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新、旧唐书】袁滋公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3-12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读【新、旧唐书】袁滋公传,更比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未尝不叹息连连。

【旧唐书】云: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而【新唐书】则云: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查辞源而知蔡州是汝南郡,即今之汝南县,唐置此州。【新唐书】又云:滋先世坟墓在蔡。由此可知关于其藉贯,新旧唐书基本一致,无异议。可是【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滋公是颖公之后,在同一书之中,本传却说他是宪公之后。究竟是世系表正确抑或本传正确?韩愈【袁氏先庙】碑文也记载着,他是颖公之后,我本人也认为应是颖公之后。【袁氏先庙】碑云:「虽然,余不敢,必属笃古而达于词者。遂以命愈,愈谢非其人,不获命。则谨条袁氏本所以出,与其世系里居。」由此可知,这碑文是滋公邀请韩愈所作,韩愈首先拒绝,后来还是接纳了,其中世系资料更可能由滋公提供,若其中有错,滋公当必纠正。据其它篇幅所载,君正生宪公、颖(充﹖)公及枢公。宪生承家、承序。颖生温公,然后是士政、伦、知玄、晔、滋。

『滋先世坟墓在蔡』,亦即是说滋公的祖先坟墓在汝南。汝南与太康(古称阳夏)隔多远我未去过,不可知。站在廿四史方面看,滋公先世(滂公至昂公﹖)是阳夏人,因何与汝南连上了﹖若果汝南袁与阳夏袁本同一支,那么对我自家的家谱所做的考据及修正的工作应无白费。

我上面的意见希望能得到兄弟们讨论。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3-12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新、旧唐书】袁滋公

附【新唐书】滋公传全文,【旧唐书】良吏传之袁滋先前已贴。
【新唐书】卷151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
自解其义,结重之。后客荆、郢间,起学庐讲授。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
授试校书郎。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御史中丞韦贞伯闻之,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
请,滋终不署奏。迁工部员外郎。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南诏毕牟寻内属。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
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
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
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
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
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
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
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
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之。居
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改检校兵部,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徙荆南。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
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
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俄而高霞寓败,
帝思以恩信倾贼,且滋尝云云,乃授彰义节度使,侨治唐州。又以滋儒者,拜阳旻为唐
州刺史,将其兵。滋先世坟墓在蔡,吴少阳时为修墓,禁刍牧,诸袁多署右职,禀给之。
滋至治,去斥候,与元济通好。贼围新兴,滋卑辞讲解,贼因是易滋,不为备。时帝责
战急,而滋至六月,以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累封淮阳郡公。卒,年
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
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能为《春秋》,尝以刘恽《悲甘陵赋》褒善斥恶戾
《春秋》指,然其文不可废,乃着后序。工篆隶,有古法。子均,右拾遗;郊,翰林学
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3-12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新、旧唐书】袁滋公

我的家谱中这样记载的:凯---恭---颖---温---士政---伦---知元---晔---滋

滋公生七子。
(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3-12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新、旧唐书】袁滋公

根据史书的记载,觊公生彖公,他的兄长顗公生戬公、昂公。戬公亦于顗公遇害时被杀,时昂公年方五岁,被一僧人收匿带出关外避难。后回国与堂兄彖公及母亲一齐生活。昂公本名千里,帝认为[昂昂千里之驹],乃赐名昂,字千里。

昂公生君方公、君正公、敬公和泌公。

君正(恭公﹖)公生宪公、颖公(充公﹖)、枢公。

颖公生温公,温公生士政而下。

正史如是记载,可是家谱的记载不一样,几乎每个家族的记载不尽相同,这给我很多困扰,信正史吗﹖若信家谱的记载,要信那一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3-12 20:44:00 | 只看该作者

【新、旧唐书】袁滋公

汉高士公下传至唐朝滋公,其间经历魏、晋、南北朝近五百余年,子孙繁衍十八代。滋公字德深,登唐贞元乙丑(785年)进士,初授华州刺使,与韩愈、刘禹锡相友好。后迁都御使,至吏、户部尚书。永贞年间(805年)擢升为相。后因幼子甘(右边还有个“阝”)任吉州刺使,遂致朝政,与子留家,居吉州城北。滋公生七子,长子桐,字祥岳;次子实,字祥良,号致铺,官居司农卿;三子均,字祥裕,官居香城主簿;四子都,字祥光,官居盐铁使司,五子效,字祥集,官居河北招讨使;六子泽,字祥宗,号致远;七子甘,字祥尽(左边还有个“氵”),官居吉州刺使。后留家于吉州城北,其合裔散居于吉安、安福、泰和等县。

我宜春横塘袁氏乃六子泽之后。泽公生子宪邦,官判官度支。宪邦生子仲信,仲信生子彦忠,号樵隐,与堂兄彦敬居西山,一徒居宜春。彦忠生四子,长子名居贤;次子居宾;三子居礼;四子居璋,官居西州牧。居宾系横塘孝显公上八世祖,其他三人后裔失系,无从稽考。

(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3-12 20:50:00 | 只看该作者

【新、旧唐书】袁滋公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后客荆、郢间,起学庐讲授。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授试校书郎。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御史中丞韦贞伯闻之,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迁工部员外郎。斋
韦皋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南诏毕牟寻内属。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古

宪宗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改检校兵部,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徙荆南。主

《叛乱唐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袁资友 发表于 2006-3-12 20:52:00 | 只看该作者

【新、旧唐书】袁滋公

滋公:字德深,(764--843)800年唐尚书丞

《旧唐书》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御史中丞韦绦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壬子,以尚书右丞袁滋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

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兼御史中丞,为册南诏使。

乙未-----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己未,以中书侍郎、平章事袁滋为剑南东西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戊戌,以宰臣剑南安抚使袁滋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

壬申-----贬剑南西川节度使袁滋为吉州刺史,以其慰抚三川逗留不进故也。

庚辰,以吉州刺史袁滋为御史大夫,充义成军节度使。

庚戌-----以郑滑节度使袁滋为户部尚书。

《新唐书》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后客荆、郢间,起学庐讲授。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授试校书郎。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御史中丞韦贞伯闻之,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迁工部员外郎。

乙未,皇太子权句当军国政事。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

己未,袁滋为剑南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戊戌,袁滋罢。

805七月乙未,左金吾 僺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己未,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滋公世系

颍(后周骠骑大将军)--子温(字君恪,隋左卫大将军)--士政(南州刺史)--伦(当阳令)--知玄(石州司马)--峇(咸宁令)--滋(字德深,相宪宗)

滋生子七:

炯,江陵户曹参军。

寔(实),河中功曹参军。

均,太子典膳郎。

都字之美,右拾遗。

郊字之乾,虢州刺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袁恒森 发表于 2006-3-15 19:56:00 | 只看该作者

【新、旧唐书】袁滋公

【舊唐書】卷185,良吏傳 - 袁滋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御史中丞韦縚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吏可行者,皆以西南遐远惮之。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南诏使。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俄拜尚书右丞,知吏部选事。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以宽易清简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专以慈惠为本,人甚爱之。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征拜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于陵不敢易袁公之政。”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滋持节安抚。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祷之。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逆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竟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

子都,仕至翰林学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