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旧版 > 袁氏研究 >家谱解读 |
救教: “秦末,裔孙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九世孙袁生,玄孙干,封贵乡候,復居陈郡陽夏。八世孙良,二子:昌、璋。”《古今姓氏书辩证》 “秦末颇裔孙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九世孙袁生为汉高祖功臣,隐居不仕。传生元孙干,封贵乡候。复居陈郡。。阳夏八世孙良,舍人居汝南生二子,昌、璋。” 《袁氏世考》 请教的几个问题: 1 ‘九世孙袁生’从那里起算? 2 ‘阳夏八世孙良’又是从那里起算? 3 ‘玄孙干’、‘传生元孙干’,两者不同,不知‘传生元孙干’是何意? 以上所说,诚请知者告之。谢过! |
袁明辉的新作《袁氏源流考》不日将发到论坛上,对此做了详尽的解答。 |
袁酉的《让‘代间隔年’说话》很有见地! |
明辉用同样的方法,确实能有很大的收效. |
统谱中的袁氏流源 说到姓氏流源,这是全国各个姓氏都关心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里有三点必须说明: 一 中国人的姓氏特别多,中国人的祖宗则特少。在中国一千多个常用姓氏中,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姓氏都可以上逆到黄帝、炎帝那。从炎帝、黄帝---胡公满,这段姓代繁沿史是全国各个姓氏都可以研究的。在这段历史时间里,就总的姓氏流源说,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不显得重要。这可不列入袁氏统谱必须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略。 二 妫满受封于陈国后,为陈胡公满。这时才有陈氏之主脉。从陈姓发展分支的姓氏有 24姓(一四川学者考证并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袁姓只是其中之一。故从陈胡公满---辕涛涂,这段时间的流源还是留给陈姓人研究好了。我有百分之百的理由相信,陈姓人有人,也有能力去研究。在此略。 三 陈宣公三十七年,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陈胡公的裔孙,陈国大夫陈涛涂以‘父王字为氏’改姓为辕涛涂。这就有了辕姓开基祖。这是划姓代的重要事件! 从辕涛涂---袁良 ,这段时间才是我们袁姓,在袁氏流源研究中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为什是当务之急呢? 据我看到的网上宣传,大家都热心修一个全国袁氏统谱。为此成立的机构不算少,网站也有几家。都想在近年内修成。理清谱之根姓之源就成了当务之急! 为什么是重中之重呢? 全国修谱热已好几年了。就袁氏而论,有的已把当地的、本支的家谱重修了,有的正在开展,这是好现象。但,据我的观查,无论是新修的谱,还是老谱,无论是小支小房的家谱,还是大支大门房的大谱、甚至名谱。大都忽略了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从辕涛涂---袁良,这段时间到底有多少年?没有发现哪个家谱计算过!在这段时间内到底能繁沿多少代呢?没发现哪个家谱计算过!而这恰恰是袁氏这棵大树之根。是袁氏大统谱之主杆。试问,一个连根都不清、主杆也不明的家谱,她的意义有多大呢?所以搞清楚袁氏之根,才是修统谱时的重中之重。这是根本经验验。 在目前众多的家谱中,是如何表述从袁涛涂---袁良的关系呢?仅举几个例子: 浙江宁波---袁氏世序 固-盎-焘-恭-良 天顺原序---袁氏家谱序 九世生曰生,传四世曰干,其八世孙良 浙江奉化---世序 颇-告-政-生-干-良-昌 西门袁氏(民国版) 告-政-政的十三世孙干,夏干八世孙良,良次子璋 袁氏河南祭祖文告(2004年9月9日) 仲宣-突-桥-雅-颇-买-佚名-告-政,政的第60代孙袁昌,居洛阳,昌生袁安 江西七省联修谱2002年版袁氏家谱 庄伯-伯辕-涛涂-选-突-雅-颇(长为桥失考)-买-告-政-生-元-干-良-买-耀(?) (以上资料見家谱网) 汝南袁氏- 袁颇九世孙为袁生,袁生生子袁玄,袁玄生子袁干。袁生元生袁干在西汉时被封为贵乡候。袁干举家从河洛一带迁徒至陈阳夏。袁干五世孙袁良,西汉平帝时举明经,任太子舍人。 抹乐袁氏----秦末汉初,有袁颇九世孙袁生(生说汉王略)孝武征和三年曾孙囗斩贱囗先勇,拜黄门郎,封内关候,食遗乡600户,薨,子经嗣,经薨,子山嗣。