瓘居桐冈”。

    4.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于祠焚香椟出老谱告曰:吾祖敖公自袁州官守吉州迁抚崇之榖岡妣氏陈生九子,吾瓘公行居其最。”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岁(公元1780年),28世嗣孜景庄敬撰。
    5. 桐冈南源《袁氏十修家谱序》曰:“盖吾祖敖公世居崇邑榖岗至百爼公迁居于乐辽南源历世三十而公实为南源之鼻袓也。”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岁桂月,27世裔孙培琪敬书。
    十修序解读:
    桐冈南源4和5两序强调相同,盖以敖公为吾祖,敖公以前谱中未写。这是立分迁祖家谱的常法。

    6. 《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壬子进士淮安撰。
    重修谱序解读:
    (1)瓘传吉邑福源支序中强调以敖公为吾祖,瓘公为二世祖。
    (2)迁到福源的一支,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并从康熙时所修族谱中考证出瓘公居巨岗。说明九岗之具体名与人,至少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老五琯公房在《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
    (3)为鰲公加一官“官拜长沙府尹”。

    7. 《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元一次,明二次,清六次,民国一次,今续十五修乃我氏桐岗之一盛举。……新修族谱将重印十四修续载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至今,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内有四至十五修大小各类族谱序,一至三修已失。”
    “我袁氏属大姓,考其史属炎黄……舜……妫满……涛涂……盎……政……安……绍……袁熙避辽西祸,传后唐名道士袁天纲乃熙公十六世孙也,其父郎曾迁金泉山下,次子客师复归汝阳至宋。袁氏得以隆达,天纲公十三世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1129),生有九子皆中进士。金兀朮侵宋之时袁家遁迹崇邑白羊岗,时河南西北悉为金兵所陷,公九子由白羊岗分析侨居九地称九岗。……瓘公(1078~1139)官拜湖州刺史,次子鹏官拜礼部尚书,公之桐岗即江西乐安苏村镇(今增田村)。”公元1995乙亥年孟春月,35世裔孙历史学学士飞贤撰。
    桐岗十五修序解读:
    (1)吾族曾修谱十有四次,宋四次。一至三修已失。等于宋嘉定戊午年(公元1258年)暮春月,翰林修撰里人曾撰的四修实为第一修。
    (2)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的十四修续载有乐安、永丰、吉水、吉安四县桐岗族人之历史及大小各类族谱序。十四修以前均是以鰲公为一世。
    (3)公元1995年后第十五修情况大变,其谱上衔接至黄帝,中有涛涂-盎-政-安-绍-熙,下联-天纲-滋-皓。将皓说成鰲公的父亲,把九岗本从鰲公开一世的家谱变成一个大全联修谱。

