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查询
袁氏文化网首页 >> 袁氏家谱网_论坛 >> …━╋┫袁氏研究┣╋━… >> 『 寻根探源 』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帖子主题: 各姓寻根游路线图
 

各姓寻根游路线图

《中国姓氏寻根游》从我国现存近22000个姓氏中取前100个常见姓氏( 拥有这100个姓氏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绎这 100个华夏大姓的兴衰变迁溯寻血缘和宗族文化的本源 2006升级版资讯更加详实,图片更加精美,以30万字112幅寻根地图、216条寻根游线、397个景点、230幅传世名画314幅摄影作品、579位姓氏名人、48 00余条即时资讯、带给您新的感受,新的关怀。
本书中一切观点属于《中国姓氏寻根游》编辑部,如果与他人的想法或意见不符,我们在此表示遗憾,但并非《中国姓氏寻根游》编辑部的责任。
  虽然本书编辑部已尽最大努力确保信息和资料的准确,而且一切信息都在本书截稿的2005年12月前进行了最后核实,但由于中国的现实发展太快,特别是各地旅游的交通和住宿信息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因为本书出版后现实的变化而给读者带来不便,我们深表遗憾。我们将努力收集最新信息,以便我们的在每年的修订版中对这些变化重新核实和修订。

目录:

 
中国姓氏起源、迁移、聚届地国分布示意图
中国人的始祖——伏羲、女娲
中国人的远祖——神农
中国古代理想的家庭生活
与中国人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诸神
中国传统的祭祖活动
如何使用本书
特别说明
编者的话
引言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人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的源
 起和参拜处
 中国家族文化
  1宗法制度
  2家庭形式
  3祖先崇拜的形式
 中国最主要姓氏发源地
 寻找飘泊的起点
 中国传统的聚居形式
  1徽蚋古村落群
  2婺源古村落群
  3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群
  4福建客家土楼群
  5江南水乡古镇群
  6山西大院48—49
 寻根游景点鉴赏常识
  1祠堂的分类及建筑特色
  2不同风格的宅院
   北方四合院
   山西大院
   江南天井院
   云南民居
   福建土楼
  认识家谱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李姓(1)
  游线一: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李氏发源地、老子故里)——陕西省咸阳市(唐朝李氏皇陵)——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李氏宗祠群)
  游线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苍坡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李火德祠)——广东省化州市长歧镇(华山李氏大宗祠)——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李氏宗祠)
  游线三: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父子遗迹)——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故里)
 王姓(2)
  游线一:山西省太原市(发源地)——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
  游线二: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王羲之墓、王氏宗祠)——浙江省温州市(永昌堡)
  游线三:贵州省贵阳市锦屏县(隆里古镇、王状元墓)
 张姓(3)
  游线一: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发源地)——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台骀庙)——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张良庙)——四川省间中市(张飞庙)
  游线二: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德远堂)
  游线三: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荚村)
 刘姓(4),
  游线一: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发源地)——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陵山汉墓)——河南省偃师市(发源地)——陕西省汉中市(古汉台)——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刘文彩庄园)
  游线二: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刘邦祖陵、汉皇后裔聚居地)——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刘基故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水嘉郡祠)
  游线三: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刘氏宗祠)
 陈姓(5)
  游线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发源地)——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县(陈胜墓)——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
  游线二:浙江省宁波市鄞县(走马塘村)——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芙蓉村)——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陈嘉庚故居)——店东省广州市(陈氏书院)
  游线三:云南省个旧市石屏县(郑营村)
杨姓(6)
  游线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发源地)——河南省开封市(天波杨府)——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杨令公祠)
  游线二:湖南省吉首市凤凰古城(杨家祠堂)
  游线三: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芷溪万人古村)——福建省泉州市(杨阿苗宅)
 赵姓(7)
  游线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发源地)——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藏山)——河北省邯郸市(赵国遗迹)——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
  游线二: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赵家堡)——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银塘村)
  游线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渔村)——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古镇、赵状元坊、百岁坊)