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袁良字囗卿,山之曾孙。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卒于永建六年,良-璋-滂 (研究网首頁) 从这八家的家谱可见,有一个共性。就是局限性、自我性、随噫性强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 在袁良以前,基本上没有袁姓人记录袁氏家族事。其资料是外姓人记录的。 2 从涛涂---袁良,这之间所列的人员大都是从史料中查找的,而史料并没有把这些人员的互相关糸说清。修谱时噫测的多。 3 袁姓人自己修谱时,由于资料的局限、视也的局限,加上过份的依赖现成的和祖宗定下耒的。 4 忽略了时间慨念。 5 没让‘代间隔年’说话。等等。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选择以良公---绍公为主干的袁氏家谱耒解读。这支袁氏家谱基本上可以说是袁氏官位史,也是正统主支。若这个主支关系弄清楚了,也就是统谱树的主根、主干立起耒了。其它的事也就迎刃而解。 在上面的家谱中,有谱说良是干的五代孙,有谱说良是政的五代孙,还有谱说良是固的五代孙。良公真良,正印了过去的一句熟话‘共产党员是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是个能上能下的好干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为几位公计算下接近出生时间: 1 袁涛涂--公元前656年,立姓时应有30--40岁,他的出生接近年为公前690年 2 袁 颇--公元前484年,陈司徒时应有30岁,他的出生接近年为公元前514年 3 袁 告--秦末逃难时公元前208年,此时差不多30岁,他的出生接近年为公元前238年 4 袁 生--“秦末人,隐居河洛之间,高祖三年(前204年),汉王自成皋入关收兵,欲复东 。生话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荣阳,数岁汉算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是王深令荣阳成皋间”“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袁氏世考》《汉书》这里有个时间慨念,即公元前204年吋袁生还在为汉王出策,他隨汉王征战多年隐仕不出。岁数应有40--50样子,其出生接近年为为公元前254年 5 袁 干--封贵乡候。八世子良,平帝时举明经。干的资料不多至少他是西汉时人 下面耒看看汝南良长子昌系家谱《袁氏世考》、‘袁氏家谱网’ 良-昌-安-京-汤-成-绍-熙-谦-宣-达-嵩-玑-天纲-令喜-异宏-恕已-建康-高-德文-进朝- 1 7 14 -忠义-敬初-象先 24 袁良(一世)---“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公元1-5年) 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公元25年)至成武令”。《后汉书》这段说明良在公元1---5年) 时为太子舍人,至多有25岁。那良的出生接近年为公元前25年 袁绍(七世)---官渡之战(前200年)战败不久就卒,此时绍应有40---50岁,他的出生接近年为公元150年 袁天纲(十四世)---“益州成都人,尤工相术。初,天纲以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至洛阳,时杜淹、韦子廷就之相。。天纲谓俺曰:‘公兰台成就,学堂宽搏,必得亲纠察,以文藻心’谓王曰:‘公三亭成就,天地相临,从今十年以外,必得五品要职”《旧唐书》从这段述说可以看出天纲在25岁左右,他的接近出生年应为6O7-25=公元582年 袁象先(二十四世)---“宋州夏邑人,自称唐中宗朝中书令,南阳郡王袁恕已之后。父敬初,太府卿,景赠司徒,附马都尉,袁敬初取朱温之妹为妻。袁象先即梁太祖朱温之外甥。象先在宋州十年,大肆授刮民脂民膏,积大量钱财。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象先以疾死于治所,年61岁,册增太师”。《二十五史解读》 从以上得,象先的出生年为924-61=863年 各公的接近出生年有了,我们绐排一下: 袁告---公元前238年, ‘秦末避难于河洛’ 袁生---公元前254年 ‘秦末人,隐居河洛之间’ 袁干---公元前210年 干的八代孙良,30×7=210年 袁良---公元前25年 上面这个排列可以清楚的看到: 1 袁告和袁生是同时代人。作一个大胆设想,这两人是否就是同一个人?