    (二)九岗自述小结
    1. 袁安是“遂推尊为始祖”的,这是实话实说。
    2. 综观九岗老谱,以鰲公为一世祖。鰲公出生年不统一。
    (1)《桐岗袁氏四修族谱序》曰:“至宋嘉祐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
    (2)《袁氏桐岗十五修族谱序》曰:“袁氏得以隆达,崇宁癸未进士曾累官吉州刺史、兵部尚书、金紫大夫之袁敖1059至1129年。”
    (3)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徳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真宗咸平己亥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七十七岁。”
    桐岗十五修比四修向后移了近60年,而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则向前移80~130年。桐岗十五修序是公元1995乙亥年写的。
    3. 袁瓘住岗没统一
    (1)《桐冈袁氏六修谱序》曰:“豫章之族袁氏最著自宋大司马肇基以来,子姓甚繁聚族不一,长瓘居桐冈,二珮居麂冈,三班居巨冈,四珊居横冈,五琯居谷冈,六珰居鹿冈,七瑞居城冈,八琰居粟冈,九琛居枥冈。”
    (2)《瓘传吉邑福源袁氏重修谱序》曰:“我始祖鰲公自袁州役徙崇邑白茅畲三龙岗,官拜长沙府尹。二世祖瓘公。详考康熙族谱并兼三修谱参阅校订为巨岗祖。” 迁到福源的一支,至少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时还沒搞清长房瓘公居住岗的名字,瓘房内部还沒统一起来。
    (3)《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族谱新序》中说“瓘居谷冈,琯居桐冈”,已经联修了还没统一认识。琯公房袁氏十五修是在参加南康联修时写的。
    4. 九岗谱不知鳌公祖上溯之衔接。
    5. 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1)“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2)“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三)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九岗部分解析
    上述九岗长房桐岗家谱四至十五修序中所说,真实地反咉了九岗人对本族历史的了解与记录。公元1995年,九岗人参加了南康汝南袁氏联修后,其家谱第十五修情况才大变。
    1. 为什么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
    正如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珊公房袁氏十四修族新序》说:“吾横岗珊公房,自十三修距今已有七十余年。…此次联修族谱得到了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主任荣程以及各支房大力支持和帮助。按照‘汝南袁氏联修族谱’委员会关于‘追本溯源,典实史真,補遗理乱,世系完整,联谱睦族,恢宏袁宗,继往开来,望族更盛’之宗旨达到纵向自元祖轩辕黄帝、虞舜、阏父、妫满,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至十世辕政去车为袁至六十世的各公房派;加强横岗五十七世至东南西北中当代百万宗亲的联系之目的。……考吾大宗基祖袁鳌字巨卿,乃庄伯公传第三十八世裔孙。…珊公自宋代初立横岗杨林创基以来至今已一千余载。”公元1999年仲秋月,汝南袁氏珊公房横岗联修分支编委会,金远、枝棠撰。
    修序解读:
    (1)九岗的家谱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外力,是经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努力的结果。
    有能力组织大宗支联修乃至全袁统修是好事。但得具有对袁氏特别是宋朝以前袁氏的全面研究、系统了解,要有统筹全局的高度。对袁氏不研究光凭一知半解是不行的,弄出来的东西也是错处百出与史实相差甚远,其结果是误人误己。
    (2)“追本溯源”本是应当,但应适当。家谱所求乃姓氏之源,即找到开各姓氏第一人就算追到各姓氏之根本、溯到各姓氏之源!对袁氏而言,追到开辕姓第一人辕涛涂就应告止。辕涛涂就是袁氏人之根本之源头!辕涛涂以上虽有父有祖,但他们都不姓辕。在序言中谈谈应当,辕氏排世系时只能将辕涛涂排为第一世。
    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的主编以溯源到黄帝排位一世而自豪,这是对姓氏家谱学少知的表征。黄帝是万姓之源,中华共祖。若按此理推论,黄帝也当有父有祖,祖上还有祖直至一单元细胞,细胞产生在地球,地球源于宇宙,宇宙源于何时何地何种物质?等等这些是需要研究的,这是历史学家、起源学家们的事!姓氏家谱,就人之世系言,正确上溯到开姓第一人即大功告成。况黄帝的具体时间,国家还未确定,一家姓氏将其排位一世其下又如何联接?
    (3)“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谁封的?无史册记录,连善于创编的各“姓氏书”也未见其说。可见“袁氏封姓始祖庄伯”说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的独家自创自封。袁氏在史册中唯一开辕姓说,即《欧阳修全集卷集134·集古录跋尾卷一》中的《后汉袁良碑》碑文说:“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4)“汝南袁氏联修”。现今所见袁氏家谱中打“汝南”旗号者多,开口汝南袁氏”动辄汝南袁氏联修”。其实又有多少族支真属汝南袁氏?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其一,在二十四史中汝南袁氏,从公元71年安公现史至公元207年袁尚死。只有兩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
    其二,在二十四史中陈郡袁氏,从滂公开始至袁谊止,共67人,十五代。时间从公元178年滂公现史至公元697年袁誼出現在史册。五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其间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如何得知你们族支属汝南而非陈郡?!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五百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在排世系用人时,照用陈郡袁氏袁滂至袁誼世系人,而又不敢公开他们不是汝南袁氏的身份。是何原因?
    一言以蔽之,无非是汝南袁氏出名早,有四世五公,加上袁滂族支的宣扬名气大。言汝南用以壮族威,不知本支族祖推尊安公为祖。实忘却了陈郡阳夏支乃我袁氏之根本!汝南袁氏支乃分支也。
    唐、宋期间,袁氏中名气大点的有:袁天罡(纲)、袁恕己、袁智弘、袁滋、袁象先。袁氏家谱中往往将这几位名人串联在一个支系中,有取两者、有取三者。其实袁天罡是四川人有自己的世系,有说是袁朮后裔;袁恕己史册确认为河北东光人。因爰故长子爰哙居河北,河北袁氏多属彭城支;袁智弘为河东(山西)人,陈郡支;袁滋为陕西生人有自己的世系,自认为是汝南支。因爰故次子爰盎居、葬在咸阳安陵,陕西袁氏多属彭城陕西支;袁象先宋州下邑(今河南商丘)人也,自称唐南陽郡王恕己之后。象先曾祖進朝从河北东光迁居河南商丘,属汝南商丘支。他们有各自的支属,不可能都是某一族支的人。袁氏名人本不多,一支独享非可能!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一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良传璋公续传鰲公房源流考》曰:“君正次子颖,颖子恭,恭子温,温子士政,政子倫,倫子知元,元子晔,晔子滋,滋五子郊字之乾,郊公之子皓字退山,宜春袁州府人,咸通六年(唐,公元865年)进士第,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又名匡稷,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显德(唐、后唐均无‘显德’年号;后周‘显德’即公元945年~959年)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寳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于宋太祖元年(公元960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应是乾德三年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创立故居。宋神宗时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后又于宋建炎间戊辰年加敕一道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娶陈氏押衙女,敕封夫人,生九子。”

