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民国行政区划

[复制链接]
yuanscn 发表于 2015-4-25 15: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谢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民国初年,废除府州厅一级,实行三级制。在废除府、州、厅后,“道”仍继续保留,作为介于省、县之间的行政单位,以补因省地区过大,辖县较多,统治不易的困难。
    每道辖县的数目,各因其人口的疏密及政务的繁简而定,有的多至三十余县,少的十余县不等。
    1914年,全国共设有九十二道,后续有增置。省的长官称督军,道称道尹,县称县知事。地方行政区划成为省、道、县三级制。
 
省名数量
道      名

直隶4  津海(天津)、保定(清苑)、大名(大名)、口北(宣化)
奉天3  辽沈(沈阳)、东边(安东)、洮昌(辽源)
吉林4  吉长(吉林)、滨江(滨江)、延吉(延吉)、依兰(依兰)
黑龙江4  龙江(龙江)、黑河(瑗珲)、绥兰(绥化)、海满(呼伦)
山东4  济南(历城)、济宁(济宁)、东临(聊城)、胶东(烟台)
河南4  开封(开封)、河北(汲)、河洛(洛阳)、汝阳(汝宁)
山西3  冀宁(阳曲)、雁门(大同)、河东(运城)
江苏5  金陵(江宁)、沪海(上海)、苏常(吴)、淮扬(淮阴)、徐海(铜山)
安徽3  安庆(怀宁)、芜湖(芜湖)、淮泗(凤阳)
江西4  豫章(南昌)、庐陵(吉安)、赣南(赣)、浔阳(九江)
福建4  闽海(闽侯)、厦门(思明)、汀漳(龙岩)、建安(南平)
浙江4  钱塘(杭)、会稽(鄞)、金华(衢)、瓯海(永嘉)
湖北4  江汉(武昌)、襄阳(襄阳)、荆宜(宜昌)、施鹤(恩施)
湖南3  湘江(长沙)、衡阳(衡阳)、辰沅(芷江)
陕西3  关中(长安)、汉中(南郑)、榆林(榆林)
甘肃7  兰山(皋兰)、渭川(天水)、泾原(平凉)、宁夏(宁夏)、
  西宁(西宁)、甘凉(武威)、安肃(酒泉)
新疆8  迪化(迪化)、伊犁(伊宁)、塔城(塔城)、阿山(承化寺)、
  阿克苏(阿克苏)、喀什噶尔(疏勒)、焉耆(焉耆)、和阗(和阗)
四川5  西川(成都)、东川(巴)、建昌(雅安)、永宁(泸)、嘉陵(阆中)
广东6  粤海(番禺)、岭南(曲江)、潮循(汕头)、高雷(茂名)、琼崖(琼山)、钦廉(钦)
广西6  南宁(邕宁)、苍梧(苍梧)、桂林(桂林)、柳江(马平)、田南(百色)、镇南(龙州)
云南4  滇中(昆明)、蒙自(蒙自)、普洱(思茅)、腾越(腾冲)
贵州3  黔中(贵筑)、镇远(镇远)、贵西(毕节)
川边2  边东(康定)、边西(昌都)
热河1  热河(承德)
察哈尔1  兴和(张北)
绥远1  绥远(归绥)

参考资料:

民初一百道
直辖市的变动情况
1914年1月改定各重名县名清单
行政區域沿革

1947年6月5日國民政府第二次重劃東北九省行政區劃
《中國分省新圖》第五版(1948.7)行政區劃變動

中华民国时期的区、乡(镇)制
中华民国时期的市制
中华民国时期的县与设治局
中华民国时期的省县之间的行政组织
中华民国时期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中华民国时期的省制     >>更多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