至少应是兄弟,不存在相隔九代之说! 2 袁生与袁干,用袁生的接近出生年为计算基础。袁干的出生年为254-4×30=公元134年。这个134年满足不了八世孙良的时间要求。134-25=109/7=16代间隔年,平均七代人都在l5岁时结婚生子是不可能的。以袁良出生接近年为计算基础,袁干的接近出生年为30×7+20 =公元230年。这比袁生晚24年近一代人,玄孙说就不成立。 到底是5对? 8对? 还是9对? 还是请代间隔年说话: 我们先解读一下汝南良长子昌系家谱 1 良(一世、公元前25年)---绍(七世、公元150年),共七代。在这个谱中,从良--绍 这一段的几代人都是史书上有名定位的。是完全可信的。25+15O=175/6=29.1代间隔年 2 天纲(十四世、公元580年)---象先(二十四世、公元863年)共11代863-582=28l 281/10=28.1代间隔年 3 良(一世、前25年)---象先(二十四世、公元863年)共24代。863+25=888/23=38.5代间隔年。这个代间隔年时间过大,是怎么回事? 4 绍(七世、前150)---天纲(十四世、公元582年)共8代人。582-150=432/7=61代间隔年。问题找到了。在这个家谱中1、2组段,代间隔年都接近30年,是可行的。第3组段也是总段偏高。问题出在第4段即从七世祖绍公---十四世祖天纲公之间少了七代人。 把差的7代加进总代里去,情况是啥样呢? 863+25=888/(23+7)=29.6代间隔年。约等于30代间隔年。很明显,只要在4组段内加七代人,全谱就通顺了。 言归正传!还是讨论全袁都关心的重中之重吧。 一 从袁涛涂---到袁良之间有多少年?应有多少代呢? 涛涂(前690年)-良(前25年)=665/30==22代 二 从涛涂---颇公(前514年)之间有多年?应有多少代呢? 690-514=176/30=5.8代约=6代 三 从颇公---告公(前238年)之间有多少年?应有多少代呢? 514-238=276/3O=9代 四 从告公---良公之间有多少年?应有多少代呢? 238-25=213/30=7代 经过‘代间隔年’说话后,我们的统谱流源在涛涂公---良公之间的,各个时段的‘代’数就清楚了。什么‘八’、‘九’属噫说糸统。 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就是在相应的时段里,请相应的祖宗就坐。这不是个小问题,他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这不是那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就算的,他需要全袁氏都参加,有条件的都拿出一份谱祖名册耒以便共研究,最后形成一个较为理想接近史实的祖宗辈序耒。 为此建议: 一 有条件的齐动手,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书海里。先找出在公元前656年---公元元年,这段时间里袁姓人氏来。这是基础。 二 在找出的袁姓人氏中,认真考查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糸,出生接近年。以便请祖宗到他相应的座位上。这是袁氏流源研究之核心。 三 要解放思想,千万不要认为大谱、名谱、祖谱动不得。要有点大刀阔斧的精神,谱中对的部分给于肯定保留,吸收到统谱中耒。明显失误的要坚决给于修正。千万不要迷信名人 专家、古谱之言。经过自已大脑过一遍正确的部分收到统谱中耒,失误的采取不用主义。 四 尽快行动起耒,不能等!这是我们袁氏自己的事,我们自己该动手,与其等待他人研究的成果,不如自己动手来研究。只有这样收获才大,体会才深。 为袁氏统谱早日成功行动起耒吧! |
袁氏源流的学术争鸣很好,现在缺的就是具体年代! 商周断代工程就被搞清楚了,我们袁氏始祖的年代有史书正史做铺垫,会搞清楚的。 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或成果。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哈哈...... |
支持这样细腻的研究,盼望有心人都来做这件事。 |
求教: 《袁氏世考》中的袁氏世系摘抄“涛涂---选---声子突---惠子雅---颇” 在上面的世系中,涛涂、选、颇三位在《史记》、《左传》中都有记录,确有其人、其事。是可信的。 声子突、惠子雅两位不知出自何资料? 我查找了几天无收获。诚请知者告知。先谢了。 |
■ < 1 2 3 4 5 6 7... > ■ 此主题共有79帖 此页8帖 每页8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