    良传鰲公房源流考解读:
    (1)上序文摘录虽是1999年子月由22世孙袁一先撰写,但这是经过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编委等人员反复说教后成文的。
    (2)袁君正,父昂,乃陈郡太康袁滂第十一世孙。君正生三子,长枢、次宪、三子充。出生接近年约公元495年。
    (3)从颖至滋五子郊字之乾,属汝南支系在一部“家谱”里应是先分支系,再分世系!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袁君正是陈郡太康支,袁滋属汝南支系,两个支系人不应相联接在一起!
    (4)《袁氏先庙碑》曰:“始居华阴,为拓拔魏鸿胪,鸿胪讳恭(约公元481年生),生周梁州刺史新县孝侯讳颖。孝侯生隋左卫大将军讳温,去官居华阴,武德九年(公元626),以大耋薨,始葬华州。左卫生南州刺史讳士政。南州生当阳令讳伦,于公为曾祖。当阳生朝散大夫石州司马讳知元;司马生赠工部尚书咸宁令讳煜,是为皇考。”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将排在前,是混淆视听。袁恭与袁君正出生接近年接近,不可能是父子关系!
    (5)“郊公之子皓字退山,皓公之子鰲字巨卿”是极其错误的!
    ① 袁滋出生年为公元748年,其子相应约生于公元786年。属汝南支人。
    ② 袁皓,《全唐诗》曰:“袁皓,宜春人,登咸通(公元865年)進士第。僖宗狩蜀,擢倉部員外郎,龙纪中,为集贤殿图书使。自称碧池处士,碧池书三十卷,今存诗四首。”
    《江西志》曰:“皓字退山,宜春人进士登第,博学工著述。由当阳令擢抚、吉二州刺史,有治声。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进礼部侍郎,兼集贤殿图书使,知翰林院制诰,出採访图书使,二年赴阙卒。著碧池书三十卷,自成一家之言,号碧池处士,学者宗之。”卒时年约7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890-70=公元820。郊与皓接从出生接近年看可行,但郊为吉安始祖。史料中没发现袁郊迁宜春的记录。
    ③ 袁鰲,南康《袁氏联修族谱》曰:“皓公之子鰲字巨卿,行大郎,世家袁州府宜春县人。后唐龙德(后有龙德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
    袁皓与袁鰲相距百余年,袁皓如何当袁鰲的父亲呢?这个衔接是不成立的!袁滋属汝南支系,袁鰲属陈郡支系,两者无法相衔接!
袁鰲是《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里钰公第九世孙,约生于公元923年。敖公有自己的世糸,属陈郡支系
    (6)“宋太宗兴国丁丑年(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所谓“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时间指从公元907年至公元959年的50余年。这个时间段的中后期,是鰲公出世、生长、刚入仕时间。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已基本灭了五代十国建立北宋政权,到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北宋政权已稳定,哪里去找“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只能说明是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谱局’主编没顾及历史常识。

    3.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的错误联接之二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琛传广昌大株房四修族谱序》曰:“袁安受爵王廷封汝南,厥子若孙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品秩冠倫流微青史。滂公至涣公五矣,政匡天下自涣至顗十六世,十七世昂公父子吏部尚书,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由袁州宜春徙居抚州崇仁县。”
    四修序解读:
    (1)袁安至敞汤逢隗为四世五公,后至祕、谭、熙、尚、曜。属汝南支系。
    (2)“滂公至涣公五矣”,袁涣是袁滂的儿子是史实,“五世”从何来?滂至涣至顗至昂至君正,属陈郡太康支系。
    (3)“十八世君正公迁豫章袁州,该郡之族自公始焉。”袁君正迁豫章袁州,史册无凭纯属修谱人需要!
    (4)“二十一世德深公唐时贬吉州刺史,至二十二世皓公生子鰲。”这里将袁皓升了一级,由袁滋字德深的孙子提升为儿子?
    (5)安至二十二世皓公,安公约生于公元42年,皓公约生于公元820年,共用时820-42=778年。前后22代有21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778÷21=37代间隔年。这个数字超出了代间隔年常数30年正负5年的人类繁衍规律。