 黄姓(8)
  游线一: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发源地)
  游线二: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罗田村、水南村)——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上洪村)一——福建省福清市闽清县(宏琳厝、黄氏六叶祠)一福建省石狮市(锦铺村)——福建省泉州市(檀樾祠)——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黄氏家庙)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黄氏宗祠)——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芷溪村黄氏宗祠)
 周姓(9)
  游线一:胰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发源地)
  游线二:江苏省淮安币(周思来故居)——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三雕博物馆)——江西省九江市(烟水亭)——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故里、周恩来纪念馆)
 吴姓(10)
  辩践一:河南省禹州市(吴道子故里)
  游线二:湮苏省无锡市(泰伯庙、发源地)——江苏省苏州市(三山岛)
  游线三: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石邮村)——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吴家坊培日村)
 徐姓(11)
  游线一: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发源地)——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徐达墓)——江苏省江阴市 徐葭客故居)——浙江省绍兴市(徐渭青藤书屋)
  游线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徐悲鸿故居)
 孙姓(12)
  游线一:河南省濮阳市(发源地)——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发源地)——陕西省铜川市耀县(药王山)
  游线二:山东省淄博市广饶县(孙武祠)——江苏省南京市(梅花山孙权墓)——浙江省富阳(龙门镇)
 朱姓(13)
  游线一:北京市(明十三陵、故宫)——山东省邹城市(发源地)——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
  游线二: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明孝陵)
  游线三:江西省上饶市婺【音同“误”】源县(朱熹故里)——福建省武夷山市(朱子理学摇篮)游线口:云南省建水市(朱家花园)
 高姓(14)
  游线一:河南省新郑市(发源地)——河北省邯郸市(高肃墓)
  游线二:浙江省乐清市(高友玑墓)
 林姓(15)
  游线一:河南省卫辉市(林姓发源地、比干庙)
  游线二:浙江省杭州市(放鹤亭)——福箨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莆田市(湄州岛妈祖庙)——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菽庄花园)
 何姓(16)
  游线一:广东省番禺市(留耕堂)
  游线二: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发源地)——浙江省武义市(郭洞村何氏宗祠)——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沫峰村何氏宗祠)
 郭姓(17)
  游线一:河南省登封市(发源地)——陕西省成阳市礼泉县(郭子仪墓卜一四川省内江市隆昌
县(云顶寨)
  游线二:北京市(汇通祠)
 马姓(18)日
  游线一:河北省邯郸市(发源地)
  游线二: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马超墓祠)
  游线三:广东省雷州市(伏波祠)
  游线四:云南省昆明市(马家祠堂)
 胡姓(19)
  游线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发源地)
  游线二:安徽省宣州市绩溪县(胡氏聚居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浙江省杭州市(胡雪岩故居)
 罗姓(20)
  游线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呈坎村)——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发源地)——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罗荣桓故居)
  游线二: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罗贯中故里)
 梁姓(21)
  游线一:陕西省韩城市(发源地)
  游线二:江西省吉安市(美陂[音同“美碑”]村)——广东省佛山市(梁园)——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株市兴业县(庞村古建筑群)
 宋姓(22)
  游线一:河南省商丘市(发源地)
  游线二:海南省文昌市(宋氏祖居)
 郑姓(23)
  游线一:河南省新郑市(发源地)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宗祠)——福建省宁德地区周宁县(浦源镇郑氏宗祠)——福建省南安市(郑成功墓)——广东省三水市(大旗头村)
 谢姓(24)
  游线一:河南省南阳市境内(发源地)——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伯夷墓)
  游发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蓬溪村)——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谢氏宗祠)
 韩姓(25)
  游线一:陕西省韩城市(发源地)——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韩氏宗祠)——河南省新郑市(发 源地)——河南省盂州市(韩愈墓)——北京市(爨底下村)
  游线二:江苏省苏州市(韩世忠墓)
  游线三:广东省潮州市(韩文公祠)——福建省漳州市(韩氏古村)
 唐姓(26)
  游线一: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发源地)——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唐叔虞祠)——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丹朱墓)
  游线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月岭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唐氏宅第)
 冯姓(27)
  游线一:河南省荥阳市(发源地)——河南省新郑市(发源地)——山西省大同市方山县(永固陵)——山东省泰安市(冯玉祥墓)
  游线二: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冯子材故居、墓址)
 于姓(28)
