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袁氏论坛 > 袁氏研究 >『 家谱解读 』
 帖子标题: [原创]我心目中的袁氏统谱 

开榜、冠烛宗亲好:                               
    首先感谢冠烛宗亲对“《让‘代间隔年’说话》很有见地”和“推测似无不可”两处的赞许。
    对开榜、冠烛宗亲的‘慎史’观,我是十分赞成的。毕竟是历史,是众袁之事,得大家共同研究。不能一人说了算,要多人都同看。
    在贴子中提出十分可能的‘设想、推度’,就是希望袁氏都耒参与讨论、研究。涛涂是利公之子,这一提法,赞同此观点的有之,不赞同的有之,不管如何说的有之,但大多数的还是处于凝虑、观望、等待状态。关健还是发动、再发动,大家都行动,用史实来证明此说的可行性,同样也可用史实耒反证。这是一种审定,也是经历史考验的起步。
    这里面有一个如何看历史的问题,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一 历史
    各个民族、国家、团体、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用一位伟人的话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是当时的人生活过程自然形成的,也是后来人所写的。后朝为前朝写史、定史,这是我国不成文的惯例。我国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将来的二十六史都是这样。后朝人根据前朝的资料,按照后朝人的想法、观点、认识论来修的。这就难免出现一点漏写,甚至错写(当时认为是对的,后来又被证明是错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历史,尊重历史,但又不能维历史而历史。应当正视历史。对待姓氏书、家谱史也应当这样。
    二 正视历史
    正视,就是全面的看待,正确认识历史。坚持正确的,及时修正不适应的甚至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作出了榜样。例如:我国‘历史纪元表’的时间。在断代工程前是这样记述的:
    五帝,时间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至21世纪初
    夏朝,时间约前22世纪末---约前2l世纪初至约前17世纪初
    商朝,时间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西周,时间约前11世纪---前771年
    经过断代工程求证,有了新的表述〈现代汉语词典.5版)
    五帝,时间约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夏朝,时间约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时间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周武王于前1046年,打败殷纣建立西周,大封功臣和先贤后裔,陈胡公也是其中之一)
    我国庄重的向全世界宣布这一新的历史纪元时间,及时改正了过去的历史纪元时间的错误。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了几百年。对姓氏书和家谱里的某些错误或空白也应有这种正视态度。
    三 修复历史的遗憾
    历史是当时人的正常活动,历史的遗憾往往是后人在记述过程中有意无意间造成的。现谈修复历史遗憾,是针对袁氏世系上的遗憾。如何修复这一遣憾呢?
    1 不能等
    袁氏袁涛涂的世系主要源于姓氏书中的不全记录。这些书的作者有的是好心用笔枝,有的是照抄加噫哙得来的一些名字。对一些没法证实,又明知是噫哙的名字,只能采取不用主义。对被历史假象所蒙蔽,必须揭开假象,还历史一清楚。怎么还?只能靠全袁氏共同努力,有条件的提点设想,供大家研究。不能光坐那等,等到那一天突然出现一个原始‘陈氏家谱’耒?
    2 自己请
    袁氏古世系上大多是外姓人为我们按派的。与其让外人为袁氏按人名,不如我们自己请祖宗回位。袁氏所请之人,当是有根有据的。就是不十分准,他至少也是我们的叔祖,总比那些用笔枝、噫哙得来的名子要真实的多。
    3 树己见
    在修复袁氏世系上,要提倡敢树己见。一人提出一个己见,众人提出众多的己见。经过大家的论辩,说得过去的就留用,说不过去的就放弃。这符合修统谱的精神。首先是不要怕,
说出自己的己见。请记住,众多的一致都是源于己见的。

    今天形成的学术之风很好,大家各述已见,是我袁氏难得的宝贵财富!
    大家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找到考证历史的佐证,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的推论和假设都是合理的、可行的、值得肯定的。这种史学推论法远比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推论法要高明得多。
    退几步讲: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的推论和假设;即使错了,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最终的结论要由国家级的专家教授们来下。
    所以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放开胆子从史料堆里找东西,完全可以多提出一些想法,完全可以赞同或不赞同酉酉先生的说法。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多看到他推论中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多为他的理论挑挑刺也好。
    等大家都充分地发表了意见,我们将综合各种意见,请有关专家权衡定夺;如果有现在定不了的,我们就将它留给以后的研究者们去探讨。
    (另:近几天服务器进行扫毒工作,请大家对近日重要新帖做好备份。以前的数据我有备份,不必担心。)