    4.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有关九岗说的小结
    (1)九岗袁氏应抛弃不合史实的传闻。
    ①“至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有大司马名鰲字巨卿,世居河南汝守府汝阳县昆季相继登第,巨卿公乃怂出守吉州。因金兀术入寇(公元1127年金兵破宋都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灭掉北宋)避迹于崇邑华山乡之白羊岗至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诏求旧臣以佐国事升兵部侍郎加尚书。又值盗贼蜂起,奉命追剿,不期忠君爱国之诚进而癸蓬莱阆苑之班。”
    嘉祐取中公元1060年为大司马时年60岁,出生接近年为1060-60=公元1000年。高宗南渡(1129年)后升兵部侍郎加尚书,不久命归蓬莱。鰲公卒于公元1130年后,以此处说鰲公享年130岁?若鰲公参加了高宗南渡(公元1129年)后的“奉命追剿”,则当大司马的时间过早!或这两则故事均属子虚。

    ②“宋太宗兴国丁丑年(公元977年)间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章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艰因留家焉。”
以亲父年老辞位不许,是可能的。但不能找个过时的理由-“五代十国群雄构乱割据州郡”, 就算还有几处割据,对一个刚入仕正发展的青年来说也不是辞位的理由。
    2. 南康《袁氏联修族谱》中为九岗袁氏鰲公祖上溯衔接是错误的!
    3. 联修,没解决九岗多少具体问题,反而为九岗袁氏鰲公上溯衔接上造成许多混乱。

    三、九岗鰲公上溯世系
    九岗谱本身有许多问题,九岗人自己应尽早统一认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参加南康联修又出现许多混乱。怎么办?只要找准了鰲公上溯衔接,家谱和南康联修造成许多混乱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鰲公有几位父亲
    昱,长子敖。(湖北浠水县谱)
    昱,三子敖。(江苏丰县谱,湖北红安县谱)
    皓,独子敖。(《新编名人录》、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实为一家)
    升,四子敖。(《江西荷塘袁氏十一修族谱 三乐堂》)
    道迅,二子敖。(《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崇仁东耆袁氏家谱》)

    谁对谁非?
    鰲公上溯世系九岗人自己没注意,其实江西(清)袁锡光先生在他撰著的《袁氏世考》中已将其家谱《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收录。袁锡光先生是倾向《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中道迅生第二子鰲说的!其他家谱虽会自我坚持,但鰲公生、长、卒在江西,理应以江西当地较早的《江西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为准。关键在于九岗人认识应统一!

    (二)鰲公上溯世系
    反映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的家谱,有《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两谱比较仅在于瓘公居岗的不同。《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和《崇仁东耆袁氏家谱》是记录鰲公九子以前的人和事,是可信的。现九岗九家谱记录的是鰲公以下的人和事,两者是传承关系,理应相衔接。
    《袁氏世考》第46曰: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谱载始祖居佘牟(西山)唐天宝时人,二子澍、葆。三子,柚字於贤、字於茂、朴字於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徒袁家渡。柚五子,燷、灴俱居西山;煌子坦、烓长子墐俱徙蓼州、次列迁吉州;煜三子堉、埁、埥。朴一子烯,烯子二坤、逵。三子,迁蓼州;焊迁进贤界岗;焲子二,玺迁蓼州,(土客)。三子,衘、小阳、街。街二子宪佐、宪统。宪佐二子道谋、道迅。道迅二子(昆鸟)、鰲。九子分居九岗,迁崇仁谷岗(据东耆谱载由袁州迁吉安,又迁巨岗。非谷岗),子郜汶赘于临川张氏析居槎溪头,曾孙光居谷岗横斗;居麂岗;(班)居巨岗;(珊)居横岗;居桐岗;居鹿岗;居城岗,子宏三子旻襄居下西源;居粟岗;居枥岗。
    逵元孙一子鲸,三子,处仁、处化、处文。处仁三子,抗、托、撤。三子,享、陟、亨迁西山坑头。迁端州西门。四子,聪、明、睿、智。子惟忠、惟和俱迁蓼州。迁南昌。子九皋迁蓼州。子九渊,三子,大宾、大兴迁居丁坊、大合。惟和一子迁宁波府南门,丕栓如岳迁南昌新塘,幼子如镜迁新城塘里;丕调如碧迁南昌舍人;丕谏二子,如锦应锺迁南昌、幼子如龙居进贤杰岗,生二子谦、逊。迁居丰城旧址。丕贵三子,如夏二子元生、光生迁绍兴;次子如辰迁吳县。丕承如玉二子,迁金溪艾举桥畲下、迁邑南三十二都荷塘罗家园。三子,和、枢、鼐。志高生三子,进仲、进亨、进明。进仲迁余干官枥袁家垅,子友明字惟昭复迁康郎山、幼子德山大安由康山迁都昌渐山。三子,庆芳由溪头迁范坊、万庚有才迁本邑坪阴、仲玉三子,元一、元二、元三由荷塘徙襄阳牛首。三子,德芳迁乌岗、勉学迁湖北、庚禄迁临川新坪,曾孙官荆州龙王垱(今袁家垱)巡检籍其地子孙仕宦者多。
    袁鰲上溯至鈺公世系:1世袁钰―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9世鰲,前八世都是布衣。
    目前九岗谱中只知袓鰲公,鰲公以上不知,何谈九岗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呢?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鰲公之上溯衔接!