  游线一: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刊邰村(发源地)——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音同“型”】县(于家石头村)
  游线二:浙江省杭州市(于谦墓祠)
 董姓(29)
  游线一: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发源地)——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发源地)
  游线二: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福建省福州市(董氏宗祠)
 萧姓(30)
  游线:江苏省丹阳市(齐王陵)——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发源地)——湖北省襄樊市(昭明台)——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唐贤坊村)
 程姓(31)
  游线一:陕西省成阳市(发源地)——河南省洛阳市(发源地)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屯溪镇)——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
 曹姓(32)
  游线一: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发源地)——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曹植墓)——浙江省金华市(曹宅镇)辨裳二:北京市(曹雪芹纪念馆)——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曹家大院)
 袁姓(33)
  游线一:河南省太康市(发源地)——北京市(袁崇焕墓、祠)
  游线二:广东省揭阳市(袁氏家庙)
  游线三:云南省红河自治州石屏县(袁嘉谷故居)
 邓姓(34)
  游线一:河南省邓州市(发源地)
  游线二: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
  游线三:广东省广州市(邓世昌纪念馆)——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邓氏宗祠)
 许姓(35)
  游线一: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发源地)——河南省许昌市(发源地)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浙江省东阳市(许氏宗祠)
 傅姓(36)
  游线一:河南省安阳市(发源地)
  游线二:浙江省义乌市(杜门书院)
 沈姓(37)
  游线一: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发源地)——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古镇)——浙江省嘉兴市(茅盾故居)——浙江省余姚市(沈家村)
  游线二:湖南省吉首市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
 曾姓(38)
  游线一: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发源地)
  游线二: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曾家大院)
  游线三: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故居)——广东省深圳市(曾氏大宗祠)
 彭姓(39)2日5
  游线一:江苏省徐州市(发源地)
  游线二: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彭祖故里) ——贵州省贵阳市(香纸沟)——湖南省湘西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王村老司城)——广东省揭阳市(彭园)
 吕姓(40)
  游线一:河南省南阳市(发源地)——河南省洛阳市益津县(邙[音同“忙”]山吕祖庙)
  游发二: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吕氏宗祠)
 苏姓(41)
  游线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发源地)
  游线二: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
  游线三:江苏省苏州市(沦浪亭)
 卢姓(42)
  游线一:山东省济南市(发源地)
  游线二: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发源地)——浙江省东阳市(卢家宅园)———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卢村)
 蒋姓(43)
  游线一: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发源地)
  游线二: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蒋氏宗祠)
  游线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蒋氏宗祠)
 蔡姓(44)
  游线一: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发源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蔡伦墓)
  游线二: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蔡氏宗祠)
 贾姓(45)
  游线: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发源地)——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
 丁姓(46)
  游线一:山东省淄博市(发源地)——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山东省龙口市(丁百万庄园)
  游线二:福建省晋江市(丁氏宗祠)
 魏姓(47)
  游线一: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发源地)
  游线二: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氏庄园)
  游线三: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下涝村)
 薛姓(48)
  游线一:山东省滕州市(发源地)
  游线二:四川省成都市(望江公园)
  游线三:福建省福安市(廉村)
 叶姓(49)
  游线一: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发源地)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村)——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渠口村)——浙江省丽水市遂 昌县(独山村)——浙江省龙游市石佛乡(三门源)
  游线三: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叶剑英故居)
 阎姓(50)
  游线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发源地)——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阎锡山故居)
  游线二:江西省玉山市(阎立本墓)
 余姓(51)
  游线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发源地)
  游线二:贵州省毕节市(余家庄园).
