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袁家好儿郎-文殊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yuanscn 发表于 2014-6-23 13:5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袁家好儿郎-文殊
谷政派裔孙(530989361)

     志君二十一世孙文殊公,一九一零年出生于兴宁大坪镇鸭塘,十二岁时小学念了三年,得到族尝的资助,转于大坪达务高级小学继续学业。于一九二六年小学毕业。成绩优良,一九二七年继续得于族尝资助,考上县城兴民中学新制第六届。一九二八年十月间因思想进步被县长廖桐史派武装警察抓捕入狱,一九二九年廖桐史他调,经多方疏通文殊公被保释出来,一九三零年文殊公考取广州戏剧研究所学习戏剧文学,于一九三一年发表了处女作:领带 独幕剧!一九三二年初,他与戏剧文学系主任和少数同学组织了广州文化界大同盟,从事进步文化艺术活动。一九三三年大同盟和上海左翼文化总同盟取得联系后即改称为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文殊公参加戏剧联盟的领导工作。一九三四年初逃亡于上海参加中国左翼剧联,任执行委员,负责理论研究组工作。同年十月,他在法租界被捕,后被引渡到上海警察局。一九三五年由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判处徒刑五年,并被遣送苏州反省院服刑。一九三六年冬,全国各界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高涨,国民党当局不能不有所表示,文殊公得以保释出狱。随后他辗转由南京回到上海,先后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任第三队副队长。同年演剧队到达武汉,统归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在此由于疲劳过度突然大吐血,经检查肺结核并发,七月间获准离队,前往四川成都养病。1938年出版了他的独幕剧集《民族公敌》,收入了《民族公敌》、《壮丁》、《谣言》、《两兄弟》等独幕剧。1941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编辑部协助工作。自1941年10月至1945年,他先后在“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担任教员,班主任,系主任等工作,编写了讲义《剧作教程》,撰写了论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演剧》,创作剧本《军民一家》。1942年袁文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冬,袁文殊被调到文化部电影局任专职电影编剧,次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1953年任文化部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1956年,他被调往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后发展成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任经理兼党委书记。1957年起,他担任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1960年初,袁文殊被调至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任第一书记,1963年出版了论文集《电影求索录》。粉碎“四人帮”,袁文殊以极大的热情,组织影协恢复工作,建立了领导机构,恢复了中国电影出版社,重新出版和恢复出版了一批电影书籍和多种期刊,还相继组织了多次电影创作、理论研究的学术活动,逐步把“影协”的工作纳入正常轨道。1979年10月,袁文殊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并担任了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1983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论文集:《影坛风云录》。老人于1983年退养期间,把积蓄十数万元捐献给他的故土大坪镇建起一所希望小学。
    袁文殊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在病中仍关心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前景而欢欣鼓舞。袁文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老人虽已辞世,他的高尚情怀依然深深激励着数代袁家子孙.他于古稀之年回到故土母校留字一幅族内把他的留字编入族谱,用于激励子孙后代,敢于文化之先,莫忘穷家的高尚情怀。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