    ()关于袁钰
    1. 袁钰出生接近年
    《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民国24年第十一修族谱序曰:“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之佘牟。为一世祖,再传澍、葆,三传柚、枝、朴。”钰公迁徒时年约55岁,出生接近年约为755-55=公元700年。
    2. 袁鈺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鈺约生于公元700年,前后共用时140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1401÷30=46.7代,取整为47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45世(代)即袁鈺是辕涛涂下第45世孙
    3. 袁鈺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陈郡支
    (1)袁鈺与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
    袁鈺是从河洛迁徒于豫章西山的,说明袁鈺与当地汝南旺支袁安次子袁京支系没直接关联。以袁鈺为陈郡支较为合适。(河洛地区狭义解释为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地区,即西至函谷关,东至商丘、濮阳,南至襄樊、北至晋城、焦作这一地区。广义解释为整个黄河流域。)
    (2)袁鈺为陈郡支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只说“鈺公因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河洛迁徙于豫章西山之佘牟”。没有说明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
    现时袁氏中,不知汉初袁氏有三大分支(陈郡支;汝南支;彭城支)的袁氏多,不知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的人众多。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是:
    大凡不知或拿不准或争议不休本族支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哪一支时,以确定陈郡支为上。因陈郡阳夏是袁氏根基地,其他支均源于陈郡阳夏,其理永远正确!
《蒐湖里雩韶袁家渡谱》不知袁鈺公是从哪一地迁徙河洛的,无法准确说明袁鈺公属汉初袁氏三大分支中的哪一支,怎样办?按上理:定袁鈺公属陈郡支为上

    (四)关于袁鰲
    1. 袁鰲出生年
    袁钰第九世孙袁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公元940
    2. 袁鰲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排多少世
    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1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共用时1641年。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 1641÷30=54.7代,取整为55代。考虑到陈郡支代间隔年大于常数,留余地括两头为53世(代),即袁鰲是辕涛涂下第53世孙

    (五)九子分九岗大慨时间
    像袁鰲家在朝中多人做官的大家庭,父亲极有权威儿子们也互要脸面,谁也不会轻言分家。要分家有两种可能:
    1. 袁鰲退休,生年晩时掌控不了,只好分家。居地由老人指定曰九岗。
    2. 袁鰲卒、葬后的自然分家。九子全在朝中任职,见多识广,各人自有各自的最佳居住地的选择或先前已买好。
    “鰲公九子分九岗”的大约时间在公元995~1005年。为纪念父辈或大家庭,其一,各自以当地岗名为名,少数不以岗称的地方,后改为某岗。其二,将家中常用铜锅一分为九,作为子孙后人相认的凭证。这是江西“破锅袁”的源发地。《袁氏世考》57页曰:“江西都昌清化乡双港北郊谱:支祖字希文,由鄱阳迁双港,其先由袁州徙丰城,又徙山家源,鰲之子琰字惟渊,转徙粟冈分有銅釜(古代炊事用具,相当于现代的鍋)为记。”可作证。湖北、安徽、湖南众多从江西迁走的也有破锅说,湖南一琰公后裔的家谱中还有手工绘制的分锅图。

    (六)使用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修缮九岗世系衔接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含总干世系、三支干世系和支干世系续三部分。
    1. 总干世系:
    开姓鼻祖辕涛涂(1世)-选-突-侨-克-雅-颇-买-剑-豪-卬-舞-达-秉-告(15世,汉初分三支:陈郡支辕生;汝南支爰类;彭城支袁政)