  游线三: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镇、理坑村、思溪村)——江西省修水市(余氏祠堂)
 潘姓(52)
  游线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发源地)——河南省巩义市(潘岳墓)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潘氏宗祠)——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潘氏宗祠石碑)
 杜姓(53)
  游线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发源地)——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杜康墓)——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杜康仙庄)
  游线二:四川省成都市(杜甫草堂)
 戴姓(54)
  游线一:河南省商丘市(发源地)
  游线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溪口村)——福建省漳州市(洪坑村)——广东省潮州市(凤凰村)
 夏姓(55)
  游线一:河南省禹州市(发源地)——河南省淮阳市
  游线二:上海市(夏完淳墓)——浙江省绍兴市(禹王庙、大禹陵、禹陵村)
 钟姓(56)
  游线:安徽省滁[音同“除”]州市凤阳县(发源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白鹭村)——福建武夷山市(渡州畲族村)
 汪姓(57)
  游线:浙江省杭州市德清县(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江苏省苏州市(环秀山庄)
 田姓(58)
  游线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发源地)
  游线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田氏土家族聚居区)——湖南省吉首市凤凰古城(田家祠堂)
  游线三:重庆市酉阳县(龙头村摆手堂)
 任姓(59)
  游线:山东省济宁市(发源地)——江苏省吴江市(退思园)
 姜姓(60)
  游线一:山东省淄博市(发源地)
  游线二: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姜氏庄园)——陕西省宝鸡市(炎帝之乡)——湖北省随州市 (炎帝诞生地)——湖南省株州市炎陵县(炎帝陵)
 范姓(61)
  游线一: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发源地)
  游线二:江苏省苏州市(范成大祠)——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平山)——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范宅)
 方姓(62),
  游线一:河南省禹州市(发源地)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方氏宗祠牌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方孝孺故里)
  游线三:广东省普宁市(方耀故居)
 石姓(63)
  游线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发源地)——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石勒墓) 。
  游线二:天津市(石家大院)
  游线三: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石家村)
 姚姓(64)
  游线:山东省菏泽市鄄[音同“倦”]城县(姚姓发源地、历山舜王庙)——北京市(姚广孝塔)
 谭姓(65)
  游线一:山东省章丘市(发源地)——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谭纶墓)
  游线二:湖南省浏阳市(谭祠、谭嗣同故居)
 廖姓(66)
  游线一: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发源地)——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发源地)
  游线二: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廖氏宗祠)——广东省连州市(福山古寺)
 邹姓(67)
  游线一:山东省邹城市(发源地)
  游线二: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古村)——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
 熊姓(68)
  游线:湖北省荆州市(发源地)——湖南省岳阳市(屈子祠)——湖南省吉首市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
 金姓(69)
  游线一:山东省曲阜市(发源地)
  游线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岩头村)
 陆姓(70)
  游线一: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发源地)
  游线二:山东省剁音同“烙”]陵市(发源地)——江苏省盐城市(陆秀夫祠)——浙江省湖州市(陆羽墓)
 郝姓(71)
  游线一:山西省太原市(发源地)
 ……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姓氏:李
祖宗:利真
分类:以官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2、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4、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姓氏:陈
祖宗:妫完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郡望:
  1、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2、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3、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4、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5、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6、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迁徙分布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台始祖。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姓氏:袁
祖宗:伯爰
分类:以祖上为姓
姓氏起源:
  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 为袁安。
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 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 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 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 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 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姓氏:刘
祖宗:刘累
分类:以邑为氏
姓氏起源:
  一、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三、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1、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2、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郡望: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 郡:西汉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堂号: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 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姓氏:姜
祖宗:未知
分类:由它姓所改
姓氏起源:
  出自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 中准制改为姜氏。”
郡望:
  未知
堂号:
  稼樯堂:神农教民稼樯,所以叫稼樯堂。
迁徙分布
  汉代: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 族,至西汉作为关东大族迁至关中,此后居天水(今属甘肃)。东汉 还有姜诗,广汉(今四川谢洪县南)人,发展为较为著名的一支。这 说明汉代已有居住于今江苏、四川的。唐代出现了九真(今越南清化 省)姜氏。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姓氏:赵
祖宗:造父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2、出自他族改姓。如汉朝时有赵安稽,本匈奴人;唐朝时有赵曳天,本南蛮人;五代时有赵国珍,本牂牁(今广西、贵州一带)蛮族人。
郡望:
1、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2、涿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3、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4、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赵氏还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涣"等为堂号。
迁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www.yuanscn.com大家的家!
天下袁氏一样亲
网上网下一家人
联系我:13972096021

 9 7 1 2 3 4 5... 8 : 此主题共有55帖 此页8帖 每页8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用户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84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