同意酉酉提议。酉酉的观点大胆而有深度。先把观点立起来,引导人们探讨、研究、争论,这本身就是件好事,在学术问题上不怕争论。同意资友的发言,学术气氛浓了,真是可喜可贺。

看了一下午贴子,增长了不少知识。

先把观点立起来,引导人们探讨、研究、争论,这本身就是件好事,在学术问题上不怕争论。同意资友的发言,学术气氛浓了,真是可喜可贺。

                                    代间隔年

    ‘代间隔年’----即上代人一岁到下代人一岁时的相距时间,以年计算。
    ‘代间隔年’的作用,是丈量家族发展,家谱完整程度的一把尺子。它能解一些未知的搬迁年代,也可给某些人于时间的定位(接近时间)。值得一用。
    使用‘代间隔年’进行匡算时,以30年为好。同时,对各分支的平均‘代间隔年’也起制约或指导作用。一般在加减5年范围,大于或小于这个数,就要查查该分支的情况。
    在计算各分支时,则以各分支的平均‘代间隔年’为依据。
    ‘代间隔年’为30年的根据:
    一 它是集古谱、今谱,大支谱、小支谱,本姓谱、外姓谱而折中的数字。
    1 卧龙先生的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27年
    2 南漳龙门混通峪家谱,平均‘间隔年’为31年
    3 东光世系的‘代间隔年’为28.3年
    4 开榜教授的‘新编袁氏家谱’, 平均‘代间隔年’为32年
    5 《史记.陈杞世家》的,平均‘代间隔年’为27年
    6 外姓,中国笫一家孔子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31.96年
    不再一一列举,‘代间隔年’为30年是个相对的平均数,它兼顾多方,留有余地。
    二 ‘百年三代’说,是古、今研究代与年的关系时常用的、普遍使用的一把尺子。
    三 姓氏遣传所决定的。 大凡活体,都是具有顽强的、极端自主性的传递能力。人类是高级动物,他的自我传递能力更强更具排他性。即使有某种改变,也是极其缓慢的。“丫染色体是人类遣传过程中最稳定的染色体。”这是义达宗亲的研究成果。
    人类文化,基本上是以姓氏文化展开的。姓氏文化是以父系丫染色体为魂,为根进行传递的。这就是遗传。现代的袁氏子孙,是古代姓氏祖宗们在现时代的表征。即带有古姓氏的本质,又含有新时代的气息。换言之,就姓氏遗传论,现代子孙具有的、适用的,古代祖宗们照样有,照样适用。‘代间隔年’30年,是匡算代与年关系的通用定式。即可用于近代,也适用古代。
 
   

    袁酉宗亲的“代间隔年”研究非常好,这也是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特别是过去的年代(也包括在没有提倡晚婚晚育的新中国时代),“代间隔年”应该没这么长吧,当然,有书、有谱为证,这就是困扰我的原因,我们总不能去推翻它吧!也正因如此,我把我们的家谱传给了资友,想让他给看一看,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弄明白其中的“代间隔年”,我认为我们这个谱的“代间隔年”太长了,今天看到袁酉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除去了我的疑问,在此,我要说:我们的“袁氏论坛”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空间!

(附)行 辈 新 编
 
殷实见真惠   恺悌行乐天   助礼风格尚   仁爱仕博萱
礼仪致敬节   公凭理论全   服膺崇延命   快情泰义现
智勇科睿祀   励精伟俊才   俭樸蹬王勤   书读育英谦
豪爽逞杰志   品性操汝怀   儒雅树超群   民秀震威严
四海通良善   毅力重任担   旺月盈丰气   举旗捍河山
这是我们袁氏新辈分?
真是辛苦你们,我的本家。谢谢了。
我们终于可以天下袁统一辈分了。高兴!
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其中“汝”‘儒’音相似,且辈分相距太近,祖孙音似,请你们商榷。

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d_Version=ShockwaveFlash'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48' height='48'>一定要幸福喔!

9 7 ...2 3 4 5 6 7 8 9 10 8 : 此主题共有79帖 此页8帖 每页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