    2. 陈郡支主干世系之一:
    辕生(16世)-固生-丝-猛-干-经-山-圣-吉-良-贡-腾-滂(28世)-涣-准―冲-耽-质-豹-洵-顗-昂-君正-枢-朗-玘-谊(42世)-
    3. 陈郡支世系续一:
    -元慙(43世)-振-鈺公(45世)―澍―枝―灯―墡―街―宪佐―道迅-鰲(53世)-九子,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分九岗(详见《搜湖里雩韶袁家渡谱》)。
    “中华袁氏通用世系”中个人简介,从1世辕涛涂至42世袁,见《辕涛涂世系考下篇》;从43世袁元慙至45世袁鈺,见《汉分三支续》。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9:0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袁酉 发表于 2010-7-15 08: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潮山揭阳袁氏与九岗
    (一)揭阳袁氏族谱说
    1. 揭阳袁氏族谱序之一
    “袁之族,浙江衢州龙游人也。昆山公讳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二世熙,由进士任御史中丞.三世瓒,由贤良任朝奉大夫。四世长信,任大理寺评事;次德,恩封郡马。五世贵,由明经任承奉大夫。二八公,郡马公之子,隐德不仕。六世碧,贵之长子,以明经任奉政大夫;弘,贵之次子,任将仕郎而怀忠,而天与,而天治,则二八公之子孙也,宣昭重炮,历跻朊仕。若贤由举人任宣教郎,英萜由进士任教授,日速任肇庆学正,玉孙任本县教谕,敏乡进士,克笃前烈,历世十有一传矣。但瓜瓞繁而亲疏别,谱牒缺而统纪纷。吾父鲲潭,叔西湖,凛凛夙夜,得南江公遗书,以斟酌损益,溯祖宗之积累,究世代之源流成书,继往开来,吾家宏典也,敢无言乎。稽诸礼,人道始于亲亲,而以睦族终焉。程子谓睦宗族,厚风俗,使人知重本由于谱系之明也,其知道乎,斯谱之修也。秩后先之序,而典可循。序尊俾之等,而礼可庸。善者据事直书,而有德者,劝恶者,据事直书,百不善者惩。永孝思于不匮,扩亲爱于无疆,其有德于亲亲,重本之义者矣。后之继志述事者,尚当续笔于斯云。” 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十月望日。

    2. 揭阳袁氏重修族谱序之二
    “袁之族,在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以来也,始祖昆山公,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公观潮之州乃是鱼米之地也。故因择居于海阳云步而家焉,后迁揭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而乡名曰长美,袁氏之族也于兹矣,袁之族历今几百年欤。始祖自宋以来而至元、明、清诸朝,垂传有二十六世矣。其十八世之前有谱,十八世之后而谱修也。予因闲暇尝观此谱有未修者二百余年矣,呜呼!岁过二百传世流远。近而亲,远而疏。其人所载者高曾祖考,岂识于老祖之正名哉。噫嘻,非吾所能知也,因欲修之,时访闻于族长,加数世,修至予祖考。可使后人识祖之大,分来也专记,踪迹详明,则书其房分之所开,而书其父母亲爱之骨肉,又书其祖妣所娶之姓氏,又书其每代科甲名官,再书其嫡庶之相亲,又书其生卒之岁月可使后人追远不失其时。故书之明白可传于后世子子孙孙,能知一体之所生,则观袁之姓乃是一本相承以来,其亲爱于无穷矣。噫嘻,后之人若有与吾同续斯谱与凭与天地同载哉。”
同治五年丙寅(
公元1866年)岁次菊月重修 二十六代孙 秋压镇撰。

    揭阳袁氏族谱序解读:
    (1)两修共同强调揭阳袁氏始祖昆山公讳琛。
    (2)袁琛,原籍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石狮巷人。
    (3)袁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任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公元1048年任潮州守,年70余岁。出生接近年约1048-75=公元973年。
    (4)重修族谱序曰:“宋庆历间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于宋元丰癸亥(公元1083年)左迁潮州守,择居于揭之渔湖化龙桥西。” 重修是在上修基础上,先为袁琛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一官,又为袁琛向后推迟了40余年左迁潮州守和定居潮州揭阳时间。不可信!

    (二)地方志说
    《广东通志》和《揭阳县志》载,“袁熙是揭阳县首位进士。其太祖父袁皓为唐宣宗年间进士,祖父袁鳌也是进士,累官大司马。袁鳌生九子,九子包括袁琛也都是进士,人称“九子十进士”。
    两志解读:
    两志所排世系:袁熙-父鰲-祖?-曾祖?-高袓?-太祖皓
    在南康《袁氏联修族谱》序言里袁皓是袁鰲父亲,已被证实为错联!可能编志者已发现袁皓与袁鰲相距近百年,袁皓不可能是袁鰲的父亲,因此将“父亲”改变为“太祖父”。编志者只是据家谱而改,只注意这里面的一点,没注意叧一点:
    1. 编志者注重了代间隔时间。袁皓约生于公元820年,袁鰲约生于公元940年,前后五代人四个代间隔,共用时940-820=120年。平均代间隔为120÷4=30代间隔年。这个数字正好与代间隔年常数30年相吻合。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2. 编志者没注意对袁鰲世系的研究。袁鰲有自己的世系,袁皓不在其列,也不应在其列!这是带根本性的问题,编志者不可能为此作研究。

