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发现乾隆千叟宴匾额 (守信)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焕文 发表于 2006-4-22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现乾隆千叟宴匾额



--------------------------------------------------------------------------------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再现了嘉庆帝侍太上皇乾隆在宁寿宫大摆"千叟宴"的盛况。据史料记载,宴罢,乾隆曾御笔作文一篇,至于当时写的是什么,是否流传下来却没有人知道。近日,这篇刻有乾隆真迹的匾额却在山东民间出现。

袁氏第11世祖袁景芳是清代山东籍少有的名人,富甲一方,享有"山东王"美誉。他先后在陕西、浙江、广西柳州干过"省级领导"。至今邹家焦桥镇的农民,袁姓甚多。谁也想像不到,田野巷陌间,在清代曾布满亭台楼榭、御赐匾额,有"小北京"之称。相传当时山东有民谣曰:"山西康百万,河南沈万三,不及山东袁紫兰"。这袁紫兰就是袁景芳,字紫兰。袁家自他开始世代为官,到了其孙辈更发展到鼎盛,有18位均在京城、各州府为官。

袁家第21代第孙袁聿尧,年近半百,在这里看大门。袁聿尧收藏有家谱《於陵袁氏东西分支谱》。於陵就是现在的邹平,谱按"礼、乐、御、射、数"门艺分为六部。石刻本,是民国二十年"袁氏17代孙之麟浴手而修的"的。

在东支的第13世中查到了关于千叟宴的记述。袁景芳的长孙袁守侗曾任兵部尚书等职,官居一品。次孙袁守仪,"官工部营膳司郎中"、"七次钦命提督"、被乾隆诰授为"中宁大夫"。家谱上记载,他曾于"乾隆五十年,蒙恩于千叟宴"。袁景芳的五孙袁守惠,"官刑部四川员外郎"。"嘉庆元年蒙恩于千叟宴"。

乾隆御笔匾额现在由徐家收藏,很重,需两个人才能抬出屋子。匾额高4。75尺。宽2。7尺。枣木镌刻,四周九条蟠龙围绕。虽然过去了200多年,在龙身的镂刻处仍依稀可见金粉。乾隆的手书竖排,因此,更确切的说法应该称之为"额"。

匾额的全文如下:

初御皇极殿开千叟宴用已巳年恭依

皇祖元韵

归禅人应词罢妍,新政肇庆合开筵。便因皇极初临日(朕于丙申年豫营宁寿宫,为归政后临居之所。皇极殿即宁寿宫前殿也。落成以来阅二十年尚未临御兹。既纪元周甲幸符初愿。元正授重子皇帝大典,礼成敷天庆,恰因诹吉初四日,御此殿,复照五十年新正乾清宫千叟宴之例,再举者耆筵。一时鲐寿阶嵩呼拜舞,洵为旷古未有之吉祥盛事),重举乾清旧宴年。教孝教忠惟一驾,曰今日昨又旬延。敬天勤政仍勖子,敢谓从兹即歇肩?

乾六十年一年(即嘉庆元年--记者注)岁次丙辰正月上浣御笔(御章)赐刑部员外郎臣袁守惠

从落款看,匾额是第二次千叟宴赐给袁守惠的。根据袁氏家谱中袁守惠"嘉庆十三年卒,年六十九。"推算,袁守惠当时应为56岁。

乾隆手迹的现世,揭开了一个历史之谜。清史上之所以有这唯一一次"不足50年两开千叟宴":一是恰逢皇子嘉庆继位,乾隆感到自己缔造的江山迎来了"旷古未有之吉祥盛事";二"从兹即歇肩"分析,乾隆也自感身心疲惫,希望借此吉日耆筵,寄托延年益寿的愿望。

乾隆举办千叟宴的第三年,也就是嘉庆三年,乾隆便因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驾崩,享年89岁。因此,匾额上的手书,作为他晚年为数不多的书法作品之一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那么,千叟宴匾额作为袁家世代相传的镇宅之宝,又如何落到这位徐姓亲戚手里的呢。原来,按照袁家规矩,此匾额一直由历代长子长孙保存。民国后期,袁开始家道败落。这时,徐氏一女嫁给了袁家的第19世长孙。此时,抗日的烽火渐浓,夫妇双双投身革命,辗转南北,直至解放后转业到安徽。

俩人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因战争年月顾不上照顾,一直被孩子的婶婶收养,后改姓姓了李,解放后在外地工作。六七十年代,徐氏常常回家小住。文革期间,袁家的大部分文物祠堂均被毁,"小北京"遗迹不复存在。

匾额之所以保留下来,一是徐氏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回乡的日子里没有受到冲击;二是她原本就没把匾额看成好东西,一直当木板盖瓮。一盖盖了30年,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1995徐氏去世,她的儿女变卖了老宅,老宅中的杂物送给了外甥徐先生。徐先生真正意识到匾额的珍贵是在两年前,一位河南的文物贩子找到焦桥,要重金收购千叟宴匾额,前后逗留了一个月。徐先生考虑再三,没有答应。
这就是千叟宴匾额的故事。
             来源中国收藏专家(htttp://www.51cang.com)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