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查询
袁氏文化网首页 >> 袁氏家谱网_论坛 >> …━╋┫袁氏研究┣╋━… >> 『 家谱解读 』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帖子主题: [原创]我心目中的袁氏统谱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国人也,以治《诗》,孝景帝时为博士。与黄生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
    武帝(前140年)“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以上所引均是《史记·儒林列传》辕固生为本名!为何用‘固’不用‘生’呢? 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主要目的在于与黄生的‘生'相区分! 在‘儒林列传’这篇文章中还有多个‘生’,如:韩生,燕人也。伏生,济南人也。徐生,鲁人等。用‘固’便于分清。其本耒名叫辕固生。
    ‘姓氏书'的作者没看《史记·儒林列传》这篇文章,为省事,自以为是的将辕固生写成辕固。致使袁氏后人受害。
    现代学者论证:  
     “〈齐诗〉《诗》今文学派之一。因传授者为汉初齐人辕固生而得名。”《诗经》附录‘诗经学常识’作者程自信,安徽文艺出版社。主编,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


韩愈《博士固,申儒遏黄》,此处既无伏生也无黄生,他还是把生字给拿掉了。
辕固生,伏生.,黄生的生 = 老师? 他们都有学问嘛。


  英齐叔的解释好幽默!
  “王父”也好,“生”也罢,诸如此类的,应该算是常识性的东西。
  要不就是司马迁文化程度不高,尽瞎说。呵呵!


袁酉 云:‘姓氏书'的作者没看《史记·儒林列传》这篇文章,为省事,自以为是的将辕固生写成辕固。致使袁氏后人受害。

姓氏书的作者基本上都是饱学之士,不但饱学,一般都精于考证,不会盲目下结论的。

袁酉 云:写碑文的人,不是袁良的同窗,也不是袁良的门生。是一个连《史记》、《左传》都没看见过的人。也可能是外姓人或旁支远孙。如此碑文曰,‘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天下即定,还宅扶乐。盖不知何人也。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读过《史记》的人都会知道是袁生向汉王献策。

“盖不知何人也”是欧阳修说的。欧阳修读过的书比你、我就多得多了。因为他仅知道良碑的局部,所以才说盖不知何人也。说明欧阳修治学非常严谨。

袁酉 云:全后汉文》一百零六卷“国三老袁良碑”文,是清朝人严可均辑的。显然,严可均的袁良碑文,是在欧阳修的‘夏至假书’基础上,噫添的。

国三老袁良碑非为清朝人严可均所噫添,是其辑,从《隶释》六抄下来的,
《隶释》为洪适撰,共27卷,于孝宗乾道二年(1166)成书。洪适字景伯,谥号文惠公,宋代饶州鄱阳人,平生酷嗜隶古,曾编写了一系列考释研究汉隶的著作,今仅存《隶释》《隶椟》。 《隶释》二十七卷,前十九卷荟萃汉魏碑碣一百八十九种,每篇依据隶字笔画以楷书写定,继而进行考释其中包括对史实的介绍、碑碣石刻的说明、汉隶文字的考证等等。

袁酉 云:‘三老’是秦汉时期的基层管理人,是人民代表。‘凡举民五十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办善者’均可以被举为‘三老’。每乡举一人,县‘三老’由乡‘三老'中产生。到后汉时又增郡‘三老’、国‘三老’,均由下向上举。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化民众‘三老民众之师也’。起一个监督、协助各级政权主管教化民众的。

三老:所谓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http://coolgene.blogchina.com/blog/157526.html
可以到这里一起看看三老的作用和贡献。能到"国三老"的人应该在全国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


汝水源流远昆山世泽长


《索隐》云“生”者,自汉已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


汝水源流远昆山世泽长


    关于辕固生本名问题。还是看看《史记·儒林列传》为好,这是古权威。至于有不少人引用时出现的错,现代人的我们是有责任给于修正的。有学文的人可以称谓‘生’,有学文的人同样可以名为‘生’。‘生’学生,也是可解的。

   “ 姓氏书的作者甚本上都是饱学之士,不但饱学,一般都精于考证,不会盲目下结论的”立周如是说。  他们是否都饱学,饱到什么样,不得而知。他们确实考证过不少事,同样,也确实遇到很多考证不果的事。怎么办?他们不是‘盲目’的,而是习惯的使用笔枝之法解决他没考证清楚的问题。不过,笫一个写辕固的姓氏书作者,可能比《史记》的作者要饱一点。
    关于‘三老’的注解源于《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百花文艺出版社05年10月第2次印刷,陈茂同著。  ‘国三老’也是民意代表,是对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督、邦助。是管理下属‘三老’的。不可能让他撑管‘符’令的。就碑文中的袁良,当过丞相、国三老,名气该是很大的!查查书,看看有没有此记录? 这是关建!

    《汉故国三老袁君碑》,按立周言,是清朝人严可均抄录《隶释》中的。《隶释》的作者洪适,在公元1166年成书时,是发现了新‘碑文’? 还是旧碑文突然还原? 显然都不是!这个全文当是洪适先生噫添的。洪适比欧阳修晚百把年,连欧阳修都不认可或“盖不知何人”,洪适是怎么弄懂的?    这里考证立碑时间是关建! 立周是有此书的。

    欧阳修是如何看此‘良’碑文的。我将专贴说。


史记作袁固,汉书作爰固,都无生字。同卷尚有后苍,字近君,无生字:还有韩婴,燕人也。亦无生字,这恐怕不因有黄生伏生而把生字都省去吧?
再看下去,又云:『赵子,河内人也。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谊。』此处有生字了,据而知其意义上说韩婴老师或韩婴先生甚明。


引碑文:
『上为三老,使者(阙)(持?)节安车亲(阙)(迎?)。几杖之尊,袒割之养,君实飨之。』
     
  上文以现代语:『皇帝以良为三老,派一位臣子拿着皇上的信物,驾着平稳舒服的车来迎接。他得到皇帝赐给一张凭几和一支手杖的尊贵,而且天子还卷起衣袖(袒)为他割肉食,袁君实得到的是多幺的荣宠和享受。』 
   
  从上文得到认知,陈郡良公的三老荣称,不是乡三老或县三老的教化之官。应是三老五更的高龄三老。古时七十以上的有地位的人,皇帝赐几赐杖,养于太学,皇帝亲身下厨-(应是形式下厨)。古有杖国杖朝杖乡之义,八九十岁的赐与鸠头杖。故此袁良做三老时起码七十岁了。
几是凭几,放在座旁,倦了可靠靠腰,杖是拐杖。若是教化之官则无此等物赏赐。
注:迎,我用迎,是迎入太学,皇帝为之袒割。《后汉书》卷二,孝明帝纪云: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绶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9 7 ...4 5 6 7 8 9 10 8 : 此主题共有79帖 此页8帖 每页8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用户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84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