    (三)《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说
    杨建东撰《潮汕古村流源初考》曰:“北宋兵部尚书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居海阳县云步乡(今属潮安县),其子袁熙迁揭阳渔湖都(今属揭阳市区)创长美村。
     初考解读:
    1. 《潮汕古村流源初考》考证有关袁琛时,参照揭阳袁氏族谱为主,并相信了重修族谱序中说。
    2. “元丰(公元1078~1085年)年间被贬来潮任潮州刺史,后朝廷召其回京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说不可信。
    其一,此说是清同治五年 (公元1866年) 丙寅年添加的,与明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1436年)修谱晚430年,应以明正统元年所修谱为历史依据。
    其二,按1085年回京复职时年66岁,出生年约为1085-66=公元1019年。揭阳袁氏族谱序说,“琛,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而拓基焉,乃袁之始祖。”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任大司马,又到潮州安家,可信吗?
    其三,有说袁琛属江西袁鰲之九子,一个刚二十出头的人正是求上进时间段,他什么时候将家迁到浙江龙游县?袁琛在江西枥岗子孙后裔众多,他们将作何解?

    (四)掲阳袁氏到九岗寻根
    公元2000年11月下旬,潮山袁氏重修族谱理事会,委派潮山琛公二十八世孙袁锡章和三十一世孙袁乡伦两人,专程到江西以寻找鰲公墓为中心展开查访。南康汝南袁氏联修总编委主编袁某程全程参与,所到之处得到鰲公后裔们的大力支持与协助。11月22日巨岗裔孙袁章顺,子鰲溪店源村长袁新忠手持铁锨、柴刀等工具领路,一行五人午时终于找到鰲公墓址。鰲公墓坐落在五峰山正对面,陌坡油柞坑一大樟树下。墓前只见碑座石,鰲公墓碑不知去向。四处寻找无果,未见墓碑乃终身憾事。临行,香烟袅袅爆竹声声拜祭返回。
    当地确有僧院九座,以长兴寺院为甲,此乃鳌祖及九岗袁氏多次捐赠修建和重建,院文有载。为弄清鳌祖及九岗情况,走访有关单位,查阅九岗家谱,分析族内传说,互相权衡,综合比较得出如下结果:
    袁鰲字巨卿,后梁龙德癸未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巳时生,家住袁州府宜春。登后周显德丙辰公元956年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宋太宗兴国丁丑977年间,公以親父年老辞位不许,再上诏以本职出守吉州刺史以便奉养,未几,丁尤限因留家焉。宋真宗咸平己亥公元999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享年77岁。宋神宗(公元1068年)以鹏孙贵追赠为枢密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敕特赠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
鰲素慕华岳胜境,复徙抚州宝唐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畲三龙岗(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筑室居焉。因龙滚其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三十七都山家源(今静居寺)是其故基。
    娶陈氏押衙女,后梁龙德壬午公元922年四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宋至道丁酉公元997年8月17日巳时殁,享寿75岁。夫妇合葬崇仁五十一都陌陂湾袁家坑(现名江西崇仁县山斜乡鲁滸村百陂油柞坑),风吹罗带形,墓前后山二亩,厥后诸子显贵悉公之所肇云。生子九,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生女一,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
    袁鰲生九子:长子瓘,字惟彦(约公元950年生)裔居江西乐安谷岗,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以乡举,后授河南陕州路兵马使;次子珮,字惟仁(约公元953年生)裔居江西清江铜锣州麂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进士,官拜山东青州府尹;三子班,字惟新(约公元955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太平巨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拔贡,官拜柳州知府;四子珊,字惟昭约(约公元95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鰲溪横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进士,官拜湖广衡州府衡阳令;五子琯,字惟信(约公元959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平安桐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以岁贡,拜文信府弋阳县教渝。六子珰,字惟明(约公元961年生)裔居江西永丰鹿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拜福州府古田县尹。七子瑞,字惟彰(约公元963年生)裔居江西乐安增田庫夏城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进士,官拜湖广郴州桂阳县令。八子琰,字惟淵(约公元965年生)裔居江西丰城老袁坊粟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弟琛同登进士,官拜潮州潮阳令。九子琛,字惟宝(约公元967年生)裔居江西乐安枥岗,后徙江南衢州龙游石狮巷。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一女,鸾娘適豫章太守张子俊。(参阅《新编名人录》,笔者综合修改。)

    (五)九岗寻根解读
    1. 以潮山琛公28世孙袁锡章和31世孙袁乡伦为主,实地考察,九岗多人参加,九岗外人参与旁证,综合权衡出的结果可信。
    2. 鰲公字巨卿(923~999)生卒年适当经得起检验。
    袁敖是袁钰的第九世孙,袁钰约生于公元700年。钰至敖前后共九世有八个代间隔。用代间隔年常数30年进行匡算,袁鰲出生接近年为700+30×8=700+240=940年。
    匡算时间940年与考推时间923年,两者相差十几年是在代间隔常数正负范围内。故是可行可用的!
    3. 以此次考证说,江西九岗和潮山琛房家谱应作适应修改。
    4. 有关琛公的述说
    (1)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因降而徙居于海阳云步,后迁揭阳之渔湖化龙桥西而居。
    琛约生于宋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幼聪好学,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复官大司马,后降任潮州守。公元1084年后朝廷诏袁琛免职返京,琛自愿终老潮州。在琛公之前潮州地区尚无袁氏人士踪迹,众以琛为潮汕袁姓之始祖。宋庆历间琛公携幼子熙定居潮州,余子留老家枥岗。
    (2)袁煕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3)潮汕袁氏七代仕官录
    第一代 袁琛,字朝玉,号昆山,宋大司马鰲公之九子。祖籍江西崇仁县人居乐安枥岗出仕后迁浙江龙游县石狮巷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年间由大司马左迁潮州守,景德元年(1004年)与兄琰同登进士,官拜大理评事,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兵部尚书。

    第二代 袁熙,字仲杰,号渔叟。约生于公元102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人。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第三代 袁瓒字廷宝,号庸夫,揭阳长美人。宋哲宗绍圣间举人,由贤良方正官至朝奉大夫。
    第四代 袁信,字久大,号直斋,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举明经授承事郎,官至大理寺评事。
           袁德,字可大,揭阳长美人。宋高宗绍兴间举人,恩封郡马。
    第五代 袁贵,字允富,号盛斋,揭阳长美人。宋宁宗庆元间举人,举明经官至承奉大夫。
    第六代 袁碧,字若泉,号秋涧,揭阳长美人。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官至奉政大夫。
           袁弘,字拓基,澄海鸥汀袁姓始祖。宋理宗宝庆间举人,举明经授将仕郎。
    第七代 袁天与,字长卿,号静逸,潮阳县澄港村人。宋端宗景炎间举人,授潮阳路尉、惠州路护法参军。

    (4)据台湾《春晖堂家谱》载,自袁琛在潮汕创祖以来,袁氏后代登进士的有11人,举人23名、监生35名,贡生30名、廪生1名、庠生57名。自宋庆历至清光绪间正二品及以下职官59名。由于科举发达,长美被誉为“榕江之滨进士村”。
    (5)关于袁琛在《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揭阳县正续志》等均有记载,且互有不同,所述时间以推算为多不能为准。揭阳袁氏族谱也未详尽记录,怎么办?袁氏家谱应以袁氏族人实地考证综合多方意见后形成的说法、数据为正选。


                                                  2009.5.1


[ 本帖最后由 袁酉 于 2010-7-15 09:1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袁酉 发表于 2010-7-23 08: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谈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银生 发表于 2011-10-27 19: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宜九岗总调查
分宜分布的九岗六,七,八,九岗。
六岗 称为慕塘袁氏铛公二子 櫵隐 渔隐  居住分宜苑坑木足
七岗 称为慧井袁氏瑞公孙  中致  中和  居住分宜凤阳,湖泽等地
八岗 称为袁岭北夏园袁氏和纽村前燕房袁氏 系 德公世系 居住分宜分宜镇,洋江
九岗 称为浆源袁氏琛公传世系 居住分宜双林,湖泽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祝生 发表于 2011-10-27 2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鳌、德很值得认真探讨和考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袁酉 发表于 2011-10-30 0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银生:你好!
你为袁氏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称赞的,你主持分宜袁氏宗亲会大局是值得道贺的!
关于“九岗”:
“九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以当时的历史地名为依据。不能以现在某地名叫什么“岗”的就算,议定某袁氏支是否属“九岗”后裔,关键因素在于某袁氏支谱里或传说中有没有“鳌公生九子,分九岗”之类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银生 发表于 2011-10-31 20: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假假很难分清,我觉得只要认清了一个事实就足以何必在去深究一些根本就无法实现的东西呢,只要相互尊重,和谐,团结这样的结局多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黄岗袁氏 发表于 2016-2-18 20: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袁酉 发表于 2010-7-15 08:37
(二)综合评述
    1. 不知袁安何许人
    (1)根本不知道袁安是谁,是何时人。袁安本东汉人,约生 ...

今天发现自己家的家谱,家谱写的黄岗袁氏家谱,一世祖敖宋枢密大夫,二世祖珊公宋兵马司指挥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志东 发表于 2016-2-19 15: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啊 感觉开始十代太真了  怎么年月日记得那么具体啊  我们谱上十代以上都是没年月日的 都是生死不详 只有葬地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